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奇迹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课本可代表一领域的基本共识,那我们打开《中国绘画三千年》——一部广行中外的经典教材,看它是怎样描述中国绘画的起源的:中原的绘画,原可溯源于边疆的岩画;继其后的,有史前中原的状物陶纹;此后中绝数千年,至东周又复起:
  所有这些早期的状物形式、风格与媒材(即史前岩画、陶纹等),皆促进了绘画在东周(前七七。至前二五六)——一个往往被称为文化复兴时代——的快速发展。(杨新、班宗华、巫鸿等著:《中国绘画三千年》,外文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
  这一杂合不同传统而成的线性叙事,虽出于巫鸿之笔,但所代表的,乃是关于中国绘画起源的通行说法。或问边疆的传统,如何为中原所共享?史前中原的状物陶纹,所代表的是传统,还是传统的例外?倘为传统,则中绝数千年,又如何复起?这些问题,我须断数茎,也不得其解。似作者着眼的,并非历史,而是人性。盖在作者想来,状物——或西方称的“再现”——乃人性之常,故可如野草一样,随处而有。既然如此,又何来历史意义上的“绘画起源”问题?
  人性中有“状物基因”,是人人都同意的。但一种天性获得“集体性”实现,进而确立为一种文化制度,或曰“传统”,则是普遍的人性与具体的社会机制相协商的结果。换句话说,任何文明的绘画传统起源,都是具体的历史问题,而非普遍的人性问题。理解历史,固需反思我们与研究对象所共有的人性,但历史研究之为历史研究,乃在于有意识、有能力观察人性被实现为“具体”的机制与过程。从这个角度看,“边疆岩画”与“史前陶纹”云云,便是中国早期艺术史研究的“失败自供”。因在这种叙事中,历史是被约化为一种生理一心理机制的:史前边疆与中原的人性无别,故见诸彼者,也可见于此;状物虽为中原陶纹传统的例外,但有例外,便说明乃内在于人性,故即使中绝数千年,亦可复起于后,并“促进绘画在东周的快速发展”。
  说来气馁的是,学术研究并不总是“进步”。如早在《中国绘画三千年》成为大学标准读物的三十年前,罗樾(一九0三至一九八八)已摆脱了这陈旧的生理—心理还原史观(bio-phychological reductionism),力图从历史角度,考求中国绘画之起源:
  中国艺术不始于状物,而始于数千年前的纹样设计;这设计是师心自运的,未尝受模仿自然所必加的羁绊。大约至西汉时代,这师心自运的“形式之自由”,方让位给以呈现眼中物象为动机的“形式不自由”,进而导致了中国艺术的命运性转折。这以应物的形式呈现外在现实的艺术,对人的视觉知识与想象皆提出了空前的要求;对当时的先锋艺术而言,这要求竟如此之甚,以至那久无对手的(商周)纹样设计的老传统,便不可避免地被斥逐于旁。(Max Loehr,1980,9)
  文中的“纹样”与“状物”,若我们理解为制度化的文化传统,而非即兴的本能流露,罗樾的观察,便恰符合考古材料所呈现的中国艺术的发展节奏。但遗憾的是,罗樾那双曾辨析出商代青铜风格演变序列的锐眼,在此仅投了匆匆一瞥,对这转化的细节、机制,未做详密观察。盖当时的中国艺术史研究,犹在起步阶段;罗樾、方闻一代艺术家的主要用心,便是确立中国艺术风格发展的序列,至于具体风格的实现机制、过程,则无暇及也。尽管在其学术生涯的晚期,方闻教授亦尝关注绘画传统在中国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如除撰写《汉唐奇迹》一文外(收入Wen C.Fong,2014),他还计划以此为主题,组织其平生最后一次学术特展,但新的学术兴趣,已把对风格的关注投入了死水;随着他作为其殿军的学术传统的结束,中国艺术的这一历史性转折,即纹样传统的结束,绘画传统的诞生,恐将淡出中國艺术研究的学术视野。
  但如罗樾五十年前所观察的,作为一种制度性的文化传统,中国绘画乃源于战国,确立于汉代。从大的历史节奏说,这所体现的,可称“商周纹样传统向汉唐状物传统的革命性转折”。亦如罗樾所说,这转折:
  并非自动而有。它文化苦搏的成果。在这里,艺术家须与先前的成就做理性的、批判性对话,始可确立其自身。
  这“苦搏”所代表的,不仅是中国艺术史,也是中国认知史上的革命性事件;故体现于艺术的同时,也体现于当时的社会、思想、文学与科技。从这个角度说,它近于贡布里希称的radical reorientation of perception(感知方式的剧烈转向),故可称中国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创新”之一。罗樾对这转折的发露,虽已过去半个世纪,但辨析其形式转折之痕,揭示促成转折的社会、政治与文化机制,今天仍是中国早期艺术史研究的基本问题。本书的研究,便是在后一方向上所做的初步尝试。


  纹样艺术是自成秩序的艺术。在艺术家眼中,其施刻或施绘的面乃二维性平面;形式要素之组织,也主要依据平衡、对称、重复、呼应、连续、中断等抽象的设计原则,不意图与现实匹配(图一)。状物艺术——或西方称的再现艺术(representational art)——则相反:其施绘或施刻的面被想象为空间,故除平面二维外,它又试图——或成功,或不成功——“虚拟”一深度之维;形式的要素与组织,亦旨在与现实的物象相匹配,如一人执杯,二人对谈,三人策马等(图二)。对未因社会分工而个人化(individualism)的古代社会而言,这由纹样向状物的转向,意义自远甚于二十世纪初西方艺术由写实向抽象的转折。盖后者代表的,主要是一场艺术事件,前者则是一文明集体认知的转折,即力图使人造的秩序,与经验的观察相匹配、相协调或相符同。
  图一,商代彩绘铜豆线描(殷墟出土)
  图二,战国嵌纹壶线描(原物藏法国集美博物馆)   但任何艺术传统的发生,都不仅是心理意义上的认知事件,也不仅是形式内部的自我演化。它必然通过与具体社会情景的协商而展开。这种协商,又往往或强化、或弱化、或改变、或扭曲形式演进的内在动势。状物传统在战国秦汉问的发端与建立,也体现了类似的模式。如纹样向状物的转折,虽始于战国之初,然迟至西汉中叶之前,或因外在的社会机制之约束,状物与纹样始终是相纠结的,如杂合二者于一图、状物的纹样化或纹样的状物化(图三)。关于后者,我们可借罗樾的观察来描述:
  图三,战国龙纹镜
  仔细观察,便知这图样其实是一条龙……但不同寻常的是,它部分是生物的,部分是纹样的;其形象虽含混,却仍有充满生命的外观。……从本质上说,这是一个获得了生命的纹样。(Max Loehr,“The Fate of Ornament in Chinese Art,”Archives of Asian Art 21(1967-68),pp.12-13)描述虽针对具体的龙纹,但解作对此时期艺术性质的归纳,亦无不可:创作的动机,仍摇摆于纹样与状物之间。这一特点,似又与当时艺术的功能相适切。盖战国艺术的赞助者,或列国的统治阶层,原无甚意识形态,唯以争竞、凌越为追求。艺术的功能,便主要为地位、财富的标识,或争竞的手段。如包华石总结的:
  艺术品(artifacts)从不是中性的。因为材料有贵贱,花费的劳动有多少,所需的技巧、知识与匠意有高低。这便为社会价值的尺度,提供了物质的模板。通过风格的提炼,社会价值便投射于物质尺度了。(Martin J.Powers,2006,p.2)
  然则最为地位或资源控制之标识的,是材料的珍稀、工艺的复杂与风格的繁富。而这些,也恰是战国艺术的总特点。如仅就装饰的图案而言,由于纹样不受“模仿所必加的羁绊”,有“师心自运的自由”,故最易呈现工艺的复杂与风格的繁复。状物艺术源于春秋战国之交,然终战国二百年,却始终未脱老的纹样倾向,揆情度理,原因或在于其社会功能所加的摩擦。
  战国艺术以楚风格为主导。其摇摆于纹样与状物的特点,并未随西汉的建立而亡,而转为汉初所继承。原因固一是高祖与功臣皆楚人,好楚风,但尤为重要的,则是汉初至文景,汉廷的统治是尚无为、崇黄老的。按黄老是统治术,而非意识形态;并且按黄老的逻辑,艺术也只有消极的意义,即“奢靡多事”。这样汉初的艺术,便主要延续了楚艺术的惯性——从这一角度说,“汉代的艺术”,原不必与“汉代艺术”同义。尽管如此,战国以来不断积蓄的状物“动势”(monenturn),又持续有发舒。如原抽象的纹样,便往往应其流动之势,而变形为不同的状物要素。这样至西汉初中叶,或因形式的内部动量,由纹样向状物的转折,便进入了“破局点”。唯一欠缺的,乃是“合法性的东风”。


  综合考古与文献记载,则知由纹样向状物的转折——或中国绘画传统的确立,是西汉中后叶始告完成的。这一新的传统,乃战国以来所积蓄的再现动量与此时期的政治一社会需求相趋同、相协商、相促进的结果。盖武帝黜百家、尊儒术后,汉代始获得其意识形态。不同于秦及汉初所尊的法家与黄老,意识形态并非隐秘的、为君主独占的统治术,而是格兹称的“文化系统”(cultural system)。由于目的是塑造、整齐社会成员的价值,意识形态的首要特征,便是公共性。这种公共性,又赖传播而得。这是古今中外一切意识形态的共有特点。传播的手段,又无外两种:语言的,与物质一视觉的。故随着意识形态的获得,艺术的功能,便于汉武帝后发生了根本改变:由统治者地位一财富的标识,变为国家意识形态塑造、呈现与推广的手段。
  汉代意识形态的基础,是以五经为核心的经学。经学虽曰“学”,本质则是经文的政治与社会适用:执五经之义,塑造、规范、衡量、缘饰当下的政治行为。故经学意识形态的要点,便不仅在五经之文,亦尤在五经之阐释。又五經虽“五”,各经也有不同的阐释派别(汉代称“家”),阐释的策略,则大体如一。据经生的自述,这策略是孔子亲定的,所谓“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为深切著明”。按,“空言”指抽象的原则,或经学称的“大义”,“行事”则指古之行为。然则据孔子的说法,他的作经(《春秋》),原是以叙事为话语策略的。概括地说,不同于宋明理学之言玄理,或清代经学之考字义,汉代的经学,无论今文、古文或谶纬,莫不以叙事为策略之基本。此即《春秋》公羊家称的“借事明义”“因事见义”,或“因事托义”。这一点,既是我们理解汉经学阐释的根本,也是理解中国艺术由纹样而状物转折的关键。
  汉代的经学意识形态,是一庞大的语义结构。其首要目的,乃是通过宇宙一历史框架的构建,来呈现作为框架中心的汉帝国。概略地说,这框架由众多要素组成;不同的要素问,又呈结构一功能主义式的互文关联(intertextuality)。结构的主体,乃是天与历史;二者一从本体论、一从现象学角度,定义了作为其中心的汉家统治。结构的其他要素,则悉由中心延伸而来,如:君主的宇宙与人间义务(“则天—稽古”);以君臣、父子、夫妇为核心的人伦关系(“天”与“古”所定义的社会规范);以及汉帝国的中心与四方(天命权力的应用)。虽就构建的目的而言,这体系在于提供一套抽象的原则,以整齐价值,创造共识,但构建或呈现的方式,则纯然是“叙事一比喻”的。如天被拟人为(anthromorphize)与人间朝廷对应的权力关系:北极为帝,列宿为臣,次要的星宿,或拟为“帝”的礼仪设施如宫庙,或其礼仪用具如车马等。历史也如此:由于被理解为“天”通过其世俗对跖(secular antipide)——君主——实现其意志(“天命”)的时间过程,经学理解的历史,便归约为不同家族的代表——如三皇五帝——“应期”统治的叙事。至如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历史乃非人格化的社会力量——如制度机制、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互动的结果,是汉人所不知的。晓喻此义,始足与言汉画像中的古帝王。盖如罗马的克里奥雕像一样,汉代古帝王画像所表现的,并非今天所理解的历史故事,而是历史本身。至于二者外的其他要素,则往往呈现为以君主的政治—礼仪身体为中心的礼仪演出,如祭祖先(君主义务),亲蚕织(后妃义务),服四夷,化远人等(帝国中心与四方);则知亦皆有叙事的特点。要之不仅形式上,战国以来的“再现意志”与汉代意识形态的构建方式相趋同,在内容上,也获得了连贯的、可辩护为“正当”的图像志方案。张彦远称“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便是以此。这“形式的趋同”与“内容的正当”,乃是商周纹样传统向汉唐状物传统转折的关键。
其他文献
2018年11月16日,“中国锦鲤”信小呆经过一番准备,终于踏上了她精彩的“全球兑奖之旅”。2018年10月初,支付宝联合国内外200多家合作伙伴,发起了“寻找中国幸运锦鲤”活动,中奖者会获得隐形价值超一亿元的“全球免单超级大礼包”!90后天津女孩信小呆,正是从300万分之一概率中抽出的“天选之人”。其粉丝迅速破百万,一夜间成了网络红人。小呆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被亿万巨奖“砸”中后,她的生活发生了
〔摘要〕这是一则关于青春期叛逆的心理咨询案例。一名高一女生因为在寒假期间性情大变,被家里人认为中邪了,在咨询机构进行一次心理咨询后,去医院进行了全面的身体检查,没有发现明显问题。咨询师通过分析,发现她只是在经历青春期的叛逆,之后对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自我调节训练,并且向家长和老师说明了情况,给他们提供了应对青春期孩子叛逆的具体建议,两周后随访,效果良好。  〔关键词〕青春期叛逆;高一女生;辅导个案 
一  一九三八年末,在柏林的一个化学研究所,化学家奥托·哈恩(Otto Hahn)和他的助手注意到了一个特殊的科学现象。他发现如果用中子去撞击某种形态下的极重元素铀,将会出现数个极轻元素,同时也释放出新的中子。哈恩当时并不完全理解这种自然科学现象,他给居住在瑞典的原同事、女科学家莉泽·迈特纳(Lise Meitner)写了一封信,随信附上了实验报告,同时向她询问这种现象的理论意义。迈特纳和她的外甥
蔡元培送茶除旧弊  1917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不久的蔡元培力排众议,聘任刚从美国留学归来、年仅26岁的胡适为北大文科教授,且月薪260元,比最高的只少20元。他还亲自为胡适编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作序,并大力推荐。胡适由此一举成名。  蔡元培对胡适的大胆起用,引起了一些墨守成规的人的忌妒。甚至有人抨击,说胡适浸淫西学,有可能外表是中国人的皮,内心却已变成外国人的瓤儿。还有人直接找到蔡元培,提醒他
2004年9月~2005年9月,历经一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四川省中小学生性健康教育实施研究》课题组,完成了对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成都人北实验小学、成都苏坡中心小学、绵阳警钟街小学、西昌市第一小学和马尔康师范附属小学的学生进行的《小学生性健康教育实施问卷调查》及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通过对这几所学校小学5~6年级1353名学生的问卷分析,揭示了小学5~6年级孩子的性现状,提出了在小学生中开展
“是我们打掉了你们的飞机……”  蒋同庆系江苏涟水人,193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劳农学院,1933年留学日本九州市,师从著名遗传学家田中义磨教授,专攻家蚕遗传育种。  田中义磨是日本遗传学的泰斗,知识渊博,造诣极深,脾气却怪得出奇。学生的卷子稍有不妥,他立刻当众撕得粉碎,使人无地自容。有时他一天布置三天的学习和研究内容,累得学生晕倒,他也不动恻隐之心。  有其师便有其徒。田中义磨的学生蒋同庆也以“犟
摘要:本文以地方经济环境为大背景,结合当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对本校毕业生和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进行了调查,并从办学定位、师资建设、课程建设和实践环节等方面探讨了同类地方性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经济欠发达;商务英语专业;调查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深刻变革和高速发展,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重视下,我国高职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各地高职院校迅速增加,商
摘要:电子技术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采用EWB是提高其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科学合理地应用EWB是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  关键词:电子技术;EWB;应用    随着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及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利用计算机进行电路演示和仿真实验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已成为一种趋势,这样就把实验台搬到了计算机屏幕上,具有省时、省材及操作方便等优点,EWB就是这样一种电路仿真软件,被称为电子工作平
乘着电车驶向单位,迎着朝阳开始新的功课,向孩子嘴里塞苹果,和爱人悠闲散步……稀松平常的生活情境,很难让人勾连上血与火、汗和泪。亲历抗美援朝烽火硝烟的作家魏巍,却从日常幸福中触摸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请你们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1951年,魏巍发表《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了幸福生活靠血
经济层面看世界杯冠军    其实,将足球与经济结合并以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已经是一个惯例性的年度项目。而在世界杯到来的2006年,这种分析无疑将为足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给出一个全景性的展示。荷兰银行的分析师把最大程度地推动世界经济作为出发点,给出了他们的看法,甚至评测出一个经济学层面的世界杯冠军队。这个冠军必须能为拉动国际市场的繁荣做出最可观的贡献。  以往的数据显示,在世界杯年,那些最终在决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