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的文学价值研究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aweaw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史记》这部著作是司马迁非常有名的作品之一,其可以称为中国文学作品经典中的经典,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分析与研究的。首先在于它具有特色的文学价值,其次在于从古至今的读者对其文学价值的诠释、认可和自我接受,即所谓的经典文学的构建。司马迁的《史记》能够实现自我的保值与增值,这跟该部作品的经典性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史记;文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史记》这部作品可以算是我国文化史上非常著名的作品。這部作品是对文学经典的重构过程。它的文本价值和传播价值是非常大的。《史记》通过多种体例来对人和物进行叙述,能够较为深刻地反映它的文学价值。
  一、史记思想内核具有崇高性和深刻性
  司马迁对于史记创作的出发点是为了研究史学,不仅仅记述了历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还表达了他的历史观点。与此同时,司马迁还具有一个古往今来史学家都没有的史学目标,即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要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探究。司马迁研究人与自然的规律,并对这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解剖,此为究天人之际的含义。司马迁的目光能够看到世间万象,所以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们能够体会到其中表达的关怀。司马迁首次以人作为一个本位来对历史进行探索与研究,他对历史中的很多人物和事件都有深刻的分析。人类的历史活动是否有潜在的并且带有普遍性的动机?此为通古今之变的里层含义。司马迁的答案是否正确,这个不是我们所深究的,我们应当看重的是他这种视角。每一个关注人类命运的读者的心灵,都被史记这一思想内核所散发出的巨大磁力深深地牵动吸引着。司马迁的《史记》之所以能够产生美感张力和文学效应,是因为价值取向的远大性、正义性和主题思想的深刻崇高性。正义和崇高的感应号召力远远胜过于文学技巧。文天祥是南宋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留下了一些有名的诗句,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中蕴含的艺术手法似乎很平常,但是却不简单,说惶恐、叹零丁两句缺少诗意,唯有谁无死、照汗青两句如平地惊雷,响彻寰宇。正是诗中所述的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慷慨以身殉国的崇高气节在产生着特别的作用。戴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这首现代革命的诗抄,似乎不带任何技巧,这些诗词写得通俗易懂,平直如话,但其中所述革命人士的坚定信念和他们的崇高精神是非常鲜明的,这种崇高精神反映了他们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决心。这些诗词能够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心理震撼,让人读后感慨万千。这样的作品,在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学史上非常多。
  二、司马迁创作史记时内心深处具有强烈的冲撞性
  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史记》出现了,它的作者是一位具有坎坷人生的史学家、文学家。所以,这部作品展现出来的冲撞性是非常强烈的。这种冲撞性是史记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博大的胸怀、深邃的眼光、雄壮的气势和深沉的力度从大汉的气象中体现,出现了一些非凡的人物,不仅有对哲学伦理学颇有研究的董仲舒,通过修改扩充儒学,关注干预现实生活,将独尊儒术和三纲五常的意识想法作为生存法则,还有司马迁——站在汉学思想文化巨峰之巅的伟人,他在史记这个非常宏大的结构体系中,以无比宏大的眼界,对我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做出了深深的思考,他勇于承担起这个任务,这是历史使命所决定的。与此同时,司马迁还是一位在特殊时期经历了特殊遭遇的人:他的肉体遭受了惨不忍睹的腐刑。他有锥心之痛,因为他的精神更是受到了严重的侮辱。加上现实生活中,他也受到巨大的打击,使他的感性和理性都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他的人生理想和他应当担负的历史使命差一点就被这些所粉碎。在合理与不合理、人性与非人性的反复拷问中,司马迁拼命挣扎,这种状态就好比卢那察尔斯基所说的诗人把灵魂撕裂了给人看一样。司马迁内心是十分冲突的,但最终司马迁的理性取得了胜利,使其迸发出了少见的激情与勇气,这部奇特的伟大作品——《史记》也从中产生。史记的精神穿透力是非常强的,而且在情感和审美方面也具有极大的文学和史学研究价值。
  三、小结
  以一两种主要的价值标准为主,复杂的性格就不会成为无迹可寻、杂乱无序的一盘散沙。这便是作者的价值取向对人物的塑造发挥作用的原理。人物丰富多变的情绪心理世界,是司马迁进行史录的探索对象,因此他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史记》这部作品不仅能够将那时候的生活场景和过程展现在我们面前,还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历史——积淀在人类心灵中的秘密,在人物心灵世界中内在的矛盾、冲突中相互传递。司马迁在关注人的情感、心理、命运和内在生活,真正地将其所处时代的风貌展示在读者面前,反映了他的历史精神。并且在价值生活方面,司马迁对其做了深刻的描述,不仅为这部作品增添了艺术价值,而且丰富了它的文学价值,这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刻研究的文史学巨著。
  参考文献
  [1]阮元.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 董仲舒.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4.
  [3] 赵翼. 廿二史札记[M]. 王树民,校正.北京:中华书局,1984.
  [4] 王国维. 观堂集林[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普通高中语文必修课之“阅读与鉴赏”,编选了占教材总量71%以上的古今中外文学精美作品以及10篇科普、演讲、新闻类文章作品和9篇自然、社会、文艺学论文名篇等。这些文化气息浓郁、思想内容深邃、语言极具魅力、形象感人的精品(姑且称为美文),启人智慧、开人心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美读美文,是最好的引擎或抓手。  【关键词】美文;美读;感悟;诵读;挖掘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直被大力提倡。甚至有人说只要恢复了孝道,社会风气就能变好,道德水平就能得到提高。针对这个观点,本文将选取与“孝”及“孝道”有关的文字为视角,以我们祖先创立这些文字为源头,探究其流变的过程,回到人、回到历史,然后再重新出发,以展望未来,探究本质,探讨何谓“孝”、何谓“孝道”,以及21世纪的今天,我们还该不该提倡“孝道”。  【关键词】孝;孝道;文字流变  【中图
【摘要】以前在培养学生的心智品质方面重视的不够,现在已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心智品质的重要性,作为教育人刻不容缓,只有立即行动全力以赴,结合所学与学校实际,充分依靠学校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在短时间内见到实效。  【关键词】心智品质;《构建教育新模式》;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说实话,当教师这么多年,也知道要教育学生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对于心智品质,理解很不透彻,自然在教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结合学情,不断开发出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教学策略。小学语文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以教材为依托,挖掘文化内涵;第二,结合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第三,拓宽评价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
【摘要】本文从“日常教学穿插美文时事,让素材积累渗透语文教学的点点滴滴”和“生活体验关注乡土文化,让素材积累扎根民俗风情的方方面面”两个部分阐述了素材积累的有趣方法。  【关键词】素材积累;激趣法;美文时事;乡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表情达意的实用性还是应对中考的功利性,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因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强调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本文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描述诗文意境,领会情感,结合自我生活体验进行诗歌创作,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完成审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诗文教学;想象;审美;创作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地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特色高中课程开发取之不尽的源泉。笔者所在学校从革命文化遗产、地方特色教材、红色革命  故事、特色旅游资源、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等内容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关键词】特色;课程;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是一个具有个性的学校,学校“个性”首先应该表现为独特的文化氛围,而这种氛围的核心是具有学
【摘要】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把握整本书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学会阅读方法,形成阅读经验。以《红楼梦》教学的导读课为例,阐述导读课设计的三原则:一是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二是有效追问,深层思考;三是激趣引领,养成习惯。  【关键词】《红楼梦》;导读课;设计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
【摘要】逆向教学设计以核心素养为指向选择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评价标准,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本文以《鸿门宴》一课为例,在阐述逆向教学设计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逆向教学设计在课文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逆向设计;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27-0057-03 
【摘要】适应新课标整本书阅读的要求,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厚实学生的国学积淀,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选择孙钦善《论语本解》为阅读版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通读《论语》,写《论语》读书报告。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文化经典;论语;读书报告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要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