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巴贝:有关中国的46年彩色记忆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kh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年宫手风琴班,上海,1980年

  1973年,布鲁诺·巴贝(Bruno Barbey)跟随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来到北京。学生们排着队站在从机场到天安门广场的路上,站在十公里长的长安街上。为了迎接22辆豪华轿车组成的总统车队,小学生们不停地跳着舞,一边欢乐地高喊“热烈欢迎”,一边手上热烈地摇动丝巾和纸花。
  在天安门广场前面,巴贝看到一队戴着少先队红领巾、穿着白衬衫的小礼仪队走过,她们花花绿绿的裙子显然是临时定制的。这些小女生边走边转过头来,好奇地盯着在拍照的外国人。
  而过去46年时间里,中国发生的好多故事都在巴贝的镜头下凝聚,唤醒着那个无数中国人对过去时代的记忆。

中国红与中国蓝


  1973年9月,巴贝背着装有柯达克罗姆反转片的一架尼康相机和一架徕卡相机,开始了自己的拍摄。从北京到上海,巴贝的镜头记录了北方天空微妙的秋光、前朝的红色土门以及紫禁城墙上的混合物反映出来的色彩。
  红色和蓝色也可以在那张三个吃冰棒的男人的照片(图02)里看到:他们坐在印有“为人民服务”的布袋子上,头上顶着一个巨大的桃红色的“香”字,津津有味地享用着他们的冰棒。就这样,成就了一张构图微妙的经典竖幅图像。
  1980年在成都,巴贝拍到了经典的中国红,就是唐朝诗人杜甫的草堂里一千多年前留下来的红墙。杜甫的诗是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最爱吟咏的中国诗,1999年他在巴黎接待中国领导人时,引用了杜甫《客至》中的句子:“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作为在1960~1970年代率先冒险使用彩色胶片做报道的玛格南摄影师之一,巴贝对中国印象最深刻的是,街道上群众的衣着都是深色单调的:工人的深蓝色工服、军人的卡其绿色军装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无性别的灰色中山装。在巴贝的视觉日记中,上海豫园湖心亭茶馆里的一片蓝色的老茶客,大多手抱着一壶茶来取暖,蓝色的空气中飘散着一条条白烟雾,有一种时间凝固的平静。外滩的蓝色清晨中,巴贝看到了慢悠悠打拳的太极拳学员,可惜他看不懂背景的中文标语,不然一定能理解那句“争分夺秒奔向2000!”的口号与慢悠悠的太极拳形成的反差中所蕴含的幽默感。
  他们所穿的“中国蓝”在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发生后开始成为法国的流行服装。这种从中国进口的非常便宜的蓝染棉布中山装,法语叫“bleu du Chine”,其实在中国就是农民和工人穿的一种蓝色的劳动工作制服。来自大自然的靛蓝染料还有防蚊虫的功效,对农民很有用。
  在上海豫园,巴贝还拍到了一个神奇景观——画面左边是一个端着禄来相机为他的模特拍照的专业摄影师,右边是一位倚在“S”形门洞的穿著黄色毛衣的女子,她左手臂挽着一个红色手提包,摆出一个炫耀的姿势。画面左边的摄影师身后还有个正在抽烟的旁观者,这两人也形成了一种黑白影调的皮影戏效果,而在画面右边就是柯达胶卷包装上的标准颜色:黄色与红色。
三个男人在“香”字下吃冰棍,北京,1973年

历史的细节都在回响


  作为一个摄影师,巴贝特别对上海的照相馆有兴趣。1973年他在照相馆外拍橱窗,1980年他干脆大胆地进入南京路、淮海路的摄影工作室。
  今天的婚纱照已不在照相馆里拍了,巴贝也看到在上海外滩和外白渡桥上天天都有浪漫的布景。1980年代婚纱照的这种味道只能从巴贝的“老”照片里闻到了。
  1980年少年宫里手风琴班的照片(图01)呈现了巴贝的摄影构图手法。他利用教室里随意分散的乐器和乐谱架子,重新组织了由黑白手风琴键盘构成的错落分布的矩形,创造出富有几何感的构图。
  我们好像还可以听到这些小琴手拉琴箱时发出的音响,还可以欣赏到这些年轻音乐家脸上表现出的高度专注力,包括左上角一个正在专心演奏的小女孩。在巴贝拍完这张照片三十几年后,这个小女孩的母亲在互联网上看到这张照片,并认出了她的女儿。最终她们成功地联系到巴贝。通过他们往来的邮件,了解到当年的小手风琴家现在已安居美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冬夏两季之间,在纽约和佛罗里达州棕榈滩之间像候鸟似的迁徙来回。这再次证明了摄影可以抵御时间流逝的力量,以及摄影师作为记忆的守护者的作用。
沪郊水乡,上海,1980年
婚纱照,上海,1980年

奇妙的美丽绿蓝色


  在一张广西的照片中,可看到巴贝镜头下的桂林真的有“奇妙的美丽绿蓝色的风景”。巴贝把田里的小麦、水稻的色彩,和耕田、播种、插秧、施肥、收割、打谷整个过程基本上全都拍到了。
  巴贝对农民的观察特别有趣,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在他的镜头下是“从人力车到高速跑车”的一个过程。1980年,他在成都城乡接合部见到的都是一系列人拉板车,车上有拉到市场去卖的猪、坐得稳稳的小孩、生病的农民,也有拉去给庄稼囤肥的粪便。
守自来水站的老人,当时自来水还没进户,吃水要到街道上这样的自来水站去挑水,成都,1980年
农夫给水牛冲洗,阳朔兴坪,1980年

  1973年離开上海往无锡去时,巴贝已经看到在轰轰烈烈的彩色革命电影《奇袭白虎团》和革命戏剧《煤田战歌》的海报下有三架人拉着的人力车。最精彩的是,在成都“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宣传画下面有几个骑着传统三轮车送货的解放军战士,他们身后墙上的潜水艇、导弹、战斗机、高速铁路等今天已纷纷变成现实了。
  事实上,巴贝这个时空旅行者几乎跑遍了整个中国:从杂技团表演者到川剧演员,从上海音乐学院的琵琶学生和小提琴手到深圳的吉他手、滑板爱好者,从桂林漓江用鸬鹚捕鱼的渔民到长江上的纤夫,从四川美术学院的雕塑系到传统水墨书法家,从世博会的红色李小龙当代艺术雕像到内蒙古沙漠中身穿白色运动服练瑜伽的女演员,从成都的茶馆到青岛啤酒节的霓虹灯电子派对狂欢者,从桂林乡间的送葬队伍到喀什的阿巴和加麻扎墓的红土——巴贝在往返中国的时空旅程中累积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收获,都是他自己持续专注的成果。他在按下快门之前的自我克制和对光圈速度的优先选择是基于他对观看和感受的敏锐渴望。
桂林,1980年
在田野上做早操,上海,1980年

  在总结回顾这个丰富的视觉交响曲时,我们发现巴贝的真实国度之旅的确穿越了一个多彩的国度。巴贝不仅看到改革开放前(1973年)的中国,还有改革开放关键时刻(1980年)的中国,然后他又等到上海举办世博会时(2010年)才回来拍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繁荣、现代化、小康的社会。
  2019年巴贝将自己对这个国度和她的老百姓跨越四十多年的观察和关注集中整理、出版了一本书《中国的颜色》,这是他耐心熬熟的拍摄结果。
  当然他还没有说出他的最后一句话,或者说拍完他的最后一幅画面,因为他着迷的是一直令他吃惊的中国的持续改变。
布鲁诺· 巴贝与他出版的新书《中国的颜色》(后浪出品),韩杰 摄
其他文献
人们更容易去记忆一个时代中的“巅峰时刻”。这种难忘的瞬间像避雷针接触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呈现一次短暂而耀眼的爆发。实际上,如果从编年史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爆发都被定点于一个又一个成百上千年的链条中:那些重要的历史性时刻隐藏在日复一日、慢慢悠悠的事情背后,压缩在数不胜数的生活细节之中,经过漫长的酝酿,最终走向决定命运的时刻。  因此,历史更值得用漫长的细节来诉说。自摄影发明以来,它成为了人类最有质
期刊
秋山亮二(Ryoji Akiyama)  1982年前后,日本摄影师、翻译家秋山亮二曾经历了自己人生中一小段念念不忘的“中国奇缘”——他曾接受一份工作委托来到中国,拍摄一组关于中国小朋友的照片。  他当时先后5次前往中国,每次两到三周的时间,拍摄地点不仅限于北上广等大城市,还前往了当时外国人少有机会去的海南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最终,在12个地方,秋山亮二拍摄了近8000张彩色照片
期刊
阿根廷摄影师加博·卡鲁索(Gabo Caruso)一直以来为边缘群体发声。  卡鲁索原名为玛莉亚·加布里埃拉·卡鲁索·卡西卡里斯(MariaGabrielaCarusoCatsicaris),是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阿根廷摄影师。她将自己的实践视为连接拍摄对象和观看者的桥梁,从而让观看者更接近现实。她力图通过照片探索政治问题的界限。因此,她一直热衷于讲述跨性别者、难民、移民、LGBTIQ群体(LG
期刊
2019年全球最贵的10件摄影作品  摄影收藏的价值已经在国内学界、业界讨论多年,基本上形成了共识,但什么样的照片能卖钱、能卖高价钱,必须经过市场检验,而相比于画廊和私人交易等一级市场,拍卖市场因更加透明和操作规范化,能为我们了解摄影收藏市场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2019年,哪些摄影师的作品受到市场青睐?我们从全球摄影收藏二级市场数据中,梳理汇总了2019最贵照片Top10,希望对读者朋友们了解
期刊
1985年,时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MuseumofModernArt,MoMA)摄影总监的约翰·萨考夫斯基(JohnSzarkowski)策划并举办了第一届新摄影展,他希望借此将当代艺术创作划为MoMA摄影部规划的重心,通过一年一次的展览将当代摄影领域中最令人兴奋、引人注目的成就呈现出来。  自那以后,“新摄影”系列展览已成功举办26届,得益于不同策展人对当代摄影领域敏锐的触觉,新摄影展在
期刊
1950年代初的国际相机市场上,忽然出现了一种极其精巧又怪异的双反相机——使用16毫米胶卷的“迷你考德”(MinicordTLR)微型双镜头反光取景式照相机(图01)。国内有人说它是“袋鼠之国”澳大利亚的惊世骇俗之作。可是,仔细看看产地标牌(图02),写的明明是MADEINAUSTRIA(奥地利制造)而不是MADEINAUSTRALIA(澳大利亚制造)——这是货真价实的奥地利产品,首先传播它来自澳
期刊
1月22日, 在武汉汉口火车站,旅客戴口罩进站乘车。肖艺九 摄  2020年的开局,对于中国人来讲,永不会忘。新冠肺炎疫情重灾区的湖北武汉,更是受到全球关注,封城、交通中断、医院满员、医疗物资告急……每一天的新闻都让人看得触目惊心。很多人都想方设法逃离武汉,逃离湖北,而一些人却在艰难时刻“逆向而行”。  新華社的多位记者第一时间进入疫区,在缺少专业医疗防护器具的情况下,记录下了特殊时期的武汉。无论
期刊
普西安玛拉N.& 克莱尔·阿尼,《吉祥天女》,来自《本土典型人物》系列,2000 年~ 2004年,彩色耦合印相。图片由印度艺术和摄影博物馆(MAP)提供。  位于印度南部班加罗尔的一所新兴艺术机构艺术与摄影博物馆(MuseumofArt&Photography)于2019年末策划了一场关于印度摄影的展览,该展览按照时间顺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印度摄影的方式和机会。  南亚摄影史的开端正值欧洲帝国
期刊
上海车站,1973年 ? Volker Hinz渥克·辛茨(Volker Hinz)? Joe McNally  渥克·辛茨(VolkerHinz,1947~2019)是德国知名摄影师,2019年10月去世,生前留下了浩瀚的影像作品。他的妻子、艺术历史学家海丽特·韦思-辛茨(HenrietteVaeth-Hinz),对于丈夫大部分存放在巨大而又井井有条的档案馆中的图片都很熟悉。但是有一个小盒子海丽
期刊
“小康”,是中国人延续了几千年的梦想。让人民当家做主人,过上幸福富裕的小康生活,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孜孜不倦的追求。  2020年底,在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第四届中国图片大赛为全面再现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小康中国,在幸福生活道路上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小康中国·幸福之路”为主题,通过征集、评选、展出和推介一批内容鲜活的摄影作品,形象地呈现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建设小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