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1年8月的一天下午,内蒙古赤峰农民张凤祥,在果林里修梯田。铁锹碰到了一块石头,张凤祥弯腰一摸,发现了一个似乎是人砌的石洞。
张凤祥:我捡开石头,揭开石板。里面净是土,还有石头,石头都小碗那么大。
张凤祥所在的村子,叫三星他拉,是个老村子。张凤祥听老人们说过,这儿发现过古人祭祀用的东西。张凤祥把石块弄开,想看看究竟。
他在石洞底下,摸出一块钩子摸样的东西。这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张凤祥以为是块废铁,能到废品收购站卖几个钱,收工的时候,就把它带回了家(图1)。
(1)果园里挖出的“铁家伙”竟是个宝
张凤祥:拾回来以后,也没当好东西,扔到一边去了。
他弟弟张凤良当时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把哥哥扔下的铁钩子一样的东西,用根绳子绑紧,拖着它,跟小伙伴在村里玩耍。
张凤祥:我兄弟活蹦乱跳地拖着玩,七八天后就拖出了亮光,太阳一照能看出是个玉。
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就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给了他30元钱,把东西收下了。可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也不清楚什么年代的,只认为可能是个老物件,办理了入库登记,就锁到箱子里了(图2)。
(2)震惊考古界的“玉龙”现世
13年后,文化馆来了一位叫贾宏恩的新馆长。他对这钩子一样的东西很好奇,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找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专家。专家拿过手里一看,那真是两眼放光啊!这是条5000年前的玉龙,通体碧绿,雕工传神,无足、无爪、无角、无鳞,26厘米高,1千克重,是当时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龙。这消息一传出去,好多考古工作者都非常兴奋,纷纷来到了赤峰地区,准备在红山边上再发现些稀世珍宝。刘国祥当年是考古队里的小子辈,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高材生。毕业以后,直接参加了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队,风风火火到赤峰来了。
刘国祥是蒙古族人,又是赤峰人,小时候曾在那个红色石头山上玩过。当他听说国宝文物就出在自己的家乡,心里很兴奋。自己熟悉当地环境,没准儿能找到比玉龙还宝贵的东西(图3)。
(3)考古的圣地——红山
刘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我们的文化遗产很丰富,史前遗址很多,只要肯下功夫, 就可能有重大发现。
刘国祥来到了赤峰,看到几十年来发现的大大小小玉器:有玉龙、玉鳖、玉鸟、玉马蹄箍形器,共300多件,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宝。
刘国祥:我当时有个心愿,通过我的考古工作,能亲手把玉器挖掘出来。
但是,刘国祥在赤峰找了好几年,虽然发现了陶片、石器,也找到了5000年前红山人居住的遗址和墓葬,就是没找到一件红山玉器。
刘国祥:农民种地的时候,偶尔有玉器出土。上世纪80年代以前,都被博物馆收藏了。
摗?几十年来,出土的文物,大多数都交给了国家。但是让刘国祥心里最不是滋味的是,1935年日本考古学家滨田耕作,在侵华日军的护卫下,来到了红山。他带着日本兵,对红山遗址疯狂地挖掘。
滨田耕作把上千件文物带走了,拿回日本京都大学。3年以后,出了一本《赤峰红山后》的考古报告。滨田耕作带走的这批珍贵的红山文物至今留在日本,没有归还中国。
刘国祥:看到当时发掘的资料和照片,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出土的东西都被日本人掠夺走了,确实令人心痛。
因为日本人的劫掠,红山文物大量流入海外。现在,世界很多大型博物馆里,都存有雕工精美的红山玉器(图4)。
(4)流失的红山文物不可计数
刘国祥:有人说考古学是个遗憾的学科,有时有意外发现,有时候你想要找的东西却找不到。我没有亲自发掘出来,也感到有些遗憾。
张国强(内蒙古赤峰学院历史系 教授):科学有时候就是这样,发现具有偶然性,但红山文化的玉龙也不都是偶然发现。辽宁的牛河梁遗址,就是通过考古发掘,发掘出了玉猪龙。赤峰地区是红山文化的中心,一定有大量的遗存,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发现更多重要的文物。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玉器和其他文物同样重要。文物价值的大小,不在于材质。
?刘国祥在赤峰坚持不懈地寻找着。一天,他的老师杨虎说,考古队在离红山200公里外的敖汉旗兴隆洼找到一片遗址。这个遗址距今已经有8000年了。这个地方是藏在山洼里的小山坡,所以没被挖掘、破坏过,很可能有重大发现。刘国祥听到这个消息,连夜准备铁铲、手铲、洛阳铲。第二天天没亮,就向兴隆洼的小山坡进发了。
刘国祥:我们穿过了几片沙棘林,很多人的衣服被挂破了,有的都扎出血来了。
走了9个小时,刘国祥一行才走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山坡前。考古队把大本营安在了山坡旁边的村子里。刘国祥走上山坡一看,可高兴坏了。他看到山坡上的荒地里,一个一个灰色的圆圈。在考古人员的眼里,这些圈可不是一般的圈,它不是自然形成的,每个圆圈都是一处珍贵的古代遗址啊(图5)。
(5)地表露出好兆头
他们赶紧拉线、布方,开始挖掘。挖到30厘米深的时候,刘国祥就见到一块陶片,但是这小小的陶片,却成了刘国祥的大麻烦。
刘国祥:陶器都酥了,手指一杵就碎了,用竹签和小刷子清理时,一定要把握好力度,否则竹签的头就会把陶罐的纹饰碰坏。
为了文物的安全,他们从天亮干到天黑,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干就是6个月。兴隆洼遗址全貌渐渐展现出来。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遗址基础显示房子都横成排、竖成列,整整齐齐地围绕着中间的两间大房子。遗址周围,还有类似护城河的壕沟,刘国祥发现,这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8000年前的村落(图6)。
(6)兴隆洼“小区”颇具规模
刘国祥:面积非常大,有一万多平方米,非常壮观。发现的陶罐、生产工具都是集中摆放的。
发现了中华第一村,出土了大批的陶器、石器还有骨器,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但刘国祥总不甘心,因为,刘国祥始终没发现墓葬。这时已经到了深秋,内蒙古的冬天天寒地冻,根本没法挖了。刘国祥又一次来到考古工地,想最后再仔细寻找一下。
刘国祥:内蒙古敖汉旗的晚秋时节,两个月没有下雨,地面非常干。我们就雇车拉水,往地面喷水后,发现靠近房址的角里,出现一个长条形的痕迹。
刘国祥感觉这地方可能埋着什么东西,赶紧叫人拿来洛阳铲,想看看地底下究竟埋着什么?
刘国祥:打到50多厘米的时候,听见“咔”的一声,探铲一上来,发现了骨渣。我们就感觉豁然开朗了,这肯定是一座墓葬。
原来这房子里藏着古人的墓葬,这让刘国祥非常兴奋,小心地开始了清理墓葬(图7)。
(7)考古需要信心、耐心、决心、恒心
刘国祥:我们判断这是一座墓葬,这座墓葬埋上后,这个房子继续住,这是很神奇的。
这样的墓葬,刘国祥从没见过,刘国祥的老师也从来没听说过。他们推测,埋在这房子里的,一定是地位很高的祖先,他始终在房屋里,保佑着后代的平安。这和咱们在屋里挂上先人的遗像,有点类似。这种房子里的墓,叫作居室墓,在中国很少发现。现在发现了墓,就应该有随葬品,古人一般是把最好、最珍贵的东西,和死去的人随葬。这个墓,意味着可能会出土特别重要、特别珍贵的文物。
刘国祥:可这座埋藏在房子里面的墓葬中什么也没有。这个8000年前的墓葬,却没有随葬品,实在令人失望。
确认没有文物后,刘国祥和考古队员们决定把这具人骨取回驻地,即便是具人骨,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摗?刘国祥:按照程序,把骨架提取出来作为标本。当时天已经黑了,好多人都已经下山了,只留了几个专业人员和技工,在这儿提人骨。
就在手电光照到人的头骨的一刹那,刘国祥惊呆了,白天没有看到的土壤深处,竟然隐隐地透出了绿色的光泽。这种光泽,是刘国祥一直苦苦寻找了好多年的光泽,是碧绿的玉光(图8)。
(8)眼前一亮的惊喜发现
刘国祥:刚托起头骨的一瞬间,发现耳部露出一块晶莹剔透的绿莹莹的东西。大家就心里一亮,在手电筒的光照下,用竹签稍微一剔,一个圆圆的绿色的东西出来了。我们感觉这是一件玉。
玉的发现,让刘国祥非常激动,他苦苦寻找了多少年的玉器终于找到了,而且是在距今8000年的墓穴里发现的。刘国祥用手电把墓主人的头骨另一侧照亮,他惊喜地发现,在头骨另外一边,同样的位置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玉器。
刘国祥:发现这个晶莹剔透、绿色的玉的时候,我的呼吸都急促起来,异常兴奋。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一对大小相同、成色一样的玉。古人把开了小口的玉环称为玉。考古队员们一时间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把这对8000年前的稀世珍宝拿下山。刘国祥看到同事王瑞昌的衣服上有两个对称的口袋。
刘国祥:我们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口袋里,拉上拉锁,几个人簇拥着他回到住地。
那一夜,整个考古队都为珍宝的发现而沸腾了,大家争相传看着这个差点错过的重大发现。刘国祥在兴奋之余,在电子秤上,发现了这对玉的另一个让人惊讶的秘密。
刘国祥:这对玉,每个都重23克。这使我们都非常惊奇,不但大小一致,重量竟然一致,这真是件了不起的事(图9)。
(9)专家们也感到不可思议
即便在最精密的电子秤上,仍然称不出差别。8000年前的远古人,竟能将一对玉,做得如此分毫不差,远古祖先的智慧和工艺简直不可思议。
刘国祥感到,这里面一定有很多远古的秘密,需要破解。其中,最让刘国祥感兴趣的是,这对玉是干什么用的?古人把玉放在脑袋两侧,有什么特殊意义?
刘国祥:玉放在死者的耳部,我们就自然想到可能是墓主人耳部的装饰品,所以我们叫它玉耳环。
刘国祥大胆的推想,让很多人大吃一惊,谁都难以相信8000年前就有玉做成的耳环。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教授):玉的发现意义重大,把中华文明,尤其是玉文化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玉也是红山玉龙的前身,因为玉龙也是中间开了小口。所以有人把红山玉龙称为兽形。
刘国祥的大胆假设,开始根本就没有人信。要让人相信,就必须说明白这玉是怎么佩戴在耳朵上。正在刘国祥设法求证答案的时候,一个好朋友给他发来了一组照片,刘国祥一看照片中的老太太,高兴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
这是一组海南黎族老人的照片。照片上老人的耳朵上,挂着一副银做的。80多年的时光,沉重的银已经把她的耳孔越拉越大,即便这样,老人仍然每天高兴地把银戴在自己的耳朵上。看到这对当代人佩戴的银,刘国祥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更加坚信这对玉,一定是8000年前的玉耳环(图10)。
(10)遗风尚存
这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让考古队员都很兴奋。大家卯足了劲,想在入冬之前,把所有的居室墓都挖掘清理完,也许里面还有更加惊人的发现呢。
在清理一个居室墓时,刘国祥发现这个居室墓骨骼凌乱,尸骨不是平躺在墓中,而是直立的。更让刘国祥感到不理解的是,这个墓葬里,只有一个玉。
刘国祥:当时用玉非常规范,有一定的制度,佩戴耳环一定是一对。
刘国祥知道,古人对玉非常崇拜。玉器怎么用、用多少,是有严格规定的。这个墓里的另一个哪里去了?难道那一件玉失窃了?
刘国祥:挖掘现场24小时不离人,晚上安排了两个值班的。因为考虑到这种墓葬可能出玉器,所以一般人员不允许靠近墓葬现场,不太可能被人拿走。
正当刘国祥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负责清理遗骨的工人突然高声地喊了起来。
刘国祥:我赶紧过去,只见他手里捧着个人头骨,我说怎么了,他朝我喊,玉嵌在右眼眶里(图11)。
(11)眼眶里的玉令人费解
这枚珍贵的玉竟然平平整整地镶嵌在死者的眼眶里,这让刘国祥大为惊讶。古人为什么要在人死后,在眼眶中嵌入这样一枚玉呢?刘国祥为解释这个现象,可以说是伤透了脑筋。突然,他想到了1983年出土的一尊6000年前的女神像。那女神的眼睛,是用玉片镶嵌而成(图12)。
(12)女神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
刘国祥:原始人的观念,认为万物都是有灵的。可能这个墓主人生前眼睛有病, 把玉嵌到他的眼眶里,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眼睛能看到光明。这是一种美好的寄托。
摗?后来,在兴隆洼遗址里,刘国祥陆续找到了5对玉。现在已经证明,玉是远古社会最早的玉器,是中国玉文化最早的源头。这让刘国祥感到,在兴隆洼这片荒山上,得到了丰硕的收获。
刘国祥:我们不但发现了玉器,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玉器,世界最早的玉耳环。对我个人而言,内心非常满足,多年的梦想得以实现。
刘国祥和他的同事,用了14年的时间,在兴隆洼文化遗址挖掘,出土了44000件文物。
张凤祥:我捡开石头,揭开石板。里面净是土,还有石头,石头都小碗那么大。
张凤祥所在的村子,叫三星他拉,是个老村子。张凤祥听老人们说过,这儿发现过古人祭祀用的东西。张凤祥把石块弄开,想看看究竟。
他在石洞底下,摸出一块钩子摸样的东西。这东西质地坚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张凤祥以为是块废铁,能到废品收购站卖几个钱,收工的时候,就把它带回了家(图1)。
(1)果园里挖出的“铁家伙”竟是个宝
张凤祥:拾回来以后,也没当好东西,扔到一边去了。
他弟弟张凤良当时只是个六七岁的孩子,把哥哥扔下的铁钩子一样的东西,用根绳子绑紧,拖着它,跟小伙伴在村里玩耍。
张凤祥:我兄弟活蹦乱跳地拖着玩,七八天后就拖出了亮光,太阳一照能看出是个玉。
张凤祥发现这是一件玉器,就来到翁牛特旗文化馆。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给了他30元钱,把东西收下了。可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也不清楚什么年代的,只认为可能是个老物件,办理了入库登记,就锁到箱子里了(图2)。
(2)震惊考古界的“玉龙”现世
13年后,文化馆来了一位叫贾宏恩的新馆长。他对这钩子一样的东西很好奇,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找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老专家。专家拿过手里一看,那真是两眼放光啊!这是条5000年前的玉龙,通体碧绿,雕工传神,无足、无爪、无角、无鳞,26厘米高,1千克重,是当时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龙。这消息一传出去,好多考古工作者都非常兴奋,纷纷来到了赤峰地区,准备在红山边上再发现些稀世珍宝。刘国祥当年是考古队里的小子辈,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高材生。毕业以后,直接参加了社科院考古所的考古队,风风火火到赤峰来了。
刘国祥是蒙古族人,又是赤峰人,小时候曾在那个红色石头山上玩过。当他听说国宝文物就出在自己的家乡,心里很兴奋。自己熟悉当地环境,没准儿能找到比玉龙还宝贵的东西(图3)。
(3)考古的圣地——红山
刘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研究员):我们的文化遗产很丰富,史前遗址很多,只要肯下功夫, 就可能有重大发现。
刘国祥来到了赤峰,看到几十年来发现的大大小小玉器:有玉龙、玉鳖、玉鸟、玉马蹄箍形器,共300多件,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宝。
刘国祥:我当时有个心愿,通过我的考古工作,能亲手把玉器挖掘出来。
但是,刘国祥在赤峰找了好几年,虽然发现了陶片、石器,也找到了5000年前红山人居住的遗址和墓葬,就是没找到一件红山玉器。
刘国祥:农民种地的时候,偶尔有玉器出土。上世纪80年代以前,都被博物馆收藏了。
摗?几十年来,出土的文物,大多数都交给了国家。但是让刘国祥心里最不是滋味的是,1935年日本考古学家滨田耕作,在侵华日军的护卫下,来到了红山。他带着日本兵,对红山遗址疯狂地挖掘。
滨田耕作把上千件文物带走了,拿回日本京都大学。3年以后,出了一本《赤峰红山后》的考古报告。滨田耕作带走的这批珍贵的红山文物至今留在日本,没有归还中国。
刘国祥:看到当时发掘的资料和照片,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出土的东西都被日本人掠夺走了,确实令人心痛。
因为日本人的劫掠,红山文物大量流入海外。现在,世界很多大型博物馆里,都存有雕工精美的红山玉器(图4)。
(4)流失的红山文物不可计数
刘国祥:有人说考古学是个遗憾的学科,有时有意外发现,有时候你想要找的东西却找不到。我没有亲自发掘出来,也感到有些遗憾。
张国强(内蒙古赤峰学院历史系 教授):科学有时候就是这样,发现具有偶然性,但红山文化的玉龙也不都是偶然发现。辽宁的牛河梁遗址,就是通过考古发掘,发掘出了玉猪龙。赤峰地区是红山文化的中心,一定有大量的遗存,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发现更多重要的文物。对于考古工作者来说,玉器和其他文物同样重要。文物价值的大小,不在于材质。
?刘国祥在赤峰坚持不懈地寻找着。一天,他的老师杨虎说,考古队在离红山200公里外的敖汉旗兴隆洼找到一片遗址。这个遗址距今已经有8000年了。这个地方是藏在山洼里的小山坡,所以没被挖掘、破坏过,很可能有重大发现。刘国祥听到这个消息,连夜准备铁铲、手铲、洛阳铲。第二天天没亮,就向兴隆洼的小山坡进发了。
刘国祥:我们穿过了几片沙棘林,很多人的衣服被挂破了,有的都扎出血来了。
走了9个小时,刘国祥一行才走到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山坡前。考古队把大本营安在了山坡旁边的村子里。刘国祥走上山坡一看,可高兴坏了。他看到山坡上的荒地里,一个一个灰色的圆圈。在考古人员的眼里,这些圈可不是一般的圈,它不是自然形成的,每个圆圈都是一处珍贵的古代遗址啊(图5)。
(5)地表露出好兆头
他们赶紧拉线、布方,开始挖掘。挖到30厘米深的时候,刘国祥就见到一块陶片,但是这小小的陶片,却成了刘国祥的大麻烦。
刘国祥:陶器都酥了,手指一杵就碎了,用竹签和小刷子清理时,一定要把握好力度,否则竹签的头就会把陶罐的纹饰碰坏。
为了文物的安全,他们从天亮干到天黑,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一干就是6个月。兴隆洼遗址全貌渐渐展现出来。遗址距今8000年左右,遗址基础显示房子都横成排、竖成列,整整齐齐地围绕着中间的两间大房子。遗址周围,还有类似护城河的壕沟,刘国祥发现,这是中国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8000年前的村落(图6)。
(6)兴隆洼“小区”颇具规模
刘国祥:面积非常大,有一万多平方米,非常壮观。发现的陶罐、生产工具都是集中摆放的。
发现了中华第一村,出土了大批的陶器、石器还有骨器,这已经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但刘国祥总不甘心,因为,刘国祥始终没发现墓葬。这时已经到了深秋,内蒙古的冬天天寒地冻,根本没法挖了。刘国祥又一次来到考古工地,想最后再仔细寻找一下。
刘国祥:内蒙古敖汉旗的晚秋时节,两个月没有下雨,地面非常干。我们就雇车拉水,往地面喷水后,发现靠近房址的角里,出现一个长条形的痕迹。
刘国祥感觉这地方可能埋着什么东西,赶紧叫人拿来洛阳铲,想看看地底下究竟埋着什么?
刘国祥:打到50多厘米的时候,听见“咔”的一声,探铲一上来,发现了骨渣。我们就感觉豁然开朗了,这肯定是一座墓葬。
原来这房子里藏着古人的墓葬,这让刘国祥非常兴奋,小心地开始了清理墓葬(图7)。
(7)考古需要信心、耐心、决心、恒心
刘国祥:我们判断这是一座墓葬,这座墓葬埋上后,这个房子继续住,这是很神奇的。
这样的墓葬,刘国祥从没见过,刘国祥的老师也从来没听说过。他们推测,埋在这房子里的,一定是地位很高的祖先,他始终在房屋里,保佑着后代的平安。这和咱们在屋里挂上先人的遗像,有点类似。这种房子里的墓,叫作居室墓,在中国很少发现。现在发现了墓,就应该有随葬品,古人一般是把最好、最珍贵的东西,和死去的人随葬。这个墓,意味着可能会出土特别重要、特别珍贵的文物。
刘国祥:可这座埋藏在房子里面的墓葬中什么也没有。这个8000年前的墓葬,却没有随葬品,实在令人失望。
确认没有文物后,刘国祥和考古队员们决定把这具人骨取回驻地,即便是具人骨,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摗?刘国祥:按照程序,把骨架提取出来作为标本。当时天已经黑了,好多人都已经下山了,只留了几个专业人员和技工,在这儿提人骨。
就在手电光照到人的头骨的一刹那,刘国祥惊呆了,白天没有看到的土壤深处,竟然隐隐地透出了绿色的光泽。这种光泽,是刘国祥一直苦苦寻找了好多年的光泽,是碧绿的玉光(图8)。
(8)眼前一亮的惊喜发现
刘国祥:刚托起头骨的一瞬间,发现耳部露出一块晶莹剔透的绿莹莹的东西。大家就心里一亮,在手电筒的光照下,用竹签稍微一剔,一个圆圆的绿色的东西出来了。我们感觉这是一件玉。
玉的发现,让刘国祥非常激动,他苦苦寻找了多少年的玉器终于找到了,而且是在距今8000年的墓穴里发现的。刘国祥用手电把墓主人的头骨另一侧照亮,他惊喜地发现,在头骨另外一边,同样的位置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玉器。
刘国祥:发现这个晶莹剔透、绿色的玉的时候,我的呼吸都急促起来,异常兴奋。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一对大小相同、成色一样的玉。古人把开了小口的玉环称为玉。考古队员们一时间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把这对8000年前的稀世珍宝拿下山。刘国祥看到同事王瑞昌的衣服上有两个对称的口袋。
刘国祥:我们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口袋里,拉上拉锁,几个人簇拥着他回到住地。
那一夜,整个考古队都为珍宝的发现而沸腾了,大家争相传看着这个差点错过的重大发现。刘国祥在兴奋之余,在电子秤上,发现了这对玉的另一个让人惊讶的秘密。
刘国祥:这对玉,每个都重23克。这使我们都非常惊奇,不但大小一致,重量竟然一致,这真是件了不起的事(图9)。
(9)专家们也感到不可思议
即便在最精密的电子秤上,仍然称不出差别。8000年前的远古人,竟能将一对玉,做得如此分毫不差,远古祖先的智慧和工艺简直不可思议。
刘国祥感到,这里面一定有很多远古的秘密,需要破解。其中,最让刘国祥感兴趣的是,这对玉是干什么用的?古人把玉放在脑袋两侧,有什么特殊意义?
刘国祥:玉放在死者的耳部,我们就自然想到可能是墓主人耳部的装饰品,所以我们叫它玉耳环。
刘国祥大胆的推想,让很多人大吃一惊,谁都难以相信8000年前就有玉做成的耳环。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 教授):玉的发现意义重大,把中华文明,尤其是玉文化的历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玉也是红山玉龙的前身,因为玉龙也是中间开了小口。所以有人把红山玉龙称为兽形。
刘国祥的大胆假设,开始根本就没有人信。要让人相信,就必须说明白这玉是怎么佩戴在耳朵上。正在刘国祥设法求证答案的时候,一个好朋友给他发来了一组照片,刘国祥一看照片中的老太太,高兴得一晚上都没睡着觉。
这是一组海南黎族老人的照片。照片上老人的耳朵上,挂着一副银做的。80多年的时光,沉重的银已经把她的耳孔越拉越大,即便这样,老人仍然每天高兴地把银戴在自己的耳朵上。看到这对当代人佩戴的银,刘国祥终于长舒了一口气,更加坚信这对玉,一定是8000年前的玉耳环(图10)。
(10)遗风尚存
这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让考古队员都很兴奋。大家卯足了劲,想在入冬之前,把所有的居室墓都挖掘清理完,也许里面还有更加惊人的发现呢。
在清理一个居室墓时,刘国祥发现这个居室墓骨骼凌乱,尸骨不是平躺在墓中,而是直立的。更让刘国祥感到不理解的是,这个墓葬里,只有一个玉。
刘国祥:当时用玉非常规范,有一定的制度,佩戴耳环一定是一对。
刘国祥知道,古人对玉非常崇拜。玉器怎么用、用多少,是有严格规定的。这个墓里的另一个哪里去了?难道那一件玉失窃了?
刘国祥:挖掘现场24小时不离人,晚上安排了两个值班的。因为考虑到这种墓葬可能出玉器,所以一般人员不允许靠近墓葬现场,不太可能被人拿走。
正当刘国祥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负责清理遗骨的工人突然高声地喊了起来。
刘国祥:我赶紧过去,只见他手里捧着个人头骨,我说怎么了,他朝我喊,玉嵌在右眼眶里(图11)。
(11)眼眶里的玉令人费解
这枚珍贵的玉竟然平平整整地镶嵌在死者的眼眶里,这让刘国祥大为惊讶。古人为什么要在人死后,在眼眶中嵌入这样一枚玉呢?刘国祥为解释这个现象,可以说是伤透了脑筋。突然,他想到了1983年出土的一尊6000年前的女神像。那女神的眼睛,是用玉片镶嵌而成(图12)。
(12)女神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
刘国祥:原始人的观念,认为万物都是有灵的。可能这个墓主人生前眼睛有病, 把玉嵌到他的眼眶里,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眼睛能看到光明。这是一种美好的寄托。
摗?后来,在兴隆洼遗址里,刘国祥陆续找到了5对玉。现在已经证明,玉是远古社会最早的玉器,是中国玉文化最早的源头。这让刘国祥感到,在兴隆洼这片荒山上,得到了丰硕的收获。
刘国祥:我们不但发现了玉器,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玉器,世界最早的玉耳环。对我个人而言,内心非常满足,多年的梦想得以实现。
刘国祥和他的同事,用了14年的时间,在兴隆洼文化遗址挖掘,出土了44000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