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多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主要有农民培训意识淡薄、补贴标准偏低,时间难以保证,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严、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建立等,建议从加大舆论宣传,提高补贴标准,创新培训形式,强化政策引导,完善服务职能等方面调动农民参训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培训 叫好不叫座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12-01
1.农民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1.1参培率较低。近两年我镇参训人数分别为716人、833人,培训人数占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1.8%、2.2%,参培率低得可怜。
1.2主动性缺失。农民虽对有关培训政策表示出一定程度地欢迎和拥护,但往往是在多方劝说下才同意参加,主动参训少之又少。
1.3思想顾虑重。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诸多顾虑。
例如,2012年仪征市月塘镇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观不愿意参训的人数占10.8%,认为补贴标准偏低、缺少吸引力的占26.4%,觉得不培训也能顺利就业的占38.7%,认为培训时间难以保证的占13.6%,怕培训后就业困难、没有积极性的占8.3%。
2.转移培训叫好不叫座原因分析
2.1农民培训意识普遍淡薄
受历史、地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现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造成自我发展能力受限。在农民自己看来不存在需要像中小学生那样学习的必要性,也看不到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学习的紧迫性以及智力投资的重要性,仅把培训当成政府的强迫行为,被动接受。
2.2培训补贴标准明显偏低
目前,我镇对参训农民,每天仅能给予20元的务工补助,培训项目也仅限于玩具、服装加工等非热门项目,农民想参加餐饮服务、机械操作、出国劳务等热门培训必须到市区,按政策规定他们虽可享受一定补贴,但由于标准偏低,补贴费用仅占培训费用的极小份额,加上还需支付一笔数量可观的交通、食宿费用,农民需要自掏腰包,因而积极性不高。
2.3培训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但部分参训农民因害怕耽误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连基本的时间都无法保证,培训单位也只能压缩培训时间,简单传授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农民无法学精学透。
2.4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严
近几年,企业用工难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企业为了生产需要,相应降低了就业门槛,无培训照样上岗,加之培训后就业与未培训就业工资水平差距不大,种种现象使一部分农民认为参与培训费时误工。还会影响收入。
2.5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多停留在培训层面上,培训后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主要表现为:(1)不能及时向全体参训人员提供各种就业信息,(2)没有与用工企业签订定向培训协议,推荐就业岗位;(3)对培训后因失业而返乡的农民未能提供免费的二次培训,促其再就业,四是对转移就业的农民缺少必要的后续跟踪服务,如权益保护、法律援助等。
3.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对策
3.1加大舆论宣传,着力提高农民思想认识
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目的意义,扩大宣传广度和深度,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地参训,深入宣传那些通过转移培训外出创业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大力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提高补贴标准,切实减轻农民培训负担
切实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地方政府应落实好相应经费,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与农民共同投入的费用分担机制,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大培训投入,鼓励民间捐资,简化农村劳动力转移补贴环节,及时足额地将补贴发放到参训农民手中,让农民真正得实惠。
3.3创新培训形式,不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吸纳本地优势教育资源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机构的品牌效应吸引农民参与培训。从农民的愿望出发,从企业的需求出发,从市场发展角度出发,科学设置培训专业,采取位点下移、就近培训,就地转移等培训模式,让农民不出远门就能参与培训。加强与行业协会、劳动力市场、用工企业等的合作,举办具有行业特点、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走先培训后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以培训促输出。坚持严格考核、合格发证制度,切忌走形式,走过场,让经过培训的人员真正学到一种技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3.4强化政策引导,逐步实施就业准入制度
逐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配套政策,建立先培训再就业制度,使培训成为农民个人自觉行为。逐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劳动力预备制度,严格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合格劳务人员意识,规范用工行为。要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力度,使每位农民知晓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并不是人为阻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自觉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从而更好地实现转移就业。
3.5完善服务职能,促进农民高效有序转移
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后高效有序转移,是提高培训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培训单位应根据培训初调查摸底的情况,力争将培训内容与农民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并及时搜集、整理、发布涉及就业的相关信息,为待转移农村劳动力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参训人员跟踪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就业后动态,对失业返乡农民通过免费量身定做培训,促其再就业;加强与用工企业的合作,签订用工协议,开展订单式的定向培训,确保充分就业;协调有关部门对农民工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服务,依法保护农民务工合法权益。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培训 叫好不叫座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12-01
1.农民参与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
1.1参培率较低。近两年我镇参训人数分别为716人、833人,培训人数占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1.8%、2.2%,参培率低得可怜。
1.2主动性缺失。农民虽对有关培训政策表示出一定程度地欢迎和拥护,但往往是在多方劝说下才同意参加,主动参训少之又少。
1.3思想顾虑重。受多种因素制约,农民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存在诸多顾虑。
例如,2012年仪征市月塘镇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观不愿意参训的人数占10.8%,认为补贴标准偏低、缺少吸引力的占26.4%,觉得不培训也能顺利就业的占38.7%,认为培训时间难以保证的占13.6%,怕培训后就业困难、没有积极性的占8.3%。
2.转移培训叫好不叫座原因分析
2.1农民培训意识普遍淡薄
受历史、地域、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现有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造成自我发展能力受限。在农民自己看来不存在需要像中小学生那样学习的必要性,也看不到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学习的紧迫性以及智力投资的重要性,仅把培训当成政府的强迫行为,被动接受。
2.2培训补贴标准明显偏低
目前,我镇对参训农民,每天仅能给予20元的务工补助,培训项目也仅限于玩具、服装加工等非热门项目,农民想参加餐饮服务、机械操作、出国劳务等热门培训必须到市区,按政策规定他们虽可享受一定补贴,但由于标准偏低,补贴费用仅占培训费用的极小份额,加上还需支付一笔数量可观的交通、食宿费用,农民需要自掏腰包,因而积极性不高。
2.3培训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时间一般为15天左右,但部分参训农民因害怕耽误生产造成经济损失,连基本的时间都无法保证,培训单位也只能压缩培训时间,简单传授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农民无法学精学透。
2.4就业准入制度执行不严
近几年,企业用工难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企业为了生产需要,相应降低了就业门槛,无培训照样上岗,加之培训后就业与未培训就业工资水平差距不大,种种现象使一部分农民认为参与培训费时误工。还会影响收入。
2.5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多停留在培训层面上,培训后服务保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主要表现为:(1)不能及时向全体参训人员提供各种就业信息,(2)没有与用工企业签订定向培训协议,推荐就业岗位;(3)对培训后因失业而返乡的农民未能提供免费的二次培训,促其再就业,四是对转移就业的农民缺少必要的后续跟踪服务,如权益保护、法律援助等。
3.调动农民参与培训积极性对策
3.1加大舆论宣传,着力提高农民思想认识
通过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农村劳动力转移实施目的意义,扩大宣传广度和深度,使广大农民及时了解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地参训,深入宣传那些通过转移培训外出创业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迹,大力开展表彰奖励活动,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扩大社会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提高补贴标准,切实减轻农民培训负担
切实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地方政府应落实好相应经费,并纳入财政年度预算。逐步建立政府主导、用人单位与农民共同投入的费用分担机制,在保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引导企业加大培训投入,鼓励民间捐资,简化农村劳动力转移补贴环节,及时足额地将补贴发放到参训农民手中,让农民真正得实惠。
3.3创新培训形式,不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吸纳本地优势教育资源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以培训机构的品牌效应吸引农民参与培训。从农民的愿望出发,从企业的需求出发,从市场发展角度出发,科学设置培训专业,采取位点下移、就近培训,就地转移等培训模式,让农民不出远门就能参与培训。加强与行业协会、劳动力市场、用工企业等的合作,举办具有行业特点、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走先培训后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以培训促输出。坚持严格考核、合格发证制度,切忌走形式,走过场,让经过培训的人员真正学到一种技能,得到市场的认可。
3.4强化政策引导,逐步实施就业准入制度
逐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配套政策,建立先培训再就业制度,使培训成为农民个人自觉行为。逐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和劳动力预备制度,严格实施持证上岗制度,提高用人单位使用合格劳务人员意识,规范用工行为。要不断强化政策引导力度,使每位农民知晓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并不是人为阻止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自觉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从而更好地实现转移就业。
3.5完善服务职能,促进农民高效有序转移
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后高效有序转移,是提高培训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培训单位应根据培训初调查摸底的情况,力争将培训内容与农民就业需求紧密结合,并及时搜集、整理、发布涉及就业的相关信息,为待转移农村劳动力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参训人员跟踪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就业后动态,对失业返乡农民通过免费量身定做培训,促其再就业;加强与用工企业的合作,签订用工协议,开展订单式的定向培训,确保充分就业;协调有关部门对农民工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服务,依法保护农民务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