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扎特钢琴协奏曲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ddd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以其特有的风格和特征在历史中开创了一个让后人叹为观止的辉煌时代。本文主要从莫扎特的生平经历、创作特点以及《d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曲式分析和情感基调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特点;演奏要点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神童—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一)莫扎特人生经历
  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一位宫廷小提琴手。由于受到其父母良好的音乐熏陶以及他自身的天赋,从莫扎特6岁开始,他的父亲便带领着他去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出。为期十年的巡演使他从小接触到了不同体裁风格类型的音乐,为他日后的音乐创作奠定了的基础。
  (二)莫扎特人生的两大阶段
  笔者认为,可以把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分为两大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他人生中的前25年,被称为“萨尔茨堡时期”。第二阶段则是他人生中最后的十年,被稱为“维也纳时期”。在萨尔茨堡时期,他创作了10首钢琴协奏曲,其中最早的四首是他在少年时期对前人作曲家的作品改编而成的。《D大调钢琴协奏曲》(KV.175)是他独立完成的第一部钢琴协奏曲。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具有明显的特点:明朗、纯洁、积极乐观、精致典雅等。在维也纳时期,莫扎特创作的协奏曲的数量远远高于奏鸣曲,这也是莫扎特作品趋于成熟的时期。在1784-1786年,他创作了12首钢琴协奏曲、2部歌剧。在1786年后,他创作了最后两部钢琴协奏曲。虽然他在人生中的最后六年将音乐创作的重点转向到歌剧与交响乐等领域,但莫扎特在钢琴协奏曲方面取得的极高成就仍无人能比,被称为“钢琴协奏曲之王”。
  (三)主要成就和贡献
  莫扎特作为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一生中创作了大量不同音乐形式的作品:754部作品,其中622部作品已完成,还有132部作品未完成。在他创作的这些作品中,歌剧、协奏曲与交响乐是他取得成就最大的三个领域。这三种音乐形式最能表现莫扎特的音乐特征,同时巩固了他在古典时期的重要地位。
  二、莫扎特的音乐特点
  (一)创作特点
  莫扎特的音乐往往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和他内心向往的生活。他虽然在生活中过得并不富裕、困难重重,但他大量的音乐作品听起来都是清新典雅、活泼,甚至是轻松愉快的感觉。因此,从他的音乐作品中,笔者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理想抱负。
  (二)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特点
  1.歌剧性
  将歌剧元素在钢琴协奏曲中运用得如鱼得水,莫扎特堪称史上第一人。莫扎特音乐中的歌剧性都是通过其音乐的旋律来体现的。莫扎特把协奏曲中用到的每一种乐器都看作是歌剧中的每一个人物,它们都有各自的分工,担负着各自的责任。
  2.交响性
  莫扎特同时也在钢琴协奏曲中运用了大量的乐器元素,将钢琴和乐队充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钢琴与乐队的音乐体裁,丰富了音乐作品的音响效果,从而体现出交响性的音乐特征。早期乐队的编制上,他采用弦乐器和少量的木管乐器,随着莫扎特在创作技术方面的不断成熟,他在乐队编制上加入了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定音鼓等乐器,这些乐器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与和声配置,同时也加强了钢琴协奏曲的交响性特征。
  三、简析《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
  (一)创作背景
  这部作品完成于莫扎特创作的巅峰阶段,是他最著名的协奏曲之一。由于这部作品是莫扎特仅有的两部小调钢琴协奏曲中的一部,并且带有悲剧色彩,因此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二)曲式分析
  本首作品共分为三个乐章。莫扎特在第一乐章中写了两个呈示部:第一个呈示部主要由乐队演奏完成,第二个呈示部则由钢琴和乐队共同完成。第一呈示部以弦乐先开始演奏,之后,各种乐器开始以三连音的形式逐渐加入,这些乐器的相继加入营造了阴暗紧张的氛围,之后出现第二主题。结束部是对前面的变化重复,每个乐器都演奏八度双音,力度为渐弱。第70小节属到主的进行标志着第一呈示部结束;第二呈示部加入了钢琴,逐渐转变为十六分音符的快速跑动,同时,铜管乐器组和定音鼓的加入与钢琴旋律形成了对比,体现了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戏剧性。
  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曲式为三段体。莫扎特将第二乐章赋予“浪漫曲”的标题,给人营造一种抒情、柔缓的氛围。第一段由钢琴引出主题,乐队给与回应;第二段具有很强的戏剧性;第三段是第一段的扩充与再现,最后以戏剧性的一幕结束第二乐章。
  在第三乐章中共有四个主题:第一个主题给人营造紧张不安的气氛,第二主题营造轻松快乐的气氛,剩下两个主题则是对前两个主题的变化和再现。第三乐章小调与大调的交替出现体现了莫扎特对不同调式的灵活运用,使第三乐章既顺畅又曲折。
  (三)情感基调
  莫扎特在《d小调钢琴协奏曲》的创作中运用了极度悲观的小调,使整部钢琴协奏曲充满了暗淡、争斗、哀伤的氛围,凸显了这部作品的悲伤性。整个作品从莫扎特内心的忧伤、不安和无奈开始,体现了他对当时所处社会的不满,但这部作品偶尔也展现出了欢快、明朗、轻松、安宁的特点,使这部作品富有对比性,也体现出了戏剧性。
  (四)演奏要点与演奏风格
  1.旋律与节奏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旋律丰富,它的主调旋律可以充分表达出他的思想感情,常常处于主导地位。演奏时要充满歌唱性,还要保持音乐演奏的淳朴性。在节奏方面,要严格按照节拍的精准性进行演奏,在练习时可以跟着节拍器,要保证节奏的平稳。
  2.触键与音色
  在弹奏这部作品时,触键的位置特别重要,尤其是手指的第一关节,在作品的演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下键时,手指要保持一定的下键速度,控制好下键的力量,不要用手臂往下压。为了将钢琴协奏曲中的乐句处理得更加完善,可以带上手腕的配合,以此来实现乐句中的起伏和连贯。演奏中对于音色的处理,要做到圆润、明亮和干净。在对大量的音群进行演奏时,要弹奏得流畅干净、轻盈,同时还要保持颗粒感。
  3.把握好钢琴协奏曲中的“歌剧因素”
  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在演奏时一定要注意到它的歌剧性,钢琴与乐队的关系就像歌剧中的演唱者和乐队一样,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他的钢琴协奏曲中,每个不同的乐器都像歌剧中不同的人物角色一样,每个角色之间都有各自的对话与独白。因此,在演奏作品中要注意到莫扎特音乐中的各个要点。
  四、结语
  通过对莫扎特和《d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探究,笔者发现莫扎特追求自己内心中最纯粹、最简单的音乐,无论生活环境如何,他都给音乐留下了一片净土,神圣不可侵犯,值得我们去敬畏。
  参考文献
  [1]周晶.论莫扎特的钢琴演奏风格与要点[J].文化艺术
  [2]王柯.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音乐演奏风格[J].大众文艺.
  作者简介:赵文雪(1998—),女,汉族,河南省焦作市,本科在读,河南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校园音乐作品的创作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在大力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有机融入到校园师生广泛传播的音乐作品中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标题交响乐《京华兴学颂》通过旋律、节奏、音色等多种形式,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有机地融入在交响乐的创作中,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元素;校园原创音乐;交响乐创作;京华兴学颂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19世纪至20世纪,世界音乐历史上出现了一种历史短暂却影响深远的音乐流派——印象主义音乐,它在世界音乐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人神往。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独特的音乐风格使他收获无数喝彩。本文以德彪西为例对印象主义音乐风格进行鉴赏,以期为现代音乐流派的发展提供风格参考。  【关键词】印象主义;德彪西;风格特征;艺术鉴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印象主
期刊
【摘要】山阳小学地处金山区东南,与石化新城毗邻,属城乡结合部。山阳小学的民族器乐教学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在40多年的时间里,学校依托山阳地区丰厚的文化艺术资源,在民族器乐的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民族器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的逐年增多,该校的随迁子女学生数量也迅速增
期刊
【摘要】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奏鸣曲的奠基人,他晚期的5首奏鸣曲更是凝结了他多年的创作精华,而这首降E大调键盘奏鸣曲(作品号Hob.XVI49)被公认为是“最古典”的一首,从这套作品中可以看出海顿键盘音乐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海顿;键盘奏鸣曲;音乐美学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由于“18世纪末的古典主义美学,并不适合海顿和莫扎特的音乐”①,本文的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在于通过了
期刊
【摘要】在舒伯特的歌曲中,诗歌(歌词)和音乐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为了有效表达诗的内容和境界,舒伯特扩大了旋律与和声的表现力,并提高了钢琴伴奏的作用。不管是歌唱者还是钢琴伴奏者,都要充分理解作品,特别是歌词,准确理解原作者之表达,不要仅凭自己的感觉去演绎。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3.2 【文献标识码】A  奥地利早期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Franz Sch
期刊
【摘要】恩施文耍耍是流行于鄂西南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民间歌舞,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经历了从“神圣性”到“世俗性”的变迁过程。本文以20世纪90年代至当下近三十年来的五首恩施文耍耍唱腔为研究对象,探寻其唱腔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音乐形态发生的细微变化及变迁原因。  【关键词】土家族;文耍耍;唱腔;音乐形态;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耍耍,是流行于恩施土家
期刊
【摘要】钢琴是一种从西方传来的乐器,它所产生的文化环境与中国完全不同,与中国传统乐器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和风格。因此,如何使这一外来乐器在中国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之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使其与中国传统民间曲调、配器相融合,但同时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出真正的情感和民族特色,成为一个深刻而又充满探索意义的问题。纵观中国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不同类型的中国作品与钢琴的结合,其表达形式与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
期刊
【摘要】肖邦的Op.64 No.2圆舞曲广为人知。本位拟从四位钢琴家的演奏录音入手进行对比,以探求符合肖邦作品的风格特点和演奏方法。  【关键词】肖邦;圆舞曲;速度;力度;音色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一、曲式结构  肖邦圆舞曲Op.64 No.2,#c小调,3/4拍,混合曲式(再现单三部曲式与回旋曲式相结合),曲式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二、音响版本  本文拟从鲁宾斯坦、霍洛
期刊
【摘要】民间唢呐班子在乡村艺术和民间风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中国唢呐之乡”之称的山东嘉祥县鼓吹乐兴盛,唢呐班子经久不衰,将传统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并发扬至今。本文结合儒家礼乐思想分析了乡贤文化的历史传承脉络,阐述了嘉祥县唢呐班子音乐中乡贤文化的传承价值与当代意义,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关键词】乡贤文化;传承;唢呐班子;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印象派音乐19世纪末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音乐上的印象主义一词是由印象主义绘画而来。印象派音乐最典型的的代表人物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是19世纪最后一种音乐风格,是连接两个世纪的桥梁。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是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色调的变化及精致而优美的音乐语言等。《德彪西前奏曲》是德彪西晚期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德尔菲舞女》这首作品是德彪西去卢浮宫看展出,展出的雕塑、摄影或雕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