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第二课堂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研究表明第二课堂有效开展的四个要素:教师的角色、实践形式和内容、多维度参与和评价体系的相互作用会提升第二课堂的系统性、融合性,保证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师角色;多维度參与;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以完善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体系、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各类型学习能力、实践核心学习策略为核心的多形式教学活动,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近些年,高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如火如荼,相关研究比比皆是。但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并不乐观,首先,缺乏重视;从管理层面,四、六级考试的隐形指挥棒让大学英语难以摆脱课堂教学主导的桎梏;教师层面涉及到工作量和精力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学生角度来讲,热情不高,随机性强等因素使第二课堂流于形式;其次,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参与度低、学生参与度比例失衡、管理层面混乱、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及合理全面的评级体系缺失;最后,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严重脱节,第二课堂无法做到延伸或扩展,在教学目标、主题内容、层级难度上都难以保持较好的延续性和融合度。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于2011年建立,设施优越,为大学英语的创新改革搭建了平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辟了大学英语改革的崭新的道路。在为期两个学期的第二课堂建设中,总结了第二课堂建设实践的关键要素:
1、教师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当是引导者,教师应当协调各种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兴趣激发、动机引导、学术指导等;如,在电影配音比赛中,教师要在选择配音的英文电影片段、语言语调调整、语速控制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平衡学生的配音选择,以使参赛作品多样化,也给广大学生接触到更为广泛的优秀电影片段;其次,教师应当是监控者。教师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模式的构建、实施等具有动态调整的职责,以观察家的身份客观冷静地监控和把握其向着既定教学目标行进。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当首先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期待等方面因素,使更多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参与和最好程度的发挥,这是教师角色的关键所在。
2、实践形式和内容
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将影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在设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多样性、兴趣性、和系统性。其中,多样性主要是指灵活多样,更要注重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平衡性;兴趣性则是指形式和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具有吸引力的,能够较大的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满足他们参与活动;而系统性指的是第二课堂要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按照学生的输入输出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尽量保证第二课堂所有活动的接续性、系统性和延展性。
3、多维度参与
传统的第二课堂,从参与活动的学生结构上分析,往往是有特长、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参与较积极,性格较内向、无特长的学生参与较少。这些非智力因素客观造成了语言输入、输出机会的不平等。因此在实践中提倡多维度参与,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活动形式上鼓励结组参赛,这种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小组互助合作机会,增强了团队意识,并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二,在第二课堂内容上增加展示类活动的比例,尽量控制竞赛类性质的活动比例,如:翻译周展示,学生的参与率明显高于一般竞赛类,增强了整体的学习氛围。第三,创设更多参与平台,如朗读参赛选手的材料难度评定、配音片段推荐、写作好词好句推荐等使很多性格内向但是热爱英语的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机和动力。
4、评价体系
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中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是保证第二课堂成功实践的关键。根据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重视多角度评估,将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评估、教师评估等主观评定与书面英语文化知识体系测评、学习档案记录等客观记录相结合,将参与度、小组合作度、个人贡献等合理结合,并以合理机制与课堂教学实践评定机制相结合,创建第二课堂科学的、合理的、立体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第二课堂的发展。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拓宽不仅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从而引导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动机,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轻松机敏的学习心态,从而主动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形成了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活跃了英语学习的氛围,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英语学习的校园大课堂。
河北农大教研项目:渤海校区大学英语三维立体化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12-A11。
参考文献:
1. 郭继东. 《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8年第1期
2. 黄巍.《在第二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3. 潘霁亮.《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师角色;多维度參与;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围绕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以完善学生英语语言文化知识体系、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各类型学习能力、实践核心学习策略为核心的多形式教学活动,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
近些年,高校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如火如荼,相关研究比比皆是。但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现状并不乐观,首先,缺乏重视;从管理层面,四、六级考试的隐形指挥棒让大学英语难以摆脱课堂教学主导的桎梏;教师层面涉及到工作量和精力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学生角度来讲,热情不高,随机性强等因素使第二课堂流于形式;其次,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教师参与度低、学生参与度比例失衡、管理层面混乱、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以及合理全面的评级体系缺失;最后,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严重脱节,第二课堂无法做到延伸或扩展,在教学目标、主题内容、层级难度上都难以保持较好的延续性和融合度。
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于2011年建立,设施优越,为大学英语的创新改革搭建了平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开辟了大学英语改革的崭新的道路。在为期两个学期的第二课堂建设中,总结了第二课堂建设实践的关键要素:
1、教师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当是引导者,教师应当协调各种教学资源对其进行兴趣激发、动机引导、学术指导等;如,在电影配音比赛中,教师要在选择配音的英文电影片段、语言语调调整、语速控制等方面进行指导,并平衡学生的配音选择,以使参赛作品多样化,也给广大学生接触到更为广泛的优秀电影片段;其次,教师应当是监控者。教师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模式的构建、实施等具有动态调整的职责,以观察家的身份客观冷静地监控和把握其向着既定教学目标行进。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当首先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能力、学习期待等方面因素,使更多的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参与和最好程度的发挥,这是教师角色的关键所在。
2、实践形式和内容
形式与内容的选择将影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在设计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到多样性、兴趣性、和系统性。其中,多样性主要是指灵活多样,更要注重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和翻译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平衡性;兴趣性则是指形式和内容是学生熟悉的、具有吸引力的,能够较大的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满足他们参与活动;而系统性指的是第二课堂要联系课堂教学实际,按照学生的输入输出的不同阶段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尽量保证第二课堂所有活动的接续性、系统性和延展性。
3、多维度参与
传统的第二课堂,从参与活动的学生结构上分析,往往是有特长、能力强、性格外向的学生参与较积极,性格较内向、无特长的学生参与较少。这些非智力因素客观造成了语言输入、输出机会的不平等。因此在实践中提倡多维度参与,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活动形式上鼓励结组参赛,这种形式增加了学生的小组互助合作机会,增强了团队意识,并在准备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第二,在第二课堂内容上增加展示类活动的比例,尽量控制竞赛类性质的活动比例,如:翻译周展示,学生的参与率明显高于一般竞赛类,增强了整体的学习氛围。第三,创设更多参与平台,如朗读参赛选手的材料难度评定、配音片段推荐、写作好词好句推荐等使很多性格内向但是热爱英语的学生具备了很强的动机和动力。
4、评价体系
在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创新模式中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估体系是保证第二课堂成功实践的关键。根据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特点,重视多角度评估,将学生自我评估、学生相互评估、教师评估等主观评定与书面英语文化知识体系测评、学习档案记录等客观记录相结合,将参与度、小组合作度、个人贡献等合理结合,并以合理机制与课堂教学实践评定机制相结合,创建第二课堂科学的、合理的、立体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第二课堂的发展。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拓宽不仅弥补了第一课堂的不足,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从而引导和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动机,培养了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轻松机敏的学习心态,从而主动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形成了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活跃了英语学习的氛围,使英语教学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英语学习的校园大课堂。
河北农大教研项目:渤海校区大学英语三维立体化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12-A11。
参考文献:
1. 郭继东. 《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8年第1期
2. 黄巍.《在第二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3. 潘霁亮.《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