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笔杆的军队"也要有经费保障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zeng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功夫,《艺术中国》已创刊十周年了。
  自创刊就诚邀我做顾问的《艺术中国》,由于办刊经费不足,所以,我是当没有顾问费的“义务顾问”。我对此予以理解。
  为适应新时代需要,湖南省文化馆在上级鼎力支持下,创办《艺术中国》,是非常正确的决策。《艺术中国》自创刊以来,坚持唱响主旋律,为主流文艺鼓与呼,也兼顾多样化,在艺术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艺术中国》办刊坚持立足湖南,面向全国;妥当处理好专业与业余的关系,力求将杂志办成既受专家好评又为群众喜欢的一本优秀刊物。
  坚持面向全国组稿的《艺术中国》,创刊十年来,北京、广东、江西、江苏、浙江、四川和台湾等省市,许多老中青著名艺术家,如为我所熟悉的湘籍中央美院老教授、百岁著名老前辈周令钊和黄永玉,已故的潘天寿、张仃、丰子恺、潘王良、关山月、方成和古元先生,《艺术中国》都为他们开过专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艺术中国》坚持了九年,在每一期刊登介绍台湾一位艺术家,在海峡两岸架起文化和艺术交流的桥梁,营造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精神家园。
  我切身感受到,《艺术中国》创刊十年,受到广大美术家、书法家和收藏家的好评,深为广大读者喜爱。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召开大以来,《艺术中国》认真贯彻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思想,为新时期湖南乃至全国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前些日子,欣闻上级领导为支持和鼓励《艺术中国》办得更好,决定给《艺术中国》拨专款,以保证杂志有足够办刊经费。我作为《艺术中国》年近8旬的学术指导,得知此信息感到非常高兴!
  毛泽东同志曾经语重情长地说:“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依靠拿枪的军队和拿笔的军队,我们是依靠这两支军队,才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军队由原来的小米加步枪,发展成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武器准备的陆海空和火箭军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才能保卫祖国神圣领土不受外敌侵犯。这当然必须要有充足的军费作保证!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来,“拿笔的军队”也可以说是“鸟枪换炮”,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迄今为止,这支“拿笔的国家军队”,担负着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重任,建设和构筑拥有十四亿人民精神长城的宏伟重任!
  这支拿笔的国家文化军队,包括新闻媒体中的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和图书出版,包括影视、戏剧、音乐、美术、舞蹈,以及相应的院校和研究机构。要充分发挥这支拿笔的军队,在建设和增强国家软实力、构筑国家精神钢铁长城中的作用,就必须要给予相应的经费作保证。
  例如,国家财政对《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求是》杂志的全额拨款,我认为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只有这樣,才能保证两报一刊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作用。
  在这支强大的国家拿笔的文化军队中,我认为,作为影、视、剧、音乐和舞蹈院、团,可实行国家财政拨款补贴和“走市场”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如果将社会科学的文史哲院所研究机构,将国家图书出版和文、史、哲、艺术类报刊,也都全推向市场,政府财政不予以撥款,不给他们提供“拿笔作战”的经费,那么,既要拿笔的秀才们自己养活自己,又要他们拿笔去为守卫国家精神长城作战,而且必须承担 “社会责任感”,若长此下去,我认为是会造成自毁国家精神长城的,不利于文、史、哲和艺术的繁荣发展的。
  这些年来,由于将出版社完全推向市场,文史哲艺术类报刊都得自己养活自己,一些报刊陷于举步维艰的困境,也让许多在文史哲艺方面有成就有学术价值的图书,因出版社考虑销路,一些著名学者拿不出高额出版费,只好放弃出书。
  另外,由于自谋生路的报刊杂志财源不畅,不但使稿费制度形同虚设,而且转嫁向作者索取高额的版面费,这样能有利于学术的繁荣发展吗?须知,古代帝王将相,都要高薪养摇笔杆子的秀才呀!
  所以,我呼吁,必须给予拿笔的军队以足够的经费!
  2019年5月29日《夜读小记》
  秦金根
  1969年出生,安徽南陵人,笔名耕之,美术学博士,主攻书法方向。书法从芜湖赵泾生先生启蒙。硕士师从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欧阳中石、刘守安诸教授,博士师从中国艺术研究院任平教授。现任安徽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致公党安徽省文化委员会委员,安徽美术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辑,《书画世界》执行主编。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教育委员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徽省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出版《书法篆刻研究文丛——〈艺概·书概〉疏解》等专著10部。
  任娟
  女,自幼习书,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楷书委员会委员、阜阳市女书法家协会副会长。近年来作品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二十余次。
  阮国新
  湖南省安化县人,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1992年至2000年执教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01年调入湖南大学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沈鸿根
  1943年生于上海,笔名江鸟,系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硬协顾问兼学术主任、济南大学兼职教授、江西行政学院客座教授。著有《行书概论》《书法章法》《书法名家作品鉴赏》《江鸟书法》等数十种。名列《中国古今书法家》《美术年鉴》。
  盛景华
  别署畅乎斋主,湖南益阳人,1957年生,大学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新闻出版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益阳市书法家协会主席,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益阳市政协第二、三届委员,第三届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画院林凡导师工作室第二、三届访问学者,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欧阳中石导师访问学者,林凡、欧阳中石先生弟子,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特聘教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唐秀玲精英班学员,九三学社湖南画院院长,九三学社中央画院画家。
  史一墨
  自由艺术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人民大学访问学者、中南大学国学研究中心理事、湖南城市学院特聘教授、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客座教授、湖南陶瓷工艺大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会员、益阳羊舞岭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其他文献
老子《道德经》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言,突出体现了东方智慧与理念,千百年来成为治理国家的正道,能秉此施为,则国泰民安有望。而反推此理,若能烹小鲜如治大国者,必为烹饪之道的高手大师,因可知饮食之事,看似微小,亦可履道、中道。而若能于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鲜如治大国之道推而广之,则无事不能修道、悟道、践道、载道矣。以往得此悟,只是从读书究理中来,现在,则是在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中得到了印证。这个好的
期刊
2016年10月10日至12日,“彭大磬刻印艺术系列——中国书画名家、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展”在上海图书馆展馆隆重举办。  彭大磬,原名彭大庆,上海市人。别署无缰游侠,斋号鱼庆楼、磬岩山房,堂号大磬堂,社号友声堂。其书法篆刻师承著名书法家吴颐人先生,他也是钱君匋大师的再传弟子。  “中国书画名家、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展”展出的作品,主要是彭大磬近年创作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印艺术家200多方肖像印及100多
期刊
陈文福1948年生于屏东市,早年为音乐工作者,曾致力于小提琴及古典吉他教学。1995年开始接触水彩后,他似乎找到生命另一个可以尽情挥洒的舞台,虽然没有美术学院的科班背景,但他凭恃本身艺术天分,对绘画的热情以及倍于常人的付出,十年间走遍屏东各乡镇取景写生,终能以纯熟的技巧与动人的乡土题材,创造个人独特画境。  文福君以诗意的画面处理内心对过往年代的怀想,以近于泥土般沉稳敦厚的棕色作为色韵主调,透过细
期刊
五十多岁才放下提琴改拿画笔的陈文福,既非科班出身,却将美学应有的素养淋漓尽致地表现在画作上,秉持着对绘画的一股疯狂执着与热爱,致力投身于画的世界里。他又连续两年更跌破眼镜以水彩勇夺以油画创会的第70届台阳美展金牌奖,这是个在台湾美术界影响又深又广的美术协会,得奖作品在台中等地巡回展出时,获得各界纷纷注目。  学音乐教音乐的陈文福在五十多岁决定从音乐教学领域退休,开始转换跑道拿起他从小就喜爱的画笔,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甘肃天水、武威、张掖、酒泉四地的中小学一线书法教师就学校情况、教学自身情况、教学情况与对书法教育前景的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调研,了解四地中小学书法教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西部地区 中小学书法教育 调研  目前,书法作为国家课程已经正式走进中小学课堂。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关于传统文化的推进与书法教育的普及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我们感觉到
期刊
2016年10月27日,上海中华艺术宫迎来了一个特殊的个人画展——“韩书力西藏绘画展”,与过往个展不同的是,拥有中华艺术宫两个展厅、近两百件作品的画展开幕式,既无邀请函也没有请柬,然而来自海内外宾朋汇聚一堂,他们中有长期关心支持西藏美术发展的澳门、新加坡美术界同仁,也有先生早年留学巴黎的好友,更有阔别二十一年的老朋友——台湾艺术家出版社社长何政广先生与长期负责韩书力专著出版工作的主编王庭玫女士,两
期刊
艺术以美感人,而传承文化、光照人格、充盈浩气的瑰美艺术,更具震人心魄的力量。孟子说过,真正的伟丈夫应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言信然,对有位艺术家而言,还应补加一句:“病魔不能困”!人生最大的敌人莫过于病魔,而唯有意志如钢者敢于对病魔说“不”。这位艺术大家用生命的火焰驱赶狰狞的病魔,用意志的酵母将人生苦水酿成至美的醇醪,调动生命潜能,创造生命奇迹和艺术奇观,她就是著名书家周慧珺。周先
期刊
近20年前,王超尘先生步入不逾矩之年,他将出版第一本作品集,竟于数千里之外的湖南约我为之写序。我当时犹豫了很久,原因:第一,先生比我年长一二十岁,年轻人为长者写序的情况不多见;第二,我们之前既未谋面,也从未结识;第三,我对先生人生及艺术毫不了解,感到无从入手,故一直未动笔。但当我看到先生大量作品,并大致了解了先生的为人、从艺情况后,觉得有许多话要说,所以一口气为先生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文字,作为序言
期刊
岳州窑的名称来自唐代陆羽《茶经》。“岳州窑”是唐人的称呼,因为岳州窑的创烧年代可以早至东汉。早期岳州窑被称之为湘阴青竹寺窑,西晋至隋唐之际的岳州窑被称为“湘阴窑”,湘阴铁嘴角窑则按唐人的习惯被称为岳州窑。本文也是以岳州的历史渊源取名为岳州窑,岳州窑早于长沙窑,长沙窑是在继承岳州窑的特点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岳州青瓷源于商周,盛于唐,具有造型古朴大方、晶莹润泽、清淡雅致等特点,岳州窑也成为唐代六大名窑之
期刊
中国人论书法,历来有“字如其人”一说,然而在当今湖南书坛,却有一位长寿的书法家,字如其名,超尘脱俗,这位令我神往数十年的书坛名宿就是——王超尘!  我自幼酷爱收藏书画,1997年夏曾为郴州苏仙岭风景区书写通宵,得润资五百元,悉数寄往长沙,购得王超尘先生对联一副,联曰:松涛烹雪醒诗梦,竹院浮烟荡俗尘。  2009年我离开大学办《艺术中国》杂志,曾经多次起念专门为王老做专题推介,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