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东乡县红星中学 江西 东乡 331800)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是小说中脍炙人口的精彩章节,能代表全书思想艺术的主要特色。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五十四岁的范进乡试中举,当他拿到喜报的时候,突然发了疯。小说围绕着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它不以情节的离奇、矛盾的激烈取胜,而以人物的活脱、讽刺的深刻见长。这篇课文在艺术描写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色,就是作者绝不站出来说好说坏,而是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各自显现其真伪、善恶、美丑的本来面目。作者不置一词表示褒贬爱赠,而褒贬爱赠之情即在其中。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课文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的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作品进行了几组强烈的对比,淋漓尽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到处散发着的腐朽庸俗的气息。
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其中众邻居的出场安排独具匠心。在范进中举前,母亲快要饿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送一口救命粮,没有一个人露面。范进的门庭真是冷落到了极点。然而中举的喜报一到,这群好象是被导演有意藏在幕后的人物,便一齐蜂拥而出,走向前台来看热闹,贺喜,劝慰伤心哭泣的老太太,还主动拿出鸡、蛋、酒、米来款待报子,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找回来替他穿上。抢救发疯的举人老爷,那“众乡邻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这个“舞”字用在这里带有明显的夸张色彩,意含讥刺,妙趣横生,手舞足蹈,漫无章法,这哪里是在正经救人,分明是谄媚奉承,殷勤作态。这时连那个派头十足的阔乡绅张静斋也主动登门“攀谈”来了,又是送银子,又是送房子,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了”。这时范进的门庭真是热闹到了极点。作者便是通过这“冷”和“热”的对比,在科举考试制度的背景下,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在众多的人物中,写得最生动活脱的莫过于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这是作者着力鞭挞的一个人物。课文将他自己前后截然相反的言谈举止加以对比,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恶俗不堪、令人作呕的势利小人的形象。他对范进态度的前后变化,犹如温度计上的水银柱能测试气温的高低一样,非常灵敏准确地反映出范进举业上的成败和由此而来的社会地位的浮沉变化。他同范进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个“怕”字,不同的是,中举前是女婿怕丈人,中举后是屠户怕举人。你看,范进找他商议筹划盘费参加乡试的时候,他一口啐在范进的脸上,骂道:“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你不看见城里张府那些老爷,都是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把个范进骂得“狗血喷头”。等到真的中了举,同一个范进,在他心里马上就从地下升到了天上,成了不凡的“文曲星”,于是毕恭毕敬,低声下气。为给范进治痰疯,众人央他吓唬一下范进,他再三推托,实在拗不过了,才壮着胆子打了一个嘴巴,却又顿时只觉得那只手隐隐的痛将起来,心里好不懊恼,认为“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于是赶忙向前陪小心:“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那种小心胆怯,到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程度。在回家的路上,他走在范进的后面,“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到了家门,又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在这里活脱脱地表现出一副无耻谄媚的奴才嘴脸。他还当着众乡邻,说尽了阿谀奉承的话:“我每常说,我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他就象玩弄三变脸的把戏一样,改变着他对范进的态度。这一切又都出自他的本能,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他的性格、气质和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崇尚功名富贵是他一切行为的轴心,他是决不会脱离这个轴心的。“姑老爷今非昔比”,这就是他要换一副面孔的根本原因。这种对比,不仅非常生动地刻画出市侩的灵魂和嘴脸,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由于科举制度而引起的人物关系的变化。
不过对比最鲜明而又最见精彩的,要算是胡屠户的前后两次贺喜。第一次,是范进中秀才,他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进门就骂范进是“现世宝穷鬼”,“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历年以来,也不知累了我多少”。还说范进能中相公是靠他“积了什么德”。在他将自己带来的礼品吃光之后,便“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那高傲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第二次,是范进中举人,他“提着 七、八斤肉,四五千线”,后面还“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说尽了奉承讨好的甜言蜜语,在得了六两雪白的赏银之后,便“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那心满意足和卑躬谄媚的表情,如在眼前。同是屠户身分,同是贺喜,但那礼品的规格和送礼时人物的身姿意态,却因秀才举人之别而迥然不同。前后一对比,如同放大镜一样,照出市侩的心肝,收到了辛辣嘲讽的艺术效果。作者的刻画,真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入木三分了。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范进中举》讽刺艺术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作者善于由表及里,画出人物的灵魂。第二,作者不是狐立地写一个人物,一个事件,而总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他揭露人物的可笑、可鄙,却更着力于鞭挞现实社会的罪恶。正因为如此,尽管他用极其夸张的笔调来写范进的发疯,但正因为充分地揭示了中举发疯的社会和心理的依据,我们读来仍觉得非常真实。他对于象范进这样的人物,既作了辛辣尖锐的嘲讽,又表现出对他们的哀怜和同情。行文诙谐幽默,机趣横生,而字里行闻,又时刻流露出深沉的悲愤。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著名的讽刺小说。“范进中举”是小说中脍炙人口的精彩章节,能代表全书思想艺术的主要特色。
这篇课文描写的是五十四岁的范进乡试中举,当他拿到喜报的时候,突然发了疯。小说围绕着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写了各类人物的表演。它不以情节的离奇、矛盾的激烈取胜,而以人物的活脱、讽刺的深刻见长。这篇课文在艺术描写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特色,就是作者绝不站出来说好说坏,而是让人物通过自己的语言行动,各自显现其真伪、善恶、美丑的本来面目。作者不置一词表示褒贬爱赠,而褒贬爱赠之情即在其中。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课文围绕着范进中举前后的贫富、哀乐、荣辱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作品进行了几组强烈的对比,淋漓尽致地揭露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到处散发着的腐朽庸俗的气息。
在人物关系上是“冷”和“热”的鲜明对比。其中众邻居的出场安排独具匠心。在范进中举前,母亲快要饿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送一口救命粮,没有一个人露面。范进的门庭真是冷落到了极点。然而中举的喜报一到,这群好象是被导演有意藏在幕后的人物,便一齐蜂拥而出,走向前台来看热闹,贺喜,劝慰伤心哭泣的老太太,还主动拿出鸡、蛋、酒、米来款待报子,就连范进发疯时跑丢的那只鞋,也有人特意去找回来替他穿上。抢救发疯的举人老爷,那“众乡邻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这个“舞”字用在这里带有明显的夸张色彩,意含讥刺,妙趣横生,手舞足蹈,漫无章法,这哪里是在正经救人,分明是谄媚奉承,殷勤作态。这时连那个派头十足的阔乡绅张静斋也主动登门“攀谈”来了,又是送银子,又是送房子,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了”。这时范进的门庭真是热闹到了极点。作者便是通过这“冷”和“热”的对比,在科举考试制度的背景下,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在众多的人物中,写得最生动活脱的莫过于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这是作者着力鞭挞的一个人物。课文将他自己前后截然相反的言谈举止加以对比,从而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恶俗不堪、令人作呕的势利小人的形象。他对范进态度的前后变化,犹如温度计上的水银柱能测试气温的高低一样,非常灵敏准确地反映出范进举业上的成败和由此而来的社会地位的浮沉变化。他同范进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一个“怕”字,不同的是,中举前是女婿怕丈人,中举后是屠户怕举人。你看,范进找他商议筹划盘费参加乡试的时候,他一口啐在范进的脸上,骂道:“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你不看见城里张府那些老爷,都是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把个范进骂得“狗血喷头”。等到真的中了举,同一个范进,在他心里马上就从地下升到了天上,成了不凡的“文曲星”,于是毕恭毕敬,低声下气。为给范进治痰疯,众人央他吓唬一下范进,他再三推托,实在拗不过了,才壮着胆子打了一个嘴巴,却又顿时只觉得那只手隐隐的痛将起来,心里好不懊恼,认为“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于是赶忙向前陪小心:“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那种小心胆怯,到了一种不可言状的程度。在回家的路上,他走在范进的后面,“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到了家门,又高声叫道:“老爷回府了”,在这里活脱脱地表现出一副无耻谄媚的奴才嘴脸。他还当着众乡邻,说尽了阿谀奉承的话:“我每常说,我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他就象玩弄三变脸的把戏一样,改变着他对范进的态度。这一切又都出自他的本能,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他的性格、气质和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崇尚功名富贵是他一切行为的轴心,他是决不会脱离这个轴心的。“姑老爷今非昔比”,这就是他要换一副面孔的根本原因。这种对比,不仅非常生动地刻画出市侩的灵魂和嘴脸,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由于科举制度而引起的人物关系的变化。
不过对比最鲜明而又最见精彩的,要算是胡屠户的前后两次贺喜。第一次,是范进中秀才,他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进门就骂范进是“现世宝穷鬼”,“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历年以来,也不知累了我多少”。还说范进能中相公是靠他“积了什么德”。在他将自己带来的礼品吃光之后,便“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那高傲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第二次,是范进中举人,他“提着 七、八斤肉,四五千线”,后面还“跟着一个烧汤的二汉”,说尽了奉承讨好的甜言蜜语,在得了六两雪白的赏银之后,便“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那心满意足和卑躬谄媚的表情,如在眼前。同是屠户身分,同是贺喜,但那礼品的规格和送礼时人物的身姿意态,却因秀才举人之别而迥然不同。前后一对比,如同放大镜一样,照出市侩的心肝,收到了辛辣嘲讽的艺术效果。作者的刻画,真可以说是穷形尽相,入木三分了。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范进中举》讽刺艺术的两个显著特点:第一,作者善于由表及里,画出人物的灵魂。第二,作者不是狐立地写一个人物,一个事件,而总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他揭露人物的可笑、可鄙,却更着力于鞭挞现实社会的罪恶。正因为如此,尽管他用极其夸张的笔调来写范进的发疯,但正因为充分地揭示了中举发疯的社会和心理的依据,我们读来仍觉得非常真实。他对于象范进这样的人物,既作了辛辣尖锐的嘲讽,又表现出对他们的哀怜和同情。行文诙谐幽默,机趣横生,而字里行闻,又时刻流露出深沉的悲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