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港协议管辖中“排他性条款”之辨析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21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协议管辖可以分为排他性协议管辖和非排他性协议管辖。前者是指合意双方受到协议的约束,必须将争议递交至协议约定的法院;后者则是合意双方并不必然受到协议约定的拘束,除了约定的法院也不排除其他法院对争议的管辖。目前,内地法院和香港法院分别就协议管辖条款是否具有排他性的标准存在不一致,实践操作中更出现一些混乱,可能产生当事人实际得不到救济等问题。本文将以内地和香港之间的实践为视角,具体对涉港协议管辖中“排他性条款”进行辨析,分析认定标准和实践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涉港;协议管辖;排他性条款;认定标准
  一、认定标准的不同
  内地和香港均未对“排他性管辖条款”认定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实践中的认定标准是显然不同的,这也导致了一些混乱。因此,具体分析二者的认定标准对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有较大帮助。
  (一)内地法院
  内地法院的认定标准分析,主要通过比较大量案例和搜寻法律规范的方式进行。由于涉港协议管辖中的选择法院几乎仅限于内地和香港,也不触犯专属管辖和级别管辖,因此,至少在形式上完全符合内地法律有关适用协议管辖的先决要求,主要是符合“与争议有实际联系”。只有在极少数案件中,协议选择了内地和香港以外的外国法院管辖,这很难被支持。
  在认可协议管辖后,内地法院通常依据字面文义解释来分析管辖条款是否具有排他性。几乎所有案件中的管辖条款都注明了“排他管辖”或“非排他性管辖”的字样;若并未明确出现“排他性”字样,但对“仅”“应当”“同意由”“受”等正面认同某地区管辖的字样,即使语气不强烈,也都被认定为排他性。例如,将“可”字(“可以向某法院提出诉讼”或“可由某法院管辖”)认定为排他性管辖,不论是国内协议管辖,还是涉外涉港协议管辖。在徐志明诉张义华股权转让纠纷一案中1,双方约定“协议一经签订,双方不得反悔,如违约则可向蒙古国法院起诉,并有权申请查封位于蒙古国的实业公司相关财产”,法院认为涉案管辖条款中“可”字符合起诉系当事人的一项权利而非义务的实际。涉案管辖条款表明在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时可向蒙古国法院起诉,但并未表明当事人有权选择向蒙古国以外的其他国家法院起诉,涉案股权转让合同未载明蒙古国法院对有关纠纷享有非排他性管辖权。结合其他合同条款可推断双方当事人具有选择该国法院管辖的真实意思和特定意图,而难以推断双方当事人还具有可向其他国家法院起诉的意思。类似的还有李焕燕诉广州市恒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林艳芬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2,法院将“可交由香港法院裁决”认定为排他性管辖,认为以“应交由”的方式确定管辖法院的唯一性和排他性,亦缺乏法律依据。
  总体来说,在不出现“非排他性管辖”字样或是明显表示非排他性管辖的意思之外,内地法院将协议管辖条款认定为排他性的。
  (二)香港法院
  香港法院的认定标准分析,主要通过阅读文献和搜寻经典案例的方式进行。香港作为普通法的法域,是遵循判例的方式来确定规则和判断新案件。香港认为协议是排他性还是非排他性和当事人是否在合同中采用“排他性”字样没有必然联系3。判断标准是协议是否使原告有义务在双方约定的管辖法院起诉,即协议是否对原被告双方设置了强制性义务4。如果双方约定由香港以外的法院管辖,但原告选择在香港起诉,被告根据管辖协议对香港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的,被告必须承担以下举证责任:(1)原被告双方的诉讼纠纷属于协议管辖条款的适用范围5;(2)管辖条款的有效性;(3)管辖条款具有强制性。被告必须证明双方当事人的约定不仅授予外国法院管辖权,而且当事人排除了所有其他法院的管辖6。被告举证后,对于管辖协议是否具有排他性,香港法院享有自由裁量权。
  (三)二者比较
  两地对协议管辖条款是否为排他性的认定存在差异。以“Yu Lap Man v. Good First Investment Ltd”案7为例,原告以被告违约为由在香港起诉。被告以双方已作出管辖权选择为由请求香港法院中止诉讼。该案的《合同》第5条的中文表述是:“双方当事人同意协议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保护。所有相关的纠纷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的管辖权,并适用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但在该条款被翻译成英文时,其中“受”字被同一个人翻译成两种版本,一种是“shall be subject to”,强调该管辖权具有强制性,即“应受内地法院管辖”;另一种是“are s subject to”,即“受内地法院管辖”。原被告双方争议只在于对“受”字如何理解,即管辖条款是否具有强制性。香港初审法院认为双方协议中的管辖条款只具有宣示的性质,并不是排他性的。
  两地对排他性管辖条款效力的认定存在差异。内地法院认为,排他性管辖协议无论是当事人明确约定还是法院推定为排他性,都对当事人和法院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只能在约定法院提起诉讼,约定外法院不能受理当事人的诉讼8。香港法院也考慮排他性协议的特殊效力。“如果合同约定的管辖条款是排他性管辖权条款,则当前诉讼将中止,除非原告有充分理由证明不应该中止”9,一般而言如果当事人违反约定向香港法院起诉并申请香港法院许可向域外被告进行送达时,香港法院会拒绝根据第11号令进行域外送达,从而拒绝对纠纷行使管辖权10。但是,尊重当事人之间排他性管辖协议并不是香港法院的义务,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外国管辖权条款对香港法院无必然约束力,香港法院的管辖权也不会必然被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所排除。是否中止香港诉讼,香港法院享有自由裁量权。在此方面,香港法院遵循英国“Elamria”案11确立的基本原则:(1)如果协议约定将纠纷提交外国法院受理,原告违反协议在香港法院起诉,被告申请中止诉讼时,香港法院没有义务要中止诉讼,但是香港法院有自由裁量权决定是否中止诉讼;(2)除非有充分理由证明不应该中止诉讼,否则香港法院一般应行使自由裁量权中止诉讼;(3)原告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存在着不应中止诉讼的充分理由;(4)行使自由裁量权时法院应该考虑个案的所有情况和相关因素。   总体来说,香港法院对“排他性管辖”的认定不拘于文字表述,更关注于管辖协议本身是否为当事方设定了强制性义务,实质性地考虑案件的整体背景和当事人真实意图。
  二、问题和建议
  结合两地认定标准的差异,站在内地法院的角度,讨论实际案件中存在的有关排他性管辖条款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同一问题,内地不同法院认定不一致
  内地和香港明显不同的认定标准导致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然而,即使在内地,不同法院之间对同一个问题也存在不一致的结果。
  1.未以明确语言或语气确定管辖条款的排他性,仅表述为“受某法院管辖”、“可由某法院管辖”等,其认定标准存在不一致
  如前所述,在不出现“非排他性管辖”字样或是明显表示非排他性管辖的意思之外,内地法院倾向于将协议管辖条款认定为排他性的,这是通过大量的案件以及示范法、签署的公约证实。但并不是所有内地案件都遵循这个标准,也存在例外。在何沛亨与诉田晓玲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纠纷一案中12,一审二审法院均认定“本协议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保护和管辖”,该管辖约定并未明确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对涉案合同引发的纠纷享有排他性管辖权,即未排除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对本案行使管辖权,只要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其他法院起诉,该法院可以依法受理,因此内地法院可以受理该案件。也就是说,本案的逻辑是为明确协议管辖的排他性,即为排除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管辖。这与内地绝大多数案件的逻辑相反。
  2.主从合同冲突的协议管辖条款,其中有排他性管辖条,以何为准存在不一致
  在寿宁县洪源水电有限公司诉泰龙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叶淑桢、叶跃松一案中13,法院认定,“主合同协议管辖条款效力及于从合同,一般适用于主从合同同时起诉的情形,在单独起诉从合同的情形下,应根据从合同确定管辖”。与此相反的是,在杨凯诉山证国际证券有限公司保证合同纠纷一案中14,融资借款关系的管辖条款系非排他性管辖,保证关系的管辖条款系排他性管辖,二审法院依据根据海牙《选择法院协议公约》第三条第二项的规定“除非当事人有明示相反的表示,当选择法院条款指定一个缔约国法院,或一个缔约国的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法院时,应视为排他性管辖”,认为一审法院根据主合同来确定从合同的管辖约定,明显欠妥。不难发现,在本案件中,二审法院直接适用还未在我国批准生效的《选择法院协议公约》,这种法律适用本身就是有争议的。其次,《公约》该条款是用来判断管辖条款是否具有排他性,而以此来解决主从合同存在管辖条款冲突的问题,是较为不妥的。
  (二)管辖权冲突
  上述差异在实践中带来最直接的影响是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管辖权冲突。例如“本协定受内地法院专属管辖”的约定,内地法院会认为赋予了内地法院排他性管辖权,香港法院不能行使管辖权;而即使香港法院认同这是一个排他性管辖协议,也不代表香港法院对该案不能行使管辖权,如果原告能够举证证明存在着不应中止香港诉讼的充分理由,则香港法院不会中止对案件的诉讼,此时将产生管辖权冲突。
  (三)当事人实际得不到救济
  对于排他性管辖协议的效力认定问题,其核心在于是否可以突破其排他性。本质上与上述排他性认定标准的问题是一样的,当字面上或者形式上符合排他性认定时,是否可以依据合同履行的实质、协议本质、当事人真实意图、不方便原则等实质性因素,突破该管辖条款的排他性限制。
  从实践来看,香港法院显然是认可这种突破的,其认定标准从一开始就要求实质性考察履行合同的本质和当事人签订管辖协议的真实意图。而内地法院则产生了两种做法。在李焕燕诉广州市恒人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林艳芬服务合同纠纷一案中,法院就直接将“可交由香港法院裁决”认定为排他性管辖,这符合内地法院的一贯做法,但原告认为该合同一方的公司其实就是被告在香港注册的空壳公司,以此规避法律风险,意图不受中国法院管辖和适用中国法律,而合同在实际履行中也只涉及原被告三个中国大陆居民,因此可以由内地法院管辖。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并未考虑原告上述合理因素,简单认为这是排他性管辖,应当交由香港法院管辖。虽然在法律适用上并无问题了,但存在忽视一些重要的实质因素,僵硬适用法律规则,很可能使原告无法得到救济。去香港提起诉讼,即使胜诉,被告在香港只是一个空壳公司,无可供执行财产,仍须回到内地进行承认与执行,其结果依然是未知数,而这过程所耗费的成本是巨大的,很可能使得当事人实际得不到救济。与此相对应的是另一种情况。在何沛亨与诉田晓玲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纠纷一案中15,法院认为“约定并未明确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对涉案合同引发的纠纷享有排他性管辖权,即未排除其他有管辖权的法院对本案的管辖”,这种一反往常的认定理由未免让人难以信服。若仔细考虑该案的一些实质影响因素,这种非排他性认定是通过确定内地法院的管辖权,方便內地判决在内地执行(被告为香港居民,在该内地法院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最终有效救济了原告。因此,可以假设内地法院为了方便判决执行,实际保护当事人利益,以争议地点实质上不存在实际联系,或是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理由,突破排他性管辖的限制。
  三、总结
  通过内地和香港实践的角度,分析涉港协议管辖中“排他性条款”的适概念、适用和限制,可以发现两地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了管辖权冲突等问题。考虑到两地分别属于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解决“排他性管辖条款”问题的思维和路径是很不同的,再者,各国对管辖协议本身就有不同的观点和认知。因此,这种差异和冲突是十分正常且合理的。为了减少这种差异带来的问题,一方面应当确立明确的管辖条款,谨慎对待其作用,因为即使存在排他性管辖条款,也会受到其他实质性因素的影响而被突破其排他性。另一方面,内地法院在处理此种案件时,可以被给予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更灵活运用适用要求、实际联系地原则、不方便法院原则等,能够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利益,但这种自由裁量应当被规范和指引。   注释:
  [1] 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471号裁定书。
  [2]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穗中法民二终字第1847号民事裁定书。
  [3] The Industrial&Commercial Bank of China,Shenzhen Branch v. New International(Groups)Limited,HCA 018944/1998.
  [4] Yu Lap Man v. Good First Investment Ltd.,CACV 000115/1998.
  [5]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Hong Kong Civil Procedure 2006——The Hong Kong White Book[M].Sweet&MaxwellAsia,2006,paras.11/1/12.
  [6]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Hong Kong Civil Procedure 2006——The Hong Kong White Book[M].Sweet&MaxwellAsia,2006,paras.11/1/12.
  [7] Yu Lap Man v. Good First Investment Ltd.,CACV 000115/1998.
  [8] 张淑钿:《透视内地与香港协议管辖制度的整合——从国际趋势和管辖权协调的角度》,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10月第10卷第5期。
  [9] Winnitex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 v. Oxford Products(International)Limited,DCCJ3690/2004.
  [10]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Hong Kong Civil Procedure 2006——The Hong Kong White Book[M].Sweet&MaxwellAsia,2006,paras.11/1/12.
  [11] The ElAmria Aratra Potato Co. v. Egyptian Navigation Co. [1981] 2LloydsRep.119.
  [12]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2013)深中法涉外初字第26号民事裁定书。
  [13]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2015)闽民终字第2016号民事裁定书。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2018)最高法民辖终28号民事裁定书。
  [15]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2013)深中法涉外初字第26号民事裁定书。
其他文献
1 研究的主题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年九级下册第26章第一节的内容,共分为两个课时,我们要研究是第一课时。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结合本课特点,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经历反比例函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验函数是描述变量间对应关系,从而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 研究的背
期刊
摘 要:在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下,时代的飞跃前进给我们的社会生活、教育事业、文化发展、政府治理、工业发展等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改善与影响。同样对于本文所探讨的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也不例外,在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全面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因此实践教育中对于该专业的教学也因社会发展进程、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提升等影响下不断发展创新,本文所探讨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
期刊
摘 要:教学改革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入,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学评价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将从实际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经验针对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评价;解决对策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很难发挥出理想化的课堂教学效果。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学评价过程不完善等有都有联系。教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理念的不断推崇和深入人心,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数学一直都是学生重点学习的科目,也在高考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因此,高中教师应该积极变换自己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创造性思维,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篇文章针对现代数学课堂的现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政策,旨在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数学科目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学生因不能控制情绪,给其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有的学校甚至出现了一些恶性事故:轻则手脚相向,同学关系紧张;重则打架、斗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我个人认为,在这些不良事件中,学生的情绪控制是一个重要因素。结合个人的教学工作经验,我认为加强学生的情绪管理,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杜绝不良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学生情绪;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对策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不断改革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各种能力的养成,而探索多样的解题方法,也成为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新手段。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日后的课程会起相当重要作用,所以如何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地训练学生们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各种立体思维的形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是笔者对全等三角形各种解题策略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解题速度的提高。  关键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快速,教育领域改革剧烈。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教育教学也有一定的改变,其中课堂教学的改革时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人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养成的主要方式,是确保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本文主要对“有效性”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实践研究的价值,并探究具体有效性实践教学的策略,力求促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有效性;教学研究  引言 
期刊
摘 要:整体法、隔离法是处理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处理连接体问题时常用到整体法和隔离法,很多学生对于此方法掌握不好。其实,有很多整体法、隔离法的题目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原理,掌握了处理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会让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就这类问题做一个分析总结。  关键词:整体法隔離法连接体  一、概念阐述  1、连接体:指研究的问题中涉及多个物体,这些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
期刊
摘 要:高三物理时间紧、作业量大,学生容易产生应付的心理,不利于成绩的提高。因此教师对作业形式、作业内容要有选择和删减,在作业量以及时间上不能太多太长,最好是能有时间限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集中精力高效的学习,达到学习目的,还能减轻学习负担。  关键词:作业质量;限时作業;作业形式  作业是课程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能力、经历物理学习过程和认识科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相对而言,教师在课程教学上也需要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创新。而信息技术的支持,则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核心,也是帮助教师改革教学的主要工具。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信息技术支持的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创新;研究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已无法满足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