论教师专业化背景下“行知”师德观建设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e314159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师德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在构建和谐校园的今天,学习“行知”师德观以及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典范,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与借鉴意义。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目标要层次化,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师德建设的内容要具体化,具有操作性,要体现教师的专业实践,要体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关键词: 师德观;专业化;陶行知
  前言
  我国《教师法》中把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专业发展意识和专业道德等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专业水准不断提高,获得持续专业发展的过程。其中,教师专业道德是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相联的,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木文主要结合陶行知的师德观,浅谈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师德建设意义、师德建设的目标内容所带来的思考。
  一、“行知”师德观的主要内涵
  忠诚教育事业,勇于为教育事业献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也是职业感情、职业行为的基础和职业道德的前提。陶行知先生把这种献身精神称为“教育的命脉”。他说:“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到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的至理名言,也是他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实践[1]。
  陶行知一生追求追真理,也教育人们去求真理,做“真人”。在主持育才学校工作时,他要求教师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实际上也是他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陶行知强调“真人”的塑造离不开社会实践和生活,也有赖于真教师的培养。他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对真正的好教师提出了独特见解,认为合格的教师应该具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共甘苦、跟群众学习、跟小孩学习等方面的素质和情操。师生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同甘共苦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生活上,而且要贯彻到学校生活的所有方面,特别是教学上。
  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师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如此,才能形成师生共甘苦、共生活、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和谐气氛,而师生间“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则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二、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当代“行知”师德观建设目标
  教师专业化背景下师德建设目标即: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行层次化。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阶段性,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要经历一定的发展阶段。师德建设应当尊重教师专业道德发展的规律,针对不同教师所处的不同的专业道德发展阶段设置目标。从而增强师德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无论教师处于何种专业发展阶段,师德建设都存在个别差异性。对所有教师都采取统一的师德规范、师德内容、教育方式,是当今师德建设的一大问题。因此,要实行分层建设,既要注意按阶段分层,也要注意按个别差异分层。[2]
  三、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当代“行知”师德观建设内容
  如果对师德建设的规定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势必对教育活动背景下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关注不足,专业特性也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影响实施效果。因此,学校根据有关规定,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一些具体细致的细则是非常必要的,便于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操作和实施。
  以往的教师道德如“爱岗敬业”,“热爱国家”,“关心学生”等要求,往往有偏离于教师的教育教学等具体实践活动之上的趋势。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师德建设内容要紧密结合和体现教师的专业实践,专业道德规范只有在专业实践中才能内化为教师的专业品质。
  师德是教师通过与学生、同事交往和活动中形成的,即在教师的专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道德具有实践性与情境性的特征,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会呈现出不同的道德现象与道德问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究竟会如何做,在专业实践中能不能主动按照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与他本人的实践经验有著极大的关系。因此,师德教育内容要与教师日常的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让教师在专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道德现象、道德问题,甚至是道德冲突的认识、解释、和反思来提高师德修养与能力。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认为:知、情、意、行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情是动力。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意是支柱、杠杆。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行是关键。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
  四、用“行知”师德观引领新时期师德建设
  陶行知的教育实践活动表明、如果教师能理解教育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能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以及加强师德修养对完成工作的意义作用,则能增加责任感和事业心,从而将加强师德修养变成自己内心需要的自觉性,并通过实践培植起坚定的信念,使自己的思想达到一定的境界。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师德情感,坚定师德信念,锻炼师德意志,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提高教师的道德修养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教师要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道德意志,在教育实践中自觉地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师德规范与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的道德和谐统一起来,形成高尚的人格。同时,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求进步,主动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实现“知行合一”,恪守高尚的师德。教师还要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在社会的大课堂中与活动的氛围里,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咬得住真理,管得住小节”,成为一个“第一流的教育家”。
  师德的培养,要依赖良好的制度。陶行知先生在《每日四问》中提出“人格防”,要我们教师“建筑人格长城”。而要做到“人格防”,还要依靠一些外在的约束。一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奖优罚劣制度,把一些最重要的师德要求,直接纳入到制度规范中,对不道德行为进行约束和惩戒,形成一种外在的刚性约束。二是对奖惩分明,对教师师德进行考核。三是要把遵守师德同遵守其他领域的道德结合起来,同遵纪守法结合起来,使教师既是师德模范,又是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模范,真正达到陶行知所说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从而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袁晞;《陶行知:捧着心来 不带草去》;大象出版社;2007:21
  [2] 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教育研究;2005.
其他文献
摘 要: 这几年来关于学生被惩罚就走极端的社会新闻非常多,比如有学生因为罚站,在自尊受挫后选择跳楼自杀。这样极端的行为不仅仅是断失了一条年轻的生命,更是影响一个健康的家庭。因此根据学生被罚站就走极端这一个个例或者学生和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惩罚这一教学问题,许多教师和专家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而今天我想从自己的身份——一个高中生的角度来谈谈我对“关于学生被罚站就走极端”的看法。  关键词: 罚站;高中生;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也开始逐渐的重视传统文化教学,而在一些幼儿园就开展了中华武术进校园的相关活动。而当前幼儿园教学中,武术教学还是比较少见的,武术作为一种传统的运动形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并且能够培养幼儿坚持不懈不畏困难和挫折的优秀品质。因此研究当前幼儿园中华武术教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幼儿园;中华
期刊
摘 要: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想要在环保方面有所成就,除了现在开始行动之外,还要抓好幼儿绿色生态教育,在孩子的心中播撒环保意识的种子,要做到这一点,离不开幼儿园的相关教育。  关键字: 幼儿园 生态教育 环保意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教育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这一理论给了我很大
期刊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在创造了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也破坏了环境。  我园经过几年的环境教育实践,在环境教育方面幼儿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已有大大的改善和提高。表现在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如不乱扔垃圾、爱护小动物、利用废旧材料做各种玩具、画画时正反两面利用等;幼儿在这些方面都做的不错。但由于我园处在长江中下游流域,位于鱼米之乡,雨水量充足,平时不缺水,所以幼儿和家长的节水意识始终
期刊
摘 要: 大量的实践证明,好的习惯应该从小的时候开始培养。学前时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老师和家长给予他们系统的习惯教育,才会为对他们一生的发展带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大多数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成绩如何是和他们的学习习惯息息相关的。只有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他们才会获得长久的发展。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的分析一下学前教育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期刊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也出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在这种新形势下面,幼儿园常规的教育方法是不是还可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出发,具体的分析一下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新思路及方法,从而为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新思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幼儿园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人们主要思考的问题。老师也应该进行积极的
期刊
摘 要: 加强德育教育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已经成为众多教师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将从德育教学现状入手,详细分析实现德育创新教学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将德育的阳光洒向课堂,最终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德育;创新教学;研究  引言  缺乏德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仅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行为习
期刊
摘 要: 在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潮流。那么,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重视信息技术优点的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他们对德育的固有认知,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同时这也是德育革新与优化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要花费适当时间和精力探究信息技术在德育中的使用策略,为学生提供高效的思想品德学习平台。本文结合小学德育现状,探究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关键词: 小
期刊
摘 要: 在目前教育体制下班主任在符合德育教育的时候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素质教育。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管理和素质方面的培养,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 中职;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策略  1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  1.1 制度化管理和德育教育分离,过度制度化管理而忽视德育教育  班主任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期刊
摘 要: 人们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用在我们班级建设上其实是很有道理的。一个好的班集体犹如一个温馨的家,它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摇篮。反之,它能埋没、断送孩子的前程。温馨教室能成为孩子心灵的港湾,让孩子们一走进教室,感到自己的心情是愉快的、舒畅的,孩子是带着一种积极的情绪来学习与生活的。那么,如何创建让每个孩子在教室真正有家的感觉,真正感受幸福、体验快乐呢?  一、营造舒适、整洁的教室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