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舞亦可飞扬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现场
  南京的丁老师执教的一节Scratch主题公开课——《用声音控制小猫》。该课的知识点主要是通过外接的声音固件控制Scratch角色的动作。丁老师原本设计了“看一看”“试一试”“用一用”三个教学场景。但在试教中发现,部分学生完成“看一看”的任务后,没有进行下一步的探索,而是停留在该场景中,继续机械地重复“看”的过程。这种情况影响了预设中“试一试”环节的推进。
  问题分析
  欲速则不达,欲导而不动,这是不少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教师设置的情境反馈不积极,甚至脱离学习过程,王顾左右而言他。对此问题,很多教师归因为生源的差异。究其本质而言,实际上是教师未能引发学生足够的学习动机。这种情况下,借鉴ARCS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
  ● ARCS模式理论界定及工作流程
  ARCS模式,即ARCS动机模型,1987年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授约翰·M.科勒(John M Keller)提出。该模型提出影响学习动机的四个因素:注意(Attention)、关联(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意(Satisfaction)。根据此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关注以上四个因素。[1]
  信息技术教学经常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三至四个任务,来涵盖学习过程。以学习任务为载体,ARCS模式可以外显为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任务的设置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符合学情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兴趣盎然,忽视甚至违背学情的任务则会让师生认知过程分离,影响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动机。
  ● ARCS模式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ARCS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需遵循一定的工作流程:首先引发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明白完成此项任务不仅与其有密切的相关性,而且使其相信自己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从而产生自信心;最后讓学生能够深刻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和满意感。
  ARCS模式关注影响学习动机的四个因素,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任务设置中,可以将四个因素落实在任务的主题选择、呈现形式、活动方式、作品达成、评价反思等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ARCS模式关注的是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活动情况,因此将活动中涉及的因素进行更具适应性的调整,有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 运用ARCS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途径
  笔者以活动主题选择和任务呈现形式为例,探寻教学中运用ARCS模式进行教学设计的途径。
  途径一:有容乃大,已有经验的主题选择
  任务驱动教学是信息技术课常见的教学形式,而任务的选择是教学设计的关键与灵魂。选择适合学生认知习惯的主题,唤起其已有经验,是引起学生注意(Attention),与其已有经验进行有效关联(Relevance)的过程。所以,任务主题应合理选择。
  (1)原设计
  在前文提到的《用声音控制小猫》一课中,教师原来的设计任务为“看一看”(对应导入部分)、“试一试”(对应新授声音模块部分)、“用一用”(对应巩固角色根据命令运动部分)。其中“看一看”部分设计的是小猫角色在夜晚的路灯下随着人的命令行走,根据声音大小调整速度。由于学生没有让“猫”跟随人声行走的经验,所以试教中效果不理想。
  (2)问题核心
  小猫在夜晚的路灯下随着人的命令行走,这个活动自身没有逻辑问题。但实际生活中,却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有效关联(Relevance),也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效果自然不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需要调整任务设计,采取更加符合学生已有经验的主题,促进其学习动机的提升。
  (3)改进型设计
  将“看一看”的角色更换为宠物狗,将任务描述变为:带着小狗去散步,先遇到了吱吱叫的小老鼠,小狗会 ;又遇到了狂吠的大狼狗,小狗会 ;最后遇到了小伙伴,比赛跑步,小狗会 。三个情境的设置,使得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将任务变为三个明显音量变换的主体,让小狗能够明确地进行后续的动作。
  教学评析:在Scratch的学习中,不同任务内容的选择会对学习动机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案例中,从“小猫逛街”变为“遛小狗”,应用ARCS模式引起学习者注意(Attention),借助其自由的经验进行关联。学生能够从任务主题的描述中,清晰地了解活动规则和任务目的,继而推进学习的需求,为下一步的学习过程产生良好的心理预设。从实际教学来看,此种设置方式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途径二:有思乃行,适宜拓展性的内容开放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时紧张,在有限的课时中,教师往往会安排较为紧凑的学习内容。学科的知识点中,部分内容的技术性印记较为突出,如果缺乏必要的拓展,学习方式过于机械,模仿的痕迹会引发学生思维的疲劳,进而影响学习动机。ARCS模式注重对内容开放性的设置,将知识点进行合理的拓展,保证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需要。
  (1)原设计
  在初中二年级程序设计单元《VB中的赋值语句》一课中,教师设计了加法计算器,希望借此帮助学生掌握使用VB中的常用控件和图片控件设计程序界面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实际需求设计一个完整的程序,体验简单程序一般设计的全过程。在实际授课中,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亦步亦趋地完成了整个流程。虽然大部分学生基本实现了任务,但是课堂中整体氛围沉闷,部分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简单模仿了教师的搭建过程。在自我构建环节中,任务达成率较低,成为本课教学中的问题之一。
  (2)问题核心
  在程序设计单元中,该现象屡见不鲜,教师常常成为程序搭建的示范者,学生则成为模仿者。而学生在做完该程序设计后,迁移能力却没有同步形成,在更换任务要求时,常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究其本质来说,前一步的内容设置是封闭性的、机械的、没有计算思维的构建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低下的,缺乏必要的主动建构过程。   ARCS模式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与思的多次循环,以学习促发思考,以思考反思学习。在内容中呈现为学习对象的要求是立体式的、有层次性的,能够根据学情进行二次开发和修正的,从而保证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性。
  (3)改进型设计
  师:课前我用VB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加法计算器,请大家自学书本内容,来试着编一编。
  学生自学书本内容或者学习单,感受程序。
  师:现在我们看一个用VB编写的好玩的游戏——拼图游戏。教师把程序发给学生,学生用两分钟的时间体验拼图游戏。
  师:大家有没有成功把图拼出来?是有一点难度,但是拼图游戏的设计和实现并不困难。除了拼图游戏,还有我们熟悉的“打地鼠”“贪吃蛇”游戏,都可以用VB编写出来。(展示“打地鼠”“贪吃蛇”游戏)接着,请找到你喜欢的游戏项目,用VB语言来尝试编写一个程序吧!
  教学评析:本课改进后,内容的选择变得丰富起来,既有与书本相关的“加法计算器”,也有通过VB程序编写的不同类型的小游戏。在这些小游戏中,内容进行了有坡度区分:“拼图游戏”最接近原来的“加法计算器”,属于基础达成类的练习;“打地鼠”对VB程序进行了小维度的拓展,帮助学生提升一小步,属于初步拓展的练习内容;“贪吃蛇”游戏对VB的程序编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综合性拓展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编写程序。这样,每个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满足感,从而实现自我认同,增强自信,学习动机也得以持续。
  途径三:由此及彼,相关知识链的迁移融合
  作为一门技能型学科,信息技术学科与诸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字化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使用,也是本学科重要的学科素养内容。想要保持必要的学习动机,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调用丰富的知识链,让学习的过程突破书本原有的限制,让更多的知识内容在本学科的学习中得到综合和组合,以形成信息化的知识图景和认知地图,保证学习效能。
  (1)原设计
  在WPS文字处理单元《封面制作》一课中,常见的形式是教师演示封面的制作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自行设计一本书籍或者杂志的封面。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技能教学目标而言,可以达成,但是设计出的作品往往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不能体现出学生自身的喜好,因而导致学生对封面的设计热情下降,也影响到学习动机。
  (2)问题核心
  出现此种情况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重点停留于技能的教授,缺乏对相关知识的链接。单调的技能导致学生很快处于疲劳状态,难以维系学习动机。
  (3)改进型设计
  将封面制作和相关学科及信息技术学科的原有知识进行串联(如下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找到自己的拓展途径,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学生学习动机,还能帮助其建立必要的认知地图,明确信息技术工具的实际用途。
  教学评析:改进版的设计中,封面的外延进行了拓展:“古典书籍封面”的《红楼梦》与语文学科的知识学习进行了链接;“经典绘本封面”突出了与美术绘图内容的融合;“流行小说封面”和“宣传画册封面”则与信息技术学科之前的“画图模块”和“多媒体模块”关联起来,丰富了该主题的内容。这样的设计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深度学习的渴望,又避免了因流程的复杂而影响学生的主观诉求。
  ● ARCS模式应用的关注点
  ARCS模式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使用该模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因人而异”,选择适合的触发模式。任何一种设计都有其适应性,要根据学情进行合理的选择,不能机械地认定一个方向而不思其变。二是“因事而变”,选择适合的触发主题。ARCS模式强调与生活、时事的结合,将不同事情的适宜面具体地进行加工,才能保证学习动机。三是“因境而动”,必要的评价过程用以检测学习效能,ARCS模式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动态的调整,根据过程性评价的数据,动态地调整学习进程,以维护学习者宝贵的学习动机,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包艳丽.ARCS模式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
  [2]葛秀瑋.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课堂中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设计[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已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力工具。电脑网络教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的坚实可靠的平台。学生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
金钗,是一种十分珍贵的药材。它们大都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据说还需要能听到溪流声的环境里才可以生长。神农架境内出产的金钗,其药效甚佳,因此也声名远扬。  在苍茫无边的神农架境内,分布散落着许许多多的小村落。在过去,有很多人家都是以采挖草药为生。广阔的原始森林,为那些淳朴的药农提供了丰富的中草药资源。  他们一辈又一辈,依靠采挖草药而生存下来。尽管这样,金钗对每一位药农来说,仍好像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STEAM教育理念下的冬夏令营课程设计原理,在充分了解STEAM课程理念、课程设计目标、围绕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设定、环境创设、课程策略、课程实施、课程工具、课程评价九个要素,形成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九个关键步骤之后,再分别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方面来阐述和探究整个STEAM教育在冬夏令营课程设计中的核心价值。  关键词:STEAM;STEMx;跨学科;多元化;课程设计  
编者按:A-STEM(人文引领的STEM)是STEM教育的一个变式,是基于深圳市龙岗区域定位和现状提出的有特色的STEM教育新样式。本期我们邀请到参与A-STEM课程实验的五位教师从不同的视角来探讨A-STEM课程在信息技术、科学、数学、物理等学科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借鉴。  深圳市龙岗区人文引领的STEM(A-STEM)提到,重构国家课程,为国家课程赋能,提倡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主要依
二月二,春来到。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又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这个节日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妙趣横生的活动,奏响了春天的序曲。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农历二月正是这样一个生机勃勃的时节。民谚曰“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又被称为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围绕这个节日,不同地方的人们有各种别开生面的活动,其中有不少都寄寓着对新的一年身体健康、生活顺利的期盼。  二月初二为什么叫龙抬头呢
中年往往是忙碌的,按理来说是不能寂寞的,也無暇去感受更多的寂寞。但是,不管怎么说,人到中年,寂寞会时常悄然而至,让人备感无奈。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会和很多人相处,有家人、同事、友人,也有可以被称作知己的那些。和同事的相处,关键在于共事,为了做事而在一起,本身便带着明确的目的,和寂寞与否并不相干。不管喜欢也好,不喜欢也罢,人总是要靠着做事来谋生立身的,所以,只要没有脱离做事谋生的这一个层面,就得
世界上,阳光有一双神奇的手,她不仅挥洒温暖酿造温情,而且酝酿诗意创造风景。“向阳花木易逢春”,是天时,也是地利,更是一种逢时而发的生机与希望。  一颗诚实的种子,总是渴望阳光的抚摸;一片葳蕤的绿叶,总是追随阳光的脚步。  喜欢太阳花,她那玲珑的面庞,本色、洁净,痴心土地,喜欢温暖。在人们心目中,太阳花是一种很阳光很温馨的名字。拒绝昏暗厌弃阴霾,面向太阳生长,见阳光而绽放,枝枝叶叶都是透明的绿,朵朵
总有一幅画,在有月亮的晚上隐现;总有一首童谣,在杨柳婀娜的湖畔响起。似那幅画,如那首童谣,我的故乡,如此熟悉,又离我那么遥远。  我的故乡,她不高贵,只在平凡中闪烁着淡淡的光。朴实的故乡,一如温馨的阳光诠释着她的慈祥,她就像天下所有的母亲疼爱她们的孩子一样,养育了一代代生活在那方热土上的人们。  故乡是一幅平淡而充实的画。  清晨,淡淡烟雾在人家的黄墙灰瓦上缠绕,浓郁的树冠中,清脆的鸟鸣也不曾打破
樊志华,1995年荣获山东省特级教师称号,山东省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烟台市政协委员。曾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吖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FYB011583)子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评价研究》,以及多个省级课题。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山东省烟台市1984年就开始引入计算机教学的实验,这个年份现在听起来确实有一些遥远,您作为这一事件的见证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向一棵树倾诉着自己的烦恼。  “怎样才能既按你说的做,又不会迷失自己?”孩子问。  “你看我,”树说,“我在风中折腰,在雨里低垂,到现在我还是我自己,我仍旧是一棵树。”  男人说:“我无法改变自己。”  “你看我,”树说,“我每个季节都在发生变化,由青葱变得枯黄,再回到青葱。到现在,我仍然是我自己,仍旧是一棵树。”  女人说:“我的爱已耗尽,为了爱,我完全放弃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