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起学习和成长,也许好多教师认为主要是学生的任务。其实,生活在科技迅猛发展、资讯相当发达的今天,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同样很重要,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教育的理想的达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教师的“等待与分享’’至关重要。
关键词:等待;分享;学困生
一、学会等待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事物的发展规律,肖川指出:“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在如今这个充满浮躁气息的社会,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在一线工作的英语教师也许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语法点教下去,有的学生一学就会,而有的学生却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犯错及纠错的过程才能勉强掌握;一个补课的学生,中午刚花心思教过他(她)的单词,下午再考,他(她)又记不清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各有快慢,多重智力的发展也难免有所偏差,如果我们总是期待一次的努力就能换来立刻的回报,那我们将不可避免地每天都生活在灰心丧气之中,不能体会到教学的真正乐趣,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百分之十的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着自卑、脆弱、疑惧、焦虑、紧张等情绪状态。原因在于:(1)性格胆怯,谨慎地应对着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2)学习有困难,难以应对老师的提问;(3)缺乏自信,面对自身原因(声音小、口语不太好)很拘束;(4)因受伤害,对发言心有余悸,就再也不敢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5)家教不良,父母对孩子不正确引导,直接导致孩子不爱学习,不爱发言。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其实,学生也知道自己很紧张,他们也很想消除这种紧张情绪,但是往往不知道如何消除。这个时候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去鼓励他、表扬他,甚至摸摸他的头,像朋友一样与他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
2.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
教师要关注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提问的对象要有针对性。尽量提一些基本上他能回答的问题。另外,当学生有一定积极性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给予更全面的答案。
3.抓住问答的机会促进师生交流及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获取准确知识的同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保护。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没有顾虑,思维活跃,还经常带来意外的惊喜。
No pains,no gains.教育是最能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领域,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心,多一分亲切。
二、学会分享
分享意味着“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
1.要学会倾听儿童的心声,学会从他们的角度看待世界
记得曾经有一次,学校来了不少外国教育专家,当他们走进学生的课堂,与刚刚高过桌面的孩子们交流时,都是蹲下身子,有的甚至是索性单腿跪立,这一幕给在场的中国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与这些外国专家们交流时问及此事,他们认为这很正常,因为只有与孩子弯下腰来,同处一个视平面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与他们沟通交流。这种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态度至今仍影响着我的教学理念。
2.创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从儿童的角度理解生活
分享方式和表达方式本身就蕴含教育的因素。笔者有一个学生,他的英语学习有困难,每天中午都来要补课,相处久了,笔者发现这个所谓的学困生其实很爱美术和科学。每次补课之余和他聊天,他都会给我们这些“科普盲”补一些科学方面的小知识,有时他还会向我秀一些刚刚学会的绘画技巧。前不久,跟他学习的“几笔画小鸡”的绝技还真的在教学中派上了用场。这些上不了台面的点点滴滴的分享,极大地促进了我和这位学困生的感情,也让他对英语的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虽然他的英语成绩仍然在班上排名靠后,但至少他的畏难情绪没有了,因为他知道:老师是我的朋友,她愿意与我分享我生命中的亮色。
3.在学习软件上努力营造你追我赶的氛围
有一次,笔者在班上办了一个编制英文报纸比赛,只是说自愿参加。因为是自愿,所以开始只有一些英语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参加。教师就把他们的几张报纸张贴在后墙。然后就有学生评论了。有的说原来编英文报这么简单啊,我也会啊;有的说原来他们编的也就这种啊,我也会啊;有的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会编的比他们更出色的。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很快地重新拾起这个话题,对学生说:“已经编报的同学,我们首先要对他们表示赞扬,不管他们的报纸编得如何,他们的勇气可嘉。在他们已经打过先锋的前提下,你们是不是都应该行动起来,把你们的特色表现出来呢?”一个星期后,全班同学都送来了他们的英文小报,包括那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学之间也学会了分享彼此作品的快乐。
教师有了开阔的胸襟,才能让眼界变得不再狭隘,才能尽可能地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笔者认为,学会等待和分享不但有利于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教师自身的修身和养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的是一个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只有“开朗、开放和开明”的老师,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厚、宽松和宽容”的学习及心理氛围,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于社会的人。
(作者单位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关键词:等待;分享;学困生
一、学会等待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事物的发展规律,肖川指出:“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在如今这个充满浮躁气息的社会,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在一线工作的英语教师也许多多少少会有这样的经历:一个语法点教下去,有的学生一学就会,而有的学生却要经过反反复复的犯错及纠错的过程才能勉强掌握;一个补课的学生,中午刚花心思教过他(她)的单词,下午再考,他(她)又记不清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各有快慢,多重智力的发展也难免有所偏差,如果我们总是期待一次的努力就能换来立刻的回报,那我们将不可避免地每天都生活在灰心丧气之中,不能体会到教学的真正乐趣,也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百分之十的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着自卑、脆弱、疑惧、焦虑、紧张等情绪状态。原因在于:(1)性格胆怯,谨慎地应对着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2)学习有困难,难以应对老师的提问;(3)缺乏自信,面对自身原因(声音小、口语不太好)很拘束;(4)因受伤害,对发言心有余悸,就再也不敢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5)家教不良,父母对孩子不正确引导,直接导致孩子不爱学习,不爱发言。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1.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其实,学生也知道自己很紧张,他们也很想消除这种紧张情绪,但是往往不知道如何消除。这个时候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去鼓励他、表扬他,甚至摸摸他的头,像朋友一样与他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
2.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
教师要关注那些不敢发言的学生,提问的对象要有针对性。尽量提一些基本上他能回答的问题。另外,当学生有一定积极性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给予更全面的答案。
3.抓住问答的机会促进师生交流及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获取准确知识的同时,自尊心、自信心得到保护。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没有顾虑,思维活跃,还经常带来意外的惊喜。
No pains,no gains.教育是最能体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领域,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就一定会取得成效,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那么直接,那么迅速。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待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少一点失望,少一点冷漠,而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心,多一分亲切。
二、学会分享
分享意味着“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
1.要学会倾听儿童的心声,学会从他们的角度看待世界
记得曾经有一次,学校来了不少外国教育专家,当他们走进学生的课堂,与刚刚高过桌面的孩子们交流时,都是蹲下身子,有的甚至是索性单腿跪立,这一幕给在场的中国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与这些外国专家们交流时问及此事,他们认为这很正常,因为只有与孩子弯下腰来,同处一个视平面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与他们沟通交流。这种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态度至今仍影响着我的教学理念。
2.创设一种新的表达方式,从儿童的角度理解生活
分享方式和表达方式本身就蕴含教育的因素。笔者有一个学生,他的英语学习有困难,每天中午都来要补课,相处久了,笔者发现这个所谓的学困生其实很爱美术和科学。每次补课之余和他聊天,他都会给我们这些“科普盲”补一些科学方面的小知识,有时他还会向我秀一些刚刚学会的绘画技巧。前不久,跟他学习的“几笔画小鸡”的绝技还真的在教学中派上了用场。这些上不了台面的点点滴滴的分享,极大地促进了我和这位学困生的感情,也让他对英语的态度有了巨大的转变,虽然他的英语成绩仍然在班上排名靠后,但至少他的畏难情绪没有了,因为他知道:老师是我的朋友,她愿意与我分享我生命中的亮色。
3.在学习软件上努力营造你追我赶的氛围
有一次,笔者在班上办了一个编制英文报纸比赛,只是说自愿参加。因为是自愿,所以开始只有一些英语学习比较好的同学参加。教师就把他们的几张报纸张贴在后墙。然后就有学生评论了。有的说原来编英文报这么简单啊,我也会啊;有的说原来他们编的也就这种啊,我也会啊;有的说,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会编的比他们更出色的。看到这种情况,笔者很快地重新拾起这个话题,对学生说:“已经编报的同学,我们首先要对他们表示赞扬,不管他们的报纸编得如何,他们的勇气可嘉。在他们已经打过先锋的前提下,你们是不是都应该行动起来,把你们的特色表现出来呢?”一个星期后,全班同学都送来了他们的英文小报,包括那些平时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学之间也学会了分享彼此作品的快乐。
教师有了开阔的胸襟,才能让眼界变得不再狭隘,才能尽可能地从多角度看待事物。笔者认为,学会等待和分享不但有利于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于教师自身的修身和养性也是十分必要的。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需要的是一个个身心和谐发展的个体,只有“开朗、开放和开明”的老师,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宽厚、宽松和宽容”的学习及心理氛围,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利于社会的人。
(作者单位 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