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由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往往会出现这些情况: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寫具体,记“流水账”;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为此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不断地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提高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树立信心,让学生愿意写作。二、有效指导,让学生学会写作。三、多种形式,让学生喜欢写作。
【关键词】:三年级写作;愿意写作;学会写作;喜欢写作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树立信心,让学生愿意写作。
1.降低起点。学生刚学写作,愿意写已经很不错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因而学生的劳动也十分艰辛。本来就学得东西不多,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学生的难处,使其得到应有的指导。
2.放开内容。作文的命题范围应该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
二、有效指导,让学生学会写作。
1.注意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缺乏自觉性,只有教师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朗读、背诵训练、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我让我们班的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好词、好句、好段积累本。不仅要求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还要求学生将好词、佳句、妙段抄写下来。通过读、写、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2.勤于动笔。写作就像学游泳一样,如果总是观察别人游泳,自己不下水练习,无论教练再优秀也不能培养出会游泳的人来。所谓熟能生巧,学生写得多了,自然就有技巧了。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把一些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刚开始作文,不要求学生篇幅的长短,只要求语句通顺、连贯,把所有学的字、词、句恰当地利用上去就行了。指导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寻找写作源泉。农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日出日落,炊烟袅袅;鸡鸭成群,六畜兴旺。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好,让他们写身边的事物他们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3.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许多有名的作家都这样说。可见修改作文在写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让学生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学生在平时练笔时,每当写完后便认为大功告成。过后却不知自己写了些什么,有些地方连自己也弄不明白,这主要是没有养成修改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去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修改一遍都要和前一遍对照,找出成绩和发现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技巧。我们要将 “替学生改作文”的理念转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多种形式,让学生喜欢写作。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1.班级循环日记。在开学一个月后,我将班级40位学生根据写作能力的不同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中都有写作比较好的,任组长,也有写作差的和写作一般的。每组都有各自的组名,如“苹果组”“草莓组”……每组发一本日记本,老师帮他们写上组名及组员,根据组员的名字的排列顺序依次将日记本往后传递。拿到日记本的学生当天晚上自主完成一篇日记,第二天再传给下一个同学。一般情况安排在前两位的学生是写作比较好的,最后一位是比较细心,书本保护较好的学生,因为他是在周五晚上完成日记,要保管好小组日记本下周一早上交给老师批阅。由于小组成员的组合是有一定规律的,它总能使一部分学生在帮助、影响另一部分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提高。通过“个体写作,同伴互助,教师指导”每人每周完成一次日记,相对每天写日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又让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教师在批阅日记时,以鼓励式的评价为主,特别关注后进生,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教师的评价还重视发挥写作指导方面的作用,激发各小组成员展开反思,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前进。学期末评选 “优胜日记小队”和“日记进步奖”,这样既可以在全班树立榜样,又能激发各个小组乃至每个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平等竞争。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度过起步作文写作困难期。
2.荷苑。把学生写得优秀的片段、文章连同老师的评语张贴在教室布置的“荷苑”栏目中,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从中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可以推荐到一些杂志中去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扩展到了课外。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了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
3.优秀作文集。每一单元的作文,我都会把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做成本班本单元的优秀作文集。能够获得这种“待遇”的学生都会欢天喜地,这样极大地推动了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越喜欢写就越想写,越想写就越放得开写,越放得开写就写得越好,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如同刚出水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如何让荷叶长得更绿,让荷花开得更艳,需要我们老师精心呵护。善于思考,潜心研究,你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
【关键词】:三年级写作;愿意写作;学会写作;喜欢写作
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观察周围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一、树立信心,让学生愿意写作。
1.降低起点。学生刚学写作,愿意写已经很不错了。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因而学生的劳动也十分艰辛。本来就学得东西不多,如果我们对学生期望过高,教学求成心切,总希望学生进步快些,那就永远看不到学生的点滴进步,不能及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进行肯定,更不会体谅学生的难处,使其得到应有的指导。
2.放开内容。作文的命题范围应该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
二、有效指导,让学生学会写作。
1.注意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大多数缺乏自觉性,只有教师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学生朗读、背诵训练、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我让我们班的学生每人准备了一本好词、好句、好段积累本。不仅要求学生正确朗读、背诵,还要求学生将好词、佳句、妙段抄写下来。通过读、写、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2.勤于动笔。写作就像学游泳一样,如果总是观察别人游泳,自己不下水练习,无论教练再优秀也不能培养出会游泳的人来。所谓熟能生巧,学生写得多了,自然就有技巧了。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会学生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外,还要引导学生怎样把一些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刚开始作文,不要求学生篇幅的长短,只要求语句通顺、连贯,把所有学的字、词、句恰当地利用上去就行了。指导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中去寻找写作源泉。农村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山清水秀,桃红柳绿;日出日落,炊烟袅袅;鸡鸭成群,六畜兴旺。让学生寻找其中的美好,让他们写身边的事物他们就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作文来。
3.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许多有名的作家都这样说。可见修改作文在写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让学生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少学生在平时练笔时,每当写完后便认为大功告成。过后却不知自己写了些什么,有些地方连自己也弄不明白,这主要是没有养成修改的习惯。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去修改自己的作文,每修改一遍都要和前一遍对照,找出成绩和发现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写作技巧。我们要将 “替学生改作文”的理念转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多种形式,让学生喜欢写作。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1.班级循环日记。在开学一个月后,我将班级40位学生根据写作能力的不同分成8个小组,每组5人,每组中都有写作比较好的,任组长,也有写作差的和写作一般的。每组都有各自的组名,如“苹果组”“草莓组”……每组发一本日记本,老师帮他们写上组名及组员,根据组员的名字的排列顺序依次将日记本往后传递。拿到日记本的学生当天晚上自主完成一篇日记,第二天再传给下一个同学。一般情况安排在前两位的学生是写作比较好的,最后一位是比较细心,书本保护较好的学生,因为他是在周五晚上完成日记,要保管好小组日记本下周一早上交给老师批阅。由于小组成员的组合是有一定规律的,它总能使一部分学生在帮助、影响另一部分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作文的,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经验和方法。这样可以相互帮助,相互提高。通过“个体写作,同伴互助,教师指导”每人每周完成一次日记,相对每天写日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又让学生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教师在批阅日记时,以鼓励式的评价为主,特别关注后进生,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不断进步。教师的评价还重视发挥写作指导方面的作用,激发各小组成员展开反思,在总结经验教训中不断前进。学期末评选 “优胜日记小队”和“日记进步奖”,这样既可以在全班树立榜样,又能激发各个小组乃至每个小组内部成员之间的平等竞争。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度过起步作文写作困难期。
2.荷苑。把学生写得优秀的片段、文章连同老师的评语张贴在教室布置的“荷苑”栏目中,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从中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其他同学也激活了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可以推荐到一些杂志中去发表,使同学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扩展到了课外。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了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
3.优秀作文集。每一单元的作文,我都会把写得比较好的文章打印出来装订成册,做成本班本单元的优秀作文集。能够获得这种“待遇”的学生都会欢天喜地,这样极大地推动了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写作中去,越喜欢写就越想写,越想写就越放得开写,越放得开写就写得越好,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总之,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写作如同刚出水的荷叶,小荷才露尖尖角,如何让荷叶长得更绿,让荷花开得更艳,需要我们老师精心呵护。善于思考,潜心研究,你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