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许多小学生都觉得作文很难写,看着给定的作文题目,绞尽脑汁也不知如何下笔,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缺少生活和语言的积累,肚子里没有“墨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情,不知如何叙述一些事情,词不达意。因此,若想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养成每天写日记的好习惯,由此来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1.激发日记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作为基础,小学生很难对某一个学习任务产生动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首先就要让学生对写日记提起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一,要鼓励学生写内心真实的情感。只有真实的情感才是温暖人心的,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达到一种积累的效果。教师应该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将自己想到的东西尽可能的呈现出来。第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人”“事”“景”“物”“活动”“所思”“所感”,这七个方面来进行日记写作。比如在写人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将双方的友谊、真情、矛盾、摩擦、冲突等等都用语言描述出来,颂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日记中穿插一些小练笔,给定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这种题目可以是学生在课余时间班级的共同活动,比如运动会、展览会观后感等等。然后将学生的练笔加以评价,选拔出优秀的作品予以展示。如此一来,让学生有了争优意识,便更会在写作上下功夫。
2.引导日记进步
不难发现,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整个小学教育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对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掌握的汉字不多,表达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在这一阶段引入记日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困难,同时也是不适当的,所以教师在此时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他们多朗读课文,多和家长或是同学说说每天在学校都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将“写”日记变为“说”日记,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写日记打下基础。对于中级阶段的小学生也就是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而且对于不知道怎么写的汉字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也能够知道。这时就可以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了。为了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写,写什么内容,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今天班里发生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你在来学校的路上或者回家的路上有没有见到什么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让你想到了什么?这类问题就有助于学生形成写作思路。再比如在一些重大节日或是纪念日,像十一国庆、九一八事变等富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抒发他们的情感。最后就是五六年级这些高年级的小学生们,教师在向他们布置写日记的任务时,应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像在低年级时教师让学生描写一个小动物,也许只会让学生写下小动物的外貌特点,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除了让学生描写小动物的外貌特点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同学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之类的内容都会让学生加到写作当中,引导学生将笔下的小动物写的更加丰满。
3.培养日记习惯
一味靠学生自己坚持或是教师坚持布置记日记的作业是很难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的。对于学生的日记,教师应該经常检查批阅,及时加以指导。就像语文课前的预习作业一般,如果预习作业只是口头上的作业,教师将作业布置下去后并不对作业加以检查督促,那么学生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这种作业不重要,慢慢的将这项作业形同虚设。所以,为了让学生通过记日记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就需要教师不断的监督指导。教师可以定期的对学生的日记加以点评批阅,比如每三天或是每一周。这样既不会让教师觉得检查作业的工作量太大进而无法真正批改,也不会让学生堆积很多的日记到时出现“补日记”的现象。教师在批改日记时不能像批改作文一般,要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日记的性质和作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学生在日记中写的所思所想是最贴近他们内心的,对于学生在日记中的一些片面认识,这是学生在成长成熟阶段的必经之路,教师不应该横加指责或是完全否定,否则就会使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所以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指导与评价。另外,在学校或是班级组织某些活动前,教师也要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在活动后写下以这次活动为中心的日记。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会带着一双“观察的眼睛”,这能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增加写作的素材。在这样的培养锻炼下,学生就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下意识的为自己的日记寻找可写的素材,即使以后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也会带着眼睛,带着思想去看生活中的点滴。
总而言之,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认识事物的能力,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鉴别,去伪存真;有助于学生练习写作的基本功,在每天的日记练笔中锻炼观察能力、认识能力、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在真正的作文写作中能将素材信手拈来。
1.激发日记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作为基础,小学生很难对某一个学习任务产生动力。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首先就要让学生对写日记提起兴趣。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一,要鼓励学生写内心真实的情感。只有真实的情感才是温暖人心的,只有真实的情感才能达到一种积累的效果。教师应该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将自己想到的东西尽可能的呈现出来。第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人”“事”“景”“物”“活动”“所思”“所感”,这七个方面来进行日记写作。比如在写人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在与其他人交往中将双方的友谊、真情、矛盾、摩擦、冲突等等都用语言描述出来,颂扬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第三,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日记中穿插一些小练笔,给定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这种题目可以是学生在课余时间班级的共同活动,比如运动会、展览会观后感等等。然后将学生的练笔加以评价,选拔出优秀的作品予以展示。如此一来,让学生有了争优意识,便更会在写作上下功夫。
2.引导日记进步
不难发现,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整个小学教育中可以将学生分为初中高三个阶段。对于初级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掌握的汉字不多,表达能力还很欠缺,因此在这一阶段引入记日记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困难,同时也是不适当的,所以教师在此时就应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他们多朗读课文,多和家长或是同学说说每天在学校都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将“写”日记变为“说”日记,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写日记打下基础。对于中级阶段的小学生也就是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汉字,而且对于不知道怎么写的汉字通过查字典的方式也能够知道。这时就可以培养他们写日记的习惯了。为了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写,写什么内容,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提出一些问题,
比如:今天班里发生了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你在来学校的路上或者回家的路上有没有见到什么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让你想到了什么?这类问题就有助于学生形成写作思路。再比如在一些重大节日或是纪念日,像十一国庆、九一八事变等富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抒发他们的情感。最后就是五六年级这些高年级的小学生们,教师在向他们布置写日记的任务时,应该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遣词造句等写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像在低年级时教师让学生描写一个小动物,也许只会让学生写下小动物的外貌特点,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除了让学生描写小动物的外貌特点外,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同学间发生过什么有趣的事情之类的内容都会让学生加到写作当中,引导学生将笔下的小动物写的更加丰满。
3.培养日记习惯
一味靠学生自己坚持或是教师坚持布置记日记的作业是很难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的。对于学生的日记,教师应該经常检查批阅,及时加以指导。就像语文课前的预习作业一般,如果预习作业只是口头上的作业,教师将作业布置下去后并不对作业加以检查督促,那么学生就会在潜意识里认为这种作业不重要,慢慢的将这项作业形同虚设。所以,为了让学生通过记日记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那么就需要教师不断的监督指导。教师可以定期的对学生的日记加以点评批阅,比如每三天或是每一周。这样既不会让教师觉得检查作业的工作量太大进而无法真正批改,也不会让学生堆积很多的日记到时出现“补日记”的现象。教师在批改日记时不能像批改作文一般,要多鼓励、少批评。因为日记的性质和作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学生在日记中写的所思所想是最贴近他们内心的,对于学生在日记中的一些片面认识,这是学生在成长成熟阶段的必经之路,教师不应该横加指责或是完全否定,否则就会使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所以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指导与评价。另外,在学校或是班级组织某些活动前,教师也要有意识的提醒学生在活动后写下以这次活动为中心的日记。这样学生在活动中就会带着一双“观察的眼睛”,这能有效的锻炼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提升学生的感受能力,增加写作的素材。在这样的培养锻炼下,学生就会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下意识的为自己的日记寻找可写的素材,即使以后离开学校,进入社会也会带着眼睛,带着思想去看生活中的点滴。
总而言之,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认识事物的能力,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鉴别,去伪存真;有助于学生练习写作的基本功,在每天的日记练笔中锻炼观察能力、认识能力、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更有助于学生积累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在真正的作文写作中能将素材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