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导向,一线教师应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分别是明确教学内容中的和核心素养要素,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注重提问有效性,增强课堂互动。
关键词: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渗透,教学心得
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导向。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谈几点策略性意见,供一线教师参考。
一、明确教学内容中的和核心素养要素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导向。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表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认知力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具体实施上,这需要教师在切实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涵义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的具体特点加以分析并明确渗透核心素养要素的方法与手段。比如地球圈层结构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设计阶段即需明确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渗透各项核心素养要素。具体为: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构成(四大圈层)及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从位置、组成、特点、意义等方面,比较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不同特点,区域认知: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上正确标记岩石圈和软流圈,说出各圈层的主要范围与特征,地理实践力: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外部圈层关系图,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明确了这些,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使得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从而使学生从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受益,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二、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
根据最新版(2019)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定义,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国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显而易见,所谓核心素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东西,它与一般的知识与技能完全不同,不可能通过教师的灌输而使学生具备,其养成和发展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会和感悟,这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的必然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避免传统式教学的弊端,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自己理解知识,加深体会。这可以说是新形势下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教学思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这部分知识,由于其并没有太大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并加以讨论总结,归纳出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名称、概念、组成及其地理环境中所起主要作用。实际上,这也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总之,其关键就在于变“教师主动灌输”为“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其内在学习体会和感悟的产生,长此以往,其学科素养也将得以逐渐提升。
三、注重提问有效性,增强课堂互动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基本形式和手段。实践证明,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积极性,有助于其课堂体会与感悟的加深,从而有利于核心素养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课堂提问要保证及时性,并围绕课程的重点或难点展开。比如在教授了地球内部圈层这部分知识后,趁热打铁提出问题:“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地球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 “这个问题偏重于识记和理解,难度不大,但所含信息量较大,且直指本节知识的要点。其答案为:” 传播特点: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在地下平均33Km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形成不连续面(莫霍面),在地下约2900KM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形成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依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这里所举的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总之,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以增强课堂互动对于核心素养的渗透同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需要给予其应有的重视。
如上,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分别是明确教学内容中的和核心素养要素,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注重提问有效性,增强课堂互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海静. 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核心素养教学的渗透[J]. 好家长,2017(51):166-166.
[2] 方正章.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1):157-158.
[3] 范淑莲.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 中华少年,2018(23):154-154.
[4] 陈庆飞.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德育渗透[J]. 新课程(中学),2017(9).
关键词:核心素養,高中地理,渗透,教学心得
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导向。以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与体会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谈几点策略性意见,供一线教师参考。
一、明确教学内容中的和核心素养要素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导向。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表述,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认知力四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具体实施上,这需要教师在切实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涵义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的具体特点加以分析并明确渗透核心素养要素的方法与手段。比如地球圈层结构这部分知识,在教学设计阶段即需明确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合理地渗透各项核心素养要素。具体为:人地协调观: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的构成(四大圈层)及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从位置、组成、特点、意义等方面,比较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不同特点,区域认知: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上正确标记岩石圈和软流圈,说出各圈层的主要范围与特征,地理实践力: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地球外部圈层关系图,培养学生地理读图、绘图能力。明确了这些,课堂上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使得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高效性,从而使学生从本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充分受益,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二、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
根据最新版(2019)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定义,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国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显而易见,所谓核心素养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抽象意义上的东西,它与一般的知识与技能完全不同,不可能通过教师的灌输而使学生具备,其养成和发展主要是依靠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会和感悟,这是“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的必然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避免传统式教学的弊端,通过合理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自己理解知识,加深体会。这可以说是新形势下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教学思路。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在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这部分知识,由于其并没有太大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阅读课本的相关内容并加以讨论总结,归纳出地球外部各圈层的名称、概念、组成及其地理环境中所起主要作用。实际上,这也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总之,其关键就在于变“教师主动灌输”为“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对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进其内在学习体会和感悟的产生,长此以往,其学科素养也将得以逐渐提升。
三、注重提问有效性,增强课堂互动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增强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基本形式和手段。实践证明,有效的提问可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维积极性,有助于其课堂体会与感悟的加深,从而有利于核心素养要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课堂提问要保证及时性,并围绕课程的重点或难点展开。比如在教授了地球内部圈层这部分知识后,趁热打铁提出问题:“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特点是什么?地球内部圈层是怎样划分的? “这个问题偏重于识记和理解,难度不大,但所含信息量较大,且直指本节知识的要点。其答案为:” 传播特点:地震波(包括横波和纵波)在地下平均33Km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形成不连续面(莫霍面),在地下约2900KM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形成不连续面(古登堡面)。依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这里所举的是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子。总之,提高提问的有效性以增强课堂互动对于核心素养的渗透同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需要给予其应有的重视。
如上,本文简要探讨了三点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分别是明确教学内容中的和核心素养要素,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弊端,注重提问有效性,增强课堂互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应特别重视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有效渗透,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海静. 高中地理教学中关于核心素养教学的渗透[J]. 好家长,2017(51):166-166.
[2] 方正章.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途径研究[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6(11):157-158.
[3] 范淑莲.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J]. 中华少年,2018(23):154-154.
[4] 陈庆飞. 基于核心素养的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德育渗透[J]. 新课程(中学),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