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科学隐喻词汇的构成和特征——基于《英汉地球物理探矿词典》中的科技英语词汇的研究

来源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语言借助隐喻来阐释抽象的科学概念,科学隐喻的基本特征揭示了科学领域中不同范畴事物之间的关系。以《英汉地球物理探矿词典》中的大量科技词汇为语料,从语言表达形式角度和源域类别角度对科学隐喻词汇进行了分类和详细的阐释,并进一步归纳出科学隐喻的基本特征。
其他文献
分析了曹禺前期的创作过程和代表性剧作《雷雨》中人物的生存境遇。认为曹禺本人及其剧作表现出了追求现代性的特质。对这一问题的探询,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曹禺及其剧作对中国
从先秦到明清时期,“行、走”的“行走”和“奔跑”两个义项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走”逐渐卸去了“奔跑”义转而承担起“行走”义,并成为汉语中表示“行走”义的常用词.而
19世纪中后期,西方传教士在江苏境内创办了多所教会女学,以中外两种圣经为主要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教布道,进行文化渗透。但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教会女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力求
结合笔者在泰国幼儿园担任汉语教师的亲身体会,以第二语言教学、儿童认知心理学、学前教育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根据泰国幼儿汉语学习的生理条件和心智机理,将“对泰幼儿汉语教
归化与异化是文化翻译实践中最为常见的翻译策略。从旅游文化外宣资料中的汉英翻译来探讨归化、异化策略的优劣点,并从优化归化、异化策略来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既保障旅游外宣
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这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这一区别也是由英汉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的,是不同文化思维的外在体现。因此在处理英汉翻译时,应当体现句法结构
在现代信息社会,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自身完善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
结合学生工作实际,阐述高校学生干部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探讨高校学生干部选拔、培养、评价考核的重要方法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途径。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主办的学报来说,学校的转型和发展是其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而学报工作基础相对薄弱,因此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学报的发展,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