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思经验在六模块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zhongli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思经验,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是“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升华,即:自学质疑模块、交流展示模块、互动探究模块、精讲点拨模块、矫正反馈模块、迁移运用模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科、教学内容及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整合与建构。实现课堂由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洋思经验与六模块结合运用
  洋思经验的核心即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模式包括三个环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按照教师所揭示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自学或互相探讨教材内容并尝试回答有关问题。先学要体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体现“自”字,自主不能自由,互动不能浮动、躁动,应是心动、行动。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整理、点拨、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解释和总结。“当堂训练”是指教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与本课有关的作业。这是在课堂上为了检测自己达成的目标情况,师生所进行的又一次自我实践、自我探究的活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这与六模块中的“自学质疑”、“精讲点拨”、“矫正反馈”和“迁移运用”是相通的,都是在学生自学的情况下,再由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并能对自学情况进行判断,运用于实践,完成练习。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实质是课堂大部分时间让学生自学(最少30分钟),少部分时间教师教(最多10分钟)。“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所体现的教育理念是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会学生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的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为:第一,情境导入。“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二,揭示学习目标,用事先设计好要求的小黑板或多媒体揭示。第三,自学指导。通过多媒体或小黑板把自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第四,学生自学,或与同学探讨,教师巡视。第五,交流反馈学习所得及困惑。第六,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第七,当堂训练,此项占有一定的时间,10分钟左右为宜。第八,总结。此环节的设计就是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渗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模块,实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自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及正确的价值观。
  二、在六模块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1、指导自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时,教师可提出这样几道思考题:大作家是谁?小老师又是谁?是因为什么让大作家认小老师的呢?这几道题目既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又能让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自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边读边批划、注记、写提要等,但也不排除有少数学生可能不认真,教师不能放过一个学生,不然10分钟时间就要白白浪费掉。要保证每一个学生认真学习,方式主要是巡视。
  2、少讲精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大作家的小老师》一文时,那充满哲理性的结尾,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要真正理解其内涵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对此应多讲一两句。在这一环节中,教的内容是少了,但教的要求不能降低。大纲要求理解的,就要讲为什么,让学生真正理解,然后上升为理论,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研究怎么运用。如“一个人无论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骄傲,要永远谦虚,对任何人都要平等相待”。在“教”的这个环节中,自然不是教师“一言堂”。教师教的方式是:先让会的学生讲,讲对了,教师不重复;学生讲得不完整,教师要补充;学生讲错了,教师要改正。
  由此可见,教的过程是学生自学环节的延续和深化,是学生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当堂训练”、“迁移运用”中不出错或少出错的保证。在“教”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充分发挥。那么,怎样体现出“当堂训练、有效运用”呢?我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抓好五个当堂才能有效:
  (1)当堂完成教学任务。计划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绝不留到下一节课,力求当堂完成。
  (2)当堂学会所教的新知识。让学生当堂通过自学、探究来理解、掌握所教的新知识。
  (3)当堂完成训练题。根据当堂课的要求,设计一定量的训练题,来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让学生在教师辅导下当堂认真做完。
  (4)当堂完成作业。为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要布置检测作业,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
  (5)当堂订正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后,应当堂进行批改,指出存在问题,加以纠正,当即解决问题。
  抓好了以上五个当堂,在课内,不但学生能先学、先练,而且教师能及时辅导,保证作业的质量。
  综上所述,要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与六模块教学模式相整合,就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积极学习;“当堂训练、迁移运用”,就要教师精心设置尝试性练习,学生先练习,教师后讲、后教,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知识。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导,鼓励学生尝试,启发学生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实践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导、尝试、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许庄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我园开展的“以节日为载体,拓展幼儿世界”的园本活动为契机,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同时,也尊重幼儿的个性世界,让他们的智慧也能为活动开展碰擦出耀眼的火花。  一、选择适合的节日开展活动,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  1、节日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  如:在《团团圆圆中秋节》主题活动中,在活动前,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对月饼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品尝月饼过程中
我校地处苏北农村,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们思想观念也较陈旧,家长文化低,以种地、打临工、做小商贩为主。反映在孩子身上便是无明确学习目的,惰性大,主动性差,学习兴趣低下。如何让厌学生摆脱厌学情绪,从老师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一、注重学习评价的科学性和发展性  农村教师外出培训机会少,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有时会显得落后于时代,要通过大力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新时代的教师首先要坚持几个原则:心理相容原则,
从真正意义上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德,是最重要的,因此,教育中的德育举足轻重。而在各科教学中,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一条捷径
每次看到班级中部分学生勇敢自信的用英语侃侃而谈、和教师交流各自的观点,而另一部分学生既想表达又害怕的尴尬表情时,作为英语教师的我都会深深的自责:教学方法不科学造成了学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老师关注的焦点在哪儿?是学生?还是知识?还是教案……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笔者认为在课堂实践中一般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一、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探究留足空间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教材侧重于提供大量的科学
在科学教学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概念对科学学习的影响,如何使学生抛弃错误概念形成科学概念呢?20世纪80年代西方科学教育工作者(如Posner,1982)根据建构主义思想提出了概念转变学习理论(theory of conceptual change learning)。概念转变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学生原有观念改变、发展和重建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由前科学概念(pre-science conception
机电控制技术结合了机械工程技术及电子科技,是一个系统的技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机电控制技术已经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摘要: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进行教育改革,要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必须从提高教师的素质,转变教师的思想和观念出发,利用教师本身的特点和学校的现有条件,达到体育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素质;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过程教学,改变被动接受的局面,实现课堂教学
保护环境必须依靠公众及社会团体特别是青少年最大限度的认同、支持和参与,广大青少年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培养每一个人的环保意识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其意义可见一斑。尤其当下社会,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相当普遍。从教十几年来,在《品德与社会》这一领域探索实践,深深体会到这门学科教师在对学生的培养上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下面以“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定位”为题,谈谈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1、教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