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宝藏中一个瑰丽的明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音乐是把乐音(有时也适当使用噪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使人听之产生美感,这种艺术就叫音乐。文学是一种语言性艺术,是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去表情达意的艺术样式。
文学作品运用文字来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音乐则是通过节奏、旋律等来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虽然两者属于不同的门类,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不同,但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
一、课堂导入时调动兴致
在很多活动导入时,我们都会选择用简短的音乐或音乐游戏来导入。因为,音乐能使学生放松,而音乐游戏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致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才能更好地与你配合,活动气氛才会变得活跃。
例:在按节奏读歌词《一起去郊游》中,我就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郊游》的音乐作为活动的导入,教师在和学生唱唱跳跳中,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了活动中感受文字的艺术美和音乐的情境美。
二、在教学中帮助突破重难点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乐记》上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由此可见,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语言,这种情感的语言光靠嘴巴上说是不够得,而音乐却能将最微妙、最深刻的内容表现出来。它比教师仅用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的语言更加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它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绘本故事《胆小的老鼠》中,我选用了《金与银圆舞曲》,它由序奏、三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这首曲子虽然是一首维也纳圆舞曲,但我全曲听下来,我觉得乐曲的第二圆舞曲部分弦乐演奏出的急促的音符、连续的下行半音阶和加入进来鼓和镲映衬出吱吱胆小的心理和落荒而逃的样子,而乐曲的尾声部分连续的小军鼓敲击声和长号以及其他乐器演奏出的上行音阶映衬出来吱吱和咯吱最后战胜大黄猫取得胜利的画面,尤其是最后一下强而有力的鼓声好像在告诉我们吱吱已经不再是一只胆小的老鼠了,它现在变得比狮子还勇敢!当然,我们也要根据故事的情节来选择音乐而不是一用到底,在插入音乐时我们要进行剪辑。
三、在情境描绘时的铺垫作用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讲述这方面,音乐有一定的作用。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这时,他们朗读、讲述的语速、语调会相应地与音乐保持一致,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绘本故事《亲爱的小鱼》这个故事中,当小猫将小鱼放回到大海,独自坐在岸边等待着小鱼回来看它的时候,我们需要选用悲伤的音乐,这时教师在示范讲述时就应该放慢语速、降低语调与音乐保持一致。在指导学生讲述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音乐来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朗读、讲述时的语速、语调就会跟音乐保持一致了。
可见,音乐在文学教学中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在文学活动中恰当的使用音乐,能从侧面表明了美育的本质和特有的作用,其功能是其它教育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它能使文学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使用这一手段也要因文而异,绝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同样,文学作品在音乐欣赏中也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一、文学作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在音乐欣赏《化蝶》中,我让学生完整欣赏了这首协奏曲,虽然在欣赏前我已给学生讲了有关梁祝之间的故事,但是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我发现学生还是不理解这个作品,于是我在餐后活动时放了《梁祝》的动画片给学生看,将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在观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听到学生能将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相结合并讲述出来,当看到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嬉戏、读书的画面时,有学生告诉我说“老师,这里的音乐听了让我很开心,心情很好”。当看到结局梁山伯死后和祝英台双双进入坟墓最后变出两只蝴蝶时,有学生说:“这里音乐听上去很悲伤,看,梁山伯和祝英台死了,他们还变成了两只蝴蝶”。当然文学代替不了音乐的全部,但是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是欣赏音乐的前提条件。
二、音乐作品中涉及到得文学作品
有很多音乐欣赏作品都涉及到了文学作品。例如音乐欣赏《十面埋伏》就涉及到了“垓下之战”中的“四面楚歌”,在第一声“银瓶乍破”的琵琶扫拂声中把听者带入了楚汉两军惊天动地的厮杀战场之中……
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当教师引用的文学语言与学生掌握的文学积累相通之时,才能产生“共鸣”。
虽然文学与音乐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但我们也要根据作品来选择适当的音乐或文学作品,而不是“拿来主义”。
文学作品运用文字来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音乐则是通过节奏、旋律等来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虽然两者属于不同的门类,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不同,但其实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
一、课堂导入时调动兴致
在很多活动导入时,我们都会选择用简短的音乐或音乐游戏来导入。因为,音乐能使学生放松,而音乐游戏更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致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才能更好地与你配合,活动气氛才会变得活跃。
例:在按节奏读歌词《一起去郊游》中,我就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郊游》的音乐作为活动的导入,教师在和学生唱唱跳跳中,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了活动中感受文字的艺术美和音乐的情境美。
二、在教学中帮助突破重难点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乐记》上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由此可见,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语言,这种情感的语言光靠嘴巴上说是不够得,而音乐却能将最微妙、最深刻的内容表现出来。它比教师仅用华丽的词藻堆砌起来的语言更加具有形象性和感染力,它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热情,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性格与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绘本故事《胆小的老鼠》中,我选用了《金与银圆舞曲》,它由序奏、三首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这首曲子虽然是一首维也纳圆舞曲,但我全曲听下来,我觉得乐曲的第二圆舞曲部分弦乐演奏出的急促的音符、连续的下行半音阶和加入进来鼓和镲映衬出吱吱胆小的心理和落荒而逃的样子,而乐曲的尾声部分连续的小军鼓敲击声和长号以及其他乐器演奏出的上行音阶映衬出来吱吱和咯吱最后战胜大黄猫取得胜利的画面,尤其是最后一下强而有力的鼓声好像在告诉我们吱吱已经不再是一只胆小的老鼠了,它现在变得比狮子还勇敢!当然,我们也要根据故事的情节来选择音乐而不是一用到底,在插入音乐时我们要进行剪辑。
三、在情境描绘时的铺垫作用
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讲述这方面,音乐有一定的作用。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这时,他们朗读、讲述的语速、语调会相应地与音乐保持一致,达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绘本故事《亲爱的小鱼》这个故事中,当小猫将小鱼放回到大海,独自坐在岸边等待着小鱼回来看它的时候,我们需要选用悲伤的音乐,这时教师在示范讲述时就应该放慢语速、降低语调与音乐保持一致。在指导学生讲述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分析音乐来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朗读、讲述时的语速、语调就会跟音乐保持一致了。
可见,音乐在文学教学中确实有一定的作用,在文学活动中恰当的使用音乐,能从侧面表明了美育的本质和特有的作用,其功能是其它教育手段所不能取代的。它能使文学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使用这一手段也要因文而异,绝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同样,文学作品在音乐欣赏中也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一、文学作品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例如在音乐欣赏《化蝶》中,我让学生完整欣赏了这首协奏曲,虽然在欣赏前我已给学生讲了有关梁祝之间的故事,但是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我发现学生还是不理解这个作品,于是我在餐后活动时放了《梁祝》的动画片给学生看,将直观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在观看动画片的时候,我听到学生能将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相结合并讲述出来,当看到梁山伯和祝英台一起嬉戏、读书的画面时,有学生告诉我说“老师,这里的音乐听了让我很开心,心情很好”。当看到结局梁山伯死后和祝英台双双进入坟墓最后变出两只蝴蝶时,有学生说:“这里音乐听上去很悲伤,看,梁山伯和祝英台死了,他们还变成了两只蝴蝶”。当然文学代替不了音乐的全部,但是具备一定的文学修养是欣赏音乐的前提条件。
二、音乐作品中涉及到得文学作品
有很多音乐欣赏作品都涉及到了文学作品。例如音乐欣赏《十面埋伏》就涉及到了“垓下之战”中的“四面楚歌”,在第一声“银瓶乍破”的琵琶扫拂声中把听者带入了楚汉两军惊天动地的厮杀战场之中……
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过程中,当教师引用的文学语言与学生掌握的文学积累相通之时,才能产生“共鸣”。
虽然文学与音乐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但我们也要根据作品来选择适当的音乐或文学作品,而不是“拿来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