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bby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程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以往“师讲生听,师问生答”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正在蜕变,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同时,教学更加开放了,注意走出课堂和书本,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你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钢笔头”,让你哭笑不得。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也渐渐失去了轻松与活跃的氛围,变得沉重与凝滞;在追求“效率”的名义下,语文删去了活动与场景,只剩下知识与思辩。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眼里只有你。”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念。
  
  二、对探究式教学的反思
  
  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校、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语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语文的核心概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但往往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过于形式化。如在一些语文公开课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资料分发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用生活中的例子要求学生回答,学生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甚至有的学生为了争取举手的机会而明知故问,这种形式化的方式除了浪费时间外,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老师的意图。这样不仅不能够锻炼教师自身的探究式教学能力,而且也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三、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充分张扬学习的个性,以求达到教学的更佳效果。但让人遗憾的是往往有教师不管学生是否喜欢,也不管他们想不想学,仍然照旧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但有些却恰恰相反,课堂上学生说喜欢哪儿,教师也就跟到哪儿;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指导什么;学生说猪八戒懂享受,老师说这样活着挺潇洒……于是乎课堂上增添了不少生趣,争论也多了,学生发言也积极了。但是,整节课却上得乱七八糟,学生也学不到主要内容。这样既无法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也达不到教学的良好效果。
  
  四、将语文教学目标转变为学生的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五、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大气人格
  
  对于语文来说,无论是學生还是教师,都有一种难以诉说之情,漫长十几年的学习生涯,语文一直陪伴着,说不爱实在难能其为,说爱,面对晦涩的试卷往往有愁肠百结,相当多经历过高中的学生对语文的感觉如同捧着一个发烫的芋头,解决此类清醒,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视野的扩展上人手,不要拘泥于某一古怪的试题。引导学生把视角触及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点滴积累必将厚积薄发,另外,往往一个人的性格与语文学习的优劣有着很重要的关系,作文如做人,性格豪爽的学生其作文往往洒脱大气;性情含蓄的学生往往其作文婉转清丽,高考作文需要怎样写想必我们都很清楚,但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语文教学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中更加深入地研究语文教学。当代国内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反思中的“反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教师的一种经常的、贯穿始终的对教学活动中各种现象进行检查、分析、反馈、调节,这无疑会促进教师关注自己的教学行为,深入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反思意识到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的,那么知识的掌握也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
其他文献
摘要 通过指导学生围绕老照片的收集、整理、展示,在讨论、创作的过程中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历史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成为延伸的历史课堂,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  关键词 老照片 历史课堂教学 生活化 参与    很多中学生声称讨厌历史课,但事实上有相当多的学生对历史比较感兴趣,像《易中天品三国》、《明朝那些事》等通俗历史读物经常摆在很多初中学生的书桌前并是很多男
芭蕾和现代舞之间总有些千丝万缕、牵扯不断的“麻烦”事儿,彼此相互吸引又相互排斥,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现代舞的肇始开始一直保持着这种既玄妙又暖昧的关系。现代舞之母邓肯第一次勇敢地打出了“芭蕾一点也不美”的口号,毅然决然的脱掉了紧身装和足尖鞋,穿上了宽松舒适的“图尼克”衣裙赤脚踩在大地上,这就好像是一道曙光,为美国舞坛开拓了一条新思路,也成为早期现代舞者们的精神向往和艺术追求。有意思的是,这位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于历史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有效整合的过程。在整合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应围绕课程目标和改善学习这个中心,整合的灵魂就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设置情
一、研究目的:    通过对本论题的研究,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并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领域、教学内容的选择及教学组织的变化运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    二、研究方法:    1、分析: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突出了教学中心是以学生为主体,将“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提出了四个基本理念:即:①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
在这个速度决定着一切,影响着一切的时代里,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火车在提速,飞机在提速,计算机在升级,生活讲节奏,工作讲进度,学习讲速度,就连吃饭都要吃快餐,然而唯有读书没有提速。  那么,读书提速,特别是英语教学中的快速阅读的研究有没有必要呢?答案绝对是肯定的。以下是笔者觉得对快速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训练所存在的必要性的看法:    一 从国内外研究速读的情况来看    所
体育老师担任班主任,德育干部,总要换来大部分人的惊讶、不解和怀疑。在许多人的眼里,体育老师“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且一周一班最多三节课,和学生打交道不多,认为这不是误人子弟吗?经过多年的实践体会,我认为只要有个人的文化素养、业务能办、工作责任心,工作态度,善于学习,用心管理,体育老师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天因素。  中学时代的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思想意识不稳定,可塑性强,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实施的这段时间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也日益显示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大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的课程结构中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信息技术学科还是一门新兴学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本文就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该如何定位,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现代社会的发展已启示我们,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能已
【摘 要】本文从大学生课堂教育的特点出发,阐述了大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的重要意义,论述了老师应首先提高学识和师德。并在教学中以人为本,利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肯定大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后应做到课堂语言、课堂表情、课堂板书(课件)、课堂互动和课堂反思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大学教育的艺术性。  【关键词】艺术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教学相长    古语有云:“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吕氏
根据初中化学的特点,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往往要从概念、定律等知识人手,而一些化学知识抽象难懂,导至学生感到化学难学,教师反映化学难教,常常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怎样提高课堂的效率,是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探求和获取知识的动力,它是学习成功的真正秘诀。因此,注重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力求教
班主任教师的人格魅力越强,就越能为班级管理育人的过程增光添彩。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在实际育人过程中,在一个具有崇高人格魅力的教师面前,学生愿意敞开心扉,愉快学习,就会由敬佩老师的学识和人格而坚信班主任育人的科学性,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激起积极向上的情感。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谈谈高中数学教师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    1 用中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