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设计野外考察课程,培养地理实践力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heng0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品质,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地理实践力的学科主要表现为:①能够收集和处理各种地理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备科学精神;②能够独立或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和计划;③能够设计不同的地理实践活动目标,选择并运用适应的地理工具和材料实现目标。
  一、地理野外考察概述
  野外考察构建了一种开放、生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印证、检验和补充,改变了学生单纯地接受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并提供了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是沟通地理知识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通过自主有意识的考察活动深刻的体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地理收集和处理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野外考察是培养学生地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设计与开展的原则包括: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原则,平等尊重的原则,考察活动强化目标性原则,知识互补、多元化原则,活动形式空间多样化原则。
  二、课程设计
  1. 确定野外考察地点与时间
  考察地点:中国大陆最南端——角尾乡“南极村”。
  考察时间:2017年6月28日7 ∶ 00 -12 ∶ 30(晴天)
  2. 活动组织形式
  5个指导老师带3个考察小组。每组4-6人,选定1人作为小组长,协调组内工作,每组1个指导老师随队进行适当的指导,主要负责安全保障。
  3. 资料与工具的准备
  教师:在实地考察前,考察组搜集并整理资料,如相关区域的遥感图、地形图等,制定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课程预案。
  学生:指南针、卷尺(每组1个)、照相机;笔及笔记本、绘图纸;饮用水、干粮、防晒帽、常用药品。
  4. 考察内容
  到达指定区域后,学生搜集与整理有关资料,认真观察考察区范围内的地理特征,拍摄带有地理特性的照片(地质、地貌、地理景观等),对照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课程预案,测量比例尺,绘制线路图,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完成各考察任务后制作野外考察报告。
  5. 地理野外考察活动课程预案
  详见下页表1。
  6. 制定野外考察活动评价量表
  本次考察活动采用发展性评价方式,从五个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包括:在野外活动中参与的态度(10%),在野外活动中获得的体验(10%),在野外活动中学习方法的掌握(20%),在野外活动中的实践能力的发展(20%),考察成果(考察报告、地图等)(40%)。实行“自我评价(30%) 小组评价(30%) 教师评价(40%)”相结合的模式,最终作为本次考察活动的最终成绩。(评价表略)
  三、成果展示
  作业展示1:根据当地的环境分析角尾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夏季晴朗天气多,光照强,冬季多大风,蒸发旺盛。(2)地形平坦,泥质土壤,易于机械化生产。(3)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4)盐田成片分布,有利于机械化、规模化生产。(5)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评价:学生能够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交流和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回答与展示问题的时候,能够通过地理环境的一些证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如利用仙人掌说明夏季晴朗天气多,光照强;用发电风车说明多大风,用等高线图说明地形平坦开阔等。这种思维正是学生在解答相关综合题时所需要的综合性思维。
  作业展示2:是否赞成开发“南极村”发展民宿旅游,为什么?
  正方理据:(1)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极地,有优势位置;(2)旅游资源丰富,有热带滨海、珊瑚礁、灯塔、渔家风情等,景点组合好;(3)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4)环境好,无污染。
  反方理据:(1)旅游资源等级不高;(2)客源市场小;(3)“南极村”基础设施落后;(4)规模太小,接待能力弱;(5)将破坏当地珊瑚,污染环境。
  评价:本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在整理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能够通过收集到的素材说明观点,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同时也体现了思维的品质与深度。
  作业展示3:考察中生成的问题
  考察合水线与“十字浪”后,生成问题:实地观察发现有较多的藻类与死鱼,有学生说是赤潮,此现象是否是赤潮?赤潮的形成条件是什么?海岸边的岩石是什么岩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考察盐田后,生成问题:据盐工反映,近年来盐的质量有所下降,原因是什么?试分析盐田边靠近排水沟的侧岸仙人掌死亡的原因。
  考察“会呼吸的房子”后,生成问题:当地农民大多在自家地里种番薯,试分析其原因。
  评价:本环节中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能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甚至是解决问题,思维能力强,提问质量高。另外,我们惊喜地发现学生在测量距离时使用了手机的计步器,辨别方向时利用了手机的电子罗盘,体现了学生学习能力强,容易快速接受新生事物。
  四、问题及建议
  加强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理念已得到大力宣传,但目前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开展野外考察只是个案,并没有全面推进。
  1. 原因分析
  (1)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野外考察。开展本次活动是由于学生即将参加第七届广东省中学生地理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为培养学生野外考察的基本技能,需要进行培训,且正值暑假,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本次考察活动。
  (2)缺少学校、家长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地理野外考察需要一定活动经费保障、仪器设备等,这两点不能得到有力保障。在资料搜集过程中得不到相关部门的支持,资源收集查找较为困难,因而影响了活动的开展。安全问题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为了保证安全,本次活动只是组织了3个小组12位学生外出考察,却有5位教师保驾护航。
  2. 应对策略
  (1)切实转变观念,真正落实课改理念。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适应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进行制度创新,从课程的设立、教材的编制、评价与考核等方面,为学生的素质提升提供支撑,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
  (2)积极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探索。地理教师要加强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原理的研究,积极进行实践环节的教学探索。例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打破原班级建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再如,改变单个学科考察模式,建立多学科科任教师共同参与的考察组。
  (3)制定安全預案。地理野外考察要得到学校和家长的支持,周密细致的预案必不可少。其中包括详细的活动方案、向教育局报备、有资质的租车公司、购买保险、安全隐患防范预案等。另外要给学生家长准备翔实的家长通知书,告知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和注意和细节,甚至让家长签署同意书等。
  (4)建立考察实践基地。实践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必须有一个体现教育目标的相对固定的教育活动基地。各学校或学科要建立单学科或多学科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发展、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现实的物质条件。
  地理教学中积极开展野外考察活动,构建一种积极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同步发展,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并对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注:本文为湛江市中小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高中地理素养考查的试题研究与备考”(编号:2017ZJD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期刊
《我是歌手》这个节目,从客观上来看,它拯救了一批被主流市场遗忘的实力歌手,从收视率和市场反应来看,这样一个“拿来主义”下的综艺节目是成功的,它为湖南卫视重新赢得了60
1.目的  由于环境的变化,中原地带雨水增多,使得住宅窗户渗水情况增加,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经常业主投诉,且维修难度很大。为了更好的控制施工质量,解决窗户渗水问题,减少业主投诉,特作总结。  2.依据  塑钢窗安装及验收规范。  3.窗产生渗水的原因  3.1原材料本身质量的原因  (1)窗框、窗扇因温差产生严重变形,产品不规矩,强度不够,对角线公差大于3mm,与洞口配合间隙过大,导致渗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优化》一课后,启示颇多。本册的最后一章内容共有3个例题,分别讲述的是:沏茶问题(合理安排时间)、烙饼问题、田忌赛马(策略问题)。学习了新课程标准的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一个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意识倾向,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力量。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是他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伴随着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对语文学习有兴趣,便能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把学习当做一件快乐的事,乐此不疲,学习效果自然就好,反之,如果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就差,于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好语文多
期刊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