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好数学,对于一个数学学得不好,也不喜欢数学的小学教师来说,将是怎样的历程?本文便是作者的切身感受,有困惑,有喜悦,有摸索,有收获。这既是作者对近十年小学数学教学旅程的回顾,也是对未来工作的敦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探索经验
在我心目中,数学一直是一门严肃、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随意。自己在学生生涯中也是不得已而学之,余外,则只有敬而远之的份了。师范毕业,我走上小学教师岗位,2000年开始担任班主任,同时教语数两科。开始我并不以为然,语文我喜欢,一定能教好。而数学,小学那点东西也应属小儿科,没问题。可是,两、三年下来,学生语文成绩还可以,偶尔还能在年组六个班中名列前茅,而数学成绩则差得太多,于是在数学教学中我更加规规矩矩,小心翼翼,不敢越雷也一步,然而考试成绩却涛声依旧。总有人说我,教学“瘸腿”,我迷惘,我困惑,难道我真的教不好数学吗?
幸运的是,2003年学校组织我校年轻教师到葫芦岛市听课。其中有一节是吴正宪老师的《求平均数》一课,真可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数学课可以这样上?我对数学的认识也彻头彻尾地改变了。我边听课,边对照自己的做法找差距,寻不足。我总是将知识告诉给学生,课堂多半是我一个人的舞台;而吴老师则组织学生拍球比赛,探索知识的产生过程,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我的数学课堂学生们像被牵线的木偶,各个环节虽按部就班,却毫无生气可言;吴老师的课堂则生龙活虎,热烈愉快。我的课堂除了讲题就是做题,而吴老师的课堂似乎就是一场游戏……
听课回来后我记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告诫自己,要像吴老师那样上数学。当天晚上,我即对第二天要上的“乘法估算” 教案全盘推翻,重新设计。
第二天数学课一开始,我微笑着问学生:“你们想知道这几天老师去了哪里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想知道!”于是我说:“这几天,老师去葫芦岛市学习去了。你们想知道葫芦岛离这有多远吗?”学生又异口同声地说:“想知道!”在学生高涨的情绪中,我顺势将他们带入本课知识的探究。我说:“我们是乘汽车去的葫芦岛,汽车每小时行78公里,去时行了4小时,谁能算出我们这离葫芦大约有多远?”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积极思考起来,有笔算的、有口算的、有讨论的。针对学生的答案,我伺机提醒学生“求大约有多远这是不要求算出准确数的计算,也就是估算,我们只要把78看作80就行了,然后就可以口算出两地距离。”学生们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提示,同时为帮老师解决了真实的问题而快乐无比。
以上只算个课堂热身,我接着将本节的重要学习任务悄悄提出:“我们听课的会场很大,里面摆着一排排椅子。老师暗自数了数,前后共有38排,每排有22个座位。谁能帮老师很快算出会场大约能坐多少人?”话音刚落,同学们又迫不及待地算起来……
说来神奇,观念一变,似乎一切就都改变了。我不再板着脸上数学,偶尔还能幽上一默,学生们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上经常出现激烈的比赛,热列的争论,教室里不时传出掌声、笑声……数学课堂摇身一变,变得和语文一样可爱。
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成绩自然有所提高,但仍不尽人意,我想这其中还有更多的奥秘。尝到成功的甜头,我信心倍增,我想只要认真去琢磨,去学习,我想做到的就一定能做到。
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翻看资料,上网学习,抓住所有听课机会,取长补短,并有意识地将所学东西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几年下来,我的教学“瘸腿”现象已全然消失,而且我对数学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虽不成熟,却是在摸爬滚打中收获的,写在下面供大家参考,恳请指教。
一、备课至关重要
正如吴老师的课,表面看轻松、热闹,学生热情高,效果好。可那不是老师信马由缰,而是一切都在老师的预设和掌控之中的,即使有偶发情况,老师也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上40分,课前功夫深。为了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教师在上课前应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难点,另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情况。明确“教什么”之后,还要考虑“怎样教”。方法选择不容忽视,要精心设计情境,科学导入;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参与的机会,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难忘的体验;让各种类型的比赛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合理分配时间,重点内容,不可轻描淡写,巩固练习避免机械重复……总之,教师课前准备越充分,考虑越周到,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二、关注课堂细节
关于课堂教学,有太多的论文资料可供参考,而课堂细节涉及的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它容易被忽视。我却觉得教学细节很重要,值得重视,正如人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比如说课堂提问这一很普通的现象,却有不少学问。要问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问在新知识教学的重点上,问在教学关键处,问在理解疑点上,问在思维的转折处,如果无视这些,为问而问,既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师生又觉索然无味,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提问的艺术。另外师生沟通也有学问,什么样的眼神,什么样的语气,批评要讲究策略,表扬要注意尺度,还有板书,合理简洁的板书利于学生理解梳理,而凌乱、繁杂的板书则让学生如坠雾中,不知所向。如果课堂细节处理不好,久而久之,势必影响我们的教学,由此可见,课堂处处皆学问,关注细节,不容忽视。
三、课外作业莫走形式
每天,老师留作业,学生写作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正是因为这样,课外作业这一环节往往被老师忽视,留作业成了例行公事,不加思考,随意性强。题海作业,机械重复作业,这些形式和内容,学生毫无兴趣,只是应付差事,这种低效的课外作业形式,必须废除。课外作业设计要富有情趣,让学生喜欢去做;课外作业要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不能搞“一刀切”全班几十人同做一样的作业,教师可设定范围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作用布置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特点,尽可能地布置一些调查、观察、实践类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
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既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又要让学生喜欢,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却是一件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好的事。
我教数学近十年,这一路走得艰辛,却走得执着。我深信,数学教学还有更多秘密等待我去探索,同时,我也会领略到这片天空下更绚丽的景色。
参考文献
[1]《课堂提问的艺术初探》(《教师之友》发表时间不详)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困惑探索经验
在我心目中,数学一直是一门严肃、严谨的学科,来不得半点随意。自己在学生生涯中也是不得已而学之,余外,则只有敬而远之的份了。师范毕业,我走上小学教师岗位,2000年开始担任班主任,同时教语数两科。开始我并不以为然,语文我喜欢,一定能教好。而数学,小学那点东西也应属小儿科,没问题。可是,两、三年下来,学生语文成绩还可以,偶尔还能在年组六个班中名列前茅,而数学成绩则差得太多,于是在数学教学中我更加规规矩矩,小心翼翼,不敢越雷也一步,然而考试成绩却涛声依旧。总有人说我,教学“瘸腿”,我迷惘,我困惑,难道我真的教不好数学吗?
幸运的是,2003年学校组织我校年轻教师到葫芦岛市听课。其中有一节是吴正宪老师的《求平均数》一课,真可谓“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课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数学课可以这样上?我对数学的认识也彻头彻尾地改变了。我边听课,边对照自己的做法找差距,寻不足。我总是将知识告诉给学生,课堂多半是我一个人的舞台;而吴老师则组织学生拍球比赛,探索知识的产生过程,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我的数学课堂学生们像被牵线的木偶,各个环节虽按部就班,却毫无生气可言;吴老师的课堂则生龙活虎,热烈愉快。我的课堂除了讲题就是做题,而吴老师的课堂似乎就是一场游戏……
听课回来后我记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告诫自己,要像吴老师那样上数学。当天晚上,我即对第二天要上的“乘法估算” 教案全盘推翻,重新设计。
第二天数学课一开始,我微笑着问学生:“你们想知道这几天老师去了哪里吗?”学生们兴高采烈地说:“想知道!”于是我说:“这几天,老师去葫芦岛市学习去了。你们想知道葫芦岛离这有多远吗?”学生又异口同声地说:“想知道!”在学生高涨的情绪中,我顺势将他们带入本课知识的探究。我说:“我们是乘汽车去的葫芦岛,汽车每小时行78公里,去时行了4小时,谁能算出我们这离葫芦大约有多远?”话音刚落,孩子们就积极思考起来,有笔算的、有口算的、有讨论的。针对学生的答案,我伺机提醒学生“求大约有多远这是不要求算出准确数的计算,也就是估算,我们只要把78看作80就行了,然后就可以口算出两地距离。”学生们高兴地接受了我的提示,同时为帮老师解决了真实的问题而快乐无比。
以上只算个课堂热身,我接着将本节的重要学习任务悄悄提出:“我们听课的会场很大,里面摆着一排排椅子。老师暗自数了数,前后共有38排,每排有22个座位。谁能帮老师很快算出会场大约能坐多少人?”话音刚落,同学们又迫不及待地算起来……
说来神奇,观念一变,似乎一切就都改变了。我不再板着脸上数学,偶尔还能幽上一默,学生们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上经常出现激烈的比赛,热列的争论,教室里不时传出掌声、笑声……数学课堂摇身一变,变得和语文一样可爱。
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成绩自然有所提高,但仍不尽人意,我想这其中还有更多的奥秘。尝到成功的甜头,我信心倍增,我想只要认真去琢磨,去学习,我想做到的就一定能做到。
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翻看资料,上网学习,抓住所有听课机会,取长补短,并有意识地将所学东西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几年下来,我的教学“瘸腿”现象已全然消失,而且我对数学教学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虽不成熟,却是在摸爬滚打中收获的,写在下面供大家参考,恳请指教。
一、备课至关重要
正如吴老师的课,表面看轻松、热闹,学生热情高,效果好。可那不是老师信马由缰,而是一切都在老师的预设和掌控之中的,即使有偶发情况,老师也是有一定心理准备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上40分,课前功夫深。为了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效率,教师在上课前应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难点,另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储备情况。明确“教什么”之后,还要考虑“怎样教”。方法选择不容忽视,要精心设计情境,科学导入;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动手、参与的机会,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难忘的体验;让各种类型的比赛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合理分配时间,重点内容,不可轻描淡写,巩固练习避免机械重复……总之,教师课前准备越充分,考虑越周到,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二、关注课堂细节
关于课堂教学,有太多的论文资料可供参考,而课堂细节涉及的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它容易被忽视。我却觉得教学细节很重要,值得重视,正如人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比如说课堂提问这一很普通的现象,却有不少学问。要问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问在新知识教学的重点上,问在教学关键处,问在理解疑点上,问在思维的转折处,如果无视这些,为问而问,既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师生又觉索然无味,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提问的艺术。另外师生沟通也有学问,什么样的眼神,什么样的语气,批评要讲究策略,表扬要注意尺度,还有板书,合理简洁的板书利于学生理解梳理,而凌乱、繁杂的板书则让学生如坠雾中,不知所向。如果课堂细节处理不好,久而久之,势必影响我们的教学,由此可见,课堂处处皆学问,关注细节,不容忽视。
三、课外作业莫走形式
每天,老师留作业,学生写作业,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正是因为这样,课外作业这一环节往往被老师忽视,留作业成了例行公事,不加思考,随意性强。题海作业,机械重复作业,这些形式和内容,学生毫无兴趣,只是应付差事,这种低效的课外作业形式,必须废除。课外作业设计要富有情趣,让学生喜欢去做;课外作业要留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不能搞“一刀切”全班几十人同做一样的作业,教师可设定范围让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作用布置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特点,尽可能地布置一些调查、观察、实践类的作业,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活动中学。
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既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又要让学生喜欢,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却是一件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好的事。
我教数学近十年,这一路走得艰辛,却走得执着。我深信,数学教学还有更多秘密等待我去探索,同时,我也会领略到这片天空下更绚丽的景色。
参考文献
[1]《课堂提问的艺术初探》(《教师之友》发表时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