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乎每个成功者都能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一部跌宕起伏的经典小说,但是他的故事却可以撰写成一部经久不衰的名著。斯蒂夫·乔布斯,如果你觉得这个名字并不熟悉,没关系,但是只要提及世界苹果公司相信你绝对不会觉得陌生。是的,没错,他就是传奇的创造者,苹果电脑创办人兼行政总裁斯蒂夫·乔布斯。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的影子。他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几经起伏,命运多变,但依然屹立不倒。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基督山伯爵》中唐泰斯“爱恨分明,集天使与恶魔于一身”的影子。在天才、能言善辩、敏锐的“天使”乔布斯里面,还有另一个“恶魔”乔布斯:冷酷、孤僻、暴躁、傲慢、一意孤行。你没法只保留其中好的那个他,能做到的只是让坏的那个不要永远失控。他创造了“苹果”,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从事业的最高峰被封杀,跌入低谷,但却奇迹般的在12年后,卷土重来、涅槃重生,创造了更为辉煌的第二个“斯蒂夫·乔布斯”时代。从他出生那天起似乎就预示着他那注定会饱受争议、跌宕起伏、如戏剧般峰回路转的一生。
一个被辗转遗弃的孩子
乔布斯并非出自名门,相反,他的出生似乎没有得的上帝的祝福,甚至包括他的亲生父母。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世,命运就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是颓废派艺术家。由于当时他的亲生母亲——一名年轻的未婚大学毕业生,根本没有能力抚养这个可怜的孩子,所以只能决定让别人收养他。原本,她安排好一切,使孩子能被一名律师和他的妻子所收养;但是她没有料到,当这个后来被称为“美国的传奇英雄”的婴儿出生之后,律师夫妇突然决定他们想要一个女孩。所以,在无奈与仓促之间当时还在候补名单上的养父母,突然在半夜接到了电话:“我们这儿有一个意外出生的男婴,你们想收养他吗?”上帝最终还是眷顾了这个注定要与众不同,为世界带来奇迹的孩子。辗转几次后,斯蒂夫最终被这对善良的蓝领夫妇收养。虽然家境并不富裕,养父母将他视为亲生的孩子的疼爱,给予了他家庭的温暖。
叛逆而孤僻的少年
不知道是奇才注定会经历那些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人生轨迹,还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人生轨迹造就了奇才,就像比尔盖茨、洛克菲勒,斯蒂夫·乔布斯的成长过程一样是那么的曲折多变令人匪夷所思,富有戏剧性。
可能是那个无法被忘却的童年阴影,那个无法启齿的身世,年少的乔布斯养成了孤僻甚至有些怪异、反叛的性格。他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他的中学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孤僻的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很特别”。
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正是在这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上小乔布斯第一次看到了电脑,第一次对计算机有了朦胧的认识。
然而就是这个孤僻的青年,却再一次得到了上苍的眷顾,16岁那年,又是在一次聚会中,他找到了别人苦寻一生都可能失之交臂的人生的黄金搭档——史蒂夫·沃兹尼艾克,一个电脑天才。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除了对电子的爱好,他们都酷爱恶作剧。二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很快就成为了莫逆之交。就像所有爱探索、爱叛逆的年轻人一样。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敏锐商业洞察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乔布斯很快发现了商机。电子发烧友沃兹尼艾克热衷于制作电子小产品,他设计了一种“蓝盒子”,插入电话可以让使用者免费打长途电话。于是,精明的乔布斯开始到处推销,每卖出一个附上一张手写卡片“全世界掌握在你手中”,这成了产品的保修卡。他们这项的违法的生意竟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全世界掌握在你手中”这句话也成了未来他一生的写照。
1972年乔布斯高中毕业,“蓝盒子”的生意也停止了。他选择了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在这里他从一个学生宗教领袖那儿学到了如何推销,如何具有个人魅力成为领导统帅等,这为他今后在商界成为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人物奠定了基础。那时的乔布斯留着长发,经常赤脚,典型的反叛的20世纪60年代的产物。19岁那年,性格反叛特立独行的他发现,昂贵学费几乎花掉了工薪阶层的养父母积攒半生的所有积蓄,于是他选择了辍学去印度苦修。
1974年乔布斯加入Atari公司设计电子游戏。工作几个月后,他攒了足够的钱,漂洋过海和一个大学同学到印度朝圣,结果发现他们要找的大师已经去世。在这个佛教发源国漫游了几个月后,他顿悟:爱迪生对世界的贡献似乎比佛教大师要多得多。从那一刻起,年轻的斯蒂夫-乔布斯第一次看清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并且从此以后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苹果”初现人世
同年秋天回到硅谷的乔布斯,开始参加沃兹尼艾克的自制电脑俱乐部。在此期间两人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一设计属于自己的电脑。沃兹尼艾克是一个技术天才,他对于电子的深入研究以及痴迷令他们的构想付诸于实际。他们在乔布斯妹妹的卧室里设计自制电脑,并开始在车库里生产制造。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他们的电脑就装好了。两个年轻人都狂喜于自己的新发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竟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一切似乎有着一个梦幻般的开始。成功仿佛比预想的还要迅速,是那么地唾手可得,轻而易举。两个志向远大,敢于冒险的年轻人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凑齐1300美元开始了创业之路。
1976年愚人节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3个年轻人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或许当时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意气风发的极富冒险精神的狂热的决定今后会有改变世界的影响力。不知道是乔布斯偏爱苹果还是为了纪念修禅行道时对苹果园愉快修行经历的纪念,乔布斯一锤定音将公司命名为苹果。就这样,苹果公司,以及后来成为传世经典的那个著名商标——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孕育而生了;而他们所自制的电脑也被称为苹果1号。
乔布斯和沃兹尼艾克将苹果定价为666美元推向市场,这是第一台只有一个主板的个人电脑。就像所有年轻的创业者一样,创业的道路是充满坎坷与不确定性的,再加上当时电脑仍属于高端电子产品并没有普及,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产品有什么用处。乔布斯和他的合伙人在公司成立之初就仿佛被当头棒喝了一般,公司生意及其清淡,无论他们怎样推销都无人问津。正当他们心灰意冷,不知该何去何从之际,一个偶然的机遇他们遇上了人生的第一个“伯乐”——零售商保罗-特雷尔,他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1976年7月的一天,保罗·特雷尔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一次性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在一个月内交货。这笔“大订单”仿佛是杨枝甘露,拯救了在水深火热中的苹果公司。
由于时间太仓促,任务又繁重,乔布斯和沃兹尼艾克冒着酷暑,日夜赶工,为了公司的生存,为了他们的理想。他们每天挥汗如雨、昼夜不分,高强度工作,每周工作时间长达66小时。终于在第29天他们奇迹般地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50台“苹果”电脑如数交给了商人特雷尔。50台整机顷刻销售一空,他们也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大振,开始了小批量生产,这对于事业刚刚起步的两个年轻人而言已经是莫大的成功。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业的迅猛发展,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他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乔布斯更是明白他们急需抓住这个市场的契机,扩大公司规模,将小批量的投资转为大批量的生产才能够使苹果公司更加有市场的竞争力。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为此,他们决定分头去找资金支持。正是这次英明而果断的决定让苹果公司破茧而出,开始腾飞的新纪元。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倒”的影子。他是一个美国式的英雄,几经起伏,命运多变,但依然屹立不倒。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基督山伯爵》中唐泰斯“爱恨分明,集天使与恶魔于一身”的影子。在天才、能言善辩、敏锐的“天使”乔布斯里面,还有另一个“恶魔”乔布斯:冷酷、孤僻、暴躁、傲慢、一意孤行。你没法只保留其中好的那个他,能做到的只是让坏的那个不要永远失控。他创造了“苹果”,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创造了一个时代;他从事业的最高峰被封杀,跌入低谷,但却奇迹般的在12年后,卷土重来、涅槃重生,创造了更为辉煌的第二个“斯蒂夫·乔布斯”时代。从他出生那天起似乎就预示着他那注定会饱受争议、跌宕起伏、如戏剧般峰回路转的一生。
一个被辗转遗弃的孩子
乔布斯并非出自名门,相反,他的出生似乎没有得的上帝的祝福,甚至包括他的亲生父母。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世,命运就给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他的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母亲是颓废派艺术家。由于当时他的亲生母亲——一名年轻的未婚大学毕业生,根本没有能力抚养这个可怜的孩子,所以只能决定让别人收养他。原本,她安排好一切,使孩子能被一名律师和他的妻子所收养;但是她没有料到,当这个后来被称为“美国的传奇英雄”的婴儿出生之后,律师夫妇突然决定他们想要一个女孩。所以,在无奈与仓促之间当时还在候补名单上的养父母,突然在半夜接到了电话:“我们这儿有一个意外出生的男婴,你们想收养他吗?”上帝最终还是眷顾了这个注定要与众不同,为世界带来奇迹的孩子。辗转几次后,斯蒂夫最终被这对善良的蓝领夫妇收养。虽然家境并不富裕,养父母将他视为亲生的孩子的疼爱,给予了他家庭的温暖。
叛逆而孤僻的少年
不知道是奇才注定会经历那些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人生轨迹,还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人生轨迹造就了奇才,就像比尔盖茨、洛克菲勒,斯蒂夫·乔布斯的成长过程一样是那么的曲折多变令人匪夷所思,富有戏剧性。
可能是那个无法被忘却的童年阴影,那个无法启齿的身世,年少的乔布斯养成了孤僻甚至有些怪异、反叛的性格。他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他的中学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孤僻的学生,看待事物的角度很特别”。
也许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正是在这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上小乔布斯第一次看到了电脑,第一次对计算机有了朦胧的认识。
然而就是这个孤僻的青年,却再一次得到了上苍的眷顾,16岁那年,又是在一次聚会中,他找到了别人苦寻一生都可能失之交臂的人生的黄金搭档——史蒂夫·沃兹尼艾克,一个电脑天才。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好,除了对电子的爱好,他们都酷爱恶作剧。二人一拍即合,相见恨晚,很快就成为了莫逆之交。就像所有爱探索、爱叛逆的年轻人一样。也许是与生俱来的敏锐商业洞察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乔布斯很快发现了商机。电子发烧友沃兹尼艾克热衷于制作电子小产品,他设计了一种“蓝盒子”,插入电话可以让使用者免费打长途电话。于是,精明的乔布斯开始到处推销,每卖出一个附上一张手写卡片“全世界掌握在你手中”,这成了产品的保修卡。他们这项的违法的生意竟也开展得红红火火。“全世界掌握在你手中”这句话也成了未来他一生的写照。
1972年乔布斯高中毕业,“蓝盒子”的生意也停止了。他选择了俄勒冈州波特兰的里德学院。在这里他从一个学生宗教领袖那儿学到了如何推销,如何具有个人魅力成为领导统帅等,这为他今后在商界成为叱咤风云、呼风唤雨的人物奠定了基础。那时的乔布斯留着长发,经常赤脚,典型的反叛的20世纪60年代的产物。19岁那年,性格反叛特立独行的他发现,昂贵学费几乎花掉了工薪阶层的养父母积攒半生的所有积蓄,于是他选择了辍学去印度苦修。
1974年乔布斯加入Atari公司设计电子游戏。工作几个月后,他攒了足够的钱,漂洋过海和一个大学同学到印度朝圣,结果发现他们要找的大师已经去世。在这个佛教发源国漫游了几个月后,他顿悟:爱迪生对世界的贡献似乎比佛教大师要多得多。从那一刻起,年轻的斯蒂夫-乔布斯第一次看清了自己未来要走的路,并且从此以后义无反顾地走了下去。
“苹果”初现人世
同年秋天回到硅谷的乔布斯,开始参加沃兹尼艾克的自制电脑俱乐部。在此期间两人有了个大胆的想法一设计属于自己的电脑。沃兹尼艾克是一个技术天才,他对于电子的深入研究以及痴迷令他们的构想付诸于实际。他们在乔布斯妹妹的卧室里设计自制电脑,并开始在车库里生产制造。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他们的电脑就装好了。两个年轻人都狂喜于自己的新发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竟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一切似乎有着一个梦幻般的开始。成功仿佛比预想的还要迅速,是那么地唾手可得,轻而易举。两个志向远大,敢于冒险的年轻人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凑齐1300美元开始了创业之路。
1976年愚人节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3个年轻人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或许当时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意气风发的极富冒险精神的狂热的决定今后会有改变世界的影响力。不知道是乔布斯偏爱苹果还是为了纪念修禅行道时对苹果园愉快修行经历的纪念,乔布斯一锤定音将公司命名为苹果。就这样,苹果公司,以及后来成为传世经典的那个著名商标——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孕育而生了;而他们所自制的电脑也被称为苹果1号。
乔布斯和沃兹尼艾克将苹果定价为666美元推向市场,这是第一台只有一个主板的个人电脑。就像所有年轻的创业者一样,创业的道路是充满坎坷与不确定性的,再加上当时电脑仍属于高端电子产品并没有普及,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他们的产品有什么用处。乔布斯和他的合伙人在公司成立之初就仿佛被当头棒喝了一般,公司生意及其清淡,无论他们怎样推销都无人问津。正当他们心灰意冷,不知该何去何从之际,一个偶然的机遇他们遇上了人生的第一个“伯乐”——零售商保罗-特雷尔,他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1976年7月的一天,保罗·特雷尔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一次性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在一个月内交货。这笔“大订单”仿佛是杨枝甘露,拯救了在水深火热中的苹果公司。
由于时间太仓促,任务又繁重,乔布斯和沃兹尼艾克冒着酷暑,日夜赶工,为了公司的生存,为了他们的理想。他们每天挥汗如雨、昼夜不分,高强度工作,每周工作时间长达66小时。终于在第29天他们奇迹般地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把50台“苹果”电脑如数交给了商人特雷尔。50台整机顷刻销售一空,他们也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大振,开始了小批量生产,这对于事业刚刚起步的两个年轻人而言已经是莫大的成功。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子业的迅猛发展,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他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乔布斯更是明白他们急需抓住这个市场的契机,扩大公司规模,将小批量的投资转为大批量的生产才能够使苹果公司更加有市场的竞争力。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为此,他们决定分头去找资金支持。正是这次英明而果断的决定让苹果公司破茧而出,开始腾飞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