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素质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使学生具有感受、表现、欣赏音乐的能力;扩大文化视野,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个性的核心发展,培养合作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不同的教育手段和音乐特殊的表达方式,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品行高尚的人。
关键词:爱国主义热情;美的心灵;信心;意志力
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这里的“仁言”是指说理,“仁声”是指音乐。他认为音乐比说理更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音乐艺术不是通过单调的说教来打动孩子的心灵,而是以其丰富的音乐形象、特有的艺术手段,如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节奏、高雅的和声及健康向上的歌词,来启发学生的革命理想。通过“寓教于乐”、“寓理于情”,生动、深刻地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爱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使之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
一、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应是丰富的、鲜活的,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爱国主义内容。如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中学生们是早已熟悉的,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1年的历史,学生们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那有如呜咽、悲壮,咆哮、怒吼的黄河的旋律、节奏,又使我们感到中华民族崇高的性格和伟大的力量。唱起《保卫黄河》或者聆听《黄河颂》时,必然是情绪饱满,心情激荡。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龙的传人》、《我的中国心》、《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新时代》等等是能反映歌曲的意义。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加之教师的引导,歌曲及电视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深深的感染,并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冼星海在《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中写到:“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惭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因此我又写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朴实的一段话表现出作曲家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谦虚的态度。这些好的品德都是学生应学习的。学生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时,通过体验音乐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撞击出一束束音符的火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二、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塑造了学生美的心灵
学生在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中,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从而以此为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反映。这种审美情感所提供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形象,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并在对比中受到教育,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功能,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的从感情上接受教化,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成为真诚、善良、优雅的人,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例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通过对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育学生热爱、尊重辛勤工作的人民教师;……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音乐的力量渗入人的心灵时,就会使人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从而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通过音乐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守纪律意识,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现在社会每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们便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些孩子往往会处处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如任其发展,是很难适应社会未来的需要。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律动、和声、表演、评价等几个方面。在教师的伴奏下,部分同学打节奏,部分同学唱谱例,部分同学唱歌词,部分同学作评判。每组同学都有一位小组长负责,让各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意识,那么为了本组共同的目标,大家都会努力的做到最好,要想做到最好就必须齐心协力,团结协作。
音乐的欣赏和演奏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力。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時间艺术,要求儿童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随音乐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和分配能力。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儿童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儿童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总之,音乐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文化成就,而音乐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美妙的音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道德情操。它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艺术的美感与思想教育巧妙地融汇在一起,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关键词:爱国主义热情;美的心灵;信心;意志力
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这里的“仁言”是指说理,“仁声”是指音乐。他认为音乐比说理更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音乐艺术不是通过单调的说教来打动孩子的心灵,而是以其丰富的音乐形象、特有的艺术手段,如优美的旋律、丰富多彩的节奏、高雅的和声及健康向上的歌词,来启发学生的革命理想。通过“寓教于乐”、“寓理于情”,生动、深刻地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爱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使之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
一、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应是丰富的、鲜活的,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教学形式,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爱国主义内容。如中国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中学生们是早已熟悉的,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61年的历史,学生们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那有如呜咽、悲壮,咆哮、怒吼的黄河的旋律、节奏,又使我们感到中华民族崇高的性格和伟大的力量。唱起《保卫黄河》或者聆听《黄河颂》时,必然是情绪饱满,心情激荡。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龙的传人》、《我的中国心》、《社会主义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新时代》等等是能反映歌曲的意义。学生通过欣赏、演唱,加之教师的引导,歌曲及电视画面所描绘的音乐形象深深的感染,并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冼星海在《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中写到:“一个《黄河大合唱》的成功在我不算什么,我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精力、自己的心血贡献给伟大的中华民族。我惭愧的是自己写得还不够好,还不够民众所要求的量。因此我又写了《民族解放交响乐》和其他作品,但我还要写,要到我最后的呼吸为止。”朴实的一段话表现出作曲家对人生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谦虚的态度。这些好的品德都是学生应学习的。学生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时,通过体验音乐再次升华跳动的心灵,撞击出一束束音符的火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
二、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塑造了学生美的心灵
学生在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过程中,会为其中的人物、行动、情景、事件、寓意所吸引,从而以此为音乐产生强烈的情感反映。这种审美情感所提供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不同形象,能够使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并在对比中受到教育,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充分发挥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功能,能够使学生不知不觉的从感情上接受教化,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成为真诚、善良、优雅的人,成为具有美好心灵的人。例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教师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通过对节奏、速度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育学生热爱、尊重辛勤工作的人民教师;……音乐是感情的表达,灵魂的体现。当音乐的力量渗入人的心灵时,就会使人在音乐中获得了真善美,从而对人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通过音乐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守纪律意识,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现在社会每个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他们便成为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这些孩子往往会处处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样的性格如任其发展,是很难适应社会未来的需要。为了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律动、和声、表演、评价等几个方面。在教师的伴奏下,部分同学打节奏,部分同学唱谱例,部分同学唱歌词,部分同学作评判。每组同学都有一位小组长负责,让各组之间形成一种竞争意识,那么为了本组共同的目标,大家都会努力的做到最好,要想做到最好就必须齐心协力,团结协作。
音乐的欣赏和演奏可以训练儿童注意力。音乐作为一种转瞬即逝的時间艺术,要求儿童保持注意力的稳定,习惯于跟随音乐的运动和变化,以便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形成对乐曲的整体感受。音乐欣赏和演奏还要求儿童具有一定的注意力和分配能力。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动作的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等,都使儿童在一种愉快的、“不强迫”的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儿童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 总之,音乐艺术是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文化成就,而音乐素质教育在提高学生品德修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优美、动听的旋律,融入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美妙的音符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达到启迪学生的道德情操。它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生吞活剥式的灌输,而是将音乐艺术的美感与思想教育巧妙地融汇在一起,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化人的行为,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