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g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是学生求知的乐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语文能力,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题。本文通过创设问题,变课堂为舞台、变学生为演员,调动学生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学生想象,创设争论情境、鼓励发散思维倾注热情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愿学、乐学”,我尝试着在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
  关键词: 语文教学;兴趣;培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兴趣
  积极、健康、愉悦的情感,能促进人的思维活动,因而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动之以情”,并能让激情为“晓之理”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创设愉快的兴趣教学氛围,恰当地引导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兴致盎然地进入探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激发学生的情感的方法有多种:如精心设计导语,借助音乐渲染,辅助多媒体手段等。
  二、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在现代的初中学生,自主意识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他们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我在上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考虑到初一年级学生对自己童年玩耍的环境有深刻印象,对生活充满美好幻想的特点,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我先引导学生以《我心中的乐园》为题,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学生心中的乐园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然后直接引入鲁迅先生描写的儿时的乐园——百草园这一重点文段,让学生通过分析生动、具体的描写,感受其中清新甜美的瓜果、奇妙可爱的动物透出的欢乐天真的稚气,体会描写中准确的形容、生动的修辞和清晰的层次。学生充分感受了作者儿童时代轻松自由。充满情趣的百草园生活。再次,我又以《课堂上的有趣生活》为题,让学生回忆课堂上有趣生活,接着引入三味书屋生活的几段文字让学生体会,从而得出:无论是百草园还是三味书屋的生活都是美好的回忆;进而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三、变课堂为舞台,变学生为演员,调动学生积极性
  早在本世纪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儿童手脑的六大解放”中就提出了“解放儿童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儿童的口,让他能说”的教育思想。为了强化语文课上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必须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我在上《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
  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领略语文蕴含的形式美
  在语文课里体现语文工具性特征的同时,强化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语文课吸引力的一剂良方。语文教材中审美的内容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点:
  1.意境美 自然美景是作家写作的一大内容。中学语文课本里有毛泽东笔下“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蓬勃,朱自清笔下荷塘月色的如诗如画,李太白诗中神仙世界的异彩纷呈,苏东坡词里“大江东去”的雄浑壮阔……这些自然美景无不浸透了作家丰富的情感。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读想法”,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美丽的艺术画面印入学生脑海,进而体会到作家抒发的浓浓深情。
  2.形象美 美的形象指的是教材中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生活图像。它主要指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美主要美在情操和人格上。美丽而忠于爱情的罗敷,英勇善战的巾帼英雄花木兰,《诗经》中温柔美好的年轻女子,献身科学的玛丽·居里……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人物形象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认识生活中不可能或很少可能遇到的人物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历,同时激发学生追求崇高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这样也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事理美 领悟事理美是指在审美感知基础上,对审美对象的意味、内容及象征意义的整体把握和全面占有,是探求审美对象内部联系的理性认识活动。教材中的许多作品,文情并茂,渗透着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读一读、议一议的手段,让学生从中发现、感受、体会、领悟。如鲁迅作品中包含的他对人生、社会的独特体验和认识,苏轼、王安石等古人散文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总之,教语文,最要紧的是把学生的心抓住,使学生对语文有兴趣,有感情,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里就能全神贯注,耳听、脑想、口说、手写,在课外无限的广阔天地里能广为涉猎,欣赏推敲,吮吸中华民族语言文学宝库中的丰富养料。因此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马街中学746000)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语文课标中对作文是这样要求的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那么什么是整合呢?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它的核心内涵就打破原有各要素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及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可见,标准强调的是学生个体的实践阅读,是学生对文本的自我感悟。感悟在成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的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到教师日常的课堂中,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感悟能力  课堂教学中的感悟就是紧扣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