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戈壁边陲的小城,坐上火车,窗外一眼望不尽的荒原,停靠的小站也在寂静与荒凉中打着盹儿。
曾经酒泉前往省城兰州,只有一条并不平坦的公路,七百多公里路不是很好走,没有长途班车,只有一趟从玉门东开往省城兰州的直达慢车,它开过来叫501,开回去叫502。那些直达北京、上海的都是特快,虽然也经过兰州,可是票很难买到,所以,小城人前往兰州只坐这趟慢悠悠的绿皮车。它总是特别的拥挤。一张车票二十来块钱,学生票半价。到兰州要26个小时,到站就停,中途翻越海拔数千米的乌鞘岭,没有隧道,车要缓缓地爬坡,车厢内会变得很冷。
那时,这趟绿皮车,承载了小城很多人通往外界的向往。年轻的时候,人总想离开故乡远些,再远些,多少人就坐着这趟绿皮车,一步步离开故乡,越走越远。
这趟名叫502的慢车,曾缓缓地行驶在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里,停靠在小城的青春站台里。
每到了开学季,坐这趟慢车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那时候,学生们去上学,要拿上行李以及暖壶、脸盆等生活用品,每个人都是又背又拎,身体就成了一个挂满货物的支架。待列车停靠在站台上,每个窗户都是打开的,车门里挤不进去,多半是要把行李从窗户递进去,然后人再从窗户爬进去。有时候,车开了,还有人往窗户里爬。爬进了车厢算是过了第一道关,接下来,要给自己找落脚的地方,过道里、车厢的接头处也塞满了人和行李物品,卫生间的门都打不开。有的人困了就在座位底下铺张报纸睡觉。往往为了找个座位还会打一场架,鼻青脸肿地回到家或是回到学校。每次乘坐502都是一场冒险,在这趟来来去去的冒险里经历社会人生,那坐了几趟的人,马上阅历丰富起来,成熟起来,也算是小城见过世面的人了,再出门,便不会再有那惊慌和怯懦的神情了。
也有好多人,那年代从未乘坐过火车,从没有走出过小城。
有位家在很偏远的小乡村的朋友说起自己的故事,说是上世纪80年代,第一回上学坐在502上,火车一开,他突然想起自己的暖瓶没拿,开始大叫:“火车,停一下,停一下,我的暖瓶没有拿。”
待到人坐定以后,车厢里就会有一些秩序,各自开始做自己的事,可是每到一站,继续塞人,车里的秩序又开始骚动混乱一阵,待开出很远之后才会安稳下来,如此反复。有时找不到座位会站着很多小时,站肿了腿。而每到了学期末回家的时候,钱也花完了,车上也不卖什么吃的。二十几个小时,忍饥挨饿地坐着,那份回家的急迫心情自不用说,可这车往往眼看就要进站,却偏偏停着不走,它是慢车。
待车里有秩序的时候,自然也会有很多美好的事。有一年,H上学的时候在座位上碰到一位画家,在拥挤喧闹的环境里,画家气定神闲,坦然自若地给H画起了像,画完后送给了H,他至今还保存着这张像,他说,当时很像的,现在老了。
与那趟慢车最适宜的还是那些或动人或忧伤的爱情故事吧!W在502上,邂逅了一块儿去上学的C,他们虽然同在一个城市,同在一个学校,但是却从没有相遇过,只有那个学期,同去兰州上学的他俩坐在了一趟车上,W自然充当起照顾C的责任,到了兰州,邂逅就成了恋情,最终牵手成了夫妻。而D爱上的姑娘去了省城,D每月都要坐上502去看望,姑娘上大学四年,D就这样在七百多公里的路上来回奔跑了四年。后来,那位姑娘去了更远的城市上班,多年的爱情马拉松让二人都很累,最终他们结束了这场无果之恋,那趟502对他是感伤的记忆了,而奔波在火车上的那段思念和激情却是永远的珍藏。
对于那绿皮车和小城的站台,我也有着自己深刻的记忆。有一年,父母亲去火车站送叔叔,父亲拎着大包小包,母亲抱着我的弟弟,那时候他就五六岁吧,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他放声大哭,撕心裂肺地一遍遍哭喊:“我要坐火车嘛!我要坐火车嘛!”每到了火车停靠小站,都像是打仗一般,趁短短几分钟,要找到车门,还要在拥挤的人流中把人送上车。父亲奔跑着追赶车门,我弟弟在母亲怀抱里哭喊着把一只鞋子都蹬掉了。我难过地看着他,最终那辆火车走远了,我弟弟还在哭泣,站台上的女列车员投来一个鄙夷的眼神。最终我们只能离开小站,我想,那是我弟弟最伤心的一次。后來再大一些,他终于在寒假里被父亲带上去了新疆,第一次坐了火车。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坐过数次绿皮车了,和奶奶远行,那时候,白天,我就在过道里,晚上,铺张报纸睡在凳子底下。
那次在去西安的旅途中,奶奶站起来去卫生间,我跟着去,她一关门,我将自己的手放进了门里,拇指被夹得流血,列车员拿来了纱布和药水为我消毒包扎,后来,被夹的指甲掉了,很长时间才长出新指甲。也就在那段路途中,我看见有座山水汽氤氲,云缠雾绕,火车像是在天上行走,也看到有大山的半山腰上有小房子还亮着灯光,就奇怪,在那么荒原的深山里,也会有人居住。
那趟绿皮车上,在想邂逅的年龄,我从未发生过什么邂逅,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遗憾。它渐行渐远了,如今,这条路上,动车四个小时就能到达省城,路途短了,路上的风景自然就少了。
责任编辑:崔家妹
曾经酒泉前往省城兰州,只有一条并不平坦的公路,七百多公里路不是很好走,没有长途班车,只有一趟从玉门东开往省城兰州的直达慢车,它开过来叫501,开回去叫502。那些直达北京、上海的都是特快,虽然也经过兰州,可是票很难买到,所以,小城人前往兰州只坐这趟慢悠悠的绿皮车。它总是特别的拥挤。一张车票二十来块钱,学生票半价。到兰州要26个小时,到站就停,中途翻越海拔数千米的乌鞘岭,没有隧道,车要缓缓地爬坡,车厢内会变得很冷。
那时,这趟绿皮车,承载了小城很多人通往外界的向往。年轻的时候,人总想离开故乡远些,再远些,多少人就坐着这趟绿皮车,一步步离开故乡,越走越远。
这趟名叫502的慢车,曾缓缓地行驶在很多人的青春记忆里,停靠在小城的青春站台里。
每到了开学季,坐这趟慢车几乎是冒着生命危险的。那时候,学生们去上学,要拿上行李以及暖壶、脸盆等生活用品,每个人都是又背又拎,身体就成了一个挂满货物的支架。待列车停靠在站台上,每个窗户都是打开的,车门里挤不进去,多半是要把行李从窗户递进去,然后人再从窗户爬进去。有时候,车开了,还有人往窗户里爬。爬进了车厢算是过了第一道关,接下来,要给自己找落脚的地方,过道里、车厢的接头处也塞满了人和行李物品,卫生间的门都打不开。有的人困了就在座位底下铺张报纸睡觉。往往为了找个座位还会打一场架,鼻青脸肿地回到家或是回到学校。每次乘坐502都是一场冒险,在这趟来来去去的冒险里经历社会人生,那坐了几趟的人,马上阅历丰富起来,成熟起来,也算是小城见过世面的人了,再出门,便不会再有那惊慌和怯懦的神情了。
也有好多人,那年代从未乘坐过火车,从没有走出过小城。
有位家在很偏远的小乡村的朋友说起自己的故事,说是上世纪80年代,第一回上学坐在502上,火车一开,他突然想起自己的暖瓶没拿,开始大叫:“火车,停一下,停一下,我的暖瓶没有拿。”
待到人坐定以后,车厢里就会有一些秩序,各自开始做自己的事,可是每到一站,继续塞人,车里的秩序又开始骚动混乱一阵,待开出很远之后才会安稳下来,如此反复。有时找不到座位会站着很多小时,站肿了腿。而每到了学期末回家的时候,钱也花完了,车上也不卖什么吃的。二十几个小时,忍饥挨饿地坐着,那份回家的急迫心情自不用说,可这车往往眼看就要进站,却偏偏停着不走,它是慢车。
待车里有秩序的时候,自然也会有很多美好的事。有一年,H上学的时候在座位上碰到一位画家,在拥挤喧闹的环境里,画家气定神闲,坦然自若地给H画起了像,画完后送给了H,他至今还保存着这张像,他说,当时很像的,现在老了。
与那趟慢车最适宜的还是那些或动人或忧伤的爱情故事吧!W在502上,邂逅了一块儿去上学的C,他们虽然同在一个城市,同在一个学校,但是却从没有相遇过,只有那个学期,同去兰州上学的他俩坐在了一趟车上,W自然充当起照顾C的责任,到了兰州,邂逅就成了恋情,最终牵手成了夫妻。而D爱上的姑娘去了省城,D每月都要坐上502去看望,姑娘上大学四年,D就这样在七百多公里的路上来回奔跑了四年。后来,那位姑娘去了更远的城市上班,多年的爱情马拉松让二人都很累,最终他们结束了这场无果之恋,那趟502对他是感伤的记忆了,而奔波在火车上的那段思念和激情却是永远的珍藏。
对于那绿皮车和小城的站台,我也有着自己深刻的记忆。有一年,父母亲去火车站送叔叔,父亲拎着大包小包,母亲抱着我的弟弟,那时候他就五六岁吧,在火车站的站台上,他放声大哭,撕心裂肺地一遍遍哭喊:“我要坐火车嘛!我要坐火车嘛!”每到了火车停靠小站,都像是打仗一般,趁短短几分钟,要找到车门,还要在拥挤的人流中把人送上车。父亲奔跑着追赶车门,我弟弟在母亲怀抱里哭喊着把一只鞋子都蹬掉了。我难过地看着他,最终那辆火车走远了,我弟弟还在哭泣,站台上的女列车员投来一个鄙夷的眼神。最终我们只能离开小站,我想,那是我弟弟最伤心的一次。后來再大一些,他终于在寒假里被父亲带上去了新疆,第一次坐了火车。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坐过数次绿皮车了,和奶奶远行,那时候,白天,我就在过道里,晚上,铺张报纸睡在凳子底下。
那次在去西安的旅途中,奶奶站起来去卫生间,我跟着去,她一关门,我将自己的手放进了门里,拇指被夹得流血,列车员拿来了纱布和药水为我消毒包扎,后来,被夹的指甲掉了,很长时间才长出新指甲。也就在那段路途中,我看见有座山水汽氤氲,云缠雾绕,火车像是在天上行走,也看到有大山的半山腰上有小房子还亮着灯光,就奇怪,在那么荒原的深山里,也会有人居住。
那趟绿皮车上,在想邂逅的年龄,我从未发生过什么邂逅,不能不说这是一个遗憾。它渐行渐远了,如今,这条路上,动车四个小时就能到达省城,路途短了,路上的风景自然就少了。
责任编辑:崔家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