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要精心备课,教法合适,转变师生角色,及时评价,认真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精心打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30-001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实践浅谈一点体会。
一、高效课堂的前提:精心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信息技术学科的备课更有自身的特点,信息技术到底要如何备课呢?大至分为: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一节成功的课,必须对学生情况充分了解,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层次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要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备课时有目标、有重点、有重难点突破。比如对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第四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初识EXCEL》一课中,备课时应注意如下目标: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2.了解EXCEL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4.掌握数据输入和修改的方法。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合适的教法
宋文学家、大书法苏轼所论执笔法时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其实不少老师所说“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服务,能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服务。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如讲授“信息及其特征”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也是不错的,但要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时效性、比喻的生动性,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直观有趣的体验。比如在讲解一些操作性的知识内容如《制作卷首语》时,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其特点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设计任务时要符合教学要求,重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要有层次以满足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等。所以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高效课堂的保证:师生的角色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的角色要与传统师生的关系发生质的转变:平等、民主、和谐;互注式、互动式、多向开放式;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老师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给学生求异的空间,这些才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更是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如在Excel中图表的建立教学中,做到如何建立图表、图表类型的选择、图表数据源以及图表的位置讲解,还要根据图表分析相关数据,这也是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要准备充足的练习时间及布置好相应的练习任务,但我们处于信息化社会,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提升难度,将图表发布到网页中,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高效课堂的飞跃:及时评价
评价是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及时的评价能给学生以自信,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在同学中间的位置,也能让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得到正确的反馈。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及教师的最后总结评价。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已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更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价。所以,每一节课都要组织学生对作品或任务的评价,同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作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鼓励学生创作有自己创意的作品,对不好的作品也要从积极的角度做一点评。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其优劣之处,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评价后,好的同学努力争取好的成绩,后进的同学在全班同学的监督下,也有很大的改进,中间的同学也看到和优秀学生之间的差别。这也体现了课堂高效教学的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二者和谐统一。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五、高效课堂的升华:认真反思
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每一个教师要认真及时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设计高效吗?”“还有没有比这设计更高效的呢?”而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改进我们的教学、实现高效教学。
当然,信息技术课程也有别于其它学科,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笔者就设置了一联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讲EXCEL表格的规划与修饰时,我就让学生提交了很多学生自己制作的表格,其中各种水平的都有,我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作品,让他自己去评价、反思,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探索,制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
虽如此,教学中必然认识到还存在不足之处。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学实际与想象产生偏差,同年级各个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又各不同,每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又参差不齐,教学时很难针对各个班进行各个设计,从而造成教学的偏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并继续注重教学前、中、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综上,其实要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高效的教学,只要老师自己做个有心人,认真做好以上五个环节,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效益一定会得到质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精心打造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30-001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实践浅谈一点体会。
一、高效课堂的前提:精心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信息技术学科的备课更有自身的特点,信息技术到底要如何备课呢?大至分为: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一节成功的课,必须对学生情况充分了解,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层次以及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要有充分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备课时有目标、有重点、有重难点突破。比如对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第四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中《初识EXCEL》一课中,备课时应注意如下目标: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2.了解EXCEL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4.掌握数据输入和修改的方法。
二、高效课堂的关键:合适的教法
宋文学家、大书法苏轼所论执笔法时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其实不少老师所说“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教学服务,能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服务。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师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如讲授“信息及其特征”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也是不错的,但要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时效性、比喻的生动性,通过一系列生活中直观有趣的体验。比如在讲解一些操作性的知识内容如《制作卷首语》时,可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其特点就是围绕任务展开教学,设计任务时要符合教学要求,重视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要有层次以满足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性等。所以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高效课堂的保证:师生的角色
高效课堂要求师生的角色要与传统师生的关系发生质的转变:平等、民主、和谐;互注式、互动式、多向开放式;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老师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给学生讨论的机会、给学生求异的空间,这些才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更是高效课堂的有效保证。如在Excel中图表的建立教学中,做到如何建立图表、图表类型的选择、图表数据源以及图表的位置讲解,还要根据图表分析相关数据,这也是本节内容的基本要求。要准备充足的练习时间及布置好相应的练习任务,但我们处于信息化社会,可以将这部分内容提升难度,将图表发布到网页中,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高效课堂的飞跃:及时评价
评价是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及时的评价能给学生以自信,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在同学中间的位置,也能让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得到正确的反馈。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及教师的最后总结评价。
在新课标下,课堂教学评价已不仅是放在学会知识上,而且更加注重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所以在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评价时,更要注重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评价。所以,每一节课都要组织学生对作品或任务的评价,同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作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技能,鼓励学生创作有自己创意的作品,对不好的作品也要从积极的角度做一点评。通过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其优劣之处,来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评价后,好的同学努力争取好的成绩,后进的同学在全班同学的监督下,也有很大的改进,中间的同学也看到和优秀学生之间的差别。这也体现了课堂高效教学的理念。
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二者和谐统一。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另外,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五、高效课堂的升华:认真反思
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每一个教师要认真及时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设计高效吗?”“还有没有比这设计更高效的呢?”而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改进我们的教学、实现高效教学。
当然,信息技术课程也有别于其它学科,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笔者就设置了一联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讲EXCEL表格的规划与修饰时,我就让学生提交了很多学生自己制作的表格,其中各种水平的都有,我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作品,让他自己去评价、反思,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新、探索,制作出自己风格的作品。
虽如此,教学中必然认识到还存在不足之处。往往会顾此失彼,教学实际与想象产生偏差,同年级各个班的学生实际情况又各不同,每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又参差不齐,教学时很难针对各个班进行各个设计,从而造成教学的偏差。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思已经成了我的习惯,并继续注重教学前、中、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打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综上,其实要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高效的教学,只要老师自己做个有心人,认真做好以上五个环节,那么,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效益一定会得到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