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开展的“以节日为载体,拓展幼儿世界”的园本活动为契机,培养幼儿认知能力的同时,也尊重幼儿的个性世界,让他们的智慧也能为活动开展碰擦出耀眼的火花。
一、选择适合的节日开展活动,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
1、节日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
如:在《团团圆圆中秋节》主题活动中,在活动前,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对月饼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品尝月饼过程中,孩子们对月饼形状及种类的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老师预设了“月饼店”这一活动,引导孩子们观察比较月饼的形状、花纹,请他们说说如果自己是月饼店的老板,还可以把月饼设计成什么形状来吸引顾客?如果用“馅”来区分的话,还可以发明哪些“馅”的月饼?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画笔、纸张、泥工和面粉等材料,让他们在区角活动里画一画、做一做,充分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体现了幼儿的想象与创新。
2、重个别引导,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此,在活动中,老师都尽最大可能为孩子们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进幼儿有差异的发展。例如在“月亮变形”的美术想象活动中,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鼓励孩子们开动脑筋,根据平时观察到的月亮的各种形状加以想象,绘画出各种月亮变形后的新事物,并配上相应的背景;对于一般水平的孩子,我则给他们一些月亮在每个月中的三种基本形状(圆形、半圆形、月牙形)的卡纸,让他们对卡纸进行想象添画。
二、深入挖掘“节日内涵”,打破学科界限,实现教学目标与幼儿能力的整合。
1、打破学科间界限,教师间先要整合。
以往根深蒂固的学科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主题教学的实施和展开,因此,班级的主配班两位老师努力从思想上和行动方式上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每天利用幼儿的午睡时间开个小碰头会,利用这段时间,我们两个老师对班级中的每个孩子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在主题活动的预设方面,互通相关信息,共同商定、调整阶段目标,在内容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衔接和统一。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學经验,就如何对孩子引导、启发等多方面商议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因此我深切感受到只有两位老师间不断地沟通与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分科观念。
2、帮助幼儿了解各个节日的内涵,做到以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活动的依据,促进幼儿能力全面提高。
例如:还是“团团圆圆中秋节”的主题活动,在确立该主题之前,我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孩子家中都已经开始吃月饼(月饼总是在中秋节到来前的很长时间就上市了),而且他们还会讨论,自己早上吃的是什么形状、什么牌子、什么馅的月饼等等,通过观察,我了解到孩子们对月饼确实发生很大兴趣,但他们对为什么这阶段要吃月饼,月饼的制作过程等却不是很清楚。在和孩子们共同商量、选择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当月节日,预设了“团团圆圆中秋节”的节日主题活动。同时,我们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优化教与学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搜集疑问,进行观察:为什么不是每个时期家里都会有月饼?在吃月饼的时期天上的月亮和往常比有什么不一样?变原先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的直接经验。
三、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支持和推动幼儿的个性化生成活动,让每个节日渗透生活
1、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
以前,我总认为生成活动太难把握了,简直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因此就只能尽量避免涉及这块生地。而现在在研读《新纲要》理念,尝试新课程的过程中,让我深切地体验到幼儿的生成活动,它无时不有,无所不在。这是因为,我开始深入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分析他们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诱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本阶段我班幼儿生成了“世界发展信息日”的节日主题活动,它产生在不经意间。那天,我班胡阳小朋友的妈妈发来一个手机短信,告诉我阳阳今天身体不太舒服,要关照他多喝点水。我把信息的内容告诉了胡阳,其他小朋友也议论开了:“我妈的手机也可以收、发短消息的,爸爸的手机能给别人发彩信,送上美好节日祝福”。“我爸爸妈妈有时候在电脑上就可以给别人送祝福呢……”看来,现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这个东西已经充斥在孩子们的身边,孩子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机会看见接触到各种新新信息!于是一个新的主题产生了,我们首先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了我们身边的各种信息,然后孩子们注意观察身边的信息是如何传播的,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信息是什么等等。对这样一个有价值意义,并且在生活中也能触及到的主题活动,孩子们也很感兴趣,而我也有热情与孩子们同探讨延伸。
2、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应相互交融、有效渗透。
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幼儿生成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进行展开,而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活动中,幼儿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又会时时拓展生成出属于他们个性化的主题。
通过了园本节日活动开展,我们和孩子一起关注和感知每个节日带给人们的不同的体验、意义,而也只有尊重和关注孩子,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教师才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孩子内心最智慧又精彩的闪光点,为活动开展擦出绚丽火花。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幼儿园 江苏】
一、选择适合的节日开展活动,注重幼儿个性的发展
1、节日主题与本班幼儿现有认知能力、生活经验互相衔接,选择确定适合本班孩子发展的内容与形式。
如:在《团团圆圆中秋节》主题活动中,在活动前,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对月饼特别感兴趣,尤其是品尝月饼过程中,孩子们对月饼形状及种类的关注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老师预设了“月饼店”这一活动,引导孩子们观察比较月饼的形状、花纹,请他们说说如果自己是月饼店的老板,还可以把月饼设计成什么形状来吸引顾客?如果用“馅”来区分的话,还可以发明哪些“馅”的月饼?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画笔、纸张、泥工和面粉等材料,让他们在区角活动里画一画、做一做,充分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体现了幼儿的想象与创新。
2、重个别引导,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因此,在活动中,老师都尽最大可能为孩子们提供丰富而有层次性的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以促进幼儿有差异的发展。例如在“月亮变形”的美术想象活动中,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鼓励孩子们开动脑筋,根据平时观察到的月亮的各种形状加以想象,绘画出各种月亮变形后的新事物,并配上相应的背景;对于一般水平的孩子,我则给他们一些月亮在每个月中的三种基本形状(圆形、半圆形、月牙形)的卡纸,让他们对卡纸进行想象添画。
二、深入挖掘“节日内涵”,打破学科界限,实现教学目标与幼儿能力的整合。
1、打破学科间界限,教师间先要整合。
以往根深蒂固的学科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主题教学的实施和展开,因此,班级的主配班两位老师努力从思想上和行动方式上改变这种局面。我们每天利用幼儿的午睡时间开个小碰头会,利用这段时间,我们两个老师对班级中的每个孩子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在主题活动的预设方面,互通相关信息,共同商定、调整阶段目标,在内容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衔接和统一。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學经验,就如何对孩子引导、启发等多方面商议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因此我深切感受到只有两位老师间不断地沟通与理解,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分科观念。
2、帮助幼儿了解各个节日的内涵,做到以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活动的依据,促进幼儿能力全面提高。
例如:还是“团团圆圆中秋节”的主题活动,在确立该主题之前,我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孩子家中都已经开始吃月饼(月饼总是在中秋节到来前的很长时间就上市了),而且他们还会讨论,自己早上吃的是什么形状、什么牌子、什么馅的月饼等等,通过观察,我了解到孩子们对月饼确实发生很大兴趣,但他们对为什么这阶段要吃月饼,月饼的制作过程等却不是很清楚。在和孩子们共同商量、选择的基础上,我们结合当月节日,预设了“团团圆圆中秋节”的节日主题活动。同时,我们又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优化教与学的方式,鼓励幼儿自己搜集疑问,进行观察:为什么不是每个时期家里都会有月饼?在吃月饼的时期天上的月亮和往常比有什么不一样?变原先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的直接经验。
三、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支持和推动幼儿的个性化生成活动,让每个节日渗透生活
1、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
以前,我总认为生成活动太难把握了,简直有种高不可攀的感觉,因此就只能尽量避免涉及这块生地。而现在在研读《新纲要》理念,尝试新课程的过程中,让我深切地体验到幼儿的生成活动,它无时不有,无所不在。这是因为,我开始深入地去观察每一个孩子,关注孩子们发展的每一个寻常时刻,分析他们这些行为产生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诱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和需要,尊重幼儿个性的发展,才能真正地支持、提升生成活动这种富有生命力的活动,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本阶段我班幼儿生成了“世界发展信息日”的节日主题活动,它产生在不经意间。那天,我班胡阳小朋友的妈妈发来一个手机短信,告诉我阳阳今天身体不太舒服,要关照他多喝点水。我把信息的内容告诉了胡阳,其他小朋友也议论开了:“我妈的手机也可以收、发短消息的,爸爸的手机能给别人发彩信,送上美好节日祝福”。“我爸爸妈妈有时候在电脑上就可以给别人送祝福呢……”看来,现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这个东西已经充斥在孩子们的身边,孩子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机会看见接触到各种新新信息!于是一个新的主题产生了,我们首先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了我们身边的各种信息,然后孩子们注意观察身边的信息是如何传播的,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信息是什么等等。对这样一个有价值意义,并且在生活中也能触及到的主题活动,孩子们也很感兴趣,而我也有热情与孩子们同探讨延伸。
2、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活动应相互交融、有效渗透。
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与教师的预设活动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渗透的。幼儿生成的主题经过教师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师预设的活动形式进行展开,而在教师精心预设的活动中,幼儿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响,又会时时拓展生成出属于他们个性化的主题。
通过了园本节日活动开展,我们和孩子一起关注和感知每个节日带给人们的不同的体验、意义,而也只有尊重和关注孩子,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教师才能从他们身上汲取到孩子内心最智慧又精彩的闪光点,为活动开展擦出绚丽火花。
【作者单位:常州市钟楼区西新桥幼儿园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