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代来我国学前教育通过向不同国家学习,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教学道路。通过回顾我国学前教育向国外学习的模式和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学习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模式来推动我国学前教育建设和改革,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的启示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国外教育;教育变革
回顾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近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从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的发迹到中华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都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引用国外成熟的教学方式上研究历史可以少走弯路,纠正教育办学中的错误,提高教育办学质量。
一、学前教育向日本学习阶段
20世纪随着日本工业进程,学前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我国引入日本学前教育制度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派往日本的留学生,学成归来,传入国内。第二,教育部门去日本考察和学习教育办学理念。第三,以维新人士主为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广泛宣传。其中梁启超是第一个详细地将日本学前教育体系介绍给国人的学者。在向日本学习的过程中全盘模仿日本模式,其主要体现是创立了国人自己的癸卯学制,对日本学前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设备、选用教材、师资配置、课程安排等都全部引用日本模式。由于当时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在各地开设了蒙养院,向现代教育正规化迈出了第一步。
1.癸卯学制的成立背景
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对各组各类教育的办法模式、教学管理、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该学制诞生于癸卯年,又被称为《癸卯学制》,这标志着清政府确立了近代教育体系的主体地位。伴随该学制也诞生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即蒙养院。
2.癸卯学制的教育模式
近代学前教育开设了不同的学科,比如:自然、算术、歌谣、游戏、手技、谈话等。通过以上科目的创新会发现其已经与封建的四书五经式教育划分了界线,在培养方式上更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这种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并没有深入领会到国外教育的精髓,改变的只是一些教育形式。此外,负责幼儿教育的是蒙养院的教师,他们由幼稚师范学校毕业,但是培养的教师尚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清政府当时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来解决蒙养院培养的师资数量及质量不足的问题。第一,选派人员出国考察和学习幼儿师资培养模式和相应理论。第二,高薪聘任外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国内任教。第三,创办了幼师专业相关院校和女子师范学堂等机构。
3.效仿日本模式的反思
不可怀疑的是引入日本学前教育制度使得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以家庭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普及了公共幼儿教育理念。许多幼教师资大胆聘用日本人,向国内灌输先进的、纯正的教育理念。此外,国内学校培养的节妇或保姆等由于传统陈旧观念束缚,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思想,避免了对儿童教育的示范性影响和潜在性传播。其次,虽然引进的教育模式相比过去进步了不少,但是还是没有重视起儿童好玩、爱动的天性,以背诵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前教育向欧美学习阶段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们开启了革命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教育学界也开展了对封建教育的批判,积极宣传西方教育体制,也促使国内学前教育由日本转为关注欧美,这个转变也是我国现代学前教育的雏形。
1.欧美教育理论新思潮
欧美教育理论对当时我国学前教育界冲击最大的是幼儿中心主义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幼儿中心主义理论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以课堂、以教材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倡导要从儿童的真实需求、本能及天性出发,教育活动要贯穿儿童整个教育过程。杜威实用主义理论颠覆了分科教学模式,其提倡教学要围绕幼儿生活的事件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1921年在孟禄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出台了《学校系统改革令》,由此蒙养园变成幼稚园,也明确了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初始教育阶段。
2.幼稚园的教育思想
幼稚教育的理念表現了尊重幼儿天性,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让其幸福、快乐的学习和发展。其课程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音乐、儿歌、常识、故事教育等。教学中将各科统一化,规定每日学习时间六个小时,作业可根据幼儿的喜欢可自由选择,自己安排,活动也自由化。学校强制要求的是团队作业必须参加,教师从中做好,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多留心观察,对幼儿教育多引导少传授。
3.效仿欧美模式的反思
这次向欧美学习的转型提高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多尊重幼儿、从幼儿角度考虑其真实需求,引发了我国国内教育学家的研究浪潮。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张雪门的《幼稚教育概论》等都是接受该思想下做出的进一步本土化、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其次,杜威实用主义在教育界的应用也为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继续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又做出了较大的创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等理念开始在国内教育界传播,这些教育界先驱们的探索影响了今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向欧美学习阶段
建国以后我国与苏联政治上的密切联系也提高了教育界的互动和交流,苏联模式开始广泛被应用到我国教育学领域。总而言之,该模式并未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在追求快速提高,直接套用的模仿中,也迷失了自己的教育特点。苏联学前教学模式是分科教育,放弃了欧美学习期间我国教育界先驱试行有效的单元教学法。这次向苏联学习彻底否定了我国20世纪初积极探索出来的实用性成果,被以不可学习资本主义为名进行了全盘批判。虽然我国当时喊出了“全面向苏联看齐和学习”的口号,但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其中还是发挥了理论结合实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学前教育向众家学习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学前教育引入了西方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教学方案等,树立起了学前教育以幼儿自身发展的主体性地位,要尊重幼儿需求,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创造性、探究性。此外还应该注重儿童教育的个性化,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为儿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也应该将社会生活的、教学知识的、游戏娱乐等功能结合起来进行。总而言之,该阶段通过博采众长,结合自身,灵活运用,走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传燧,田景正,路雪.外国学前教育引进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学前教育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1:51-56.
[2]田景正,张传燧,路雪.外国学前教育引进与20世纪下半期中国学前教育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51-56.
关键词:学前教育;国外教育;教育变革
回顾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近代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从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的发迹到中华民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都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引用国外成熟的教学方式上研究历史可以少走弯路,纠正教育办学中的错误,提高教育办学质量。
一、学前教育向日本学习阶段
20世纪随着日本工业进程,学前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我国引入日本学前教育制度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派往日本的留学生,学成归来,传入国内。第二,教育部门去日本考察和学习教育办学理念。第三,以维新人士主为的思想家、教育家的广泛宣传。其中梁启超是第一个详细地将日本学前教育体系介绍给国人的学者。在向日本学习的过程中全盘模仿日本模式,其主要体现是创立了国人自己的癸卯学制,对日本学前教育的方式方法、教学设备、选用教材、师资配置、课程安排等都全部引用日本模式。由于当时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在各地开设了蒙养院,向现代教育正规化迈出了第一步。
1.癸卯学制的成立背景
张百熙、张之洞、荣庆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对各组各类教育的办法模式、教学管理、教学方式、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该学制诞生于癸卯年,又被称为《癸卯学制》,这标志着清政府确立了近代教育体系的主体地位。伴随该学制也诞生了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即蒙养院。
2.癸卯学制的教育模式
近代学前教育开设了不同的学科,比如:自然、算术、歌谣、游戏、手技、谈话等。通过以上科目的创新会发现其已经与封建的四书五经式教育划分了界线,在培养方式上更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注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这种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并没有深入领会到国外教育的精髓,改变的只是一些教育形式。此外,负责幼儿教育的是蒙养院的教师,他们由幼稚师范学校毕业,但是培养的教师尚不具备幼儿教师资格。清政府当时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来解决蒙养院培养的师资数量及质量不足的问题。第一,选派人员出国考察和学习幼儿师资培养模式和相应理论。第二,高薪聘任外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来国内任教。第三,创办了幼师专业相关院校和女子师范学堂等机构。
3.效仿日本模式的反思
不可怀疑的是引入日本学前教育制度使得我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的以家庭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普及了公共幼儿教育理念。许多幼教师资大胆聘用日本人,向国内灌输先进的、纯正的教育理念。此外,国内学校培养的节妇或保姆等由于传统陈旧观念束缚,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思想,避免了对儿童教育的示范性影响和潜在性传播。其次,虽然引进的教育模式相比过去进步了不少,但是还是没有重视起儿童好玩、爱动的天性,以背诵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前教育向欧美学习阶段
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人们开启了革命的洗礼,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在教育学界也开展了对封建教育的批判,积极宣传西方教育体制,也促使国内学前教育由日本转为关注欧美,这个转变也是我国现代学前教育的雏形。
1.欧美教育理论新思潮
欧美教育理论对当时我国学前教育界冲击最大的是幼儿中心主义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幼儿中心主义理论摒弃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以课堂、以教材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倡导要从儿童的真实需求、本能及天性出发,教育活动要贯穿儿童整个教育过程。杜威实用主义理论颠覆了分科教学模式,其提倡教学要围绕幼儿生活的事件开展,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1921年在孟禄教育理论的影响下,出台了《学校系统改革令》,由此蒙养园变成幼稚园,也明确了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初始教育阶段。
2.幼稚园的教育思想
幼稚教育的理念表現了尊重幼儿天性,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让其幸福、快乐的学习和发展。其课程范围进一步扩大到音乐、儿歌、常识、故事教育等。教学中将各科统一化,规定每日学习时间六个小时,作业可根据幼儿的喜欢可自由选择,自己安排,活动也自由化。学校强制要求的是团队作业必须参加,教师从中做好,教师对幼儿的行为多留心观察,对幼儿教育多引导少传授。
3.效仿欧美模式的反思
这次向欧美学习的转型提高了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活动中多尊重幼儿、从幼儿角度考虑其真实需求,引发了我国国内教育学家的研究浪潮。陶行知的《创造的儿童教育》、张雪门的《幼稚教育概论》等都是接受该思想下做出的进一步本土化、系统化的研究成果。其次,杜威实用主义在教育界的应用也为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继续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又做出了较大的创新。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合一”等理念开始在国内教育界传播,这些教育界先驱们的探索影响了今后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向欧美学习阶段
建国以后我国与苏联政治上的密切联系也提高了教育界的互动和交流,苏联模式开始广泛被应用到我国教育学领域。总而言之,该模式并未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在追求快速提高,直接套用的模仿中,也迷失了自己的教育特点。苏联学前教学模式是分科教育,放弃了欧美学习期间我国教育界先驱试行有效的单元教学法。这次向苏联学习彻底否定了我国20世纪初积极探索出来的实用性成果,被以不可学习资本主义为名进行了全盘批判。虽然我国当时喊出了“全面向苏联看齐和学习”的口号,但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在其中还是发挥了理论结合实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四、学前教育向众家学习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学前教育引入了西方先进的幼儿教育理论、教学方案等,树立起了学前教育以幼儿自身发展的主体性地位,要尊重幼儿需求,激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创造性、探究性。此外还应该注重儿童教育的个性化,针对不同儿童的特点为儿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也应该将社会生活的、教学知识的、游戏娱乐等功能结合起来进行。总而言之,该阶段通过博采众长,结合自身,灵活运用,走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传燧,田景正,路雪.外国学前教育引进与20世纪上半期中国学前教育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1:51-56.
[2]田景正,张传燧,路雪.外国学前教育引进与20世纪下半期中国学前教育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