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具体而形象的思维方法,是一种能有效地传达整个思维轨迹的思想工具。思维导图在义务教育学段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使教学更有活力,更能调动参与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图,挖掘学生潜能,展示自己个性,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个人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低段阅读
一、思维导图概念界定
思维导图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他把思维导图概括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十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同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当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的现状来看,小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板块在试卷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但在具体实践中,学生还存在着“失分”现象。究其原因,对于教师来说,多数认为是有些小学生在课堂上调皮,不专心听讲造成的。语文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多,人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知识零散、杂乱的弊端,学生在该阶段的思维模式初步形成,还不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由此也决定了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作为教师,针对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和教学变化,而在众多的教学工具中,思維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借助思维导图,理清阅读脉络
由于思维导图具有符合超强记忆的基本原理,符合沟通原理,加速大脑思考等优点,所以各教学领域的教师都愿意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建立阅读体系过程中,可以按照从浅入深的方式完成图表的绘制,这样不仅可以总结出文段中的重点、难点,更可以明晰地看出蕴藏在其中的重要逻辑关系。如在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阅读时,学生先通过阅读解决认知问题,然后教师牵引学生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最后通过段落内容概括出松鼠具有的特点。表现在思维导图上,就是中心松鼠四周放射出四条线,学生根据关键词找出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具体表现。随着思维导图的网状扩散松鼠的灵动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二)注重思维导图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现
小学低学段的阅读教学,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尚浅,所以思维导图在这个学段期间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字词的教学,涉及的课文的教学相对要简单一些。首先,在字词的教学方面,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字词的教学,特别是针对低段的学生而言,相对于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字词的教学才是最基础和最主要的任务。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音、义、形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复合体,简单的读和写,虽然也能让孩子们记住汉字,但很快就会遗忘,这属于机械学习。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文字和图片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青”这个字,让孩子画一朵花,在花蕊上写“青”字,然后用字组词,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这样印象深刻,能记住这些生字。另外,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左右脑的功能,运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打开人脑无限的潜能,使每个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发展个性,同时还能建立语言结构网络,理清层次,发现重难点,更好地学习汉语,从而发散思维,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只有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中,才能感受到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
(三)课后温故而知新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而思维导图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记忆的持久性。在复习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复习工具,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空间感。另外,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较小,小学生还不能够做到全面总结已学知识,做到自我完整的复习更是难以把握。但是思维导图可以将这些纷繁的知识最大限度地简单化,学生在自我复习时能够做到条理较为清楚,从而提升复习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完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复习,了解这个单元每一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而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一个总体的把握,这样也能够更容易地抓住这一单元的中心思想。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它通过视觉领域的应用效果组建具有放射性的“知识树”,时刻提醒低年段学生阅读中文段的整体性和顺序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日益完善的知识体系。对培养低年级学生构建阅读体系,活络课程内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课外语文,2017(1):148.
[2]梁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2016(9):23.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低段阅读
一、思维导图概念界定
思维导图是以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用于储存、组织、优化和输出信息的思维工具。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他把思维导图概括为以下四个基本特征: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十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同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段阅读中应用的必要性
从当前小学语文低段阅读的现状来看,小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板块在试卷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但在具体实践中,学生还存在着“失分”现象。究其原因,对于教师来说,多数认为是有些小学生在课堂上调皮,不专心听讲造成的。语文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多,人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存在着知识零散、杂乱的弊端,学生在该阶段的思维模式初步形成,还不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由此也决定了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需要进一步改进。作为教师,针对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必须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和教学变化,而在众多的教学工具中,思維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借助思维导图,理清阅读脉络
由于思维导图具有符合超强记忆的基本原理,符合沟通原理,加速大脑思考等优点,所以各教学领域的教师都愿意使用思维导图。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建立阅读体系过程中,可以按照从浅入深的方式完成图表的绘制,这样不仅可以总结出文段中的重点、难点,更可以明晰地看出蕴藏在其中的重要逻辑关系。如在教学《跑进家来的松鼠》这篇阅读时,学生先通过阅读解决认知问题,然后教师牵引学生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最后通过段落内容概括出松鼠具有的特点。表现在思维导图上,就是中心松鼠四周放射出四条线,学生根据关键词找出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具体表现。随着思维导图的网状扩散松鼠的灵动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二)注重思维导图在小学低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展现
小学低学段的阅读教学,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尚浅,所以思维导图在这个学段期间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字词的教学,涉及的课文的教学相对要简单一些。首先,在字词的教学方面,阅读教学的基础是字词的教学,特别是针对低段的学生而言,相对于课文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字词的教学才是最基础和最主要的任务。
我们知道,汉字是由音、义、形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复合体,简单的读和写,虽然也能让孩子们记住汉字,但很快就会遗忘,这属于机械学习。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文字和图片的教学形式,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青”这个字,让孩子画一朵花,在花蕊上写“青”字,然后用字组词,学生会觉得很有意思,这样印象深刻,能记住这些生字。另外,思维导图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左右脑的功能,运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打开人脑无限的潜能,使每个儿童在使用过程中发展个性,同时还能建立语言结构网络,理清层次,发现重难点,更好地学习汉语,从而发散思维,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只有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中,才能感受到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
(三)课后温故而知新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而思维导图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知识记忆的持久性。在复习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复习工具,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空间感。另外,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较小,小学生还不能够做到全面总结已学知识,做到自我完整的复习更是难以把握。但是思维导图可以将这些纷繁的知识最大限度地简单化,学生在自我复习时能够做到条理较为清楚,从而提升复习的效果。比如,在学习完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复习,了解这个单元每一篇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从而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一个总体的把握,这样也能够更容易地抓住这一单元的中心思想。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它通过视觉领域的应用效果组建具有放射性的“知识树”,时刻提醒低年段学生阅读中文段的整体性和顺序性,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日益完善的知识体系。对培养低年级学生构建阅读体系,活络课程内容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宋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课外语文,2017(1):148.
[2]梁健.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文学教育,2016(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