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教育目的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ichen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教育目的的讨论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界争论的话题,但大部分的教育家都肯定杜威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本文就是在对杜威作品原文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教育目的的意义的解析。教育的目本身应来自生活,人类存在的意义就是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制定教育目的的时候,一切应以受教育着能够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和现实生活为原则,以受教育者的个人特点为准绳,切勿千人一面,以免暴敛天物。谨记住水稻田里是长不出小麦的。
  【关键词】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17-04
  
  有人说,没有读过杜威的著作,没有读过《民主主义与教育》就不能算真的懂得教育。对这个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都有着巨大成就的教育界第一人的研究,人们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有人说杜威没有给我们的现实问题留下太多的建议,可是在我看来,建议是束缚人思想的框架,建议越具体,束缚越严重,在如此复杂的社会问题中,永远没有足够的建议,但是杜威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方向,对生长的理解可以说是最好的建议,也是能产生最多想法和办法的建议,这些都可以在杜威的作品中发现。本文是在仔细研究了《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后,产生的对教育目的的一些感想和看法。
  1 杜威的思想成长历程
  杜威生于美国南北战争之前,他那九十多年的生涯历经了美国内战,两次世界大战,鉴证了美国由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工农业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演变。美国学者称他创立的使用主义哲学和教育思想是“美国天才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的思想成长过程,对于我们了解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的观点有很重要的意义。
  约翰·杜威, 1859年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农业小镇柏灵顿,在其出生的那年,查尔斯·达尔文发表了他改变世界学术理论的《物种起源》。达尔文思想对杜威一生的作品影响都很大。幼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杜威在当地完成了小学,中学,又在柏灵顿镇的佛蒙特州立大学完成了大学课程。由于学校教学水平很差,杜威在小学,中学,大学获益都不大,只是从参加的一下课外的活动和大量的阅读中得到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和可贵的启发。
  1897年大学毕业后,杜威任教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伯灵顿乡村学校,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1882年杜威成为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的一名研究生,攻读黑格尔的辩证法和德国的理性主义哲学。在该校学习期间,杜威接受了许多名师的指导和影响,于是他把兴趣点转向现实,目的是为当时突出的社会矛盾寻求科学和哲学的答案和解答,从而转变为一名实用主义者。
  在杜威所生活的时期,美国的思想领域十分活跃,接受世界上的许多思想,有达尔文派,德国理想主义,康德、费希特等等。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就是根植于达尔文派的进化论,,从他的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中足以见得。
  杜威教育思想上的大发展始于他离开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开始担任大学教师。其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从1884年至1894年的十年,是教育革新和教育思想的酝酿时期,这期间,他在密执安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任教,他参与了密执安大学的教育改革。在接触到当时中小学课程内容的贫乏,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的呆板机械,回想起他童年学习时的枯燥的学习情况,使他产生了教育改革的诉求。从1894年至1904年杜威担任芝加哥大学哲学,心理学和教育系主任。这是他教育改革的尝试阶段。他于1896年创立实验学校,以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心理学为根据,创新教育。这一阶段杜威的教育理论开始形成,并得到检验和发展。第三个时期是从1904年杜威来到哥伦比亚大学授课之后,在他任教的26年中,他和孟禄,康德尔,桑代克等共同推动了学校改革。当他经历了长期的教育研究和实验后,与1916年出版了经典巨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本完整体系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作品,它体现了杜威一生始终一致的教育哲学。
  2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自称,这本书是他的哲学“最充分的阐明”。杜威在序言中写道:“该书要把民主社会的意义、生物进化论的观点、产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以及科学实验的方法,贯穿一起,从而论证新教育的本质、目的、方法、内容和评断一些彼此矛盾的教育理论问题和实施问题。”书中,对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以来几乎所有英、法、德等国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进行了讨论;同时吸取现代哲学、 社会学、生物学、 心理学上的成就,形成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要想充分理解杜威的教育观点,明白本书的这些观点是必不可少的。从杜威1896年创立芝加哥实验学校,1897年发表《我的教育信条》,到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发表的二十年,杜威完成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学校和社会》、《儿童和课程》、《我们怎样思考》、《明日之学校》等。杜威一生的作品是逐步深入,到《民主主义与教育》最终成为他完整而系统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的。他之后发表的《经验与教育》和《人的问题》,也是《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引申和补充。《民主主义与教育》可以说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总纲。为了不误解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这本书是不能不读的,本人就是研读了数遍之后,深感民主社会中杜威教育目的的意义的重大,下面就是我对其教育目的的粗浅的理解。
  3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教育思想的核心,只有当目的确立了,教育活动才有展开的前提,目的指挥着教材的选择,教育课程的设计。教育目的的毫无争议的重要性致使它成为教育界争议最多,最难处理的问题。
  3.1 教育目的解析:首先要说明的是,杜威的教育哲学是建立在达尔文的生命有机体的进化论的框架之上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出现的约定俗成的译法“生活”一词,其实在杜威作品中life是取了它的双重含义,即“生命”和“生活”。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命的需要。生命或生活的本质就是努力让自己继续不断的生活下去。生活的延续只能通过更新才能达到,所以生活便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教育是人们自我更新的手段,使人们有能力面对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环境的问题和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杜威指出,文化穿越时间而被保存下来,由于教育的传播功能,文化传播和保留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行为、活动、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得以实现。所以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应该被看成生活的准备,更不该将教育和现实生活脱离。儿童不能缺少儿童生活,这就像成人不能没有成人的生活一样。既然“教育即生活”,生活的目的是生存,生长是生命的特征,那么,生活的目的就是不断的生长,更多的生活,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的能力,在他自身之外没有别的目的。因此教育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只要生命不停止,教育就没有终点,所以教育本身就是目的,并不应该到教育过程以外去寻找一个目的,并使教育活动服从这个外来的目的。一个目的指引着活动的展开,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后一个活动的进行又利用了前一个活动的结果,而达到下一个结果。所以任何一个教育目的都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杜威所说的教育目的有下述特征:
  第一、所设立的目的的活动要具有内在的连续性。目的的意思是指有秩序的,安排好的,程序化的活动,自然展开的,目的本身就含有方法。所以在学习目的实施的过程中,学生的行动不应该只是完成老师推挤如山的任务,而是针对目的一步步有秩序的展开的。
  第二、目的要有预见终点或可能的结果的能力。如果目的作为一个预见的结局,为达到这个目的所从事的活动就有了方向,而这个方向就是被目的指引着的并时时刻刻影响着活动的每一步。“有目的的行动和明智的行动是一回事”,预见一个行动的终点的过程就是一个观察,选择并对对象排序,再调动自己的能力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需要用我们的大脑,运用我们的智慧,要想使预见的结果和目的一致,订目的者必须先经过对所处环境的情况仔细的观察,审慎的衡量,去发现达到目的的方法,找出存在的障碍;安排好所选择方法的顺序,要做到井然有序,合乎经济,有效的原则;当然,达到目的的方法不只一种,在选择方法时同时选择好可供选择的备用策略。一个教育目的的制定之所以失败可以说是制定者不够明智,没有充分考虑清楚要做的行为会对未来产生什么样的结果,要做到明智,我们在制定活动计划时必须“停,看,听”。
  第三、目的的价值在于在生活经验中起作用。“活动有目的就是行动有意义,而不像一个自动化的机器;是为了一种意义做某事,并根据这个意义来认识事物的意义。”
  3.2 良好目的的标准:杜威对良好的教育目的提出了三条标准。
  第一、所确立的目的应由当前存在的情况中产生。制定目的时必须是以当前正在进行的活动中出现的困难和占有的资源所做的研究为依据的,而不是和活动进行没有工作关系的外部设立的目的。
  第二、“目的是实验性的,”它在行动中受到检验,并不断的发展。好的目的是具体的,不抽象的,不遥远的,目的更不能是僵化的。目的的价值就在于用行动实现它,在行动中不断修正以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也是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最伟大的意义。
  第三、点强调的是目的的实现过程。“目的必须体现活动的实现过程。” 人们在追求目的的时候经常更注意孤立的结果,而事实上结果或目的只是一个标志或符号,最重要的应是其中的过程或用结果做些什么。例如,练习羽毛球时,要努力打中球,羽毛球并不是目的,打中球提高了球技从而更好的打球才是目的。像打中球这样的对象只是目的的一个阶段,它是成功的把活动继续下去的一步。教育活动也是一样,考上清华大学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在备战高考和在大学中习得的知识是人生成功道路上的重要一步。这就是杜威的“实现过程”(a freeing of activities)的意义。
  4 杜威教育目的的启示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对事物观察、预测和安排活动的过程。有价值的目的是时时帮助我们观察、审视、选择、计划从而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目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经常提醒自己:“教育”这个抽象的词本身没有目的。一个好的教育目的应该是给教育者的建议,建议他们在解放学生和指导学生在复杂的情况中的运用能量时,如何更好的观察,如何展望未来,如何做出选择以发现自我。
  当理解和牢记杜威教育目的的这些性质后,我相信不管是教师还是父母都会受其启发。面对现代社会所显露出来的问题,我们仍然需要真理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对杜威教育目的现代应用笔者有两点感想。
  第一、教育目的必须要建立在受教育者个人本能、获得的习惯和需要的基础上。教育目的的制定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教育者不应该忽视个人的特殊能力,特殊需要,不应该忘记一切知识都是在个人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获得的。对于教育者来说,儿童期时简单的临摹、复写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是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每个个体的教育目的因其个人的不同而不尽相同,这样的教育目的也正适合民主社会的要求,民主社会中各成员所扮演的角色各不相同;这样的教育目的也顾及了个别差异,使人人都能按其各自所肯定的方向生长。
  第二、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可实行的活动,这种活动必须要和受教育者是合作关系。大部分的教育目的都是社会、教师、家长强加在学生身上的外来的。学生既不愿意合作,更无法与之合作。教育目的应有助于制定具体的程序,这个程序又能检验,校正,发挥这个目的。教育目的应具有实验主义色彩。从西方工业革命后,对教育的实用要求大大增强。社会需要教育培养人们“如何思考”,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教育目的成为现代社会的旗帜。教育目的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正符合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法则。受过教育的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工业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5 总结
  教育即生活,这是杜威的教育名言。后工业社会和民主社会的来临使社会以人们无法控制的速度变化着,二十年后世界的样子很难预测,而教育人才的过程又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日,一个人在踏进学校时为他设定的目标可能完全不符合他离开学校时社会的需要。所以教育目的要使人在变动不居,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不被淘汰,那么,最具有意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个体和环境有机的结合,和谐的发展的能力,就是杜威追求一生的“生长”指向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John 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M].New York: Macmillan, Free Press, 1916
  [2] John Dewey.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M].New York: Macmillan, Free Press, 1963
  [3] John Dewey. The School and Society,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00
  [4] (台)林玉体.西方思想教育史,[M].九州出版社,2006
  [5] (美) 奈尔·诺丁斯.教育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美)杰拉尔德·古特克.哲学与意识形态视野中的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7] (美)哈罗德·奥兹曼,赛米尔·克莱夫.教育的哲学基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本文从企业层面出发,探讨知识转移双方企业的联结强度、网络密度、网络范围、网络中心度在知识缄默性负向影响知识转移效果时所具有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知识缄默性与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矿山瓦斯治理工作现状,接着分析了矿山瓦斯治理技术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YLK公司是一家以海上油气田专业技术服务为主营业务的服务提供商,成立以来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范围和公司规模迅速扩大。但是由于忽视了人力资源培训,造成人才断档,人才队
期刊
信用保险是为抵偿商品或服务交易中由于买方不能如期付款而造成损失提供的保障。其在信用体系发达的欧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然而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中小企业对国民
【摘要】在互联网迅速发展与普及的情况下,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是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通过分析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保障体系,并进行了大学生党建信息化的实例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党建;信息化;实例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0
本文首先阐述了矿井在高效掘进过程中相关技术的使用现状,就高效掘进过程中,预防瓦斯突出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并分析了矿井高效掘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
【摘要】当前的中职数学课堂,受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课堂互动中出现形式化、不平等、不和谐、缺乏本质等误区。本文旨在构建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互动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20-02    当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尤其是中职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