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文泉
中国科普作协会员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而今的闹市区都少不了有药店,在大大小小的药店里总有个“维生素”专柜,展示有单一的维生素,也有复合的多种维生素;有片剂、也有胶囊;有国产的,也有来自海外的品牌……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维生素已受到全民青睐,几乎个个家庭的小药柜里也总有几瓶维生素。人们追求健康,就成了维生素的追星族,不仅老人为了长寿抗衰老天天在吃维生素;孩子们为了促生长,父母嘱咐他们天天要吃维生素;上班女士们午餐为了减肥可以节食,但是忘不了打开皮包,拿出几颗维生素丸往下吞!总之,维生素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但是笔者走访了几家药店,随机调查了一些顾客后发现,天天在吃维生素的大部分人并不明白个中道理,讲不清楚为啥要吃那么多维生素。人们对于各种维生素的具体功能与作用都知之甚少,也不明白到底该吃哪几种维生素又该补充多少剂量才合适?更不知晓吃多了维生素,也会产生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危害!
什么是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体内其含量极微,但在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有以下共同特点:
1.均以维生素本身或以维生素原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既不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的主要原材料,也不提供能量,但担负着特殊的代谢功能;
3.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例外),故必须由食物提供;
4.人体只需很少量即可满足,但绝不能缺少,一旦缺乏至一定程度,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的发现历史
充满传奇色彩
早在19世纪80年代,当时荷兰统治下的东印度群岛上的居民们长期受着脚气病的折磨。为解除这种疾病的威胁,1896年荷兰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埃克曼是其中一名委员。当时科学家和医生们认为脚气病是一种多发性的神经炎,是一种传染病,并从脚气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了一种“细菌”,认为就是这种细菌导致了脚气病的蔓延。然而埃克曼始终怀疑脚气病是否真是传染病。
1896年,埃克曼做实验,让一些鸡得了“多发性神经炎”脚气病。埃克曼想从病鸡身上找出得病的真正原因。他从病鸡胃里取出“带菌”的食物,故意让健康的鸡吃下去“感染”脚气病菌。结果完全出乎意外,健康的鸡竟然全部安然无恙,这说明病菌并不是引起脚气病的原因。
就在埃克曼一筹莫展的时候,医院里的病鸡忽然一下子全都好了。这令埃克曼惊诧不已!他深入追查原因才发现:原来在鸡患病之前,喂鸡的人一直用医院病人吃剩的白米饭给鸡吃。后来,这个喂鸡的人调走了,接替他的人觉得用人吃的上好的白米喂鸡太浪费了,便开始给鸡吃廉价的糙米。意想不到的是鸡的病反而康复了。埃克曼分析,糙米外包裹着一层褐色的谷皮。谷皮中难道存在着某一种重要的物质?埃克曼决定再作一番深入实验。他选出几只健康的鸡,开始用白米喂它们,鸡果然患上了“多发性神经炎”。随即改用糙米来喂鸡,很快,这些鸡都痊愈了。于是,再把糙米当作“药”,给许多得了脚气病的人吃,果然这种“药”治好了他们。
1897年,埃克曼把上述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学术论文公开发表。他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轰动。1911年,埃克曼和另一个科学家终于成功地从谷皮中提炼出这种分子量比较小的神秘物质,它可以用来治疗脚气病。后来,波兰的生物化学家芬克把它命名为“生命胺”,现在我们称它为硫胺素,即维生素B1。就这样人类开辟了维生素的新领域,并因此埃克曼医生荣获了192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之后,1926年美国哈佛大学迈诺特和默非用大量的生肝成功治疗恶性贫血,并发现了维生素B12,也获得诺贝尔奖。1928年匈牙利乔尔吉成功地从柠檬中分离中抗坏血酸(维生素C)而获得诺贝尔奖。1931年瑞士人卡勒因从鱼肝油中成功分离出活性维生素A,并测出其化学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195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伍德沃德因首次发现并成功合成维生素D而获得诺贝尔奖。1964年霍奇金及其同事确定了维生素B12的化学结构而获得了诺贝尔奖。1967年美国哈特兰等三人因发现维生素A治疗眼病的化学过程而获得诺贝尔奖。
水溶性与脂溶性维生素
有什么区别?
根据溶解性的不同,人们将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一)脂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四种,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如苯、乙醚及氯仿等)之中。共同特点是:
1. 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2. 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并溶于其中。
3. 在肠道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从胆汁少量排出。
4. 易储存于体内(主要在肝脏或脂肪组织),而不易很快排出体外(除了维生素K)。
5. 如果摄取过多,易在体内蓄积而产生毒性作用,如长期摄入大剂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超出人体需要量的3倍),易出现中毒症状。
6. 若摄入过少,则缓慢地出现缺乏症状。
(二)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烟酸、叶酸、泛酸、生物素等)和维生素C。共同特点是:
1.化学组成除碳、氢、氧外,尚有氮、钴、硫等元素。
2.大多数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
3.经血液吸收过量时,在体内仅有少量的储存,很容易自汗液和尿液排出(维生素B12例外),若摄入过少,会较快地出现缺乏症状。
4.在体内没有非功能性的单纯储存形式,当机体饱和后,便从尿中排出;反之,若组织中耗竭,则给予的维生素将大量被组织摄取,故尿中的排出量减少,其体内的营养水平多数都可通过血液和尿中的含量反映出来,因此,可利用负荷试验进行营养水平的评定。
5.一般无毒性,但过量摄入也可能出现毒性,如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烟酸达正常人体需要量的15~100倍时,可出现毒性作用;长期口服维生素C达每日2~8克时,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细菌作用就会受到抑制。
维生素功能的研究方兴未艾
近年来,随着对维生素的广泛、深入地研究,已发现维生素的作用,除了有各不相同的经典生理功能与防止缺乏病的发生外,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功能作用,特别是在预防某些慢性病有明显作用,已引起广泛注意。
(一)抗氧化维生素
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B2等在清除自由基及其所致的氧化损伤;阻止脂质氧化物,降低细胞膜结构损伤与破坏,减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从而防止动脉硬化,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降低其死亡率;延缓衰老过程都有明显作用。
(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如维生素C可将胆固醇转变为溶于水的盐类,增加排泄,从而降低血胆固醇含量。
(三)类胡萝卜素有降低冠心病危险性的作用
维生素E、维生素C水平与心绞痛呈负相关;β-胡萝卜素可减少冠心病死亡风险。叶酸和维生素B6、维生素B12是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过程中所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充分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或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促进铁吸收,有抗贫血的作用
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可能在肠道内与铁结合,以保持铁的高溶解度,防止植酸及多酚类物质对铁吸收的不利作用。维生素B2缺乏时则明显影响铁的吸收、转运、储存,可继发缺铁性贫血。
(五)维生素促进免疫功能
维生素A增强免疫细胞有丝分裂,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维生素A有维持表皮完整性的作用,可防止微生物和病毒的黏附和穿入,因而减少感染。维生素C促进吞噬细胞趋化作用,增强细胞免疫。维生素E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补充维生素D可使细胞介导免疫指标增强,促进单核细胞分化,对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
(六)维生素D和钙剂可降低骨质丢失和减少骨折的发生,维生素K也可促进成骨过程。
(七)维生素与神经系统关系极其密切
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参与各种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维生素E与维生素C防止大脑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维生素E保护神经元,防止神经毒性物质对其破坏作用。维生素C、维生素E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良好作用。
(八)维生素与肿瘤防治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如补充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制剂的男性人群,降低了患结肠癌的危险性;补充α-生育酚的吸烟者的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维生素E与大部分肿瘤(乳腺癌、肺癌、结肠癌以及前列腺癌)的发生降低有关。维生素C与口腔癌、咽癌和胃癌的降低有密切关系。维生素C还可降低绝经妇女乳腺癌的发生。
维生素的缺乏
——你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
(一)维生素缺乏分类
1. 按缺乏的原因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维生素缺乏是由于膳食中维生素供给不足或生物利用率过低引起;继发性维生素缺乏是指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妨碍了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利用或因需要量增加、排泄或破坏增多而引起的缺乏。
2. 按缺乏的程度分为亚临床缺乏和临床缺乏两种。维生素的轻度缺乏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一般只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易疲劳、劳动效率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患病等,称为亚临床维生素缺乏。当缺乏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生理功能的异常,进一步发展则引起组织病理变化,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维生素的临床缺乏,即维生素缺乏症。
(二)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1. 膳食中维生素供给不足膳食维生素含量取决于食物中原有的含量,以及由于膳食供给不足或膳食结构不合理,长期素食、挑食者,食物加工、烹调、贮存过程中维生素被大量丢失。
怎样防止蔬菜中的维生素丢失?
蔬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若烹调方法不当,这些营养素很容易丢失。烹调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要尽量食用新鲜蔬菜,少吃干菜、咸菜,切忌把菜长时间浸泡在水里。
2.瓜、菜要先洗后切。水溶性维生素都能溶解在水里,以防维生素丢失。
3.蔬菜切后立即下锅,以防维生素通过切口被空气氧化而受到损失。
2. 人体吸收利用维生素能力降低消化系统吸收功能障碍,高纤维膳食引起的食物营养素吸收减少;胃肠疾病如胆汁分泌量太少,妨害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胃黏膜分泌内因子的能力下降,或慢性腹泻均干扰维生素B12等的吸收。
3. 维生素的需要相对增高。维生素的需要量存在着个体差异,个别人可能偏高,如妊娠、授乳期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在特殊生活、劳动环境条件下;某些疾病时都可使需要量相对增高。药物的使用如异烟肼、青霉胺及避孕药等均增加人体对维生素B6的需要量。
你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
男性:白领、蓝领、上班族或经常出差者,身体容易疲劳出现头昏脑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补充维生素能减轻这些症状。
女性:电脑族及工作压力大,或为了保持身材而一味节食者,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干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美容和保护视力。
儿童:处于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发育最重要阶段,尤其需要全面的营养。如果挑食、偏食,更容易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因此,儿童适量补充维生素可以促进脑力活动,增强骨骼健康和保护视力。
中老年人:牙齿不好,食欲下降,加之吸收减退,维生素容易缺乏,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骨质疏松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生活质量下降。中老年人补充维生素有增强免疫力,增进骨骼健康和预防慢性疾病等功效。
结语:1911年波兰化学家卡西米尔·芬克(Casimir Funk)首先提出生命胺(Vitamine)这一新词,其意义是将生命的(Vital)+胺(amine)两者合成一词。这个词上世纪传入中国后被译成谐音的“维他命”。译得可谓传神之极,信、达、雅都有了。后来被改为“维生素”更有学术的科学味,但是维他命更通俗明白。维他命,维他的命,维你的命,也维我的命。你若要生命健康千万别忘了补充维他命!
中国科普作协会员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而今的闹市区都少不了有药店,在大大小小的药店里总有个“维生素”专柜,展示有单一的维生素,也有复合的多种维生素;有片剂、也有胶囊;有国产的,也有来自海外的品牌……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维生素已受到全民青睐,几乎个个家庭的小药柜里也总有几瓶维生素。人们追求健康,就成了维生素的追星族,不仅老人为了长寿抗衰老天天在吃维生素;孩子们为了促生长,父母嘱咐他们天天要吃维生素;上班女士们午餐为了减肥可以节食,但是忘不了打开皮包,拿出几颗维生素丸往下吞!总之,维生素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但是笔者走访了几家药店,随机调查了一些顾客后发现,天天在吃维生素的大部分人并不明白个中道理,讲不清楚为啥要吃那么多维生素。人们对于各种维生素的具体功能与作用都知之甚少,也不明白到底该吃哪几种维生素又该补充多少剂量才合适?更不知晓吃多了维生素,也会产生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危害!
什么是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在体内其含量极微,但在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有以下共同特点:
1.均以维生素本身或以维生素原的形式,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既不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的主要原材料,也不提供能量,但担负着特殊的代谢功能;
3.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例外),故必须由食物提供;
4.人体只需很少量即可满足,但绝不能缺少,一旦缺乏至一定程度,会导致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的发现历史
充满传奇色彩
早在19世纪80年代,当时荷兰统治下的东印度群岛上的居民们长期受着脚气病的折磨。为解除这种疾病的威胁,1896年荷兰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埃克曼是其中一名委员。当时科学家和医生们认为脚气病是一种多发性的神经炎,是一种传染病,并从脚气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了一种“细菌”,认为就是这种细菌导致了脚气病的蔓延。然而埃克曼始终怀疑脚气病是否真是传染病。
1896年,埃克曼做实验,让一些鸡得了“多发性神经炎”脚气病。埃克曼想从病鸡身上找出得病的真正原因。他从病鸡胃里取出“带菌”的食物,故意让健康的鸡吃下去“感染”脚气病菌。结果完全出乎意外,健康的鸡竟然全部安然无恙,这说明病菌并不是引起脚气病的原因。
就在埃克曼一筹莫展的时候,医院里的病鸡忽然一下子全都好了。这令埃克曼惊诧不已!他深入追查原因才发现:原来在鸡患病之前,喂鸡的人一直用医院病人吃剩的白米饭给鸡吃。后来,这个喂鸡的人调走了,接替他的人觉得用人吃的上好的白米喂鸡太浪费了,便开始给鸡吃廉价的糙米。意想不到的是鸡的病反而康复了。埃克曼分析,糙米外包裹着一层褐色的谷皮。谷皮中难道存在着某一种重要的物质?埃克曼决定再作一番深入实验。他选出几只健康的鸡,开始用白米喂它们,鸡果然患上了“多发性神经炎”。随即改用糙米来喂鸡,很快,这些鸡都痊愈了。于是,再把糙米当作“药”,给许多得了脚气病的人吃,果然这种“药”治好了他们。
1897年,埃克曼把上述的研究成果写成了学术论文公开发表。他的论文发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的轰动。1911年,埃克曼和另一个科学家终于成功地从谷皮中提炼出这种分子量比较小的神秘物质,它可以用来治疗脚气病。后来,波兰的生物化学家芬克把它命名为“生命胺”,现在我们称它为硫胺素,即维生素B1。就这样人类开辟了维生素的新领域,并因此埃克曼医生荣获了192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之后,1926年美国哈佛大学迈诺特和默非用大量的生肝成功治疗恶性贫血,并发现了维生素B12,也获得诺贝尔奖。1928年匈牙利乔尔吉成功地从柠檬中分离中抗坏血酸(维生素C)而获得诺贝尔奖。1931年瑞士人卡勒因从鱼肝油中成功分离出活性维生素A,并测出其化学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195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伍德沃德因首次发现并成功合成维生素D而获得诺贝尔奖。1964年霍奇金及其同事确定了维生素B12的化学结构而获得了诺贝尔奖。1967年美国哈特兰等三人因发现维生素A治疗眼病的化学过程而获得诺贝尔奖。
水溶性与脂溶性维生素
有什么区别?
根据溶解性的不同,人们将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一)脂溶性维生素
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四种,它们不溶于水而溶于脂肪及有机溶剂(如苯、乙醚及氯仿等)之中。共同特点是:
1. 仅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2. 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存,并溶于其中。
3. 在肠道随脂肪经淋巴系统吸收,从胆汁少量排出。
4. 易储存于体内(主要在肝脏或脂肪组织),而不易很快排出体外(除了维生素K)。
5. 如果摄取过多,易在体内蓄积而产生毒性作用,如长期摄入大剂量维生素A和维生素D(超出人体需要量的3倍),易出现中毒症状。
6. 若摄入过少,则缓慢地出现缺乏症状。
(二)水溶性维生素
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及烟酸、叶酸、泛酸、生物素等)和维生素C。共同特点是:
1.化学组成除碳、氢、氧外,尚有氮、钴、硫等元素。
2.大多数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
3.经血液吸收过量时,在体内仅有少量的储存,很容易自汗液和尿液排出(维生素B12例外),若摄入过少,会较快地出现缺乏症状。
4.在体内没有非功能性的单纯储存形式,当机体饱和后,便从尿中排出;反之,若组织中耗竭,则给予的维生素将大量被组织摄取,故尿中的排出量减少,其体内的营养水平多数都可通过血液和尿中的含量反映出来,因此,可利用负荷试验进行营养水平的评定。
5.一般无毒性,但过量摄入也可能出现毒性,如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B6和烟酸达正常人体需要量的15~100倍时,可出现毒性作用;长期口服维生素C达每日2~8克时,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细菌作用就会受到抑制。
维生素功能的研究方兴未艾
近年来,随着对维生素的广泛、深入地研究,已发现维生素的作用,除了有各不相同的经典生理功能与防止缺乏病的发生外,还发现了许多新的功能作用,特别是在预防某些慢性病有明显作用,已引起广泛注意。
(一)抗氧化维生素
如β-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维生素B2等在清除自由基及其所致的氧化损伤;阻止脂质氧化物,降低细胞膜结构损伤与破坏,减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从而防止动脉硬化,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降低其死亡率;延缓衰老过程都有明显作用。
(二)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如维生素C可将胆固醇转变为溶于水的盐类,增加排泄,从而降低血胆固醇含量。
(三)类胡萝卜素有降低冠心病危险性的作用
维生素E、维生素C水平与心绞痛呈负相关;β-胡萝卜素可减少冠心病死亡风险。叶酸和维生素B6、维生素B12是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过程中所需要的,这些维生素的充分摄入,对心血管疾病或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四)促进铁吸收,有抗贫血的作用
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可能在肠道内与铁结合,以保持铁的高溶解度,防止植酸及多酚类物质对铁吸收的不利作用。维生素B2缺乏时则明显影响铁的吸收、转运、储存,可继发缺铁性贫血。
(五)维生素促进免疫功能
维生素A增强免疫细胞有丝分裂,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维生素A有维持表皮完整性的作用,可防止微生物和病毒的黏附和穿入,因而减少感染。维生素C促进吞噬细胞趋化作用,增强细胞免疫。维生素E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和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补充维生素D可使细胞介导免疫指标增强,促进单核细胞分化,对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作用。
(六)维生素D和钙剂可降低骨质丢失和减少骨折的发生,维生素K也可促进成骨过程。
(七)维生素与神经系统关系极其密切
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参与各种神经递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维生素E与维生素C防止大脑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维生素E保护神经元,防止神经毒性物质对其破坏作用。维生素C、维生素E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良好作用。
(八)维生素与肿瘤防治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如补充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制剂的男性人群,降低了患结肠癌的危险性;补充α-生育酚的吸烟者的前列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维生素E与大部分肿瘤(乳腺癌、肺癌、结肠癌以及前列腺癌)的发生降低有关。维生素C与口腔癌、咽癌和胃癌的降低有密切关系。维生素C还可降低绝经妇女乳腺癌的发生。
维生素的缺乏
——你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
(一)维生素缺乏分类
1. 按缺乏的原因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维生素缺乏是由于膳食中维生素供给不足或生物利用率过低引起;继发性维生素缺乏是指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妨碍了维生素的消化、吸收、利用或因需要量增加、排泄或破坏增多而引起的缺乏。
2. 按缺乏的程度分为亚临床缺乏和临床缺乏两种。维生素的轻度缺乏常不出现临床症状,一般只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如易疲劳、劳动效率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患病等,称为亚临床维生素缺乏。当缺乏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生理功能的异常,进一步发展则引起组织病理变化,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维生素的临床缺乏,即维生素缺乏症。
(二)维生素缺乏的原因
1. 膳食中维生素供给不足膳食维生素含量取决于食物中原有的含量,以及由于膳食供给不足或膳食结构不合理,长期素食、挑食者,食物加工、烹调、贮存过程中维生素被大量丢失。
怎样防止蔬菜中的维生素丢失?
蔬菜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若烹调方法不当,这些营养素很容易丢失。烹调时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1.要尽量食用新鲜蔬菜,少吃干菜、咸菜,切忌把菜长时间浸泡在水里。
2.瓜、菜要先洗后切。水溶性维生素都能溶解在水里,以防维生素丢失。
3.蔬菜切后立即下锅,以防维生素通过切口被空气氧化而受到损失。
2. 人体吸收利用维生素能力降低消化系统吸收功能障碍,高纤维膳食引起的食物营养素吸收减少;胃肠疾病如胆汁分泌量太少,妨害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胃黏膜分泌内因子的能力下降,或慢性腹泻均干扰维生素B12等的吸收。
3. 维生素的需要相对增高。维生素的需要量存在着个体差异,个别人可能偏高,如妊娠、授乳期妇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在特殊生活、劳动环境条件下;某些疾病时都可使需要量相对增高。药物的使用如异烟肼、青霉胺及避孕药等均增加人体对维生素B6的需要量。
你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
男性:白领、蓝领、上班族或经常出差者,身体容易疲劳出现头昏脑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补充维生素能减轻这些症状。
女性:电脑族及工作压力大,或为了保持身材而一味节食者,容易造成眼睛疲劳、干涩,适当补充维生素有助于保持皮肤健康、美容和保护视力。
儿童:处于智力发育、体格生长发育最重要阶段,尤其需要全面的营养。如果挑食、偏食,更容易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因此,儿童适量补充维生素可以促进脑力活动,增强骨骼健康和保护视力。
中老年人:牙齿不好,食欲下降,加之吸收减退,维生素容易缺乏,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高血压、冠心病、白内障、骨质疏松症等多种慢性疾病的困扰,生活质量下降。中老年人补充维生素有增强免疫力,增进骨骼健康和预防慢性疾病等功效。
结语:1911年波兰化学家卡西米尔·芬克(Casimir Funk)首先提出生命胺(Vitamine)这一新词,其意义是将生命的(Vital)+胺(amine)两者合成一词。这个词上世纪传入中国后被译成谐音的“维他命”。译得可谓传神之极,信、达、雅都有了。后来被改为“维生素”更有学术的科学味,但是维他命更通俗明白。维他命,维他的命,维你的命,也维我的命。你若要生命健康千万别忘了补充维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