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命题上要展现智慧,创造一个具体真实有任务驱动的语境,有意识地扩大文体范围,重点关注书面作文、口头作文、网络作文的特点。在写作时要智慧地表达,写作前,注重话题的审视,主体与受体的选择;写作中,借助写作清单进行自我修改;写作后,采取自我修正、合作互评、群体探究的评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智慧;命题;写作;评改
对待作文教学,洪劬颉老师主张“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这一主张中有两个“智慧”:前一个“智慧”指向怎么说、怎么写,后一个“智慧”指向说什么、写什么。何谓智慧呢?洪老师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日知则智,心丰则慧”,“‘智’者,从日从知,日知也,每日必有所知,则所知者厚。‘慧’者,从彗从心,心有尘则借彗(扫帚)以除之,心则保其清明。智含有所为之意,须日日努力使知识增进;慧含有所不为之意,涤除一切假象伪知”。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是“通过‘日知’,不断扩大自己的人生识见,丰富人生经验,从而使‘心丰’,内心充实而情感丰富,收获不一样的人生识见、人生体验与人生巅峰”。
这一主张源于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的教师作文教学唯一的出发点就是高考,他们以高考考点作为作文教学训练的准绳,多一点不教,少一点揪心,功利主义严重。有的教师不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片面强调写作技能训练,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但仍收效甚微。有的老师抱着“作文教学无用论”的招牌放弃对写作教学的努力,可以说是典型的无为主义;也有的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些时文美文,准备一些万能素材,模仿几篇高考满分作文,可以说是典型的投机主义。还有许多教师在作文讲评的时候,只会开两个会——表彰大会和批斗大会,严重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等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学生生活相对枯燥,阅读量不高导致学生无话可写。其次学生没有写作的主动权、自由权,缺乏对写作的热情。还有很多学生思想感悟不深,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于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也有的学生功利思想严重,一味地迎合老师的口味,不写实事不抒真情,假大空套凑编,扭曲了自己的写作。从写作课程建设上来看,写作教学进入中学课程体系虽已近百年的历史,但其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经验性课程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思想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作文教学的需要。凡此总总,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写”。
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教师该怎样智慧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智慧呢?在此笔者试图从“命题”和“写作”两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关于命题
在平时训练中,教师最好不要选用现成的作文题目,而应该根据学情进行自命题或者对已有题目进行恰当修改。在命题时,首先要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为什么不想写、怕写?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为谁而写,没有写作动机,提不起写作兴趣。洪老师认为写作者要有读者意识,其实教师更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具有读者意识的环境。命题者把作文题目根植在具体的语境中,给予学生一个具体真实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任务,引导他们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不是自设障碍,让学生“误入歧途”。如2016年上海卷的高考试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70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生活中很常见。命题者以社会热点话题引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具体的语境,让他们立足于社会现象来审视社会,赋予他们真实的交际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或许也评价过他人的生活,或许也见到过别人慷慨狂喷过、嗤之以鼻过,自己和别人做的是对还是错呢?是否想过这些评价对别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该不该评价,该怎么评价,命题者通过这种“给话题”的形式交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评判与建议。这样的命题不设陷阱,不玩玄奥,不烹“心灵鸡汤”,这样的命题没有伪真诚,没有伪高尚,而是以学生为本位,注重思维能力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考质量。
其次,作文命题要有意识地扩大文体范围。2016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的要求是“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2016年江苏某市中考考试说明对作文的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篇规范的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简单的说明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在考试过程中,主要学生主要写的是记叙类、议论类文章,很多教师就重点训练这两类文体。高中、初中的考试说明要求相似,区别在于复杂和简单上,但不管复杂还是简单,记叙类、议论类等文体的方法和技巧是一样的,只不过组合方式不同罢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教内容和方法的相似性必然很高,学生的兴趣也会在这重复中慢慢消磨殆尽。所以在命题上,不能眼睛只盯着考试所考的那几种文体,而应该扩大文体范围。如下表为美国马萨诸塞州母语课程常用写作形式,对于文體要求就丰富得多。在各种文体的训练中,既让学生学到了许多实用性的文体,又对各种表达技巧了解得更深刻,在重而不同的运用中,更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再从作文分类上看。书面作文是教师最常用的作文形式,对于书面作文的命题,教师要基于学情来设计或选择:内容上,多关注学生自身或者他们熟悉的素材,引导他们审视社会和自身的生活状态;在形式上,不要给予他们太多限制,给他们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表达;命题类型要有序多类,视野开阔,价值多元,让学生通过日积月累而丰富起来。当然也可以向学生征集作文题目或者命题素材,以排除教师个人的成见或者偏好。
若说书面作文是每周的大餐,那么口头作文就应是每日的家常小菜。这种家常小菜怎么吃出味道、常吃不腻却是很多老师很难做到的。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有益补充,但若只是形式上把“书”改为“口”反而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命题或者选题过程中要注意“小”“巧”“活”等原则。可以选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即席讲话,也可以提前把题目给学生让他们有准备地演讲,可以先由其他学生任意说某个话题再让主讲的学生接着说来锻炼头脑的灵敏度,也可以选几个词让学生据此连成一段话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把向学生征集的题目贴在罗盘上通过转动选题以增加趣味性,也可以课堂展示某一物体或画面让学生进行描述等等,命题不是简简单单给题目,而应是很宽泛的给话题,给场景,给要求等,让他们自由发挥。口头作文命题在时间上要有限制,三至五分钟为宜,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会说;不要偏向某一类型,要选择不同话题进行分类训练,要求要灵巧,活动要多样,让学生多说。 另一作文形式是网络作文。以前许多老师提倡学生写日记,但日记具有私密性的特点,不易检查,而网络作文不一样。当前网络、手机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许多老师视它为“洪水猛兽”,殊不知疏比堵要好得多,老师更应该趋利避害,合理引导,把学生对网络的写作兴趣整合到写作教学中来,真正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网络有着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在微博、微信、QQ上发表“说说”更能获得关注,引起共鸣,产生交流的欲望。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喝彩、被点赞,获得更多人的肯定。所以一个班级可以设置一个群,除了“和写作相关”这一要求外,其他都不限,让学生自由式写作,发表“说说”来激起他们的创作欲。在我们创设的微信群里,有对生活的感受:一觉醒来,大雨正倾盆,没有矫揉造作电闪雷鸣,只有黑云压城酣畅淋漓,穿透岁月的忧伤和我来一场最美的邂逅。有对生活的记录:天抹着些残云,雨带着些微凉,我临窗站着,什么也不说,就已经十分的美好。有对生活细节的描写:风乍起,惹一城飞舞的秋,呢喃而来。雨缠绵,听一湖静默的水,朵朵绽开。我临窗,看华灯初上的街,人影幢幢。有对友情的理解:有时候,会想到你,想到你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感觉你从未曾远离。而如今,你轻盈而来,还是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但都是陌生的影子。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秋天不言语,但它硕果累累;鸟儿不言语,但它已经飞过;太阳不言语,但它东升西落;潮水不言语,但它朝涨晚退。我们不言语,但我们的坚守一直在心中。
老师也可以定时不定时地发起专题式的交流,比如笔者进行了八月十五赏月诗歌会,学生表现踊跃,写了许多的小诗,锻炼了文笔,升华了诗情。如学生写的诗(其一):时光如针/在它摇摆的刻度里/密一针/疏一针/缝成月圆的模样/拨亮月的灯芯/照着离家的人/离影斑驳/意无可抒/是不是月光已老、已破、已零乱……(其二)黄昏时分/头上还拍打着翅膀的声响/你已蹑着细步/爬上染黄的枝头/我静静地凝望/内心澎湃着渴望/渴望成为黑夜的树/依偎着你的脸庞/倾听着你的心房/而你——/却把银光撒向了全世界。(其三)身前是万家灯火/身后是万家灯火/千灯万盏间/谁是我心中的那轮中秋月。
关于写作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进行文章知识方面的训练,一种是进行应试技巧方面的训练。这些都局限在写作方法的学习上,极易陷入技术主义的泥淖。荣维东教授说:“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无论从哪个层面看,都面临着一个写作知识更新和课程重建问题!这种重建不是现有写作知识系统的修修补补,而是‘犹如在原有基础上,改变设计理念和功能指标,以新的元素组合进行房屋重建。’”若“改变设计理念和功能指标”,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促使学生愿写、会写、有内容写,就要设计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就要从重表达向重交流转变,从以文章为中心向以写作者、读者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教师评改向群体共同参与转变。如某市的模考作文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老王来到一片树林,看到林木葱茏,芳草满地,他觉得这片树林很美。
老王来到边疆的一条河边,看到河流狂暴,河水混浊,河岸陡峭,他觉得这条河很美。老王来到欧洲的城市,他看到雕像喷泉,石堡宫殿,他觉得这城市很美。
老王愈来愈老了,哪里也不去了,他看着旧时的照片,回忆往昔的岁月,觉得这一切都很美。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它给学生描绘了一个具体语境,但这个语境是典型的“应试语境”,它没有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用处”,它也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是一个需要审题、需要揣摩出题人意图的写作材料。这则材料时間跨度长一旧时的照片、往昔的岁月,空间范围广——树林、边疆的河边、欧洲的城市,它不像真实的故事,也无所谓真实,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依此来写出一篇符合出题者意图的“好文章”。若我们重新设计这道题目:
丽丽喜欢拍照,也去过很多地方,看到佳木葱茏、芳草满地的青山,她觉得美;看到岸崖陡峭、水流混浊的大河,她觉得美;看到雕像喷泉、石堡宫殿的城市,她也觉得美;她把这些美景拍成了照片发到空间让朋友点赞。你是不是也这样呢?请你给周围的人来分享一下你的经历或者关于美的心路历程。
这则修改后的材料加上了属于年轻人的“时尚元素”——旅游、拍照、发朋友圈,这无疑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是真实的,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和兴趣。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写什么、要写给谁以及写作的目的。这样,写作不再是为了应试,不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具体的、真实的、有目的的表达和交流。当然若使写作顺利展开,在写作前要对语境中进行分析和审视。
首先,话题的审视。话题的审视和“审题”相类似,传统的审题注重出题者的意图,要“切合题意”,然后按立意“赋形”,把主题结构化。这里的话题审视要思考话题的范畴、交流的目的。如我们修改后材料的话题范畴是美的经历或感受,若美的历程是一场旅行的话,写作者依此确立交流的目的:若是分享给父母,那就要以告知为目的,内容要尽量全面,用语要浅显易懂;若要分享给熟人,那就要以介绍为目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语言要平实朴素;若分享给游客,那就要以愉悦为目的,内容要体现独有的特色,语言要跌宕生姿。分享的对象不同,目的自然不同,语言风格也会有区别。
其次,主体与受体的选择。对于文章而言,主体是写作者,受体是读者。刘淼教授认为写作者“可能是叙事者,也可能是旁观者,还可能是文本中的某一人物”,那么写作过程中,一种是“我即我”的写作,写作者“言为心声”,一种是“我非我”的写作,写作者“言为他声”。但无论哪种选择,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让读者产生兴趣并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产生共鸣,使交流顺利展开。写作者要有读者意识,选择恰当的读者,才能使自己不吐不快。确定心中的读者后,又如何对待他呢?洪劬颉老师引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有过精辟的论述:不视,则心中无读者,等于向虚空发话;仰视,则为迎合读者,等于在写假话作文;俯视,则为蔑视读者,必是愚蠢到极点;平视,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平等,这是一切文章能够为人欣赏的不二法宝。所以写作要有平视读者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揣摩他们的需求和期待,消解他们的阅读禁忌与障碍,从而达成读者与写作者的主体沟通”。 写作前和写作后,老师都容易参与到学生的写作活动中去,但在学生“静默无声”地思考书写时,教师却很难参与其中。如何让学生朝着既定的写作目标疾驰,能够自觉地控制、调节和修改?教师可以借助写作清单的形式来进行。写作清单就是将话题要求、主旨内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表达技巧等写作要求罗列出来,让学生在写作时作为一种参照。当然写作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很难量化,写作清单也只是一种应然,而不是一种必然。根据前例,我们以游记体式设计写作清单。
(游记)写作清单
1、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重点信息是什么,所写内容是否支持这一目的,表达是否清晰?
2、读者是谁,你和读者是直接对话吗,是否预想了读者问题并作了回答,内容是否适合读者,思路是否易于他们理解,语言得体吗?
3、是否遵循了游记这种文体格式?
4、记述和描写旅途见闻是否体现其特点,注意详略安排了吗,是以记录行程为主,还是以抒发感情或说明一个道理为主,内容是否和目的一致?
5、描写景物或者景观注意观察角度了吗,句子和段落之间是否过渡自然,思路清晰吗,有没有更好的呈现方式?
6、用词自然贴切易于读者理解吗,句子是否恰当适切,句式是否错落有层次、搭配合理吗?
7、运用的写作技巧是否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增进信息的交流;开头吸引读者吗,结尾是否让人回味?
8、是不是自己最想说的话,表达的情感或道理能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这是针对游记类文章具体设计的写作清单,也可以不依据文体而依据语境、内容、结构、技巧等写作技能進行设计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对写作的材料和技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调整与修改。若学生在某一写作技能上有欠缺,教师也可以设计有重点写作倾向的清单,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作文完成后,下一步就是评改,可以采取自我修正,合作互评,群体探究这三步来进行。学生习作完成后根据写作清单进行校订,自己模拟读者,从读者的角度来阅读、审视、修改。修改后,进入小组合作互评阶段,写作者简单说一说写作的目的、针对的对象以及材料的选择、细节的设置、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然后朗读作文让小组其他成员站在读者的角度提出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最后每小组选出典型习作上交老师,针对共性的问题,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探究,找到可行l生方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荣维东教授认为:“我们的写作教学理论研究长期滞后,多数研究围绕那些干瘪的文章学术语和陈旧的写作学原理打转,因循守旧,缺乏实质进展。”洪劬颉老师擎起“智慧作文”的旗帜,为改变当前陈旧的写作理念、构建切合时代的写作文化而摇旗呐喊,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摒弃以文章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转向以写作者、读者为中心的作文建构上去。
关键词:智慧;命题;写作;评改
对待作文教学,洪劬颉老师主张“智慧地表达自己的智慧”,这一主张中有两个“智慧”:前一个“智慧”指向怎么说、怎么写,后一个“智慧”指向说什么、写什么。何谓智慧呢?洪老师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日知则智,心丰则慧”,“‘智’者,从日从知,日知也,每日必有所知,则所知者厚。‘慧’者,从彗从心,心有尘则借彗(扫帚)以除之,心则保其清明。智含有所为之意,须日日努力使知识增进;慧含有所不为之意,涤除一切假象伪知”。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是“通过‘日知’,不断扩大自己的人生识见,丰富人生经验,从而使‘心丰’,内心充实而情感丰富,收获不一样的人生识见、人生体验与人生巅峰”。
这一主张源于当前作文教学的困境。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有的教师作文教学唯一的出发点就是高考,他们以高考考点作为作文教学训练的准绳,多一点不教,少一点揪心,功利主义严重。有的教师不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片面强调写作技能训练,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精力但仍收效甚微。有的老师抱着“作文教学无用论”的招牌放弃对写作教学的努力,可以说是典型的无为主义;也有的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些时文美文,准备一些万能素材,模仿几篇高考满分作文,可以说是典型的投机主义。还有许多教师在作文讲评的时候,只会开两个会——表彰大会和批斗大会,严重挫伤了大部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等等。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首先学生生活相对枯燥,阅读量不高导致学生无话可写。其次学生没有写作的主动权、自由权,缺乏对写作的热情。还有很多学生思想感悟不深,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也写不出来,于是胡编乱造东拼西凑。也有的学生功利思想严重,一味地迎合老师的口味,不写实事不抒真情,假大空套凑编,扭曲了自己的写作。从写作课程建设上来看,写作教学进入中学课程体系虽已近百年的历史,但其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经验性课程仍占主导地位,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思想体系和行之有效的方法,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作文教学的需要。凡此总总,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写”。
面对这样的教学困境,教师该怎样智慧地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智慧呢?在此笔者试图从“命题”和“写作”两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关于命题
在平时训练中,教师最好不要选用现成的作文题目,而应该根据学情进行自命题或者对已有题目进行恰当修改。在命题时,首先要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有话可写。学生为什么不想写、怕写?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不知道为谁而写,没有写作动机,提不起写作兴趣。洪老师认为写作者要有读者意识,其实教师更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具有读者意识的环境。命题者把作文题目根植在具体的语境中,给予学生一个具体真实的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和交际任务,引导他们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不是自设障碍,让学生“误入歧途”。如2016年上海卷的高考试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70分)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生活中很常见。命题者以社会热点话题引入,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具体的语境,让他们立足于社会现象来审视社会,赋予他们真实的交际目的。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或许也评价过他人的生活,或许也见到过别人慷慨狂喷过、嗤之以鼻过,自己和别人做的是对还是错呢?是否想过这些评价对别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该不该评价,该怎么评价,命题者通过这种“给话题”的形式交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给出自己的评判与建议。这样的命题不设陷阱,不玩玄奥,不烹“心灵鸡汤”,这样的命题没有伪真诚,没有伪高尚,而是以学生为本位,注重思维能力的考察,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考质量。
其次,作文命题要有意识地扩大文体范围。2016年江苏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的要求是“能运用适当的文体样式,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2016年江苏某市中考考试说明对作文的要求是“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一篇规范的记叙文、简单的议论文、简单的说明文和一般的应用文”。在考试过程中,主要学生主要写的是记叙类、议论类文章,很多教师就重点训练这两类文体。高中、初中的考试说明要求相似,区别在于复杂和简单上,但不管复杂还是简单,记叙类、议论类等文体的方法和技巧是一样的,只不过组合方式不同罢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教内容和方法的相似性必然很高,学生的兴趣也会在这重复中慢慢消磨殆尽。所以在命题上,不能眼睛只盯着考试所考的那几种文体,而应该扩大文体范围。如下表为美国马萨诸塞州母语课程常用写作形式,对于文體要求就丰富得多。在各种文体的训练中,既让学生学到了许多实用性的文体,又对各种表达技巧了解得更深刻,在重而不同的运用中,更易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再从作文分类上看。书面作文是教师最常用的作文形式,对于书面作文的命题,教师要基于学情来设计或选择:内容上,多关注学生自身或者他们熟悉的素材,引导他们审视社会和自身的生活状态;在形式上,不要给予他们太多限制,给他们更多的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能够自由表达;命题类型要有序多类,视野开阔,价值多元,让学生通过日积月累而丰富起来。当然也可以向学生征集作文题目或者命题素材,以排除教师个人的成见或者偏好。
若说书面作文是每周的大餐,那么口头作文就应是每日的家常小菜。这种家常小菜怎么吃出味道、常吃不腻却是很多老师很难做到的。口头作文是书面作文的有益补充,但若只是形式上把“书”改为“口”反而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命题或者选题过程中要注意“小”“巧”“活”等原则。可以选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即席讲话,也可以提前把题目给学生让他们有准备地演讲,可以先由其他学生任意说某个话题再让主讲的学生接着说来锻炼头脑的灵敏度,也可以选几个词让学生据此连成一段话以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可以把向学生征集的题目贴在罗盘上通过转动选题以增加趣味性,也可以课堂展示某一物体或画面让学生进行描述等等,命题不是简简单单给题目,而应是很宽泛的给话题,给场景,给要求等,让他们自由发挥。口头作文命题在时间上要有限制,三至五分钟为宜,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会说;不要偏向某一类型,要选择不同话题进行分类训练,要求要灵巧,活动要多样,让学生多说。 另一作文形式是网络作文。以前许多老师提倡学生写日记,但日记具有私密性的特点,不易检查,而网络作文不一样。当前网络、手机给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许多老师视它为“洪水猛兽”,殊不知疏比堵要好得多,老师更应该趋利避害,合理引导,把学生对网络的写作兴趣整合到写作教学中来,真正提高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网络有着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在微博、微信、QQ上发表“说说”更能获得关注,引起共鸣,产生交流的欲望。每个人都渴望被关注、被喝彩、被点赞,获得更多人的肯定。所以一个班级可以设置一个群,除了“和写作相关”这一要求外,其他都不限,让学生自由式写作,发表“说说”来激起他们的创作欲。在我们创设的微信群里,有对生活的感受:一觉醒来,大雨正倾盆,没有矫揉造作电闪雷鸣,只有黑云压城酣畅淋漓,穿透岁月的忧伤和我来一场最美的邂逅。有对生活的记录:天抹着些残云,雨带着些微凉,我临窗站着,什么也不说,就已经十分的美好。有对生活细节的描写:风乍起,惹一城飞舞的秋,呢喃而来。雨缠绵,听一湖静默的水,朵朵绽开。我临窗,看华灯初上的街,人影幢幢。有对友情的理解:有时候,会想到你,想到你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感觉你从未曾远离。而如今,你轻盈而来,还是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但都是陌生的影子。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秋天不言语,但它硕果累累;鸟儿不言语,但它已经飞过;太阳不言语,但它东升西落;潮水不言语,但它朝涨晚退。我们不言语,但我们的坚守一直在心中。
老师也可以定时不定时地发起专题式的交流,比如笔者进行了八月十五赏月诗歌会,学生表现踊跃,写了许多的小诗,锻炼了文笔,升华了诗情。如学生写的诗(其一):时光如针/在它摇摆的刻度里/密一针/疏一针/缝成月圆的模样/拨亮月的灯芯/照着离家的人/离影斑驳/意无可抒/是不是月光已老、已破、已零乱……(其二)黄昏时分/头上还拍打着翅膀的声响/你已蹑着细步/爬上染黄的枝头/我静静地凝望/内心澎湃着渴望/渴望成为黑夜的树/依偎着你的脸庞/倾听着你的心房/而你——/却把银光撒向了全世界。(其三)身前是万家灯火/身后是万家灯火/千灯万盏间/谁是我心中的那轮中秋月。
关于写作
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进行文章知识方面的训练,一种是进行应试技巧方面的训练。这些都局限在写作方法的学习上,极易陷入技术主义的泥淖。荣维东教授说:“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无论从哪个层面看,都面临着一个写作知识更新和课程重建问题!这种重建不是现有写作知识系统的修修补补,而是‘犹如在原有基础上,改变设计理念和功能指标,以新的元素组合进行房屋重建。’”若“改变设计理念和功能指标”,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促使学生愿写、会写、有内容写,就要设计真实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就要从重表达向重交流转变,从以文章为中心向以写作者、读者为中心转变,从注重教师评改向群体共同参与转变。如某市的模考作文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诗歌除外,文体自选。
老王来到一片树林,看到林木葱茏,芳草满地,他觉得这片树林很美。
老王来到边疆的一条河边,看到河流狂暴,河水混浊,河岸陡峭,他觉得这条河很美。老王来到欧洲的城市,他看到雕像喷泉,石堡宫殿,他觉得这城市很美。
老王愈来愈老了,哪里也不去了,他看着旧时的照片,回忆往昔的岁月,觉得这一切都很美。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它给学生描绘了一个具体语境,但这个语境是典型的“应试语境”,它没有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用处”,它也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是一个需要审题、需要揣摩出题人意图的写作材料。这则材料时間跨度长一旧时的照片、往昔的岁月,空间范围广——树林、边疆的河边、欧洲的城市,它不像真实的故事,也无所谓真实,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依此来写出一篇符合出题者意图的“好文章”。若我们重新设计这道题目:
丽丽喜欢拍照,也去过很多地方,看到佳木葱茏、芳草满地的青山,她觉得美;看到岸崖陡峭、水流混浊的大河,她觉得美;看到雕像喷泉、石堡宫殿的城市,她也觉得美;她把这些美景拍成了照片发到空间让朋友点赞。你是不是也这样呢?请你给周围的人来分享一下你的经历或者关于美的心路历程。
这则修改后的材料加上了属于年轻人的“时尚元素”——旅游、拍照、发朋友圈,这无疑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是真实的,能引起他们的共鸣,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写作动机和兴趣。它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要写什么、要写给谁以及写作的目的。这样,写作不再是为了应试,不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为了具体的、真实的、有目的的表达和交流。当然若使写作顺利展开,在写作前要对语境中进行分析和审视。
首先,话题的审视。话题的审视和“审题”相类似,传统的审题注重出题者的意图,要“切合题意”,然后按立意“赋形”,把主题结构化。这里的话题审视要思考话题的范畴、交流的目的。如我们修改后材料的话题范畴是美的经历或感受,若美的历程是一场旅行的话,写作者依此确立交流的目的:若是分享给父母,那就要以告知为目的,内容要尽量全面,用语要浅显易懂;若要分享给熟人,那就要以介绍为目的,内容要有针对性,语言要平实朴素;若分享给游客,那就要以愉悦为目的,内容要体现独有的特色,语言要跌宕生姿。分享的对象不同,目的自然不同,语言风格也会有区别。
其次,主体与受体的选择。对于文章而言,主体是写作者,受体是读者。刘淼教授认为写作者“可能是叙事者,也可能是旁观者,还可能是文本中的某一人物”,那么写作过程中,一种是“我即我”的写作,写作者“言为心声”,一种是“我非我”的写作,写作者“言为他声”。但无论哪种选择,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让读者产生兴趣并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产生共鸣,使交流顺利展开。写作者要有读者意识,选择恰当的读者,才能使自己不吐不快。确定心中的读者后,又如何对待他呢?洪劬颉老师引用朱光潜先生的话有过精辟的论述:不视,则心中无读者,等于向虚空发话;仰视,则为迎合读者,等于在写假话作文;俯视,则为蔑视读者,必是愚蠢到极点;平视,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平等,这是一切文章能够为人欣赏的不二法宝。所以写作要有平视读者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揣摩他们的需求和期待,消解他们的阅读禁忌与障碍,从而达成读者与写作者的主体沟通”。 写作前和写作后,老师都容易参与到学生的写作活动中去,但在学生“静默无声”地思考书写时,教师却很难参与其中。如何让学生朝着既定的写作目标疾驰,能够自觉地控制、调节和修改?教师可以借助写作清单的形式来进行。写作清单就是将话题要求、主旨内容、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表达技巧等写作要求罗列出来,让学生在写作时作为一种参照。当然写作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很难量化,写作清单也只是一种应然,而不是一种必然。根据前例,我们以游记体式设计写作清单。
(游记)写作清单
1、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重点信息是什么,所写内容是否支持这一目的,表达是否清晰?
2、读者是谁,你和读者是直接对话吗,是否预想了读者问题并作了回答,内容是否适合读者,思路是否易于他们理解,语言得体吗?
3、是否遵循了游记这种文体格式?
4、记述和描写旅途见闻是否体现其特点,注意详略安排了吗,是以记录行程为主,还是以抒发感情或说明一个道理为主,内容是否和目的一致?
5、描写景物或者景观注意观察角度了吗,句子和段落之间是否过渡自然,思路清晰吗,有没有更好的呈现方式?
6、用词自然贴切易于读者理解吗,句子是否恰当适切,句式是否错落有层次、搭配合理吗?
7、运用的写作技巧是否有助于读者的理解,增进信息的交流;开头吸引读者吗,结尾是否让人回味?
8、是不是自己最想说的话,表达的情感或道理能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这是针对游记类文章具体设计的写作清单,也可以不依据文体而依据语境、内容、结构、技巧等写作技能進行设计以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能对写作的材料和技法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调整与修改。若学生在某一写作技能上有欠缺,教师也可以设计有重点写作倾向的清单,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
作文完成后,下一步就是评改,可以采取自我修正,合作互评,群体探究这三步来进行。学生习作完成后根据写作清单进行校订,自己模拟读者,从读者的角度来阅读、审视、修改。修改后,进入小组合作互评阶段,写作者简单说一说写作的目的、针对的对象以及材料的选择、细节的设置、技巧的运用等方面,然后朗读作文让小组其他成员站在读者的角度提出反馈意见进行修改。最后每小组选出典型习作上交老师,针对共性的问题,教师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探究,找到可行l生方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荣维东教授认为:“我们的写作教学理论研究长期滞后,多数研究围绕那些干瘪的文章学术语和陈旧的写作学原理打转,因循守旧,缺乏实质进展。”洪劬颉老师擎起“智慧作文”的旗帜,为改变当前陈旧的写作理念、构建切合时代的写作文化而摇旗呐喊,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顺应时代,摒弃以文章为中心的作文教学模式,转向以写作者、读者为中心的作文建构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