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价值取向。根据课改这一标准,当代教师要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当今的数学课堂倡导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常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人这一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我认为: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引路”
初中学生对数学感觉比较抽象,容易产生厌学逃避情绪。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课堂,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果教师能将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到学生实际生活,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学生自然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这样,能激发学生有探究数學知识的欲望和发现知识的乐趣。
1.联系生活。例如我在讲授《三角形稳定性》一课中可以这样引导,投影房顶钢架、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为什么这些物体要做成三角形形状;而学校的电动门则不能做成三角形状的?在导入时,可以让学生展示分别用力压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特点。
2.游戏情境。如在讲授《概率的应用》时,我让大家都带一枚硬币回来,全班同学各投一次,硬币正向上的概率有多少人?然后,再统计让10个人上台一一投币一次,正面向上的又有多少人?通过这两项活动,其实统计出的结果接近一半。
3.实践活动情境,如教学《最短路径问题》时,我可以设计一个旅游船从大桥AB的P处前往山脚下的Q处接待游客,然后将游客送往河岸BC上,再回到P处,请画出旅游船的最短路径。
情境的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学生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教师要敢于放手,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主动探索空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为自己的学习“开路”
当代课堂教师不是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就能成事,所以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让回给学生。况且初中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教师更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适宜的知识空间,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纵观如今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
1.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轻则以扰乱课堂纪律为名加以训斥,重则视为异端,以变相体罚。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
2.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学生不懂事,让他自己学能学到什么,于是一手包办,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3.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譬如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好导学案,如何带着问题去预习,如何与同学交流表达。
三、有效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走向知识的“好路”
“交流”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交流的形式有多种:二人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等。交流能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评价,从而学会与人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过交流自然会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亦或解题的捷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合作交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全班讨论,畅所欲言,在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达成共识。但需要注意的是:
1.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合理分组。分组是首先要考虑组员的分配,不能将成绩优秀的全部分成一组,学困生分成另一组,应该好中差都要科学合理的分配到每一组,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每个组员在已有基础、生活经验、学习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之有一定的互补性;其次要分配角色,明确各人的职责;还要求人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独到的见解立即给予肯定和鼓励,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2.要明确合作交流的目标和要求。教给学生在交流时如何把握重点,明确自己要阐述的目标,需要记录的知识。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提示那些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3.合作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会倾听、会表达。交流不能流于一种-形式,看似热热闹闹,没有实质效果。学生在表达意见时,其他组或组员都要用心倾听,要表达不同意见时,要耐心等待。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还培养了学生学会忍耐,更能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尊重。
4.合作交流要表达的是组内集体讨论的成果,要有统一的发言格式。当小组交流时,每人要表达自己的见解时一般以“我认为……”作首语,经讨论得到一致的结论以后,进行全班交流时,小组代表发言一般以“通过我们小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个人的荣誉感,还可以增强小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给予肯定和纠正。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只要做好“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三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学生课后自然就地会主动问、积极学,那么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就水到渠成了。
一、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引路”
初中学生对数学感觉比较抽象,容易产生厌学逃避情绪。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课堂,拿什么来吸引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如果教师能将数学教学紧密联系到学生实际生活,善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学生自然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这样,能激发学生有探究数學知识的欲望和发现知识的乐趣。
1.联系生活。例如我在讲授《三角形稳定性》一课中可以这样引导,投影房顶钢架、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为什么这些物体要做成三角形形状;而学校的电动门则不能做成三角形状的?在导入时,可以让学生展示分别用力压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特点。
2.游戏情境。如在讲授《概率的应用》时,我让大家都带一枚硬币回来,全班同学各投一次,硬币正向上的概率有多少人?然后,再统计让10个人上台一一投币一次,正面向上的又有多少人?通过这两项活动,其实统计出的结果接近一半。
3.实践活动情境,如教学《最短路径问题》时,我可以设计一个旅游船从大桥AB的P处前往山脚下的Q处接待游客,然后将游客送往河岸BC上,再回到P处,请画出旅游船的最短路径。
情境的引入,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学生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二、教师要敢于放手,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的主动探索空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为自己的学习“开路”
当代课堂教师不是靠一支粉笔和一张嘴就能成事,所以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让回给学生。况且初中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较强的表达能力,教师更要敢于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要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适宜的知识空间,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
纵观如今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多数是被动的,剖析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三类:
1.学生不敢自主参与学习。由于有少数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所谓的尊严与权威,不允许学生有任何不同于自己的见解,哪怕学生的见解是有创见的。轻则以扰乱课堂纪律为名加以训斥,重则视为异端,以变相体罚。使得学生“师云亦云”,丝毫不敢越“雷池半步”,由于学生不敢说,也就难以暴露其思维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受到压制。
2.学生不愿自主参与学习。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一种错误认识,那就是学生不懂事,让他自己学能学到什么,于是一手包办,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这种教育教学方式,也逐步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消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3.学生不会自主参与学习。要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首先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方法,譬如引导学生如何使用好导学案,如何带着问题去预习,如何与同学交流表达。
三、有效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走向知识的“好路”
“交流”就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交流的形式有多种:二人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等。交流能使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评价,从而学会与人合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经过交流自然会找到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亦或解题的捷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从而达到个性发展的目的。合作交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全班讨论,畅所欲言,在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达成共识。但需要注意的是:
1.合作交流的前提是合理分组。分组是首先要考虑组员的分配,不能将成绩优秀的全部分成一组,学困生分成另一组,应该好中差都要科学合理的分配到每一组,组成异质小组,这样每个组员在已有基础、生活经验、学习习惯、语言表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使之有一定的互补性;其次要分配角色,明确各人的职责;还要求人人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独到的见解立即给予肯定和鼓励,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2.要明确合作交流的目标和要求。教给学生在交流时如何把握重点,明确自己要阐述的目标,需要记录的知识。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想法,不断启发学生关注问题的重要方面,及时提示那些新鲜的,有意义的交流实例。
3.合作交流过程中让学生会倾听、会表达。交流不能流于一种-形式,看似热热闹闹,没有实质效果。学生在表达意见时,其他组或组员都要用心倾听,要表达不同意见时,要耐心等待。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还培养了学生学会忍耐,更能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尊重。
4.合作交流要表达的是组内集体讨论的成果,要有统一的发言格式。当小组交流时,每人要表达自己的见解时一般以“我认为……”作首语,经讨论得到一致的结论以后,进行全班交流时,小组代表发言一般以“通过我们小组讨论,我们一致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个人的荣誉感,还可以增强小组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和结果,并给予肯定和纠正。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只要做好“创设情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三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学生课后自然就地会主动问、积极学,那么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