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即提倡教学过程要体现探究性。而要让学生真正地探究性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我以为:探究性的数学课堂,主要包括学生研究与应用意识,参与表达,信息交流,数学问题解决,拓展思维等几个层面。本文拟针对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谈谈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设计方法。
一、定向激发,展示背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问题设计贯穿趣味性
新知识的导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好的导入在看似泛泛而行的师生活动中,逐层展现知识背景,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兴趣的活力,又不至于偏离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对这节课,这个知识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努力使知识的呈现背景体现现实性,富有挑战性、趣味性,是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设计追求的目标。
我在处理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二)(内容是介绍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时,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作为知识背景的展现方式,下面是当时的课堂实录:
师: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数学学习更充满了智慧的挑战和追求新知的乐趣。不能把学习当成任务,而要把每一节课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机会,关键是要自信。我们的口号是?
生: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师:今天上课前,教师和大家一起先做个游戏。全班男生作一组,女生作一组。由于在前一次素质检测中M(男)同学和W(女)同学进步最大,我们把男生组命名为M小组,把女生组命名为W小组,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面我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介绍抽签积分规则,在紧张的气氛中,每组2名同学分别由一名抽签,一名在黑板上记录,三次抽签记录完毕,男生发出了叹息声。)
师:从刚才男生遗憾的叹息中大家已知道了比赛的结果。作为男教师,同性相怜,老师在想:如果不改变刚才抽签的结果,改变一下记录的顺序,能否改变我们男生的败局呢?
生:(议论纷纷)不行吧?
师:真的不行吗?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探讨《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看下面的“计算并观察”……
(进入对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讨过程)
在上面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小组命名达到了激励的目的,抽签比赛形式简单,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很多学生巴不得自己亲自抽一次,当男生失败时,教师又紧扣学生心理,交换记录顺序能否改变比赛结果呢?巧妙地与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联系,起到定向激发的作用,引入今天的课题。学生下面研究的热情可想而知。
二、启发诱导,揭示原型——以指导实践为基础,问题设计贯穿实验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而后者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展示知识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激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00八年五月,本人在市数学优质课比赛中执教《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这节课如果类比全等的判定让学生得出猜想,由于边的关系的弱化,我认为过于牵强,要让学生真正弄清此定理的来龙去脉,必须在学生全员参与的前提下,通过师生动手实践,启发学生猜想,提示定理的原型。
三、类比挖掘,展示困境——以引导思考为目的,问题设计贯穿开放性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而思维能力又是数学的核心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并逐步展示困境,可以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地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以激励评价为手段,问题设计贯穿创造性
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标准立异二月花”。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做标准立异的二月花。特别在总结评价阶段,教师要创设激励评价的机制,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并鼓励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在独特和新颖中创新。
探究学习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出在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情境对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定向激发,展示背景——以培养兴趣为前提,问题设计贯穿趣味性
新知识的导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好的导入在看似泛泛而行的师生活动中,逐层展现知识背景,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兴趣的活力,又不至于偏离探究的方向,使学生对这节课,这个知识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以努力使知识的呈现背景体现现实性,富有挑战性、趣味性,是探究性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设计追求的目标。
我在处理初一数学《有理数的加法》(二)(内容是介绍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时,设计了一个游戏情境作为知识背景的展现方式,下面是当时的课堂实录:
师: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数学学习更充满了智慧的挑战和追求新知的乐趣。不能把学习当成任务,而要把每一节课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机会,关键是要自信。我们的口号是?
生: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师:今天上课前,教师和大家一起先做个游戏。全班男生作一组,女生作一组。由于在前一次素质检测中M(男)同学和W(女)同学进步最大,我们把男生组命名为M小组,把女生组命名为W小组,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下面我介绍游戏规则:
(教师介绍抽签积分规则,在紧张的气氛中,每组2名同学分别由一名抽签,一名在黑板上记录,三次抽签记录完毕,男生发出了叹息声。)
师:从刚才男生遗憾的叹息中大家已知道了比赛的结果。作为男教师,同性相怜,老师在想:如果不改变刚才抽签的结果,改变一下记录的顺序,能否改变我们男生的败局呢?
生:(议论纷纷)不行吧?
师:真的不行吗?今天我和大家一道探讨《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看下面的“计算并观察”……
(进入对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讨过程)
在上面的过程中,教师巧妙地利用小组命名达到了激励的目的,抽签比赛形式简单,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很多学生巴不得自己亲自抽一次,当男生失败时,教师又紧扣学生心理,交换记录顺序能否改变比赛结果呢?巧妙地与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联系,起到定向激发的作用,引入今天的课题。学生下面研究的热情可想而知。
二、启发诱导,揭示原型——以指导实践为基础,问题设计贯穿实验性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而后者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展示知识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激了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00八年五月,本人在市数学优质课比赛中执教《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这节课如果类比全等的判定让学生得出猜想,由于边的关系的弱化,我认为过于牵强,要让学生真正弄清此定理的来龙去脉,必须在学生全员参与的前提下,通过师生动手实践,启发学生猜想,提示定理的原型。
三、类比挖掘,展示困境——以引导思考为目的,问题设计贯穿开放性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关系到人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而思维能力又是数学的核心能力。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情境,并逐步展示困境,可以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思维,使学生“数学地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目的。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以激励评价为手段,问题设计贯穿创造性
古人云“删繁就简三秋树,标准立异二月花”。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做标准立异的二月花。特别在总结评价阶段,教师要创设激励评价的机制,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发现并鼓励学生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在独特和新颖中创新。
探究学习最根本的特点是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其目标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本质特征之一。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出在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情境对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