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影海报是电影的广告,观众阅读海报的过程伴随着对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模态分析的过程。本文以《逆世界》(大陆版)海报为例,从图像的再现意义、图像的互动意义和图像的构图意义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如何与语言共同作用,实现其传播功能。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 《逆世界》 电影海报
作为电影宣传方式之一的电影海报,是通过单一的纸质媒体向大众宣传和电影相关的信息,如电影名称、电影时空、电影导演及演员等。①虽是一副静态的视觉画面,却包含了文字、图画、颜色等多种模态,以视觉语言的方式向观众诉说着有关电影的一些主要特征,并竭力吸引观众的眼球,试图抓住观众的心。本文选取2013年3月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科幻爱情片《逆世界》的电影海报作为对象,以语言学和符号学为理论框架,探讨海报中各种符号如何协作共同构建海报的意义,实现海报的宣传功能。
一、利用多模态分析《逆世界》(大陆版)电影海报
(一)多模态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社会学理论。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②可以采用社会符号学的分析来分析图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图像。③本文中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该电影海报。
《逆世界》是一部科幻爱情片,于2013年3月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构思了一个引力相反、相互矗立的上下层世界。两个世界,恍若阴阳两隔,互不往来,上层世界繁华富丽,下层世界脏乱而贫穷,一个庞大的过渡公司成为沟通两端的冷酷桥梁,生活在“下界”的亚当与生活于“上界”的伊达童年时候在上下层世界连接处结识,随着了解的深入相互之间产生了好感并成为男女朋友,可惜两人的约会被边界警察发现,在警察的暴力执法过程中,亚当受伤,伊达从高空摔向地面,导致失忆,从此忘记了亚当。而亚当虽不忘旧情,却没有机会再遇上她。直至十年后的某一天,亚当无意间得知伊达在过渡公司工作,这份埋藏在心底的爱情瞬间被唤醒,为了找到伊达,亚当决定凭借他采摘来的粉红蜂蜜做研究,借此到过渡公司工作,进而有机会找到伊达。在过渡公司工作期间,他结识了来自上层世界的好朋友鲍勃,通过鲍勃的帮助,他偷偷溜到上层世界,帮助伊达找回了失去的记忆。后来亚当和鲍勃又获得高科技仪器,在上下层世界之间自由的穿梭。影片最后亚当和伊达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二)《逆世界》电影海报再现的三大元功能意义
1、海报的再现意义
图像的再现意义包括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在叙事再现中,图像中的组成元素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来实现。在图像的叙事结构中,有一关键词矢量,即图像中的元素所构成的斜线,通常是强烈的对角线,矢量是一种通常将观众引向特定的空间、时间、甚至情感方向的力。矢量被认为是叙事图像的标志。当图像中的人或物之间有矢量连接时,人或物就被叙述为对目标做某件事。《逆世界》电影海报中有矢量,证明图像属于叙事再现;有动作,矢量的行动过程,主要展示了两位主人公膝盖以上的半身像占据了海报的左上角和右下角,他们把手伸向对方,想要拉住对方。同时他们的视线交互相对,彼此之间构成矢量连接,体现了反应过程。投出视线的人为“反应者”,即亚当与伊达。他们既是表征参与者也是互动参与者。画面上,二人相互凝视,深情款款。通过他们交汇的视线,观众可以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投入其中,感受彼此间的爱恋,由此对海报中的再现人物产生认同。从隐喻意义而言,该海报包含了以下概念再现:
(1)分类过程:亚当和伊达分别处于各自的世界中,呈对称分布。
(2)分析过程:亚当和伊达具有不同的特征如衣着特征、发型等,这些特征表明他们属于不同性别。
(3)象征过程:男女主角的面向和手势象征着彼此之间的爱恋关系,男主角将手伸向下方女主角的方向,隐喻着在两人的爱情中他是主动者,而女主角将手向上伸向男主角的方向有被拉着的意思,寓意在爱情中、在上下层世界的跨越中她是从属者。当然爱情不是影片的唯一主题,它隐喻上下层世界之间的沟通和跨越。
语言和图片是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海报的特殊的图像。文字在海报中的作用是为了传达信息。文字的字体、色彩、形状、位置等因素决定了观众获得信息的主次。在《逆世界》的海报中,图像占据了这幅海报的上下各三分之一的位置,为了平衡构图和引起观众的注意,电影名称以及演员信息就被放到了海报的中间位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及文字处背景颜色的选择也起到了划分重点、延伸空间的作用。在海报中,文字和图片之间是互补关系,文字解释了图像的具体信息,图像又直观的将文字信息下的视觉内容展示给观众,从而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2、海报的互动意义
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对应着图像的互动意义。互动意义从字面意思上指内容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接触、距离和视点三个因素。接触通常指图像中生物的目光与观众之间是否有接触关系。《逆世界》海报中亚当和伊达的目光没有投向对方,没有投向观众看着,属于提供类图像。海报的互动意义体现在文字上,文字在海报上的排列从上至下分别是演员、影片名、影片特征、上映时间等信息,其中 “3D翻转银幕”引起观众的注意,还有upside、down英文字体,最为有趣的是down采取一种翻转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它直接揭示本3D版影片的独特性,本片中3D技术带给观众的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体验”,进一步阐释了翻转银幕对于这部影片的重要性及其翻转银幕的独创性。
关于人物摄影,从景别的角度来讲,影视画面中的特定、只看得见头或脸或其它细节,属于亲近距离;能看见头和肩部,属于近景,是个人近距离;能看见腰部以上,属于中景,是个人远距离;看见整个人,属于全景,是社会近距离,能看见整个人及其周围环境,是大全景,属于社会远距离。④在《逆世界》电影海报中,观看者从海报中看到的是亚当和伊达膝盖以上的部分,介于中景和全景之间,严格地讲介于个人远距离和社会近距离之间。这一设置保持观看者与参与者之间的距离,暗示故事发生的时空不同于现实时空,另一方面又试图将人物的全景展示给观众,拉近主人公和观看者之间的距离,帮助观众迅速建构对影片特定时空中人物的认同。
视角是指摄像机的位置对于拍摄对象是仰视、俯视还是平视,不同的视角代表不同的态度和含义。《逆世界》海报无论是直接观看还是将海报旋转180度进行观看。从观众的角度看是以侧面平视视角拍摄的男女主角,一方面平视视角带给观看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试图将观众带入那个引力相反的上下世界。另一方面侧面拍摄又能增加画面的动态效果,调动观众的参与感。然而画面中两位主角的相对视角又采取仰视的角度,有超脱的感觉,更增强了观看者的观影欲望。接触、距离和视点三者共同作用,实现这种复杂且微妙的关系。
3、海报的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包括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三个方面。根据阅读习惯,从左到右的放置造成了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结构,并由此来判断海报的信息值高低。在《逆世界》海报中,男主角位于上方,属于海报的已知信息,女主角位于下方,属于未知信息。在本片的故事架构中,男主角是故事的第一人称,观众跟着男主角的脚步来行动,见其所见,闻其所闻,感其所感,对于观众来说,男主角与其所处的下层世界即是观众的世界,属于已知信息,而女主角所处的世界是颠倒的世界,是由男主角带领着观众去感受、去体验的,对于男主角是未知世界,对于观众而言也是如此。
在《逆世界》海报中,上下层世界之间通过地平线来分割,地平线割断了上下层世界,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两个不同的空间,而在地平线位置,放置了关于主演及影片的文字信息,文字信息相对尺寸较大,颜色醒目,无论从颜色还是形式表现上都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较强的显著性。
参考文献
①马静之,《电影的“名片”——电影海报探析》[J].《美与时代》,2012(1):75-77
②④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③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责编:姚少宝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 《逆世界》 电影海报
作为电影宣传方式之一的电影海报,是通过单一的纸质媒体向大众宣传和电影相关的信息,如电影名称、电影时空、电影导演及演员等。①虽是一副静态的视觉画面,却包含了文字、图画、颜色等多种模态,以视觉语言的方式向观众诉说着有关电影的一些主要特征,并竭力吸引观众的眼球,试图抓住观众的心。本文选取2013年3月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科幻爱情片《逆世界》的电影海报作为对象,以语言学和符号学为理论框架,探讨海报中各种符号如何协作共同构建海报的意义,实现海报的宣传功能。
一、利用多模态分析《逆世界》(大陆版)电影海报
(一)多模态理论基础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法和视觉社会学理论。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是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②可以采用社会符号学的分析来分析图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三个方面来分析图像。③本文中我们将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该电影海报。
《逆世界》是一部科幻爱情片,于2013年3月7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构思了一个引力相反、相互矗立的上下层世界。两个世界,恍若阴阳两隔,互不往来,上层世界繁华富丽,下层世界脏乱而贫穷,一个庞大的过渡公司成为沟通两端的冷酷桥梁,生活在“下界”的亚当与生活于“上界”的伊达童年时候在上下层世界连接处结识,随着了解的深入相互之间产生了好感并成为男女朋友,可惜两人的约会被边界警察发现,在警察的暴力执法过程中,亚当受伤,伊达从高空摔向地面,导致失忆,从此忘记了亚当。而亚当虽不忘旧情,却没有机会再遇上她。直至十年后的某一天,亚当无意间得知伊达在过渡公司工作,这份埋藏在心底的爱情瞬间被唤醒,为了找到伊达,亚当决定凭借他采摘来的粉红蜂蜜做研究,借此到过渡公司工作,进而有机会找到伊达。在过渡公司工作期间,他结识了来自上层世界的好朋友鲍勃,通过鲍勃的帮助,他偷偷溜到上层世界,帮助伊达找回了失去的记忆。后来亚当和鲍勃又获得高科技仪器,在上下层世界之间自由的穿梭。影片最后亚当和伊达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二)《逆世界》电影海报再现的三大元功能意义
1、海报的再现意义
图像的再现意义包括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在叙事再现中,图像中的组成元素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来实现。在图像的叙事结构中,有一关键词矢量,即图像中的元素所构成的斜线,通常是强烈的对角线,矢量是一种通常将观众引向特定的空间、时间、甚至情感方向的力。矢量被认为是叙事图像的标志。当图像中的人或物之间有矢量连接时,人或物就被叙述为对目标做某件事。《逆世界》电影海报中有矢量,证明图像属于叙事再现;有动作,矢量的行动过程,主要展示了两位主人公膝盖以上的半身像占据了海报的左上角和右下角,他们把手伸向对方,想要拉住对方。同时他们的视线交互相对,彼此之间构成矢量连接,体现了反应过程。投出视线的人为“反应者”,即亚当与伊达。他们既是表征参与者也是互动参与者。画面上,二人相互凝视,深情款款。通过他们交汇的视线,观众可以从他们自身的角度投入其中,感受彼此间的爱恋,由此对海报中的再现人物产生认同。从隐喻意义而言,该海报包含了以下概念再现:
(1)分类过程:亚当和伊达分别处于各自的世界中,呈对称分布。
(2)分析过程:亚当和伊达具有不同的特征如衣着特征、发型等,这些特征表明他们属于不同性别。
(3)象征过程:男女主角的面向和手势象征着彼此之间的爱恋关系,男主角将手伸向下方女主角的方向,隐喻着在两人的爱情中他是主动者,而女主角将手向上伸向男主角的方向有被拉着的意思,寓意在爱情中、在上下层世界的跨越中她是从属者。当然爱情不是影片的唯一主题,它隐喻上下层世界之间的沟通和跨越。
语言和图片是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共同作用形成了海报的特殊的图像。文字在海报中的作用是为了传达信息。文字的字体、色彩、形状、位置等因素决定了观众获得信息的主次。在《逆世界》的海报中,图像占据了这幅海报的上下各三分之一的位置,为了平衡构图和引起观众的注意,电影名称以及演员信息就被放到了海报的中间位置,文字的字体、字号及文字处背景颜色的选择也起到了划分重点、延伸空间的作用。在海报中,文字和图片之间是互补关系,文字解释了图像的具体信息,图像又直观的将文字信息下的视觉内容展示给观众,从而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
2、海报的互动意义
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对应着图像的互动意义。互动意义从字面意思上指内容与观看者之间的关系,包括接触、距离和视点三个因素。接触通常指图像中生物的目光与观众之间是否有接触关系。《逆世界》海报中亚当和伊达的目光没有投向对方,没有投向观众看着,属于提供类图像。海报的互动意义体现在文字上,文字在海报上的排列从上至下分别是演员、影片名、影片特征、上映时间等信息,其中 “3D翻转银幕”引起观众的注意,还有upside、down英文字体,最为有趣的是down采取一种翻转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它直接揭示本3D版影片的独特性,本片中3D技术带给观众的绝对是“前所未有的体验”,进一步阐释了翻转银幕对于这部影片的重要性及其翻转银幕的独创性。
关于人物摄影,从景别的角度来讲,影视画面中的特定、只看得见头或脸或其它细节,属于亲近距离;能看见头和肩部,属于近景,是个人近距离;能看见腰部以上,属于中景,是个人远距离;看见整个人,属于全景,是社会近距离,能看见整个人及其周围环境,是大全景,属于社会远距离。④在《逆世界》电影海报中,观看者从海报中看到的是亚当和伊达膝盖以上的部分,介于中景和全景之间,严格地讲介于个人远距离和社会近距离之间。这一设置保持观看者与参与者之间的距离,暗示故事发生的时空不同于现实时空,另一方面又试图将人物的全景展示给观众,拉近主人公和观看者之间的距离,帮助观众迅速建构对影片特定时空中人物的认同。
视角是指摄像机的位置对于拍摄对象是仰视、俯视还是平视,不同的视角代表不同的态度和含义。《逆世界》海报无论是直接观看还是将海报旋转180度进行观看。从观众的角度看是以侧面平视视角拍摄的男女主角,一方面平视视角带给观看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试图将观众带入那个引力相反的上下世界。另一方面侧面拍摄又能增加画面的动态效果,调动观众的参与感。然而画面中两位主角的相对视角又采取仰视的角度,有超脱的感觉,更增强了观看者的观影欲望。接触、距离和视点三者共同作用,实现这种复杂且微妙的关系。
3、海报的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包括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三个方面。根据阅读习惯,从左到右的放置造成了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结构,并由此来判断海报的信息值高低。在《逆世界》海报中,男主角位于上方,属于海报的已知信息,女主角位于下方,属于未知信息。在本片的故事架构中,男主角是故事的第一人称,观众跟着男主角的脚步来行动,见其所见,闻其所闻,感其所感,对于观众来说,男主角与其所处的下层世界即是观众的世界,属于已知信息,而女主角所处的世界是颠倒的世界,是由男主角带领着观众去感受、去体验的,对于男主角是未知世界,对于观众而言也是如此。
在《逆世界》海报中,上下层世界之间通过地平线来分割,地平线割断了上下层世界,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两个不同的空间,而在地平线位置,放置了关于主演及影片的文字信息,文字信息相对尺寸较大,颜色醒目,无论从颜色还是形式表现上都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较强的显著性。
参考文献
①马静之,《电影的“名片”——电影海报探析》[J].《美与时代》,2012(1):75-77
②④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③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