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教学设计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use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教学设想】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意境美,语言美、人格美的特点不仅能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根据《墨梅》题画诗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诵读感悟诗意 ,品读领悟诗情,思读探索诗的外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并理解诗意。
  2、感受诗人借咏梅贞洁自守,淡泊清高的情操。
  过程与方法:
  1、以读感悟,体会诗情。
  2、文图合并,感受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2、激发学生爱梅的情感,学习梅花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其淡泊名利、清雅高洁的高尚追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梅花历来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你知道哪些写梅花的诗呢?(指名朗诵)无论谁赞颂梅花,都不能同李清照的诗。而说到画梅那就要数画梅圣手----王冕。王冕爱梅花,在隐居九里山时,他植树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他善画墨梅,万蕊千花,自成一家。所作的“墨梅图”与“墨梅”诗均名扬天下。他的“墨梅”,可用“神韵秀逸”四字来概括。
  (出示王冕的《墨梅图》)
  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我们来一起欣赏欣赏,你觉得画得怎么样,画中的梅花给了你什么样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注意把话说完整。
  3、一枝墨梅横斜,画中无论是开着,还是未开着,虽然没有颜色,但透着勃勃生机,这是王冕的墨梅画一组画其中的一幅,是王冕最喜爱的一幅,就连唐寅也题了诗,王冕自己也题了一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七言题画诗——《墨梅》。看着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侮》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二、初读古诗,读准古诗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读通顺,读出诗的节奏。学写生字
  2、指名读,读正确。
  3、指导诵读读。谁愿意来试着读一读?在吟读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它的节奏、韵律,这是一首七言诗,你觉得怎样停顿比较好呢?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读出节奏来。
  5、说说你有没有难写的字。
  6、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抄写本,端端正正地把古诗抄写一遍。做到美观大方。谁能到黑板上来写。
  三、品古诗、明诗意
  1、指名读,出示古诗。画出带点的字词,让学生说自己的的理解。
  吾、洗砚池、淡墨痕、清气、乾坤
  2、根据你对以上这些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吗?
  3、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交流,出示:
  生长地点——洗砚池头 形态——个个花开
  颜色——淡墨痕 气味——清气
  4、赏《墨梅》画,在交流中理解古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这句诗中包含什么样的典故?那么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什么?(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读出王冕学画的勤奋。)
  (2)请同学们欣赏着墨梅画,说说你对个个花开淡墨痕的理解。
  (3)指导朗读,表现出墨梅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一株墨梅临立于砚池旁,每天耳濡目染王冕是那样勤奋地读书学画,墨梅也是那样的飘逸洒脱、清新自然,不流于世俗。谁能读出墨梅花开色淡如墨痕的样子。)
  (4)墨梅的飘逸洒脱、清新自然,不流于世俗还表现在哪儿?指名说,出示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1)请同学们一边欣赏着墨梅画,细细品品这两句诗想想从中你还读出墨梅的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讨论交流。
  (2)同学们,想想假如你置身于这株墨梅前,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又是怎样的梅香?(在交流中理解“清气”,联系其他植物的香,比较体会其中那种淡淡的、幽幽的、静静的特点,并能用“清”来组词,如“清幽、清淡、清雅”等来形容梅香。)
  (3)从“满乾坤”这个词你又读出什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发挥你的想像描绘一下的你的感受。(在对话中体会“满乾坤”中无处没有,无人不知的意蕴,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
  (4)那么诗人为什么不用清香而用清气呢,从中你又读出什么。(清气给人一种清香流动的感觉,让我们感受到墨梅让自己的清香弥漫于人间,给人类送去它的清香,更让我们感受到它的那种不向世俗献媚的高贵、高洁、,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的清正的气节。)
  (5)师指导说出自己的感情,并感情朗读。(重点读出“清气”和“流”的动态美。)
  (6)指导朗读。朗读表现梅香清雅的特点。(这株墨梅受主人的熏陶,它是这样的淡泊,不图人们夸赞它颜色的鲜艳,只求清香充满人间。请同学们带着你的感受朗诵这两句诗。)
  (7)指名读,评议。齐读。
  5、指导朗读全诗。
  读着这首诗,想着画中的梅花,你看到这株梅花了吗?喜欢这株梅花吗?请根据自己的感受朗读全诗。
  四、赏墨梅,悟诗情,品人格
  1、同学们,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声画。让我们再来欣赏王冕的墨梅画和官梅的区别。王冕想通过这画告诉人们什么呢?是如何通过画表现出来的?
  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交流感知王冕的“淡泊”与“清高”之意。。
  2、讨论不同版本的墨梅之间的区别。
  (1)出示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孩子们,“个”与“朵”,“流”与“留”你觉得哪一个好?
  (“个”可以理解为个人,诗中有诗人的情操,“朵朵”有官梅之嫌,“个个”让我们感受到野梅的含苞欲放地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令人感到清新,自然。“流”让梅花的高洁,流到很远的地主,似乎梅花的清香、诗人的品质永远流在人们的心中,流在我们的心目中,流淌到的每个人的心中,源远流长,在人世间传诵。)
  3、再读古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貴的品质。
  4.墨梅寄托着王冕的情怀,诉说着王冕的志向,表面写某一事物,其实是在寄托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五、拓展延伸
  1、王冕人称“梅花屋主”一生写了一百多首梅花诗,你还收集了那些?
  2、学生汇报,并集体诵读
  3、读着这一首首描写梅花的诗,我们眼前仿佛有一束盛开的繁梅,正敖立于风雪之中,幽幽的散发着它的清香。它就像王冕一样,面对人生的不如意,面对世俗的诱惑,都保留着一种清高的气节,拥有一颗清亮的心灵。愿同学们都有一颗高尚的心灵。
  六、作业
  搜集有关梅花的诗句,办一期以“咏梅”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墨梅
  王冕
  色淡 借物喻人 淡泊名利
  气清 托物言志 清雅高洁
其他文献
近年来,处于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城市在争夺发展空间和发展资源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关于城市营销的相关研究在理论界逐步兴起,城市政府对开展城市营销也越来越重视。但是,迄今为
【摘 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启发和引导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获得知识并提高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传递信息的渠道。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知识的汲取,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现阶段,课堂教育的急功近利的现象层出不穷,课堂提问也往往只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而忽视学生思维的培养。这从根本上来说,是教育体制的问题。本文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作为研究对象,
【摘 要】本文立足农村中学的实际,围绕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方式这个中心,从方法引导,课堂形式的创新,兴趣小组的组织等方面,简单论述了本人在历史学科课改实践中的几点见解和体会。  【关键词】自主探究 合作 主体性  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来组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
期刊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为了体现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要求教师提高从单纯专业知识走向综合知识的修养,探索美术鉴赏课的人文性质,让课堂充满丰富元素,扩大到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去,带领学生在文化情景中去体验、赏析和探究。  【关键词】人文性质 鉴赏 研究性学习  现阶段的美术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由于初级中学不具备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条件,因此,高中阶段的美术鉴赏课就更应该
【摘 要】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综合性的特点,对历史教师提出相应的综合素质的要求:相当的专业知识、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这要求教师要不断读书、其他教师交流。  【关键词】技能 读书 交流  正文  新课标下的历史新教材充分地体现了综合性的特点,而其综合性也在相应地要求历史教师也必须具备更为全面的综合能力。那么历史教师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呢?  一、相当的专业知识  教师与学生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滨海地区在进行开发的时候,为了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不惜改变原有的自然景观,造成了生态系统的恶化和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在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社会大背景
期刊
新医改方案要求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关系着群众的利益,能够缓解群众看病贵这一难题。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好坏反映了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药品费用可负担性、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