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如果没有耳朵倾听这个世界美妙的声音,孩子纯净的内心也会与世界隔着一堵厚厚的围墙。
“梅主任,请你给我的孩子取个小名吧!”5月3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梅瑾不会忘记这一天。这一天阳光正好,而比窗外春色如画,更让人暖心的是,37岁的林女士抱着一个粉嫩的健康男婴,笑意吟吟。
每一个知晓“内情”的产前诊断中心医护人员,看到这一幕场景,都十分感叹:“太不容易了。”37岁的林女士是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老病人,她经历过希望、绝望、再燃希望,连续三次妊娠,只为能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宝宝。
林女士是典型的晚婚晚育,30岁才迎来第一个宝宝。全家对这个宝宝视为珍宝,可谁也没有想到, 孩子竟先天性耳聋。 林女士百思不得其解:“我和丈夫都是正常人,怎么会生出一个耳聋宝宝呢?是孕期乱吃东西,体质太弱,还是其他污染物导致了孩子耳聋?”在一次备孕讲座上,她找到了答案,原来孩子的先天性耳聋是遗传的。
两年后,在做了一系列备孕准备后,林女士再次怀孕。怀孕15周,林女士找到梅瑾主任,希望梅瑾主任能给她一个期盼的答案。梅瑾主任根据林女士的描述,对林女士夫妻以及他们的第一孩子做了详细、系统的检查,发现林女士夫妻均携带了相同的隐性遗传的耳聋突变基因。因为夫妻双方的耳聋基因都遗传给了第一个孩子,这才导致了他们第一个孩子先天性耳聋。梅瑾主任建议林女士孕 19周做羊水穿刺,详细检查所怀宝宝的基因。
孕期19周,林女士做了羊水穿刺。羊水穿刺又叫“羊膜腔穿刺术”,是产前检查项目之一。它通过抽取孕妇的羊水标本,来获得有关胎儿健康和发育情况的信息,被广泛用于产前诊断,是目前最常用的产前诊断技术之一。检查了胎儿染色体核型和耳聋基因检测,发现林女士的第二个孩子将和第一个孩子一样——属纯合突变型耳聋,也将是个先天性耳聋患者。 一纸诊断书犹如一张法院判决书,经过挣扎,林女士选择了终止妊娠。
去年3月,林女士又怀上了,她第一时间与梅主任取得联系,梅瑾主任为其制订了详细的筛查计划。孕期19周,林女士再次接受了羊水刺穿术,这次的结果是胎儿只遗传了父母其中一方的一个基因,出生后不会发生遗传性耳聋。林女士一家都万分激动。
经过10个月的煎熬,今年年初林女士终于产下一个健康的宝宝。于是有了文中开头感人的一幕。
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3个聋儿出生。每年,有3万以上患严重耳聋残疾的宝宝出生。据统计,80%~90%的聋儿出生于听力正常、没有耳聋家族史的家庭。这样的事实不禁让许多孕妇感到十分焦虑: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耳聋的?如何才能尽可能避免自己的宝宝发生耳聋呢?
“环境和遗传是导致听力丧失的两大因素,前者主要是受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噪音、耳毒性药物等影响,而60%以上的耳聋是由于遗传突变所致。这里所说的遗传突变主要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听力相关的基因多达40多种100多个位点,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四种。”这四种基因分别为GJB2、SLC26A4、线粒体RNA和GJB3。
GJB2,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是中国遗传性耳聋高发的最重要遗传因素;SLC26A4,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引起先天性耳聋或迟发性耳聋,通常称为“一巴掌耳聋”;线粒体RNA,母系遗传,女性携带者将100%突变传递给子代,聋儿出生时听力正常,亦可表现为迟发性耳聋,使用耳毒性药物不当后易出现听力损失,通常称为“一针致聋”;GJB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迟发性耳聋,青少年时期听力正常,之后易出现听力损失,尤其对高频声音敏感。“由此可见,新生儿听力异常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突变,一旦发生耳聋,一般为终生不可逆转。但是,遗传性耳聋是可控可防的,其方法是通过遗传基因检测,及早发现和及早干预。”
那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测呢?梅瑾主任认为,我国已于2000年开始实施听力筛查防治耳聋疾病,但听力筛查还不能完全满足防控需求,因此,目前各地已开始实施听力筛查联合基因筛查模式,此模式也同样遵循出生缺陷三级防控理念,针对婚前、孕前、产前、新生儿等人群筛查。一是通过对育龄人群的宣教,使人们认识到耳聋基因筛查的重要性,有意愿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确定其有无致聋病因突变,而后进行遗传咨询指导,以降低后代的耳聋发生率;二是对产前或早中孕期夫妇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因为90%以上的耳聋患者无家族史,通过检测可发现双方是否携带同样致聋基因突变,评估后代患病风险,减少耳聋出生缺陷;最后才是新生儿,耳聋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达到1~3‰。而目前新生儿常规的听力筛查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通过新生儿基因和听力的筛查,不仅可筛查出先天性聋儿,还可筛查出大量的迟发性高危人群,提早预防,避免或预防耳聋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梅瑾主任介绍,目前市场上耳聋基因检测的主流方法大概有四种。第一种是测序法,分为第一代测序和第二代测序。一代测序的优点是比较准确,可发现基因的纯合子杂合子多态性突变,一般来讲这是个金标准,同样它也有缺点,缺点是通量低,在成规模前的代价也比较高。第二代基因测序通量比较高、速度比较快,费用也比较低,但是测序的长度比较短,需要一代测序来确认,这两种测序都是费用、成本比较高的,目前来讲在临床成熟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第二种是飞行质谱法,檢测位点较多,通量高,但前处理麻烦、出报告时间长。第三种是荧光PCR,分析过程比较密闭,不容易有污染,但是检测的位点少,多位点检测非常繁杂。最后一种是基因芯片法,优点是检测的位点比较多,通量高,结果较为可靠。目前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的耳聋基因检测试剂采用的导流杂交技术,正是将PCR和低密度的芯片技术结合成综合的工作平台,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和准确的特点,用于检测我们国家最常见的4种耳聋相关基因、15个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助力听力健康宝宝的诞生。
那么,做耳聋基因检测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呢?梅瑾主任认为,耳聋一旦发生将终生不可逆转,而且由聋进一步致哑,严重影响个人、家庭和社会。耳聋残疾的预防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同阶段的人群检测时机均不一样,即所谓的从婚前或孕前、产前和新生的三级预防模式。
一级预防,即婚前或孕前检测,对夫妻两人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和评估。若发现夫妻双方携带耳聋突变基因,则通过婚育指导、产前诊断、植入前诊断或其他方式进行干预,避免生育聋儿。
二级预防,耳聋基因检测阳性者,通过遗传咨询,进行产前诊断。在妊娠期内,采集绒毛膜(11~14孕周)、羊水(16~21周)或经腹脐血(23~28周),然后通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判断胎儿是否为先天性耳聋,减少聋儿的出生。
三级预防,即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对于新生儿,需要结合听力筛查结果共同来分析,对检测阳性者,根据不同的耳聋突变基因类型,进行个性化的干预和指导。即给予用药指导卡片,或进行生活指导和干预,定期随诊,避免和延缓耳聋发生。
“梅主任,请你给我的孩子取个小名吧!”5月3日,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梅瑾不会忘记这一天。这一天阳光正好,而比窗外春色如画,更让人暖心的是,37岁的林女士抱着一个粉嫩的健康男婴,笑意吟吟。
每一个知晓“内情”的产前诊断中心医护人员,看到这一幕场景,都十分感叹:“太不容易了。”37岁的林女士是杭州市妇产科医院产前诊断中心的老病人,她经历过希望、绝望、再燃希望,连续三次妊娠,只为能拥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宝宝。
林女士是典型的晚婚晚育,30岁才迎来第一个宝宝。全家对这个宝宝视为珍宝,可谁也没有想到, 孩子竟先天性耳聋。 林女士百思不得其解:“我和丈夫都是正常人,怎么会生出一个耳聋宝宝呢?是孕期乱吃东西,体质太弱,还是其他污染物导致了孩子耳聋?”在一次备孕讲座上,她找到了答案,原来孩子的先天性耳聋是遗传的。
两年后,在做了一系列备孕准备后,林女士再次怀孕。怀孕15周,林女士找到梅瑾主任,希望梅瑾主任能给她一个期盼的答案。梅瑾主任根据林女士的描述,对林女士夫妻以及他们的第一孩子做了详细、系统的检查,发现林女士夫妻均携带了相同的隐性遗传的耳聋突变基因。因为夫妻双方的耳聋基因都遗传给了第一个孩子,这才导致了他们第一个孩子先天性耳聋。梅瑾主任建议林女士孕 19周做羊水穿刺,详细检查所怀宝宝的基因。
孕期19周,林女士做了羊水穿刺。羊水穿刺又叫“羊膜腔穿刺术”,是产前检查项目之一。它通过抽取孕妇的羊水标本,来获得有关胎儿健康和发育情况的信息,被广泛用于产前诊断,是目前最常用的产前诊断技术之一。检查了胎儿染色体核型和耳聋基因检测,发现林女士的第二个孩子将和第一个孩子一样——属纯合突变型耳聋,也将是个先天性耳聋患者。 一纸诊断书犹如一张法院判决书,经过挣扎,林女士选择了终止妊娠。
去年3月,林女士又怀上了,她第一时间与梅主任取得联系,梅瑾主任为其制订了详细的筛查计划。孕期19周,林女士再次接受了羊水刺穿术,这次的结果是胎儿只遗传了父母其中一方的一个基因,出生后不会发生遗传性耳聋。林女士一家都万分激动。
经过10个月的煎熬,今年年初林女士终于产下一个健康的宝宝。于是有了文中开头感人的一幕。
资料显示,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每1000个新生儿中就有1~3个聋儿出生。每年,有3万以上患严重耳聋残疾的宝宝出生。据统计,80%~90%的聋儿出生于听力正常、没有耳聋家族史的家庭。这样的事实不禁让许多孕妇感到十分焦虑: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宝宝耳聋的?如何才能尽可能避免自己的宝宝发生耳聋呢?
“环境和遗传是导致听力丧失的两大因素,前者主要是受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噪音、耳毒性药物等影响,而60%以上的耳聋是由于遗传突变所致。这里所说的遗传突变主要是指染色体上的基因。与听力相关的基因多达40多种100多个位点,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四种。”这四种基因分别为GJB2、SLC26A4、线粒体RNA和GJB3。
GJB2,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是中国遗传性耳聋高发的最重要遗传因素;SLC26A4,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引起先天性耳聋或迟发性耳聋,通常称为“一巴掌耳聋”;线粒体RNA,母系遗传,女性携带者将100%突变传递给子代,聋儿出生时听力正常,亦可表现为迟发性耳聋,使用耳毒性药物不当后易出现听力损失,通常称为“一针致聋”;GJB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迟发性耳聋,青少年时期听力正常,之后易出现听力损失,尤其对高频声音敏感。“由此可见,新生儿听力异常的主要因素是遗传突变,一旦发生耳聋,一般为终生不可逆转。但是,遗传性耳聋是可控可防的,其方法是通过遗传基因检测,及早发现和及早干预。”
那哪些人需要做耳聋基因检测呢?梅瑾主任认为,我国已于2000年开始实施听力筛查防治耳聋疾病,但听力筛查还不能完全满足防控需求,因此,目前各地已开始实施听力筛查联合基因筛查模式,此模式也同样遵循出生缺陷三级防控理念,针对婚前、孕前、产前、新生儿等人群筛查。一是通过对育龄人群的宣教,使人们认识到耳聋基因筛查的重要性,有意愿进行耳聋基因检测,确定其有无致聋病因突变,而后进行遗传咨询指导,以降低后代的耳聋发生率;二是对产前或早中孕期夫妇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因为90%以上的耳聋患者无家族史,通过检测可发现双方是否携带同样致聋基因突变,评估后代患病风险,减少耳聋出生缺陷;最后才是新生儿,耳聋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达到1~3‰。而目前新生儿常规的听力筛查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通过新生儿基因和听力的筛查,不仅可筛查出先天性聋儿,还可筛查出大量的迟发性高危人群,提早预防,避免或预防耳聋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梅瑾主任介绍,目前市场上耳聋基因检测的主流方法大概有四种。第一种是测序法,分为第一代测序和第二代测序。一代测序的优点是比较准确,可发现基因的纯合子杂合子多态性突变,一般来讲这是个金标准,同样它也有缺点,缺点是通量低,在成规模前的代价也比较高。第二代基因测序通量比较高、速度比较快,费用也比较低,但是测序的长度比较短,需要一代测序来确认,这两种测序都是费用、成本比较高的,目前来讲在临床成熟起来还需要一段时间。第二种是飞行质谱法,檢测位点较多,通量高,但前处理麻烦、出报告时间长。第三种是荧光PCR,分析过程比较密闭,不容易有污染,但是检测的位点少,多位点检测非常繁杂。最后一种是基因芯片法,优点是检测的位点比较多,通量高,结果较为可靠。目前杭州市妇产科医院的耳聋基因检测试剂采用的导流杂交技术,正是将PCR和低密度的芯片技术结合成综合的工作平台,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和准确的特点,用于检测我们国家最常见的4种耳聋相关基因、15个常见基因突变位点的遗传性耳聋基因筛查,助力听力健康宝宝的诞生。
那么,做耳聋基因检测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呢?梅瑾主任认为,耳聋一旦发生将终生不可逆转,而且由聋进一步致哑,严重影响个人、家庭和社会。耳聋残疾的预防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同阶段的人群检测时机均不一样,即所谓的从婚前或孕前、产前和新生的三级预防模式。
一级预防,即婚前或孕前检测,对夫妻两人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和评估。若发现夫妻双方携带耳聋突变基因,则通过婚育指导、产前诊断、植入前诊断或其他方式进行干预,避免生育聋儿。
二级预防,耳聋基因检测阳性者,通过遗传咨询,进行产前诊断。在妊娠期内,采集绒毛膜(11~14孕周)、羊水(16~21周)或经腹脐血(23~28周),然后通过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判断胎儿是否为先天性耳聋,减少聋儿的出生。
三级预防,即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对于新生儿,需要结合听力筛查结果共同来分析,对检测阳性者,根据不同的耳聋突变基因类型,进行个性化的干预和指导。即给予用药指导卡片,或进行生活指导和干预,定期随诊,避免和延缓耳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