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还是创业?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前的一个周五早上,16岁的瑞恩·奥巴克(Ryan Orbuch)把旅行箱推到了家门口,他家在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Boulder)。他要先去汽车站,之后去机场,飞往德克萨斯。
  他跟母亲说:“反正我要走,你拦也拦不住。”
  母亲斯泰西·斯特恩(Stacey Stern)在想他说的是否正确。“我想了想,难道我就要把他困在家里吗?”
  事实上,她也感到很困惑。是否应该阻止儿子踏上自己的第一次商务之旅呢?
  奥巴克要去参加在奥斯汀举行的SXSW(South by Southwest,是每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举行的一系列电影、音乐和多媒体交互式的节日)。他打算在那里向人们讲讲自己和朋友创造的一款App。这款App名叫Finish,作用是帮助人们摆脱拖延症,在苹果App Store效率类中下载量排在首位。奥巴克也急切地盼望着参加这次会议,他说:“那里的人都酷毙了,我特别喜欢有巨多聪明人的场合。”
  斯特恩喜欢儿子的这种激情,但同时也告诫他,必须完成创造App这段时间里欠下的学校作业,才能去奥斯汀。但是奥巴克并不听话。像所有那些疲于斗争的父母一样,母亲最终还是同意放行。
  17岁的奥巴克是博尔德高中的高三学生。现在有许多有着企业家头脑、熟练技术、想要正经创业的青少年,而他正是其中一位。制作App或设计游戏的低廉成本和免费工具为他们创造了条件,而技术公司和该领域的成年人则鼓励他们积极创业,有时还会为他们提供一些经济支持,帮他们迅速过渡到社会中。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及诺贝尔奖得主加里·贝克尔(Gary Becker)称,这种年轻人的创新潮和创业潮是前所未有的。
  贝克尔正在用一种特别亲密而又有优势的观点来分析这一问题。其外孙路易·哈尔博(Louis Harboe)今年18岁,是奥巴克的朋友。哈尔博在12岁的时候就做了一份兼职工作,设计一款iPhone的游戏界面。16岁时与父母一起住在芝加哥,当时他在Square做起了夏季实习生,专攻设计。Square是位于旧金山的一家在线移动支付公司,哈尔博实习期间每周的薪水是1000美元,另外还能获得1000美元的住房补贴。
  奥巴克和哈尔博在一个非正式的年轻开发者在线网络中相遇,他们在3月举行的SXSW期间常在一起玩。他们现在都在等2013年秋天所申请大学的录取通知—这种传统的生活充斥着成绩、SAT和青少年责任。对于同龄人来说,大学是唯一的焦点,而他们则有所不同,因为他们已经对未来有了某种思索。
  贝克尔研究的是微观经济学和教育学,他告诉自己的外孙:“一定要上大学。”在他看来,大学是获得经济成功的最清晰的途径。


  “现在就做”的想法很重要,有时它比学术上的经验要直接得多。TED×Teen的创办人杰斯·图托尼克(Jess Teutonico)说:“大学并不是先决条件,这些孩子志在接管世界。他们需要迅速成功,他们需要现在就成功。”TED×Teen类似TED,专门为青年提供讲座或者会议,奥巴克几周前就在此发表过演讲。
  奥巴克和17岁的生意伙伴迈克尔·汉森(Michael Hansen)是在七年级的时候认识的。他们都有一条宠物蜥蜴,也都很喜欢电脑。他们是书呆子,但实际上一点都不呆,他们可以互相填补对方的不足:汉森非常严谨,而且低调,就像他那头短发一样。在合作过程中,他是编程师。奥巴克则十分活跃,他说起话来妙语连珠,形式随意,充满了很多创业术语。
  但是奥巴克和汉森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从中学开始,我们就想开发一款App。”汉森说。
  2011年12月的时候,奥巴克正在刻苦学习,为十年级期末考试做准备,那时他就想:真希望能有一种东西来帮我摆脱拖延症。所以,他画出一幅列出未完成事项的App设计图,把任务分成3个时间段:短期、中期和长期,用这种办法来摆脱拖延。这一想法是为了帮助人们优化事项,同时不会感到有压力。
  他用彩信把原始图发给了汉森。那年3月,15岁的他们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实物模型。到6月,他们每天要花好几个小时进行研发,优化设计。汉森要用Objective-C写代码,他通过在线教程学会了这门计算机语言。奥巴克的任务则是优化设计,将其网络化。
  2013年1月15日是App问世的前一天,奥巴克一夜没睡,给TechCrunch、福布斯和其他媒体发送宣传稿。不出几天,这个售价为99美分的App就在下载榜上名列第一,付费下载量达到5万次。苹果公司拿走了30%的销售额,两个男孩则平分了3万美元。
  奥巴克为这种执着付出了代价—前一年春季,他几乎是个全A学生;在App发行前的那年秋季,他忙于业务,总共拿到了4个B和2个C。
  “父母想让我一心一意专注于学业,我真害怕他们的这种看法是对的,但是我坚信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在被问及人生中的信念时,奥巴克在自己的泰尔奖学金(Thiel Fellowship)申请书里写下了这句话。他同时还申请了11所大学,其中包括自己梦寐以求的斯坦福。然而,他的成绩实在下降得很快。去年秋季,他还拿了2个D。
  奥巴克还不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还是边走边看吧。”他说。
其他文献
对于商业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下称BI)的记者Alyson Shontell来说,2014年年初这一天她做了两项工作,写了一则200个单词的风趣的名人逸事并配以图片—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家中发现了一只蜘蛛,随即拍照上传到图片问答网站Jelly求解,以及完成了一篇长达7000个单词的人物特写。  “我们的记者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可能和传统媒体有很大不同。”BI首
期刊
咖啡和银行,本毫无关联。  招商银行与韩国品牌“咖啡陪你”(Caffebene)却设想出这样一张效果图:在咖啡陪你的连锁店里,放置着招行的自动存取款机,旁边是招行金葵花理财室,理财室中摆放着电脑,理财室外布有最新的可视柜台,一片透明珠帘将这个微型银行与欧式风格的咖啡馆分隔开来。  他们正将这一“混搭”设想付诸实践。第一家添置了ATM的咖啡陪你坐落在北京东四环慈云寺。  酷爱创新的招商银行,正在想办
期刊
有一位读者写信问到了创业的问题,她是一名20多岁的创业者,她认为人力资源是公司发展最重要的部分,在创业公司里尤其如此。她招人主要靠好朋友们推荐,她想知道我是如何寻找和选择最合适的人选的。  以下便是几条招到优秀人才的办法,但最重要的秘诀我会放到最后,因为最后这条可能读者不太愿意听到。  对任何公司而言,创建以及留住优秀的团队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无论是5个人的创业团队,还是5万人的大公司。  接受好友
期刊
“进大公司还是小公司”,这原本是一道职业规划中的经典问题,如今好像更具备现实背景了。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创业公司诞生。支撑它们存活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好产品,不论它是带着独特的技术,还是满足了用户的某种需求。而如今我们看到的局面是,它们中为数不少的都成功了,这也是更多人从大公司走出来,转而投向创业型公司的原因。  去创业型公司工作,这听起来还蛮热血的,它意味着你将
期刊
如果你是个正在起步的创业者,想比竞争对手领先一步,那么你和你的团队可以考虑主动帮助当地学校做点儿什么。  我鼓励别人这么做似乎有点儿奇怪,因为我16岁就离开学校,创办了我的第一家公司。但正如我之前所说,做一家成功的企业必须对社区有所贡献,而教育往往是做生意的同时也可以做的有益的事。  但教育也不是一个可以轻易涉足的领域,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你提出的项目要与公司使命和目标紧密相 连。  如果在赚钱之外
期刊
“总是有创业公司的朋友跟我说,马德龙,给我推荐一个前端工程师吧;马德龙,帮我找个产品经理吧。一次两次还行,后来我也找不到人了,就去办了个招聘网站。”拉勾网创始人马德龙这么介绍他的创业初衷。  2006年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后,马德龙做过百度的设计师和腾讯的交互设计师。2011年8月,他又和朋友一起创办了3W咖啡。因为有众多互联网公司大佬的投资,3W咖啡除了卖咖啡之外,还在运作创业孵化器、媒介公关等业
期刊
C=CBNweekly E=Xavier de Eizaguirre  在全球的葡萄酒产业中,中国市场曾经并不被看好。来到中国考察的外国酒商总是很容易被中国人“一口闷”的饮酒方式吓到,他们认为要改变中国人这样的饮酒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世界顶级酒展VINEXPO的主席Xavier de Eizaguirre却很乐观,在他看来,只要能让葡萄酒的生产进入中国市场,从较为低价的本地葡萄酒产品起步,中
期刊
3月份,麦当劳宣布其首席营运官(COO)Tim Fenton将在今年10月份退休,而接下来一个略显意外的消息是麦当劳宣布不会再任命新的COO,彻底取消了这个职位。  作为COO职位取消带来的变化,麦当劳扩大了另外两位高管的职责范围。首席财务官Pete Bensen将负责监督全球供应链、发展及特许经营业务,而全球首席品牌官Steve Easterbrook将管理餐厅解决方案部门、公司策略和其他几个部
期刊
2007年,祁晟结束了在协和临床医学八年的学习,踏入职场。和大多数同学一样,他在毕业后也不出意外地选择了做一名医生。工作一段时间以后,祁晟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圈子很小,尤其作为住院医生,他能接触到的永远只是患者、护士和其他医生,但他还想见识更多的东西,于是四年后,祁晟辞职了。  放弃一个所有人都觉得稳定的工作,从医院转型到公司,祁晟也用了很长时间去准备过渡。在进入第一家医药公司赛诺菲之前,祁晟就用了一
期刊
Q: 什么是爱?  莎士比亚:爱其实就是理解。我写了许许多多的人物,我正是因为理解了他们,所以才能表现出来他们的个性—无论可不可爱。总有人说,为什么人类需要小说和戏剧?我觉得我的大不列颠后辈阿兰·德波顿说得挺好:如果你让小报记者以《奥赛罗》这个故事写一个头条,他们就会写成“移民因爱生恨,刺杀参议员之女”,再加上一些感慨词,就是你们这里的知音体!然后每天都神经紧绷的读者就会多多少少看得挺高兴:你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