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126例大肠癌结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探讨结肠镜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0年5月~2014年8月,消化内镜中心共进行3118例的结肠镜检查,通过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大肠癌126例。结果:经结肠镜及病理诊断大肠癌126例,检出率4.72%,年龄在50岁以上者109例,占86.51%,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为最多,病理类型以腺癌为多。结论:50岁以上为大肠癌高发年龄,直肠和乙状结肠为大肠癌的高发部位,全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大肠癌最重要的手段,对早期诊断大肠癌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肠癌;肠镜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西方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渐升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大肠癌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而全结肠镜是检查大肠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全结肠镜检查3118例,检出大肠癌126例,检出率为4.72%。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臨床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3118例的结肠镜检查,最终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126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50例,男女之比为1.51:1。年龄28~82岁,平均54、5岁。年龄在50岁以上者109例,占86.51%。
1、2临床表现:病程最长10年余,最短10d。临床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为主,其次为便秘、排便不畅、便细、腹胀、包块、消瘦、梗阻、贫血等症状。
1.3 方法 消化内镜中心应用奥林巴斯Q260AL电子结肠镜,由熟练掌握内镜操作的医生进行,按照循腔进镜的原则,对全结肠进行检查。术前要求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以免微小病变被掩盖,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对没有肠腔狭窄的,可以直接到达回盲部。对有狭窄,难于进镜的,不勉强通过。对肉眼可以直接判断的恶性肿瘤,在进行内镜诊断同时,也需对病灶做五块以上的活检,进行组织学上的病理诊断,明确病理分型。对肉眼上不好判断的黏膜隆起或黏膜下肿物也一律取病理活检。
1.4 癌块部位:本组病例癌块分布为直肠65例(51 .58%),乙
状结肠16例(12. 68%),横结肠17例(13。46%),升结肠10例(7.93%),降结肠9例(7. 16%),回盲部6例(4.76%),肛管3例(2.38%)。
1.5 病理分型:病理组织学分型为腺瘤116例(92 .06%),黏液癌2例(7。94%)。
2 讨 论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血吸虫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1]。另外盆腔接受放疗后,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早期大肠癌无明显症状,而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基本上是中晚期了。在众多的检查手段中,结肠镜是值得肯定能早期检出结、直肠癌的检查方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有所升高。本文报道大肠癌的检出率为检出率4.72%。大肠癌早期不易被发现,故一旦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行结肠镜检查,凡见到肠黏膜有息肉状突起,或黏膜局部凹陷、充血、水肿、粗糙,应取活检,最好辅以黏膜染色或超声内镜等检查,以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3例早期癌为息肉恶变,故肠镜检查时见到息肉稍大,且有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尤其是广基息肉者应取多块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免漏诊。本组病例同时发现结肠息肉或肿块诊为息肉恶变15例,均为腺瘤样息肉。故对于结肠息肉,尤其腺瘤样息肉,一旦发现,应行内镜下治疗[2]。结肠癌的发生和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对于有家族史者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本组病例30岁以下的年轻人3例,占同期大肠癌的3 .38%,与国内报道相似,提示我国大肠癌发病年龄提前。左半结肠大肠癌以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为主,右半结肠大肠癌以腹痛、腹胀等症状为主,所以在行结肠镜检查时,应尽可能达到回盲部,以免遗漏右半结肠癌。
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应提高活检成功率,并重视内镜下观察。本组病例中2例结肠镜下病灶肠腔狭窄,黏膜充血、水肿,活检组织质地稍硬,病理诊断为炎症。结合患者症状、体征、X线、CT等检查,仍诊断为大肠癌,建议患者手术,术后确诊为大肠癌,病灶位于狭窄肠段的近端,浸润至黏膜下致肠腔狭窄,而狭窄远端黏膜表现为炎症。内镜检查下为大肠癌而病理诊断为阴性时,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作诊断,必要时复查肠镜,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董志伟.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
[2] 吴子刚,全华斌,张秋生.大肠腺瘤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7(2):50-51.
作者简介:聂道鸿(1970—),男,大学本科,医学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及内镜的临床诊治。
关键词:大肠癌;肠镜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膳食结构西方化,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逐渐升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大肠癌是降低大肠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而全结肠镜是检查大肠癌最重要的手段之一。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行全结肠镜检查3118例,检出大肠癌126例,检出率为4.72%。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臨床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3118例的结肠镜检查,最终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126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50例,男女之比为1.51:1。年龄28~82岁,平均54、5岁。年龄在50岁以上者109例,占86.51%。
1、2临床表现:病程最长10年余,最短10d。临床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为主,其次为便秘、排便不畅、便细、腹胀、包块、消瘦、梗阻、贫血等症状。
1.3 方法 消化内镜中心应用奥林巴斯Q260AL电子结肠镜,由熟练掌握内镜操作的医生进行,按照循腔进镜的原则,对全结肠进行检查。术前要求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以免微小病变被掩盖,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对没有肠腔狭窄的,可以直接到达回盲部。对有狭窄,难于进镜的,不勉强通过。对肉眼可以直接判断的恶性肿瘤,在进行内镜诊断同时,也需对病灶做五块以上的活检,进行组织学上的病理诊断,明确病理分型。对肉眼上不好判断的黏膜隆起或黏膜下肿物也一律取病理活检。
1.4 癌块部位:本组病例癌块分布为直肠65例(51 .58%),乙
状结肠16例(12. 68%),横结肠17例(13。46%),升结肠10例(7.93%),降结肠9例(7. 16%),回盲部6例(4.76%),肛管3例(2.38%)。
1.5 病理分型:病理组织学分型为腺瘤116例(92 .06%),黏液癌2例(7。94%)。
2 讨 论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与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血吸虫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与大肠癌关系密切[1]。另外盆腔接受放疗后,结、直肠癌发病率增加。早期大肠癌无明显症状,而当出现临床症状时,基本上是中晚期了。在众多的检查手段中,结肠镜是值得肯定能早期检出结、直肠癌的检查方法。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有所升高。本文报道大肠癌的检出率为检出率4.72%。大肠癌早期不易被发现,故一旦出现便血、腹痛、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行结肠镜检查,凡见到肠黏膜有息肉状突起,或黏膜局部凹陷、充血、水肿、粗糙,应取活检,最好辅以黏膜染色或超声内镜等检查,以提高早期癌的检出率。3例早期癌为息肉恶变,故肠镜检查时见到息肉稍大,且有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尤其是广基息肉者应取多块活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免漏诊。本组病例同时发现结肠息肉或肿块诊为息肉恶变15例,均为腺瘤样息肉。故对于结肠息肉,尤其腺瘤样息肉,一旦发现,应行内镜下治疗[2]。结肠癌的发生和环境等多因素有关,对于有家族史者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本组病例30岁以下的年轻人3例,占同期大肠癌的3 .38%,与国内报道相似,提示我国大肠癌发病年龄提前。左半结肠大肠癌以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等症状为主,右半结肠大肠癌以腹痛、腹胀等症状为主,所以在行结肠镜检查时,应尽可能达到回盲部,以免遗漏右半结肠癌。
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应提高活检成功率,并重视内镜下观察。本组病例中2例结肠镜下病灶肠腔狭窄,黏膜充血、水肿,活检组织质地稍硬,病理诊断为炎症。结合患者症状、体征、X线、CT等检查,仍诊断为大肠癌,建议患者手术,术后确诊为大肠癌,病灶位于狭窄肠段的近端,浸润至黏膜下致肠腔狭窄,而狭窄远端黏膜表现为炎症。内镜检查下为大肠癌而病理诊断为阴性时,还应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作诊断,必要时复查肠镜,以免贻误病情。
参考文献:
[1]董志伟.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
[2] 吴子刚,全华斌,张秋生.大肠腺瘤恶变的主要危险因素[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0,7(2):50-51.
作者简介:聂道鸿(1970—),男,大学本科,医学学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消化内科及内镜的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