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由于生物安全内涵外延和基本要素的模糊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多元性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构建生物安全评价体系,研判生物安全现状,本文首先运用规范分析法剖析《生物安全法》中有关“生物安全”定义的特点及不足,从国家安全角度认为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的威胁,维护和保障自身安全与利益的能力和状态.明晰了生物安全的外延,即只有对国家安全利益、民众健康、生态环境保护产生威胁的生物风险,才是生物安全所规制的对象.其次,生物安全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生物安
【机 构】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3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生物安全内涵外延和基本要素的模糊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多元性等因素的限制,我国至今尚未形成全面有效的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构建生物安全评价体系,研判生物安全现状,本文首先运用规范分析法剖析《生物安全法》中有关“生物安全”定义的特点及不足,从国家安全角度认为生物安全是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的威胁,维护和保障自身安全与利益的能力和状态.明晰了生物安全的外延,即只有对国家安全利益、民众健康、生态环境保护产生威胁的生物风险,才是生物安全所规制的对象.其次,生物安全基本要素包括自然生物安全和社会经济生物安全.自然生物安全主要指民众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包括生物个体安全和生物多样性安全.社会经济生物安全的关注点在国家安全利益,即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利益,包括生物技术安全、生物实验室安全.第三,以生物安全基本要素为管理对象的尺度,将国家安全利益、民众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评价主体,以生物法治为理念,运用模型构建法,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接触-影响-行动模型(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exposure-effect-action,DPSEEA)构建了一套具有生物法治特色的生物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水平、生物安全所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生物安全各部门机构协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程度、符合规定标准的生物实验室数量和百分比、生物安全人才数量及密度、对生物产业和基本卫生部门的官方援助及其他途径投资总额、疫苗覆盖的目标人群比例、生物安全的宣传教育普及率8项评价指标在内共32项生物安全评价指标.最后,基于实地调研及数据统计分析,以2019年和2020年深圳生物安全工作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 显示,深圳生物安全工作在农业生物安全、动植物防疫、防范外来物种入侵方面成果显著;但仍在法律法规体系、生物安全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生物安全普及率方面存在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并注重法律协调衔接、“一个健康”实现多元协同生物治理、加强人才培养和资金投入、加强生物安全宣传教育等建议.
其他文献
竹类植物是美国采集者在我国采集和引种的一类主要植物.在众多的竹类植物采集者中,莫古礼(Floyd Alonzo McClure)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于1919-1940年在岭南大学开展竹类植物研究,在此期间多次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并引种竹类植物到美国.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研究、档案查阅以及实地调研,整理了莫古礼采集竹类植物的路线和采集地,并对竹类植物学名进行校对,分析了莫古礼在华研究、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的历史及其影响.经统计,莫古礼在华期间竹类植物标本采集地涉及12个省级行政区39个地级市,主要集中在广东、海
“光合作用”是初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其构建过程受到学生前概念的影响.采用二阶层测试法编制了“光合作用”前概念调查问卷,调查了北京市西城区部分初中学生“光合作用”的前概念,以期帮助教师基于此开展“光合作用”的概念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倒位或易位导致的基因排列顺序的改变,会改变结构基因与周围基因的空间位置和功能关系,影响基因的表达,且会导致其育性下降或后代发育不良.从倒位和易位发生的机理,对基因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影响,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方面,结合教材实例分析了倒位和易位与生物性状变异的关系.
笔者撰写的“EMBOSS软件包序列分析程序实例”一文,已经在《生物信息学》期刊2021年第19卷第1期发表.此文介绍欧洲分子生物学开放软件包(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pen Software Suite,EMBOSS).EMBOSS是欧洲分子生物学网络组织(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Network,EMBnet)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启动的以欧洲国家为主的国际合作项目,是生物信息学领域中较早投入使用的大型开源软件包.本文基于笔者亲身经历,回顾EMBO
通过明晰捕食和寄生的内涵和外延,依据取食方式、致死情况、依赖性、互动关系、个体力量强弱情况等方面对二者进行区别,辨析相关实例,并从概念教学的角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绿孔雀(Pavomuticus)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物种.在历史上,绿孔雀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但目前在国内只分布于云南省部分地区.在国外有绿孔雀分布的东南亚国家,绿孔雀同样经历了从广布到局部甚至零星分布的严重退缩.关于野生绿孔雀生态学和种群现状的研究已开展了不少工作,但仍有许多空缺;而该物种面临的生存威胁给保护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野生绿孔雀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方面的研究,阐述了绿孔雀在国内外种群和分布区的变迁与现状、栖息地选
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复习中,有机结合植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植物生长、发育的生命历程为核心线索,引领学生分析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资料,强化概念,拓宽视野,培养好奇心、质疑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促使学生应用知识和科学思维的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繁殖期筑巢是鸟类生活史的重要阶段,是鸟类繁殖成功的关键保障.全球范围的城市化加速推进,使城市中筑巢繁殖的鸟类面临挑战的同时又为其提供了特殊机遇.本文通过搜索现有文献,利用Biblioshiny程序提取并整合关键词,得到城市鸟类生态研究的热点领域,分析了城市气候、食物资源、巢址资源、捕食压力、污染和人为干扰对鸟类筑巢的影响,并对今后城市化对鸟类筑巢影响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城市化对鸟类筑巢期、巢址选择及巢材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与栖息在村镇生境的鸟类相比,在城市中繁殖的鸟类在筑巢时间、空间和巢材使用上
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1课时)的教学中,以“受精卵发育成一个个体”这一主题为教学主线,通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等的模型构建,将本节的核心知识串联并融合在任务中,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逐步构建科学概念.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是当前群落生态学的热点研究领域.然而,以往研究更多聚焦在森林植物多样性丧失对群落生产力的影响,而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相关研究稍显不足.森林凋落叶分解的快慢直接受控于凋落物分解者分泌的胞外酶的活性,后者更是指示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依托我国江西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控制实验,通过对不同植物多样性梯度样方内目标树种凋落叶胞外酶活性、理化性质以及腐生真菌的分析,探索树种多样性丧失对胞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以探讨森林树种多样性对地表、地下生态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