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相信所有的数学教师都明白,随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而重要的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掌握课堂知识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课堂练习设计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这就需要教师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先进理念为先导,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数学随堂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贴近生活的、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有兴趣性又有挑战性的练习,从而使全体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与实践性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搞“题海”战术,让学生机械、重复地练习,是过去一些教师的老模式,在新课改的今天不可取了。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 随堂练习 设计 能力 应用
本人认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设计好数学随堂练习的多样化,兴趣化,针对性。设计时还要注意另一个重点,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既要注意到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准确性,实用性,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为学生的向上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与安排数学课的随堂练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随堂练习,在练习设计中该注意什么呢?下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课的随堂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往往做事都很有方向性和随便性的,这就跟兴趣有很大关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探求新知,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然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会产生新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数学学习上不断产生兴趣、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要避免练习的单一和重复,要注意使练习形式多样化与层次化,使练习内容充满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的分类》时,我设计这样的练习:根据梯形的内角和腰长的不同,想想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什么形状,我们怎么称呼它们呢。你们能剪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梯形?面对这样的问题和练习题,学生们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动手剪一剪,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这个问题,课堂气氛会很是活跃,教学效果会很好。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随堂练习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来设计数学随堂练习,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看到数学的存在,从而运用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还能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增长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随堂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数学练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容易理解,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加感兴趣,通过课堂系统化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巩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自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面积》之后,教师联系生活设计练习,让学生从校园中寻找形似所学三角形的物体表面,并求出它们的面积。面对这样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计算小三角旗表面积,有的计算自己各自三角板面积,有的课后计算校园内近似三角形草坪的面积。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练习,不仅学会了运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很好。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爱学数学。特别是实地计算校园草坪面积,这也算是一种实践活动吧,能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有益的。最近的广西日报有这样一段话:社会实践如果年年不变,形式化严重,对学生就不会有什么吸引力,就会成为学生为完成学校任务或为获得学分而随便应付的事,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社会实践要起到应有的作用,就不能只有上街搞卫生等几种流传了几十年的“法宝”,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创新形式。这段话是很有道理的,符合新形势课改要求。
三、随堂练习的设计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而精心设计每次随堂练习。注重设计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练习题。但练习的题量不必太多,在形式上也不要雷同,更要避免重复练习,浪费时间。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设计练习时还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做,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
具体做法是,首先抓住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题,使学生能很好地弥补知识欠缺,达到全面掌握知识;再次,要注意设计学生最易出错的练习,通过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
四、要注意随堂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所谓形式的多样化,就是指不能是单纯的问答题,设计的题型可以有口算、笔算、填充、判断、选择、综合、演示操作、抢答、游戏、竞赛等。这样,由兴趣到探索到思考,学生真正动手、动口、动脑,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分小组合作,在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成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又能提高各种能力。《走进新课程》有这样一段话:“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討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比以前和蔼可亲;学习内容也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画图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明显增多。家长们也普遍反映,学生比以前显得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和积极性了。”[2]
参考文献
[1]《广西日报》如 镝 2017.02.10 002版
[2]《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序言》第15页第二自然段。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数学 随堂练习 设计 能力 应用
本人认为,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设计好数学随堂练习的多样化,兴趣化,针对性。设计时还要注意另一个重点,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类型的练习题。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既要注意到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准确性,实用性,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应变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为学生的向上发展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心设计与安排数学课的随堂练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那么,教师应该如何设计随堂练习,在练习设计中该注意什么呢?下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课的随堂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
小学生往往做事都很有方向性和随便性的,这就跟兴趣有很大关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探求新知,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然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会产生新的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在数学学习上不断产生兴趣、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设计数学练习时,要避免练习的单一和重复,要注意使练习形式多样化与层次化,使练习内容充满趣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的分类》时,我设计这样的练习:根据梯形的内角和腰长的不同,想想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什么形状,我们怎么称呼它们呢。你们能剪出多少种不同形状的梯形?面对这样的问题和练习题,学生们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迫不及待地动手剪一剪,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这个问题,课堂气氛会很是活跃,教学效果会很好。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随堂练习要考虑班级学生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结合班级学生实际来设计数学随堂练习,可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可以从实际生活中看到数学的存在,从而运用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还能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增长数学知识。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随堂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数学练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容易理解,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加感兴趣,通过课堂系统化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巩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自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完《三角形的面积》之后,教师联系生活设计练习,让学生从校园中寻找形似所学三角形的物体表面,并求出它们的面积。面对这样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计算小三角旗表面积,有的计算自己各自三角板面积,有的课后计算校园内近似三角形草坪的面积。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练习,不仅学会了运用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效果自然很好。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爱学数学。特别是实地计算校园草坪面积,这也算是一种实践活动吧,能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是非常有益的。最近的广西日报有这样一段话:社会实践如果年年不变,形式化严重,对学生就不会有什么吸引力,就会成为学生为完成学校任务或为获得学分而随便应付的事,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因此,社会实践要起到应有的作用,就不能只有上街搞卫生等几种流传了几十年的“法宝”,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不断创新形式。这段话是很有道理的,符合新形势课改要求。
三、随堂练习的设计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而精心设计每次随堂练习。注重设计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练习题。但练习的题量不必太多,在形式上也不要雷同,更要避免重复练习,浪费时间。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应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设计练习时还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做,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需求。
具体做法是,首先抓住教学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其次,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设计专项练习题,使学生能很好地弥补知识欠缺,达到全面掌握知识;再次,要注意设计学生最易出错的练习,通过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更好地掌握和巩固知识。
四、要注意随堂练习形式的多样化
所谓形式的多样化,就是指不能是单纯的问答题,设计的题型可以有口算、笔算、填充、判断、选择、综合、演示操作、抢答、游戏、竞赛等。这样,由兴趣到探索到思考,学生真正动手、动口、动脑,可以独立学习,也可以分小组合作,在掌握和巩固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成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又能提高各种能力。《走进新课程》有这样一段话:“学生们普遍反映,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討论、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比以前和蔼可亲;学习内容也宽泛多了,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作业形式也丰富多了,有手工制作、画图画、讲故事、查资料,活动性作业比书面作业有明显增多。家长们也普遍反映,学生比以前显得更轻松了,更喜欢上学了,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和积极性了。”[2]
参考文献
[1]《广西日报》如 镝 2017.02.10 002版
[2]《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序言》第15页第二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