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下,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让位于外来文化,这一情形给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敲响了警钟。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诸如字、词、句、篇、章等基础知识,还要借助语文人文性这一显著的优质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在知识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但当前的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情况不容乐观。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世界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外国人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了汉语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国在国外大量建立孔子学院来引导外国人学汉语、学中华民族的文化,但是在国内我们却迷失了教学的方向。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知识灌输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手段,大部分教师将课堂时间全用来灌输知识,将语文作为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忽视留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待检验。尽管在新课改的倡导下,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逐渐认识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在行动落实上仍存在明显的不足。我主要立足高中语文教学来谈一谈文化渗透现状。
一、 学生阅读文言文、古文的能力较差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诸如实词、虚词、句式以及句子翻译等常常会“拉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法扎实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一旦离开教师的教导,无法独立完成一篇文言文的阅读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联都不甚了解,在过年贴对联的时候,常常会将上下联贴反,让学生自己写一副对联更是遥不可及。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忽视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缺乏文化参与的教学活动不但枯燥、乏味,而且缺乏可学性。拿汉字来说,在我们所学到的文言文中,有不少汉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含义不同,此时教师除了将该字的含义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外,还要将该汉字的发展历程,即在每一时期的含义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学生文化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汉字学习产生学习,而且在其发展历程中加深对汉字的认识。
二、 教师注重语文工具性,忽视其人文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常常会借助网络渠道学到很多网络用语,诸如“你不是我的菜,扎心了老铁,皮皮虾我们走”等,这些庸俗的语言形式甚至成为了一种主流文化。纵观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仍一味地埋头于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传授,网络用语与教材中的规范用语相比较来说,前者对高中生更具有吸引力。在网络文化异军突起的今天,学生的文化素养越来越低,一谈到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史知识,学生是一问三不知。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性的学科,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单单要发挥其工具价值,更需要发挥其人文性,不能只简单地将某一文章的历史背景或作者生平呈现在学生面前,也不能直接将文章中的经典名句画出来引导学生背诵,而是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深挖语文知识中丰富有趣的文化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能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所吸引,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并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倾服。在日常交往中,不再说网络用语,而直接用古文代替,诸如用“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代替“你们聊,我们去睡了”,用“形若槁骸,心若死灰”代替“心好累”,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代替“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等,如此不仅可以将传统文化予以实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三、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
在物质环境极大丰富的今天,现实的社会环境影响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一些学生长期地浸润在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排斥心理,拿节日来说,一些学生宁愿过平安夜、圣诞节,也不愿过元旦,因为平安夜、圣诞节有诸多的活動可以参加,而元旦却毫无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被遗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学生知道怎么庆祝元旦,没有庆祝活动,所以对其毫无兴趣。推及到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文言文教学为例,尽管一小部分学生坚持学习文言文,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大部分学习生涩难懂的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应付考试,他们在被动的心态下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对其丧失学习兴趣。
以上所提及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师没有将语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知识灌输下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使得网络文化冲击着学生的文化认识。对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刘俊.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课外语文,2015(12).
[2]迟乐研.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6(07).
作者简介:王超琼,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和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在世界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大,很多外国人已经深深地意识到了汉语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国在国外大量建立孔子学院来引导外国人学汉语、学中华民族的文化,但是在国内我们却迷失了教学的方向。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知识灌输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手段,大部分教师将课堂时间全用来灌输知识,将语文作为一种应付考试的工具,忽视了其人文性,忽视留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待检验。尽管在新课改的倡导下,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逐渐认识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在行动落实上仍存在明显的不足。我主要立足高中语文教学来谈一谈文化渗透现状。
一、 学生阅读文言文、古文的能力较差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诸如实词、虚词、句式以及句子翻译等常常会“拉着”学生的手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习。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无法扎实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一旦离开教师的教导,无法独立完成一篇文言文的阅读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联都不甚了解,在过年贴对联的时候,常常会将上下联贴反,让学生自己写一副对联更是遥不可及。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过分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忽视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缺乏文化参与的教学活动不但枯燥、乏味,而且缺乏可学性。拿汉字来说,在我们所学到的文言文中,有不少汉字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含义不同,此时教师除了将该字的含义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外,还要将该汉字的发展历程,即在每一时期的含义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学生文化的引导下,学生自然而然地会对汉字学习产生学习,而且在其发展历程中加深对汉字的认识。
二、 教师注重语文工具性,忽视其人文性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学生对网络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他们常常会借助网络渠道学到很多网络用语,诸如“你不是我的菜,扎心了老铁,皮皮虾我们走”等,这些庸俗的语言形式甚至成为了一种主流文化。纵观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仍一味地埋头于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的传授,网络用语与教材中的规范用语相比较来说,前者对高中生更具有吸引力。在网络文化异军突起的今天,学生的文化素养越来越低,一谈到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文史知识,学生是一问三不知。语文是一门极具人文性的学科,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不单单要发挥其工具价值,更需要发挥其人文性,不能只简单地将某一文章的历史背景或作者生平呈现在学生面前,也不能直接将文章中的经典名句画出来引导学生背诵,而是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深挖语文知识中丰富有趣的文化内容,以多样化的形式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能为丰富的传统文化所吸引,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识,并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倾服。在日常交往中,不再说网络用语,而直接用古文代替,诸如用“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代替“你们聊,我们去睡了”,用“形若槁骸,心若死灰”代替“心好累”,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代替“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等,如此不仅可以将传统文化予以实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激发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兴趣。
三、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够
在物质环境极大丰富的今天,现实的社会环境影响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一些学生长期地浸润在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之中,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排斥心理,拿节日来说,一些学生宁愿过平安夜、圣诞节,也不愿过元旦,因为平安夜、圣诞节有诸多的活動可以参加,而元旦却毫无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被遗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学生知道怎么庆祝元旦,没有庆祝活动,所以对其毫无兴趣。推及到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文言文教学为例,尽管一小部分学生坚持学习文言文,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大部分学习生涩难懂的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应付考试,他们在被动的心态下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对其丧失学习兴趣。
以上所提及的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在于教师没有将语文中的传统文化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知识灌输下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使得网络文化冲击着学生的文化认识。对此,需要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将传统文化内容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刘俊.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分析[J].课外语文,2015(12).
[2]迟乐研.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华少年,2016(07).
作者简介:王超琼,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徽和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