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家对小学教学模式的看法也去之前有所不同。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教育部门在老师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摒弃掉传统的教学理念,创建崭新的思维方式,抛开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教育,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兴趣,以及开拓其良好的思维逻辑是现代小学教育的关键。本文就小学数学老师对数学语言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语言 课堂教学 策略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66-02
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教育课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很多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也逐渐进入了小学教学课堂。虽然辅助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深受老师与大家的喜爱,但是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以老师讲解课题内容为主。通过老师的具体讲解,细化其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了解知识重点,所以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就尤为重要,对数学语言课堂教学模式的掌握也就成为了当下小学数学老师的重点。
一、小学数学老师在教授数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授课时老师教学语言不够准确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化语言,主要表达数学判断、概念、定理等思维逻辑语言,在运用时要时刻保持严苛与谨慎,确保在传达时准确无误。它所表达含义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差异,每一句词甚至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不同含义,所以即便只是词语颠倒也会出现不同的意义。例如:解方程与方程的解、假分数大于1和大于一的分数是假分数等都有着明显区别。有些老师对于数学语言的掌握有问题,导致在授课时给学生传达了错误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出现误区。就比如在学习退位算法时,老师大多会教学生不要在较小的数中减较大的数,其实这就是一句错误的数学语言。即便学生还没有学习如何用较小数减去较大数,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数学中不可以用较小数字减去较大数字,这是一个错误的数学概念,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误学习方法[1]。
(二)数学语言的教学太过随意
现在有很多的数学老师对于数学语言的教育并不重视,在老师平时授课时,主要的授课内容都会围绕着教材进行,而对于数学语言教学并没有那么的充分,有些时候老师们都放弃了数学语言的教学,或者有的老师在教课时显得太过随意,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严重缺乏思维逻辑性与条理性,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混乱,不懂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教学提问没有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重视课堂教学多一些,可是却经常会出现用提问数量代替提问质量的情况出现,并且老师大多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判断性、记忆性问题居多,可批判性、创新性等能够真正锻炼学生思维逻辑的问题却少之又少。有很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问学生“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嘛?”这样的提问存在很大弊端,容易影响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2]。
二、小学数学老师针对数学语言的完善策略
(一)对老师进行教学培训
数学是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它不像语文那样具有多变性。因此严密性是数学拥有的基本特征。所以老师就必须要做到词汇、语言、语法的规范,更要做到利用科学化的语言来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老师在教授每一句词语时都要保持严谨的态度、绝对不能出现表达模糊等情况出现,力求每一个数学语言都要具有清晰地思维逻辑。正因为小学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所以要求老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目前大部分老师都缺乏对学科知识的良好把握甚至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有所偏差。其中不但有老师教错的情况发生,还有两种问题出现在老师进行数学语言教学的过程中,1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难以解答;2按照自己的理解随意加工教学内容。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都充分的说明了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语言教学方面都严重缺乏本体性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教课之前,要进行教学培训,以此来弥补自身知识储备的缺失,进而自我调整、与此同时,老师要通过课余时间进行本体性知识的学习,提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进而增强自己的数学素养[3]。
(二)转变认知偏差
根据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跟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沟通。随着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信息交流、相互补充、进而达成共享、共进、共识,真正实现了共同学习。通过教学实验的证明,一堂小学数学课能够获得成功,跟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能力有着重大关联。小学数学老师只有在不断学习教学语言艺术的情况下,并且拥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以及语言素质,才可以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也就是说,一个小学数学老师究竟是不是一位成功的数学老师,完全取決于他是否充分掌握了这门语言艺术。因此,老师不但要转变认知偏差,还要将学生的课堂提问纳入到老师的备课当中,让教学变得更加有层次与条理。老师通过简单的教学语言,清晰地教授知识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能使教学环节更加简单与轻松。
(三)老师应设置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老师通过设计连串问题,会让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连串问题从浅到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思维阶梯,这样不但让学生的思维逻辑更加通顺与连贯,还能让学生对于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在老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点:要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要注意学生近期的发展,提出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第二点,老师在设计问题串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展现出问题的层次性。第三点,老师在教学时要准确的把握好提问时机,在学生的思维亢奋点提出所设计的问题,并且结合课堂问题进行提问。第四点,再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要使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喜欢听[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语言的良好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得到良好提高,同时老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数学语言的应用与设计,创建严谨、周密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新学习到的知识与已经拥有的学习经验发生碰撞,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良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甄月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7,22(35):79.
[2]吴观德.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肢体语言教学[J].情感读本,2017,5(26):93.
[3]赵莹.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前课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19(35):79
[4]舒军胜.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8,2(5):90.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语言 课堂教学 策略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6-0066-02
由于社会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对教育课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所以很多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也逐渐进入了小学教学课堂。虽然辅助教学工具的多样化深受老师与大家的喜爱,但是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以老师讲解课题内容为主。通过老师的具体讲解,细化其知识内容,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了解知识重点,所以老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就尤为重要,对数学语言课堂教学模式的掌握也就成为了当下小学数学老师的重点。
一、小学数学老师在教授数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授课时老师教学语言不够准确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化语言,主要表达数学判断、概念、定理等思维逻辑语言,在运用时要时刻保持严苛与谨慎,确保在传达时准确无误。它所表达含义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差异,每一句词甚至每一个字都代表着不同含义,所以即便只是词语颠倒也会出现不同的意义。例如:解方程与方程的解、假分数大于1和大于一的分数是假分数等都有着明显区别。有些老师对于数学语言的掌握有问题,导致在授课时给学生传达了错误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出现误区。就比如在学习退位算法时,老师大多会教学生不要在较小的数中减较大的数,其实这就是一句错误的数学语言。即便学生还没有学习如何用较小数减去较大数,但是这并不代表在数学中不可以用较小数字减去较大数字,这是一个错误的数学概念,容易造成学生的错误学习方法[1]。
(二)数学语言的教学太过随意
现在有很多的数学老师对于数学语言的教育并不重视,在老师平时授课时,主要的授课内容都会围绕着教材进行,而对于数学语言教学并没有那么的充分,有些时候老师们都放弃了数学语言的教学,或者有的老师在教课时显得太过随意,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严重缺乏思维逻辑性与条理性,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混乱,不懂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
(三)教学提问没有质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重视课堂教学多一些,可是却经常会出现用提问数量代替提问质量的情况出现,并且老师大多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判断性、记忆性问题居多,可批判性、创新性等能够真正锻炼学生思维逻辑的问题却少之又少。有很多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问学生“还有其他解答方法嘛?”这样的提问存在很大弊端,容易影响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2]。
二、小学数学老师针对数学语言的完善策略
(一)对老师进行教学培训
数学是严谨的,一丝不苟的,它不像语文那样具有多变性。因此严密性是数学拥有的基本特征。所以老师就必须要做到词汇、语言、语法的规范,更要做到利用科学化的语言来教授学生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老师在教授每一句词语时都要保持严谨的态度、绝对不能出现表达模糊等情况出现,力求每一个数学语言都要具有清晰地思维逻辑。正因为小学数学语言的重要性,所以要求老师必须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和表达能力,目前大部分老师都缺乏对学科知识的良好把握甚至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有所偏差。其中不但有老师教错的情况发生,还有两种问题出现在老师进行数学语言教学的过程中,1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老师难以解答;2按照自己的理解随意加工教学内容。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都充分的说明了小学数学老师在数学语言教学方面都严重缺乏本体性知识。所以老师在进行教课之前,要进行教学培训,以此来弥补自身知识储备的缺失,进而自我调整、与此同时,老师要通过课余时间进行本体性知识的学习,提升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进而增强自己的数学素养[3]。
(二)转变认知偏差
根据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跟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沟通。随着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信息交流、相互补充、进而达成共享、共进、共识,真正实现了共同学习。通过教学实验的证明,一堂小学数学课能够获得成功,跟老师在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能力有着重大关联。小学数学老师只有在不断学习教学语言艺术的情况下,并且拥有良好的语言修养以及语言素质,才可以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也就是说,一个小学数学老师究竟是不是一位成功的数学老师,完全取決于他是否充分掌握了这门语言艺术。因此,老师不但要转变认知偏差,还要将学生的课堂提问纳入到老师的备课当中,让教学变得更加有层次与条理。老师通过简单的教学语言,清晰地教授知识内容,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能使教学环节更加简单与轻松。
(三)老师应设置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老师通过设计连串问题,会让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连串问题从浅到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思维阶梯,这样不但让学生的思维逻辑更加通顺与连贯,还能让学生对于知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并且在老师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一下几点,第一点:要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学生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要注意学生近期的发展,提出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第二点,老师在设计问题串时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展现出问题的层次性。第三点,老师在教学时要准确的把握好提问时机,在学生的思维亢奋点提出所设计的问题,并且结合课堂问题进行提问。第四点,再提问的过程中,老师要使用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的语言,让学生能够听得懂、喜欢听[4]。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语言的良好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在数学发展方面得到良好提高,同时老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数学语言的应用与设计,创建严谨、周密的数学语言,让学生新学习到的知识与已经拥有的学习经验发生碰撞,打破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激发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良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甄月兰.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7,22(35):79.
[2]吴观德.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肢体语言教学[J].情感读本,2017,5(26):93.
[3]赵莹.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前课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19(35):79
[4]舒军胜.浅谈小学数学如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8,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