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育学科是实用性与人文性的高效结合,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最佳途径。在各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应将语言、生活和教材相连接以作德育渗透,让学生们不但在课本中学到知识,更能将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文章阐述了语文教育中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从几个方面探究了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工作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生;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说明:“应当进行学生道德和情操的培养和正确标准的审美观的引导,这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建议明确地点出了语文教育中德行教育的重要性。故而,语文教师不但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习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更是为学生们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由之路。
一、身正以作则进行渗透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古语充分说明了榜样的重要性。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初中学生虽然已经过了懵懂无知的小学时光,但是此刻的认知能力也并没有趋于成熟,还是处于需要人引导的重要阶段。因此,一旦在此阶段发生认知性错误,那么在他今后的人生中,影响不可谓不严重。所以,教师应当时常审视自身的行为,是不是会给学生带去错误的影响。要想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一方面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本上文章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们对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事风格加以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们在了解这种美德或正确的观念后,需要对此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師本人要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让学生有所见,才会有所学。只有这样,言传加身教,才能令学生在学习里得到受益一生的力量。
二、激发以引导进行渗透
教师不但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是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部精选的教材文章,可以从中提炼出很多学生们应当学习的东西。这里有国破山河在的爱国情怀,有程门立雪的尊师重道,有《背影》里的父爱如山,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爱情怀。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这些值得发扬和提倡的德行进行赞扬,并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们从各种各样的故事或实例里学到更多。例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生活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中学习情感变化的过程,并且还有桌上“早”字引申出的一些作者内心的活动。这里不但有作者儿时无尽的欢乐,更教会了作者要有求知欲和进取心这种精神。选择课本相关的知识进行课外延伸,并且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更有立体感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明确自己心中所想,然后将之诉之笔下,结合实际,这样会使德育渗透更加深入。
三、践行以发扬进行渗透
所谓路遥知马力,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从各种途径进行,而且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应当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贯穿教学工作始终的中心目标,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让人们知礼、守礼。初中学生是我们教育研究的对象,因此脱离了实际是不可取的,只有不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德育的渗透才能润物无声。再则,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进行深入学习探讨之后,教师应当能够在课余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思想德育建设的理解,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里也能发现真善美,发现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而一旦这些我们需要他们能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渗透进了学生日常学习的每分每秒,那么距离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就已经不远了。我们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活动作业,让学生能身体力行地去进行实践,这对将课本上的知识具象化,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就有具体的体现,作者是怎样去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为什么闻一多先生值得作者学习?通过这样的问答,让学生在身边去寻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人,然后在实践中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多样化,在践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深切体会这样的情感。邓小平所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可以适用在各个领域的,因为纸上谈兵,夸夸其谈都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所以,在检验我们的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大前提下,方式方法的不同,都是可以改进和研究探讨的,并不一定要循序某种规律。
四、明确三观进行渗透
在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触到的东西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我们无法避免学生接触到不良的社会信息,那么就要从根源上对其进行节流。只有从本质上在学生的三观形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有自己的选择和底线。而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个价值观。如果没有明确的三观,在社会中随波逐流,那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人。所以,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们进行互动,进行思想学习、三观教育,之后还要学生把自己的心中感受写成感想,这样用实际行动对他们强调德育的重要。“惟吾德馨”是我们所倡导的,也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所追求的。各种途径进行渗透的德育教育,是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德育殿堂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形成习惯,自觉地去学习,去改变,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为了让教育更具有实际效用,教师们要学会体会学生们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有助于我们能及时知道学生的思想动向,更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切入,用更便捷的方法将德育教育在学生的脑海中悄然生根发芽。
结束语:
其实归根结底,语文教育也就是德育教育。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识字认字,更需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理。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但是一个没有德行的知识分子就会成为社会的灾难。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的学习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只有把这种任务感变成一种责任,德育教育的幼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有德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栾雪艳等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8(5):37+39.
[2]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M].2001:264.
关键词:语文教育;学生;德育渗透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说明:“应当进行学生道德和情操的培养和正确标准的审美观的引导,这样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建议明确地点出了语文教育中德行教育的重要性。故而,语文教师不但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们学习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更是为学生们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由之路。
一、身正以作则进行渗透
孔子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古语充分说明了榜样的重要性。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初中学生虽然已经过了懵懂无知的小学时光,但是此刻的认知能力也并没有趋于成熟,还是处于需要人引导的重要阶段。因此,一旦在此阶段发生认知性错误,那么在他今后的人生中,影响不可谓不严重。所以,教师应当时常审视自身的行为,是不是会给学生带去错误的影响。要想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一方面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本上文章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们对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行事风格加以了解和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们在了解这种美德或正确的观念后,需要对此有准确的理解和把握。更重要的是,教師本人要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让学生有所见,才会有所学。只有这样,言传加身教,才能令学生在学习里得到受益一生的力量。
二、激发以引导进行渗透
教师不但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个更直接的方法是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部精选的教材文章,可以从中提炼出很多学生们应当学习的东西。这里有国破山河在的爱国情怀,有程门立雪的尊师重道,有《背影》里的父爱如山,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大爱情怀。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这些值得发扬和提倡的德行进行赞扬,并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让学生们从各种各样的故事或实例里学到更多。例如: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程中,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生活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中学习情感变化的过程,并且还有桌上“早”字引申出的一些作者内心的活动。这里不但有作者儿时无尽的欢乐,更教会了作者要有求知欲和进取心这种精神。选择课本相关的知识进行课外延伸,并且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更有立体感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明确自己心中所想,然后将之诉之笔下,结合实际,这样会使德育渗透更加深入。
三、践行以发扬进行渗透
所谓路遥知马力,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从各种途径进行,而且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应当把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贯穿教学工作始终的中心目标,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让人们知礼、守礼。初中学生是我们教育研究的对象,因此脱离了实际是不可取的,只有不断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德育的渗透才能润物无声。再则,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在进行深入学习探讨之后,教师应当能够在课余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思想德育建设的理解,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里也能发现真善美,发现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而一旦这些我们需要他们能继承和发扬的东西渗透进了学生日常学习的每分每秒,那么距离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就已经不远了。我们还可以在课后布置一些活动作业,让学生能身体力行地去进行实践,这对将课本上的知识具象化,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文中就有具体的体现,作者是怎样去学习闻一多先生的?为什么闻一多先生值得作者学习?通过这样的问答,让学生在身边去寻找值得自己学习的人,然后在实践中体会中华传统美德的多样化,在践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深切体会这样的情感。邓小平所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是可以适用在各个领域的,因为纸上谈兵,夸夸其谈都不是我们所提倡的。所以,在检验我们的德育教育是否成功的大前提下,方式方法的不同,都是可以改进和研究探讨的,并不一定要循序某种规律。
四、明确三观进行渗透
在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接触到的东西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我们无法避免学生接触到不良的社会信息,那么就要从根源上对其进行节流。只有从本质上在学生的三观形成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让孩子们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有自己的选择和底线。而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个价值观。如果没有明确的三观,在社会中随波逐流,那最终的结果就是成为被社会淘汰的人。所以,教师必须时刻注意学生们的心理活动,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们进行互动,进行思想学习、三观教育,之后还要学生把自己的心中感受写成感想,这样用实际行动对他们强调德育的重要。“惟吾德馨”是我们所倡导的,也是我们的教育理念所追求的。各种途径进行渗透的德育教育,是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德育殿堂的桥梁,让学生能够形成习惯,自觉地去学习,去改变,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为了让教育更具有实际效用,教师们要学会体会学生们的心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有助于我们能及时知道学生的思想动向,更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切入,用更便捷的方法将德育教育在学生的脑海中悄然生根发芽。
结束语:
其实归根结底,语文教育也就是德育教育。我们国家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孩子们识字认字,更需要的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理。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但是一个没有德行的知识分子就会成为社会的灾难。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的学习中进行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只有把这种任务感变成一种责任,德育教育的幼苗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为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有德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栾雪艳等让德育走进语文课堂[J].西部素质教育,2018(5):37+39.
[2]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三卷[M].200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