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俄罗斯推动成立欧亚经济联盟以来,各方对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会沿着哪个方向发展存在不同看法。有的观点认为两者存在冲突,也有观点认为双方合作能够实现共赢。其实,不管是看好还是不看好“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前景的观察者,大家都共同承认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在涵盖区域、项目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相似甚至重合的地方。之所以出现上述看法的差异,重要原因是各方评价“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出发点不同。
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对双方发展都极其重要。实际上,鉴于中国、俄罗斯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的其他成员国都面临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对它们来说,不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欧亚经济联盟,都是获得更多资源、市场、技术等的重要途径,抵触、排斥甚至阻挠都可能使自己的国家丧失发展的重要机遇和资源。从这个角度看,对接无疑能给各方带来积极影响,而对接后可能产生的积极前景是支持它们接受对接的主要动力。
其次,不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参与国还是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它们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都要考虑所面临的独特国内国际环境,并综合权衡得失,如果该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对接将极大损害本国利益,那么,反对甚至为对接设置障碍就是能够预想的结果。如果考虑到各国国民经济的行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等差异巨大,再加上有的国家还会把地缘政治当作比较重要的衡量因素,那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确会面临诸多不易克服的挑战。
中国和俄罗斯2015年签署对接联合声明以后,尽管仍有声音质疑对接前景,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已经不属于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以何种形式、何种节奏推进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学界已经开展了大量与对接有关的讨论,有关国家政府也在围绕如何对接的问题进行探索。就笔者看来,理顺以下三大关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基础。
首先,中俄关系与“带盟对接”的关系。中国和俄罗斯毫无疑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关键支柱。中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国,俄罗斯是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导国。“带盟对接”需要以良好的中俄关系为基础,但是,仅仅依靠中俄关系无法实现“一带”“一盟”的真正对接。毕竟,中俄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对两国来说都远远超出“带盟对接”这个层次。“一带”“一盟”对接能够强化和拓展中俄关系,却不能统领和主导中俄关系。这是“带-盟”对接能够真正实现的前提。
其次,俄罗斯与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的关系。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都扮演者核心角色,离开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有地区影响力的组织,但是,仅仅依靠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也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论是欧亚经济联盟的制度设计,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规划,都要求“带-盟”对接覆盖欧亚经济联盟全员,而且,中国要通过发展与俄罗斯之外其他成员国的合作来增强“带-盟”对接的稳定性。
再次,“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其他地区合作规划的关系。近几年,除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推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外,还有不少国家设立了促进欧亚大陆腹地地区经济合作的规划,比如,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韩国的“欧亚倡议”等。“带-盟”对接并不意味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此将关闭与其他规划的合作之门,也不意味着欧亚经济联盟只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合作。“带-盟”对接不是建立排他性的小集团,未来可能会出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或欧亚经济联盟与第三方的合作,也可能会出现“一带+一盟+X”的合作模式。
总之,对中国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是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的开放性方案。当前,“一带”“一盟”对接已进入现实操作阶段。在本阶段,对相同事实提出不同理解尽管重要,但在后续的制度和项目设计中理顺基础关系,是早期收获结束后稳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关键。
首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对双方发展都极其重要。实际上,鉴于中国、俄罗斯以及欧亚经济联盟的其他成员国都面临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对它们来说,不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欧亚经济联盟,都是获得更多资源、市场、技术等的重要途径,抵触、排斥甚至阻挠都可能使自己的国家丧失发展的重要机遇和资源。从这个角度看,对接无疑能给各方带来积极影响,而对接后可能产生的积极前景是支持它们接受对接的主要动力。
其次,不管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参与国还是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它们在制定相关政策时都要考虑所面临的独特国内国际环境,并综合权衡得失,如果该国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对接将极大损害本国利益,那么,反对甚至为对接设置障碍就是能够预想的结果。如果考虑到各国国民经济的行业发展水平和企业竞争力等差异巨大,再加上有的国家还会把地缘政治当作比较重要的衡量因素,那么,“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确会面临诸多不易克服的挑战。
中国和俄罗斯2015年签署对接联合声明以后,尽管仍有声音质疑对接前景,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已经不属于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以何种形式、何种节奏推进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学界已经开展了大量与对接有关的讨论,有关国家政府也在围绕如何对接的问题进行探索。就笔者看来,理顺以下三大关系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基础。
首先,中俄关系与“带盟对接”的关系。中国和俄罗斯毫无疑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关键支柱。中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国,俄罗斯是欧亚经济联盟的主导国。“带盟对接”需要以良好的中俄关系为基础,但是,仅仅依靠中俄关系无法实现“一带”“一盟”的真正对接。毕竟,中俄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对两国来说都远远超出“带盟对接”这个层次。“一带”“一盟”对接能够强化和拓展中俄关系,却不能统领和主导中俄关系。这是“带-盟”对接能够真正实现的前提。
其次,俄罗斯与欧亚经济联盟其他成员国的关系。俄罗斯在欧亚经济联盟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都扮演者核心角色,离开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有地区影响力的组织,但是,仅仅依靠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也很难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论是欧亚经济联盟的制度设计,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规划,都要求“带-盟”对接覆盖欧亚经济联盟全员,而且,中国要通过发展与俄罗斯之外其他成员国的合作来增强“带-盟”对接的稳定性。
再次,“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其他地区合作规划的关系。近几年,除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俄罗斯推动的欧亚经济联盟外,还有不少国家设立了促进欧亚大陆腹地地区经济合作的规划,比如,美国的“新丝绸之路计划”、韩国的“欧亚倡议”等。“带-盟”对接并不意味着“丝绸之路经济带”从此将关闭与其他规划的合作之门,也不意味着欧亚经济联盟只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合作。“带-盟”对接不是建立排他性的小集团,未来可能会出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或欧亚经济联盟与第三方的合作,也可能会出现“一带+一盟+X”的合作模式。
总之,对中国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是促进地区经济合作的开放性方案。当前,“一带”“一盟”对接已进入现实操作阶段。在本阶段,对相同事实提出不同理解尽管重要,但在后续的制度和项目设计中理顺基础关系,是早期收获结束后稳步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