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针对微课的应用是否有效的问题,本文采用对比实验研究法,选取所任教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中的两个班学生为实验对象,开展微课应用的对比实验研究。经检验,微课是有教学应用效果和价值的,鼓励教师们开发与应用微课。
【关键词】 微课 对比实验研究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概括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①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者。②教师一对N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不能兼顾的所有学生,不能及时解答学生问题,最终导致问题的积累与学困生的产生。
二、对比实验的研究过程
1、实验对象。选取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13级2班和3班作为实验对象。这两个班班级情况相似,录取分数基本相当,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可以认为基本相当。专业相同,开设的课程和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基础可以认为基本相同,第一次实验对其进行检验。为了尽量避免班级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采取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
2、实验准备。《InDesign排版艺术》是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为检验微课的教学应用效果,选定这门课作为对比实验的实验课程。选取教材《2.1绘制卡通图标》、《3.1绘制信封》和《5.1制作化妆品广告》为课程内容,并为《3.1》和《5.1》先准备好微课视频、学教案和课件等。
3、实验过程。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学期初一次,学期中一次,学期末一次。第一次实验目的是检验两个班班级情况是否处于同一水平。第二次2班为实验班发放微课视频,3班为控制班不发放微课视频,其他教学方式方法一样。第三次3班为实验班发放微课视频,2班为控制班不发放微课视频,其他教学方式方法一样。
统计三次课的学生提问人次、老师答疑人次和学生作业完成人次。实验过程中为保证数据记录的准确,2班和3班都安排了一名学生负责记录和观察实验效果,2班实验人数37人,3班实验人数36人。
4、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记录,初步整理数据得表1。计算学生举手率、教师答疑率、作业完成率得表2。
1)第一次实验三率,完成率两个班相差很小,可以认为实验的两个班学生学习情况基本相当,处于同一水平。
2)第二、三次实验的横向比较。第二次实验,实验班是2班,因为有了微课,学生举手率实验班低了36.9个百分点,老师腾出了时间与精力,答疑率实验班高于控制班,作业完成率实验班高出33.7个百分点。第三次实验,实验班换为3班,学生举手率仍然是实验班低了28.9个百分点,答疑率实验班高于控制班,作业完成率实验班高出29.2个百分点。
3)班级纵向比较。2班纵向三率比较,同是2班,用了微课和没用微课差异明显。前者比后者举手率低了32.5个百分点,作业完成率高出32.4个百分点。3班纵向三率比较纵向表明,用了微课与没用微课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前者比后者举手率低了33.3个百分点,作业完成率高出30.5个百分点。
三、对比实验的研究结论
3.1 结论
从本次实验来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都显示,微课的应用是有效的。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提升明显,举手率下降明显,大大改善了教师疲于解答学生课堂提问的情况。微课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指导作用,因此,鼓励教师用微课减轻自身课堂负担,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3.2 建议与反思
(1)关于微课的选题,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做成微课,微课适合简单的知识点和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实践证明,微课用来预习和复习重难点很有帮助。(2)关于微课的视频时间,短小精悍是微课的特点,不能太长。学生可随用随点,随时随地,哪里不会点哪里,甚至可以实现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文件短小还方便共享与上传下载。(3)关于微课的制作,制作微课要有剧本,至少要有草稿。如有字幕则会更好,更有助于观看者的学习,但会加大制作者的工作量。制作方法上,对于像《InDesign》这样的软件操作类课程,可用屏幕录制法制作微课,学生使用时就如老师手把手教一样。另外,微课若配上相关练习、使用建议、点评等效果会更好。
参 考 文 献
[1]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69-73.
[2]田秋华.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教程.教材.教法,2009(5).
[3]陈敏,余胜泉.“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13(6):37.
【关键词】 微课 对比实验研究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概括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有:①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者。②教师一对N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不能兼顾的所有学生,不能及时解答学生问题,最终导致问题的积累与学困生的产生。
二、对比实验的研究过程
1、实验对象。选取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13级2班和3班作为实验对象。这两个班班级情况相似,录取分数基本相当,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可以认为基本相当。专业相同,开设的课程和所学习的知识技能基础可以认为基本相同,第一次实验对其进行检验。为了尽量避免班级不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采取对比实验的研究方法。
2、实验准备。《InDesign排版艺术》是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为检验微课的教学应用效果,选定这门课作为对比实验的实验课程。选取教材《2.1绘制卡通图标》、《3.1绘制信封》和《5.1制作化妆品广告》为课程内容,并为《3.1》和《5.1》先准备好微课视频、学教案和课件等。
3、实验过程。共进行了三次实验,学期初一次,学期中一次,学期末一次。第一次实验目的是检验两个班班级情况是否处于同一水平。第二次2班为实验班发放微课视频,3班为控制班不发放微课视频,其他教学方式方法一样。第三次3班为实验班发放微课视频,2班为控制班不发放微课视频,其他教学方式方法一样。
统计三次课的学生提问人次、老师答疑人次和学生作业完成人次。实验过程中为保证数据记录的准确,2班和3班都安排了一名学生负责记录和观察实验效果,2班实验人数37人,3班实验人数36人。
4、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记录,初步整理数据得表1。计算学生举手率、教师答疑率、作业完成率得表2。
1)第一次实验三率,完成率两个班相差很小,可以认为实验的两个班学生学习情况基本相当,处于同一水平。
2)第二、三次实验的横向比较。第二次实验,实验班是2班,因为有了微课,学生举手率实验班低了36.9个百分点,老师腾出了时间与精力,答疑率实验班高于控制班,作业完成率实验班高出33.7个百分点。第三次实验,实验班换为3班,学生举手率仍然是实验班低了28.9个百分点,答疑率实验班高于控制班,作业完成率实验班高出29.2个百分点。
3)班级纵向比较。2班纵向三率比较,同是2班,用了微课和没用微课差异明显。前者比后者举手率低了32.5个百分点,作业完成率高出32.4个百分点。3班纵向三率比较纵向表明,用了微课与没用微课的差异也是明显的。前者比后者举手率低了33.3个百分点,作业完成率高出30.5个百分点。
三、对比实验的研究结论
3.1 结论
从本次实验来看,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都显示,微课的应用是有效的。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提升明显,举手率下降明显,大大改善了教师疲于解答学生课堂提问的情况。微课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指导作用,因此,鼓励教师用微课减轻自身课堂负担,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3.2 建议与反思
(1)关于微课的选题,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做成微课,微课适合简单的知识点和相对独立的学习内容。实践证明,微课用来预习和复习重难点很有帮助。(2)关于微课的视频时间,短小精悍是微课的特点,不能太长。学生可随用随点,随时随地,哪里不会点哪里,甚至可以实现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泛在学习,文件短小还方便共享与上传下载。(3)关于微课的制作,制作微课要有剧本,至少要有草稿。如有字幕则会更好,更有助于观看者的学习,但会加大制作者的工作量。制作方法上,对于像《InDesign》这样的软件操作类课程,可用屏幕录制法制作微课,学生使用时就如老师手把手教一样。另外,微课若配上相关练习、使用建议、点评等效果会更好。
参 考 文 献
[1]胡铁生,焦建利等.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建设现状分析:以佛山市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09,(1):69-73.
[2]田秋华.微型课程及其开发策略[J].教程.教材.教法,2009(5).
[3]陈敏,余胜泉.“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网络,20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