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洒边关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a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刀架到脖子上,她临危不乱;每次执行重要任务,她都亲力亲为;她组建女子山歌队,传唱“法”歌,成为南疆国门招牌;她不是“铁娘子”,却有着母性的呵护,5年如一日照顾毒贩遗孤;她对部属很严厉,却处处为他们着想,也被部属深深地爱戴着。
  她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公安边防大队政委冯晓萍。
  
  生死关头临危不乱
  
  1991年,冯晓萍从广西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凭祥市公安边防大队工作,一干就是将近20年。90年代初,位于中越边境的凭祥是著名的雷区。冯晓萍说,刚工作时她经常听到排雷的声音,当时她任大队边管内勤,其中一项工作就是保管收缴上来的枪支、手榴弹、炮弹和毒品等。“由于收缴上来的涉爆物品比较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爆破一批,记得当时我和市公安局的一名技术员带上涉爆物品,开着吉普车去空旷的地方爆破。每次听到震天动地的爆炸声都很害怕。当时确实有些胆小。”
  如今,雷区已成了红红火火的边贸市场。但是由于中越边境便道、小道多,人流、物流繁忙,边境社会管控形势依然严峻。不过特殊经历也塑造了冯晓萍果断坚毅、临危不乱的性格。
  2010年6月份,辖区的两个屯因山林、土地纠纷,村民矛盾激化,即将发生严重冲突。接到报警后,冯晓萍立即带领民警赶到事发屯,此时另外一个屯的村民已经带着棍棒、长刀等工具冲到这里。看到民警赶到,当地干部为了避免群众发生冲突,用高音喇叭不断地喊:“派出所民警来了,大家不要冲动!”
  “村民越来越多,形势危急,我和民警们想都没想就去拦他们。一个村民非常激动,上前就将一把长刀架到我脖子上,正好被赶到的几名战士看到,他们要冲上来控制这位村民,被我拦住了。之后,这位村民和我对视了几秒钟,就自己放下了刀。”冯晓萍说。
  这样的事情,在冯晓萍的经历中还有很多,但她总是以“其实也没有什么”回答。
  冯晓萍在凭祥市那艾边防派出所任副所长时,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公路的建设者来自四面八方'因劳资、工程建设等引发的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有一次情况最为紧急,两个工程队因劳资问题发生矛盾,双方都聚集了很多人,还拿着刀具、钢管、木棒等准备械斗。闻讯后,冯晓萍带领4名民警,第一时间冲到了现场,将事件平息了下来。
  “当时气氛很吓人,假如有某人冲动只要喊一声打,整个现场就很可能一团糟,我们就很难控制局面了'过后我们几个都捏了一把汗,但现在说出来又觉得没什么。也许是女同志有优势,每次出警别人看到我好像气氛就缓和了很多,尤其是一些紧急场面。”冯晓萍说。
  在近20年的从警生涯中,冯晓萍从没因为自己是女同志,就特殊地对待自己。2004年明,冯晓萍已经怀孕了两个多月。某天,派出所里突然接到报警称,高速公路建设工地上有两帮工人闹矛盾,情绪激动,她本能地跳上已发动的警车,愣是被民警们给拉下了车。
  
  组建山歌队传唱“法”歌
  
  “毒品就是那魔鬼,吸食上瘾不可收,伤你身来要你命哟……哥哥妹妹莫近它,齐心协力把毒除……”在南疆国门第一村——凭祥市友谊镇礼茶村,活跃着一支女子山歌队,她们自编自唱通俗易懂的壮族山歌,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引导村民遵纪守法。这支山歌队就是冯晓萍一手策划组建的。
  “刚开始,村里的一些吸毒人员听到我们唱禁毒山歌,拔腿就跑。”女子山歌队队员陆玉群说,后来听多了,一些吸毒者也跟着唱起来。冯晓萍政委介绍,女子山歌队用自编自唱壮族山歌的形式,向边境线上的村民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其中有禁毒的、非法入境的,还有计生方面的。
  碰上盛大节日时,山歌队还会编一些与时俱进的山歌。不久前,冯晓萍就组织女子山歌队排练“爱国护法”山歌,开展“做知法、守法、护法好边民”法律山歌进村寨活动。
  每年的“6·26”国际禁毒日前后,冯晓萍就组织女子山歌队利用群众赶圩之机,多次集中传唱《吸毒果然害处多》等山歌,宣传禁毒法律法规。其内容连村里的小孩都听得懂,很受村民们喜爱。比如《吸毒果然害处多》中,“肩膀高过耳朵多”描写的就是吸毒者身体萎缩,低着头颅,耸起肩膀的悲惨形象,很多人都会唱上几句。
  女子山歌队不仅传唱着山歌,如今也成为了当地接待外来宾客和领导的招牌。2010年11月20日,中央工作组到礼茶爱民固边模范村检查指导工作时,女子山歌队用—首《敬酒迎客歌》表达了对贵宾的热烈欢迎。
  2006年时,为正式组成一个山歌队伍,冯晓萍多方筹集资金,为队员购置了服装、乐器,亲自与大家谱写法律宣传歌词,共同排练山歌。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她让队员们白天干活,晚上闲时再排练。时间久了,队员们都管冯晓萍叫山歌队的总队长。
  有了山歌队,冯晓萍和礼茶村群众的心连接得更近了。礼茶村的陆玉群是服刑人员家属,生活比较困难。冯晓萍了解情况后,主动和她结为“姐妹”,一方面积极帮助她解决生活困难,另一方面主动和她谈心交流,消除她的自卑情绪。在冯晓萍的帮助下,陆玉群不仅加入了女子山歌队,还是宣传法律和“爱民固边”的积极分子,成为带领村民守法致富的“领头羊”。
  陆玉群说,她们都是村妇,没见过什么世面,以前见了外人就想躲得远远的,更别说与领导同桌吃饭,敬茶了。有一次中央领导来礼茶村视察工作,冯晓萍让她们一个个去敬茶,并唱山歌祝福,当时她们都很害怕。有的伸出手说:“我们农民经常干农活,手指黑黑的,不敢敬领导茶呀。”冯晓萍开玩笑地说:“农民哪个手指不黑的?如果你们的手细皮嫩肉,敬茶时领导看到,肯定认为大家好吃懒做。”听她这么一说,大家都坦然了,给领导敬茶时也显得特别从容。
  如今,在冯晓萍的带领下,女子山歌队队员,已经从当初6人增加到101人。在这个近3000人的礼茶村,吸毒人数最多的时候曾达到44人。在女子山歌队等多种方式的努力下,有4名吸毒人员现已基本脱毒,无重新犯罪记录,村里近年来也没有新增吸毒人员,目前该数字已下降到32人。
  
  数年如一日照顾毒贩遗孤
  
  在中越边境上,很多人都知道冯晓萍照顾毒贩遗孤的故事。
  2003年,阿玉(化名)、阿平(化名)的爸爸去广东“出差”再也没有回来。随后的一天晚上,民警到家里带走了妈妈,姐弟俩才知道父母因贩毒双双获刑,正在广东阳江监狱服刑。因长年吸毒,父母的身体每况愈下。
  为了照顾姐弟俩,爷爷奶奶从山上搬到阿玉的家。奶奶身体不好,在家打理屋前几亩旱地。70多岁的爷爷去给人看大门,为姐弟俩凑学费。
  2005年,时任那艾边防派出所副所长的冯晓萍第一次走进阿玉的家。见到阿玉时,她总觉得眼熟,回来后才想起两年前的那个夜晚。原来,广东警方来凭祥市抓捕阿玉的妈妈,当晚正是冯晓萍带广东公安上门的。冯晓萍说,那一刻,她的心突然很纠结,几乎没有犹豫,她就认了这对姐弟做“子女”。
  当时,冯晓萍叫阿玉坐在她的身边,问起了她和爷爷的情况。阿玉并不知道,眼前的警察阿姨曾参与抓捕自己的母亲, 她只是觉得这个阿姨很温柔。后来,阿姨还和一些警察叔叔经常来家里送米送油,辅导自己和弟弟做功课,还帮交学费。
  起初,阿玉一直叫冯晓萍“阿姨”。2006年,阿玉的母亲在监狱病逝;次年,她父亲在狱中病危。姐弟俩很想见爸爸最后一面,可爷爷年纪大了,家里连一个人的车费都凑不出。冯晓萍得知此事后,经请求上级同意,派专车载着姐弟俩和他们的爷爷,赶赴千里之外的阳江。
  阿玉是在殡仪馆见到爸爸最后一面,此时她的内心已经麻木,面无表情。祖孙3人留下来处理后事,当冯晓萍一行要先离开时,阿玉泪流满面。“我走时交待她好好照顾爷爷和弟弟,并塞给她一些钱,让她有事给我打电话,我知道她对我有感情。”冯晓萍。
  回到凭祥后,阿玉一家人与冯晓萍的感情更亲近了。几年前,阿玉小学毕业升初中了。“记得那年8月30日下午,我接到了阿玉的电话,她哭着说‘爷爷说家里没钱了,不让我上学。’第二天,在未征得爷爷同意的情况下,我就带上阿玉到学校交清了全年的学费。”冯晓萍说。
  如今,冯晓萍已是大队的政委。提起当年带姐弟俩到阳江的经过,阿玉在告别爸爸遗体时说的一番话,让冯晓萍记忆犹新。阿玉说:“我不怪爸爸,他这样做是为了让我们过得好。别人都是靠双手勤劳致富,只是他走错了路。”
  “我当时想,这么懂事的孩子,没人指导走上歪路就可惜了。”冯晓萍说。为了鼓励姐弟俩振作精神,勇敢地面对生活,冯晓萍像亲人_样,陪着姐弟俩做作业,带着他们参加部队举办的夏令营活动。阿玉生日时,冯晓萍专门买了一把吉它,这是父亲生前答应阿玉的愿望。“阿玉如获至宝,开心极了,成天抱着吉他练习。第二次去看她的时候,她已经会弹好几首歌曲了。”冯晓萍说。
  2009年7月,公安部边防管理局、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和云南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在广西招收边境贫困孤儿免费上学。走出去,或许是一条出路!冯晓萍再三思量,把这个消息带给了阿玉的爷爷。爷爷最终同意姐弟离乡求学。
  这段情缘,并没有在姐弟俩离开凭祥后画上句号。阿玉到丽江后,冯晓萍经常给她们打电话,一聊就是半小时。
  其实,冯晓萍也是一名母亲,她的儿子今年才5岁。但是,当政委的她有忙不完的工作,在边防大队的大院里,她的儿子总是一个人玩耍。吃饭时,单位的同事带上他一起去饭堂。直到晚上睡觉,儿子还等不到妈妈回家。
  官兵们都说,对阿玉姐弟俩,冯政委是一名尽职尽责的警察妈妈,但对自己的儿子,她留给孩子的时间实在太少。
  
  “知心大姐”深受官兵爱戴
  
  冯晓萍平时对官兵很严厉,然而她又很爱护他们,每逢老兵退役时,她都很伤感。“虽说是老兵,但他们都是2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的同龄人,也许很多还在享受父母的呵护,但我们这些战士却经历了很多考验
  执行抓捕、看管重大犯罪嫌疑人,处置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看到这些可爱的战士离开警营,心里有许多的不合”。
  在公安边防部队,官兵们来自五湖四海,远离家乡,任务重,执勤压力大。“我知道,作为大队政委,我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但是我性子急,对工作要求高,看到不满意的地方总是要严厉批评。”冯晓萍说。
  实际上,冯晓萍对她的战友们有着无声的爱。她希望自己的部属都进步,她所在的边防大队往外输送了很多人才,每次她都是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能帮就尽力帮。她希望,从她手下出来的都是好样的,“在警营是行家里手,走上社会后不怕与人比高低”。
  冯晓萍做思想工作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几年前,她还在派出所担任教导员时,针对官兵普遍反映部队文体设施有限,警营生活单调的问题,她积极撮合友邻共建单位开展文体活动,引导官兵进行社会交往,陶冶官兵情操,丰富了部队文娱生活。为了让官兵在艰苦条件下仍能吃得好,住得舒心,冯晓萍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修缮营房,绿化营区,加强管理,丰富伙食,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作为一名单位的领导,冯晓萍总是率先垂范,她说“身教更有感染力,官兵更容易接受,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前段时间,冯晓萍发现个别民警产生厌战思想和疲惫情绪,她没有过多责备,为按时完成任务,调动官兵积极性,她索性把小孩托付给亲戚代养,带上家什住进了部队,每周亲自下村屯了解社情民意,融合到辖区群众中。冯晓萍的干劲激起无声号召力,赢得了官兵的信任和爱戴,个别已写好了探亲报告的官兵,又偷偷地把请假条收了起来,以实际行动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此外,冯晓萍还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派出所原来有个民警老刘,服役已近20年,但职务升得很慢,他对前途产生忧虑。冯晓萍得知后,便有意与他共同分在一个帮扶活动小组,平时下乡途中、就餐间隙,冯晓萍有更多时间与他接触,情理并重给他讲道理,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工作。看到冯大姐如此关心自己,老刘很快想通了,他遵守部队条令条例,工作积极投入,不久就成为派出所的业务骨干。
  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每次执行重要的任务,冯晓萍都要亲自出马,然而她却很低调,“其实,在步伐上,我已经跟不上这些年轻的小伙子了,所以有时候总是落在后面,但是,能去的我都要去,生怕有什么差错”。
  “有这样的知心大姐,我们当然安心边防工作了,她的话我们也都愿意听。”官兵们如是说。
  从警近20年间,冯晓萍荣立个^三等功两次,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基层教员”、“群众工作先进个”,全区“十大边防卫士”、“模范女警”、“十佳警察妈妈”,全市“民族团结先进个"、“十佳政法干警”……
  一串串荣誉的背后,是冯晓萍这位边防女警忠诚守边、真情爱民结出的硕果。大爱洒边关!爱,是来自她内心深处的呼唤;爱,是她对国旗的庄严承诺。
  
  责任编辑 全照立
其他文献
2011年2月1日,农历腊月二十九,北川新县城开城。北川异地迎来新生。  坐在位于新县城的新办公楼里,刘胜的声音依然急切,因为工作依旧繁忙。但是声音里却带着明显的坚定,因为希望就在前方。    把“5·12”地震的消息传达出去    “一定要把灾情告诉外面的人”,这是2008年“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气象报》报道刘胜时所用的标题。当时,刘胜就是北川气象局局长,也是第一个徒步走出北川,把灾
期刊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直上九万里”……每读到庄子《逍遥游》的第一段,我都会心醉神驰,意乱情迷:九万里也不够,我还要飞,我要逍遥,我要自由……  于是我读书,于是我要立德立言立功。于是我宵衣旰食,于是我苦思冥想,于是我大声疾呼。于是我觉得我的羽翼日渐丰满,于是加快了翅膀振动的频率。  哪管亲人的提醒,哪管朋友的警告,哪管前面
期刊
                 
期刊
随着“民工荒”越来越受舆论关注,与之相关联的一个中国社会新群体——“大学生农民工”也备受社会关注。据2011年2月23日的《长江日报》报道,湖北省为农民工举办的专场招聘会上,居然有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前往应聘。又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在成都今年首场特大招聘会上,大学应届毕业生的薪酬比农民工的薪酬稍微低一点或者持平,成都人才市场对此社会现象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45%的被调查应届毕业生认为这是正常的,薪
期刊
近些年来,在各大旱情、洪水、冰雹等自然灾害面前,气象部门总是挺身而出,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鲍向东也是众多“气象人”之中的一员。从事过气象观测、计算机软件设计、大气污染环境评价、天气预报服务等工作,目前身为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人影中心主任的他,至今在气象事业的道路上已经走了33年的光阴。  困难面前,他不低头。压力面前,他不退缩。自始至终,他都以严谨的态度、默默奉献的精神对待工作
期刊
走出西宁长途车站,年近七旬的父亲拉住严兴起,不住地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两代青海气象人不禁哽咽。    青海根    严兴起的父亲严进瑞很早就参加了青海省的气象工作,早年也曾经到玉树做过农牧业的区划工作,后来回到青海省气象研究所做气候研究工作,从《青海气象》杂志的副主编位置上退下来,一直和妻子在西宁养老。在严进瑞的印象里,严兴起始终是个孩子,是那个饶有兴趣地在他带回家的天气图上圈圈点点的高
期刊
浙江省“三八红旗手”、“2007年度中国房地产天津地区城市建设十强影响力领军人物”、第六届“天津十大杰出青年”、首届“天津市十大女杰”、天津市“三八红旗手”……  她就是天津市第十二届政协常委、阳光义工爱心社社长、天津世茂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张秀燕。    因爱而下海经商    “走到今天,我走得很辛苦,支撑我走过来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因为很多人需要我的帮助。”  时间还要回溯至19
期刊
研究气候变化与应对行动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压力和挑战,当然更多的是成就感。古稀之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气候变化研究专家、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依旧沉浸在这样的日子里乐在其中。    立志气象研究,不改变,不后悔    1957年考进北京大学物理系时,丁一汇的专业是天气动力和大气物理;1994年走出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时,他已经是气候变化专家。  对于丁一汇来说,这一切都是歪打正着。中学时,丁
期刊
岁末年初,几乎已成为华人地区一种新年习俗的贺岁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就在“三个葛优”让人们应接不暇的同时,曾经那些经典贺岁片中的经典语录仍然让人们记忆犹新,并快乐着。  “满嘴顺口溜,你想考研呀”、“我们这里是高尚社区,上风上水,地下CBD,人生的后花园”、“光张嘴巴不出声有没有,假唱有没有,早就跟你们讲了要和客户同喜同悲,可不可以专业一点”……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正是出自于2009年的
期刊
她被誉为“东方的天鹅公主”,演绎的古典芭蕾征服了欧洲观众;  她是大胆前卫的精灵,用芭蕾诠释肖邦、表现时尚;  她是第一位考进慕尼黑巴伐利亚大剧院的亚裔舞蹈演员;  她也是一位集策划、创作、表演为一身的艺术制作人。  她,就是被《南德意志日报》誉为拥有“小提琴琴弦般柔韧而充满表现力”的东方淑女——邱思婷。  有人说,她是上帝的宠儿,天生拥有过人的才华。而邱思婷明白,正是因为自己一步步的坚实努力,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