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教育发展的磅礴力量

来源 :江西教育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g5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花、掌声、红绶带、颁奖词……如此隆重的场面时隔两年后在南昌一中朝阳校区艺术大厅精彩重现,一样的主题,一样的热烈,一样的感人,这是全省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颁奖晚会现场,会场的掌声一样是一浪高过一浪。
  从2016年开始,“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的评选每两年举办一次,今年已经是第三届。2020年6月5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评选正式拉开序幕。经过初选、复评等环节,十大年度人物新鲜出炉,于2020年9月7日在颁奖晚会上集体亮相。他们是推动江西教育发展的楷模,身上闪烁着新时代之光。
   “众里寻他千百度” 
  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曹伴好在6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道出了这次评选活动的宗旨:“为了持续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和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让重教、支教、助教之举在赣鄱大地蔚然成风。”因此,整个评选活动成为提高江西教育人形象、展示关心江西教育的各界人士形象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营造全社会关心教育、支持教育良好氛围的有力举措。
  本次推选工作始终贯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注重先进性、代表性和民意。推选方式有两种:一是自下而上的组织推荐,二是活动组委会根据来信来函、网络反馈、媒体推荐等渠道进行搜集。初评阶段,从各地推荐的114名人选中,确定30名人选在媒体公示,展播他们的事迹。
  7月30日,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召开全省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专家复评会。本次专家复评活动,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监督员、优秀教师代表、社会知名人士、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组委会单位、协办单位代表共计31人,组成评审委员会。委员会在充分讨论和商议的基础上,通过投票表决,在30名候选人中按照得票数排名产生前20位人选。
  推选活动启动以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各地各校、相关各部门都认真做好推选工作。近年来,东华理工大学积极打造先进人物群雕,推动典型人物落地,认真做好“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选工作,该校的宋金如、周义朋、李荣同3位教授分别当选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记者电话连线了学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贺明银,他说,学校收到《全省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选活动方案》后,迅速组织校内海选,各基层党委推荐本单位优秀教师参选,经校党委研究决定,最终推送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科技特派员李荣同教授。
  本次当选的年度人物都是群众公认度高的时代楷模。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颁奖晚会的主席台致辞,他在致辞中介绍了当选的人物:“他们当中,有扎根基层学校、守护育人初心,辛勤耕耘、甘为人梯的一线教师;有潜心教学研究,勇攀学科顶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专家学者;有勤勉尽责、尽忠职守,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管理人员;还有情系教育、关心教育,捐资助学,不求回报的社会贤达……他们都是我们身边的人,虽然工作岗位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大爱和无私奉献。”
  省教育厅师资处处长陈露告诉记者:“今年的推选活动与前两届相比有创新。在推选条件上适应新形势,结合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情况,新增一类推选对象,即在一线防疫、线上教学、心理咨询或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績、事迹感人、贡献突出的教师或教育工作者。在宣传报道上更具多元性,这一届推选活动首次与江西省融媒体中心合作,借助融媒体‘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宣传特点,壮大‘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的宣传阵地。同时,在结果运用上发挥影响力。”
   给人最真的感动 
  从余干县乡村小学走向颁奖晚会主席台的史南城,是第一个接受颁奖的。当他从颁奖嘉宾、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肖志华手中接过奖杯和荣誉证书后,发表的获奖感言是:“这个荣誉应该属于我的团队!”
  颁奖现场播放了介绍史南城事迹的视频。1973年出生的史南城,在乡村教育这块土地上已经深耕了28年,担任校长19年,先后让3所陷入困境的农村学校起死回生,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他是乡村教育的拓荒牛,赢得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感动,还有内心深处的致敬。
  婺源县委书记吴曙发表获奖感言时也深情地说:“这个荣誉更应该是属于我们婺源全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婺源教育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荣誉来之不易,当选者却表示荣誉属于团队,足见其博大胸怀。
  其实,每一个当选者都是教育发展的默默奉献者,他们赢得了人们发自心底的尊敬。
  东华理工大学李荣同教授,把论文写在红土地上,把实验室搬到乡村田间,30多年矢志科技助农,被老百姓亲切称为“农民教授”。他作为黎川食用菌科技特派团团长,率领团队扎根黎川乡村从事科技扶贫与产业提升工作。当他当选的消息传到黎川县时,当地老百姓欢呼雀跃、拍手称快。菌农孙云龙说:“头戴斗笠,手提皮包,皮肤黝黑,走在乡下的田间地头是李教授经常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形象。他说着我们能听懂的话,教给我们实用的技术,帮助我们发家致富,他当选‘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实至名归!”
  是的,当选人物都是平凡的人,但是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带给人们的是最真的感动。叶仁荪高度评价了荣获“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称号的当选者:“他们生动诠释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他们是新时代江西教育当之无愧的最好代言人。”叶仁荪寄语他们珍惜荣誉、不负重托,加倍努力、再创佳绩。
   弘扬楷模精神 
  全省第三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的评选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反响,“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已成为媒体的热搜词语,一个学习当选人物的热潮正在赣鄱大地涌现。
  楷模就是旗帜,榜样就是力量,弘扬楷模精神,就是凝聚教育发展力量。下一步,评选活动组委会正在深化评选活动成果。陈露说:“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委厅正在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宣传当选人物的先进事迹。同时,结合全省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各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久久为功,把学习榜样、争当先进的活动一直持续下去。”
  据悉,组委会正在编排剪辑的颁奖晚会视频,将发放至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力量制作微视频等,借助移动新媒体广泛传播。同时,编辑出版和制作“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先进事迹读本,筹办“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巡回报告会,开展征文活动等,让当选人物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活教材,成为推动江西教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他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几千年来国人的智慧结晶,也是培植文化自信的沃土,能给我们巨大的内在定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文化扎根的过程,根扎得越深,人心越安稳,成长越茂盛。该怎样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亟须思考的问题。  钱穆先生说:“我认为,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
期刊
有天晚自习,班长来到办公室,留下一张纸条后就走了。一向开朗爱笑的她,明显有点儿失落。我赶紧打开纸条。原来,就在晚自习前的休息时间,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进入教学楼挨班乞讨。到我们班时,同学们基本上都已落座。但据班长描述,面对老人卑微的请求,有同学掏出自己的零花钱,也有少数同学带着“嫌弃”的表情,甚至还有同学用“门卫来了”来恐吓老人,这让她心寒不已。  我拎着纸条,忽然想起另一件事:此前有位家长,在电话
期刊
吉安市吉州区秉承着“让每个孩子都快乐、让每个家长都满意、让每个园所都优质”的教育督导理念,充分发挥责任督学的日常监督和微观指导作用,着力规范办园行为,助推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迈进。  强化保障夯基础。全面落实“组织、人才、经费、机制”四保障,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保驾护航。依法完善区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机构设置,抓实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以区政府名义择优选聘责任督学,由第七届的9人增至第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爱、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大家早已形成共识,无须赘述。近年来频发的学生心理问题乃至极端事件,不仅警醒着学校和家庭,也引发媒体和社会广泛关注。理性面对、科学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系统亟待化解的重要课题。为此各地各校进行各方探索,建机构、进人员,入课程、抓普及,搞活动、做咨询,
期刊
一直很庆幸,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可以有更多机会去阅讀、去思考、去沉淀、去写作。语文课本质上是阅读课,无论是教学抑或评讲试题,都在亲历阅读,都在做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与每位作者交流,与每位智者对话。  有人说,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有人说,要做到“下笔如有神”,必先“读书破万卷”;我说,勤读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
期刊
金秋九月,金风送爽,是开学季又迎来教师节。住所的不远处是一所小学,当每天看到一群群孩子高兴地去学校,又在教师的护送下走出校园时,不禁让我想起了初中时期的班主任杨新鹏老师,想起他三次劝我返校读书的故事。  我的初中是在十几里外的乡镇中学就读的,那时没有寄宿制,早上天没亮就起床步行去学校,中午不回家,几口馍馍就咸菜。晚上回到家已是天黑,这是我第一次走这么远去上学,感觉很吃力。尤其是初一下学期,几乎天天
期刊
2021年4月,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名单上,江西有3个县(区)入选,萍乡市芦溪县榜上有名。  “这是我第一次种水稻,还挺有意思的。通过劳作我体验到了农民的艰辛,深知每一粒米饭都来之不易。”近日,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萍乡市湘东区排上镇的孩子们走进稻田,体验劳作的艰辛和乐趣。  走进萍乡市湘东区南繁精神展覽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题写的“杂交水稻制种之乡——排上镇”
期刊
淑媛辣酱是江西外语外贸学院2009届学生叶一帆毕业后自创的项目,起初销售量一直上不去,列入学院孵化项目后,定位为现代白领便携式调味品,重新设计产品形象,创新营销手段,现年产值已逾千万元。  江西省先后出台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强调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内涵,提出了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质量管理和过程监控的具体要求,构建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职业教育产
期刊
麦田守望者——袁清山  袁清山,今年61岁,共青城市泽泉乡观长教学点教师。从1976年开始从事乡村教育至今,一直坚守在教学点上。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崇敬,来自专一。坚守村小,四十四载;一人一校,二十余年。加减乘除,算不尽你的一往情深;诗词歌赋,道不完你的赤子之心。  物理老顽童——黄恕伯  黄恕伯,南昌三中退休教师。他从事中学物理教育研究与实践至今60年,发表相关论文、撰写有关书籍10
期刊
“思品课热起来了!”“家长都很乐意让孩子上《道德与法治》课。”……近日记者在高安市采访,几名小学校长这样表述思品课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  高安市学校思品课越来越“热”,缘于高安市教体局把思品课列入统考科目进行质量监测。“用好质量监测这个杠杆,对于推动学校认真抓好思品课教学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高安市教研室主任罗建春说。  以前因为没有列入考试科目,思品课在高安市部分学校曾一度受到冷落,有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