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同一个班级中,不同学生的基础、智力、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如果长期采用“一刀切”、“满堂灌”的方法教学,就会出现优秀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不消化”的现象。如何改变传统教法的弊端,达到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体会,在教学实施中总结出的“阶梯教学法”十分有效,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阶梯教学,就是以“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分层次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依据“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把教学分成四个“梯”,再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每一“梯”内把不同的学生分为“上、中、下”三“阶”。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具体教学步骤可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划梯分阶。根据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领域把每一课的内容分为:听力梯、说话梯、阅读梯、写作梯四个梯次,在每个梯次又把全班学生分成“上、中、下”三“阶”。在分“阶”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梯次中能力的不同准确分“阶”,比如:有些学生在听力梯次上是下“阶”在写作梯次上可能是上“阶”,有些学生在听力和写作上都是下“阶”,就一定要在说话和阅读上选一个优势梯次,使之处在上“阶”,不能让每个学生的四“梯”都处在下“阶”或都处在上“阶”,以鼓励和督促每一个学生既不自暴自弃,又不骄傲自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提高。
第二步,分层教学。在划梯分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梯次和阶层,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落实不同的重点、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出简单的说明文。这时。对写作梯下阶的只要求他们意通句顺,抓住特征即可;对中阶的学生则除了抓住特征外,还要求他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说明方法:对上阶的学生,除达到中阶的要求外。还要求语言准确、简明,详略得当,谋篇布局恰到好处。再如,同样是一篇适合进行朗读训练的散文,对不同阶次的学生应落实不同的训练重点,对“说话梯”中阶学生则可要求他们“准确朗读,把握节奏”,而对下阶学生只要求“放慢速度,读准字音”即可。在作业布置上,阶梯教学反对“一视同仁”的布置法,而是力求作业层次化、多样化。对下阶学生要布置一些基础性强的题,对中阶学生可适当增加一些技巧题,对上阶学生则要在中阶的基础上安排一些拓展题、调查研究题和实践性强的题。对于相对较难的题、不易把握的题,要求学生自愿选择完成,然后集体讨论,引导鼓励学生逐一解决,不硬性要求完成,不给学生造成作业压力。
第三步,交叉互助。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把不同梯次、阶层的学生重新搭配、编组,留一节课或一段时间,让他们在新的阶梯中交流探究活动,以到达互帮互助、互促互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活动必须提出明确目标和适当建议,活动结果要有记录、有汇报、有总结、有自我评价。不流于形式。
第四步。体验成功。阶梯教学的目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兴趣。因此教学结果要伴随评价。评价并不是单一地下结论:也不是单一地通过书面考试来评价,而是要根据“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设计一些测试内容,可采取“听读、口语、阅读理解、现场作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要求达到的效果是使学生在教师评价中找到自己在不同“阶梯”中取得的不同进步。有小进步就要表扬。要及时肯定。有明显进步就要让学生“升阶”晋级上台阶,使他们由下阶升中阶,由中阶升上阶,由上阶升特阶等等。对不能“升阶”的则要在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失误和不足,激励他们看到进步,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提高兴趣、共同进步的目的。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阶梯教学,就是以“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分层次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依据“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要求,把教学分成四个“梯”,再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在每一“梯”内把不同的学生分为“上、中、下”三“阶”。这样。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具体教学步骤可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划梯分阶。根据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领域把每一课的内容分为:听力梯、说话梯、阅读梯、写作梯四个梯次,在每个梯次又把全班学生分成“上、中、下”三“阶”。在分“阶”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在不同梯次中能力的不同准确分“阶”,比如:有些学生在听力梯次上是下“阶”在写作梯次上可能是上“阶”,有些学生在听力和写作上都是下“阶”,就一定要在说话和阅读上选一个优势梯次,使之处在上“阶”,不能让每个学生的四“梯”都处在下“阶”或都处在上“阶”,以鼓励和督促每一个学生既不自暴自弃,又不骄傲自满。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提高。
第二步,分层教学。在划梯分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梯次和阶层,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落实不同的重点、布置不同的作业。比如:八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是能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写出简单的说明文。这时。对写作梯下阶的只要求他们意通句顺,抓住特征即可;对中阶的学生则除了抓住特征外,还要求他们采用灵活多样的说明方法:对上阶的学生,除达到中阶的要求外。还要求语言准确、简明,详略得当,谋篇布局恰到好处。再如,同样是一篇适合进行朗读训练的散文,对不同阶次的学生应落实不同的训练重点,对“说话梯”中阶学生则可要求他们“准确朗读,把握节奏”,而对下阶学生只要求“放慢速度,读准字音”即可。在作业布置上,阶梯教学反对“一视同仁”的布置法,而是力求作业层次化、多样化。对下阶学生要布置一些基础性强的题,对中阶学生可适当增加一些技巧题,对上阶学生则要在中阶的基础上安排一些拓展题、调查研究题和实践性强的题。对于相对较难的题、不易把握的题,要求学生自愿选择完成,然后集体讨论,引导鼓励学生逐一解决,不硬性要求完成,不给学生造成作业压力。
第三步,交叉互助。在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后,把不同梯次、阶层的学生重新搭配、编组,留一节课或一段时间,让他们在新的阶梯中交流探究活动,以到达互帮互助、互促互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活动必须提出明确目标和适当建议,活动结果要有记录、有汇报、有总结、有自我评价。不流于形式。
第四步。体验成功。阶梯教学的目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激发兴趣。因此教学结果要伴随评价。评价并不是单一地下结论:也不是单一地通过书面考试来评价,而是要根据“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设计一些测试内容,可采取“听读、口语、阅读理解、现场作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要求达到的效果是使学生在教师评价中找到自己在不同“阶梯”中取得的不同进步。有小进步就要表扬。要及时肯定。有明显进步就要让学生“升阶”晋级上台阶,使他们由下阶升中阶,由中阶升上阶,由上阶升特阶等等。对不能“升阶”的则要在肯定进步的同时,指出失误和不足,激励他们看到进步,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全体学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提高兴趣、共同进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